黄昊舟 吴开
摘要:产业结构优化是一个与时俱进的话题,随着社会的进步和人们对自然科学的深入了解,产业结构同样也面临着时代的新要求,传统的产业结构优化理论都是从产业结构的高度化和合理化2个方面分析,从当今社会的热点——循环经济的视角下分析产业结构的优化,给产业结构的优化建立一个更加符合现代发展需求的评价体系。于是引入了产业结构可持续化指标体系作为评价一个地区产业结构的司持续发展能力,为产业结构优化开拓一片新视野。
关键词:产业结构优化;循环经济;合理化;高度化;评价指标体系
当今社会的发展已经离不开产业的更替以及优化,两次工业革命使西方国家率先进入资本主义,列入了强国的队伍,工业革命所带动的产业升级扭转了世界的两极。可见,产业的革命是带动经济发展的一个车轮,一个国家的强大也与其产业的先进性息息相关,通过产业结构上的转变促进经济的发展也已成为一个共识。然而,自第一次工业革命以来。每一次产业结构理论的提出都反映了当时的时代主流,人们虽然享受了产业结构转变带来的好处,但是也尝到了一味追求工业化带来的苦果。20世纪三四十年代,发达国家为了盲目的最求经济增长,以高开采、低利用、高排放的线性经济模式发展,传统工业化使得环境与资源对社会发展的矛盾日益深化,比如纽约的“光化学烟雾污染”,日本的“水俣病事件”和“四日市哮喘病事件”等震惊世界的八大环境公害,加之后来的能源紧缺,石油替代黄金成为各国争相储备的国家财富等等。这些都是不可持续的经济发展方式带来的副作用。可见在产业结构理论的形成期,一些经济学家的产业理论忽视了传统的产业政策和经济发展过程中的越来越明显的负的外部性。
20世纪70年代初,围绕着”增长极限论”而展开的大争论,导致一种新的经济发展理论——可持续发展理论。它要求改变单纯的追求经济增长而忽略了资源环境的损耗,通过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产业结构来达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因此在评价产业结构优化时必须分析自然资源和环境的约束,必须考虑到产业结构可持续化的因素。
1 循环经济下区域产业结构优化理论
经济发展与产业结构是相互影响的过程,相互促进的作用,不同的经济阶段都对应着不同的产业结构,不同的主导产业也代表着经济发展的层次和高度,经济发展的跟进和产业结构的不断升级使得社会朝着更加先进的方向发展,发展到了一定程度,资源和环境的制约就显得越来越重要,于是很多经济体拖着沉重的脚步仍然按照陈旧的发展模式发展,这样无可避免的使得产业结构与经济发展的相互促进作用丧失。
区域产业结构是指一个经济区域内产业与产业之间的技术经济关联和量比关系。区域产业结构按照不同标准可以划分为农轻重结构、三次产业结构、要素密集型产业结构、原材料与加工工业结构等。以往的区域产业结构优化主要是指区域产业结构的高度化和合理化。这里的高度化和合理化,就代表以往评价一个地区产业结构优化程度的量化指标。
所谓产业结构高度化,指区域经济发展重点或产业结构重心由第一产业向第二、第三产业逐渐转移的过程,其中产业内部也分产业的高低化区别,一般来说,产业结构的高度化标志着某区域的经济发展水平的高低和阶段。一个区域产业结构高度为该地区最适当的产业机构的衡量标准一般有:①收入弹性原则。即对某商品的需求量变化百分比与收入变化百分比之比。当收入增大的时候,必需品占用的收入比例越来越小,于是对收入弹性大的商品需求就增加,这个时候进出口增长率则可随之提高,对整体经济增长则较为理想。②生产率上升原则。为了使收入弹性高的商品具有区域竞争能力,因而最佳的选择是把生产率上升的产品和技术作为发展的重点。③技术创新原则。因为技术的便利和好处不是当期就能体现的,所以发展高技术含量的产业,并且不断的创新会使得产业在长久的发展中渐渐展现出优势。
产业结构合理化是指提高产业之间有机联系的聚合质量,即产业之间相互作用所产生的一种不同于各产业能力之和的整体能力,表现为产业与产业之间协调能力的加强和关联水平的提高,促进国民经济各产业间的协调发展,使各产业发展与整个国民经济发展相适应。产业结构合理化要求在一定的经济发展阶段上,根据资源条件和消费需求,对不理想的产业结构相互关系进行调整,使资源在产业间合理配置,提高利用效率。通俗的说,产业结构合理化,就是一个经济主体按照一定的产业分类方法划分的各产业之间,各产业之间相互促进,相互影响使得,生产上的效益起到1+1>2的作用,并保持提高生产效率、促进经济增长、提高资源使用效率和增加国民福利等,在一定时期符合当时的发展目标。所以,本文认为产业结构产业合理化的动力是产业溢出效应的增强。
循环经济的萌芽就产生于一个区域的概念,鲍尔丁提出的“宇宙飞船经济学”就被认为是循环经济学的最早倡导。所谓循环,与传统经济相比,就是物质闭环流,运用生态学规律把经济活动重组为一个“资源-产品-再生资源”的反馈式环形经济模型,其区域可以是一个产业内部,也可以是多个产业之间,还可以是整个社会体系。所以循环经济不是为了约束产业结构的优化,而是和产业结构优化相辅相成,他们之间有着辩证关系:循环经济对产业结构优化提出了新的要求并促进产业结构优化;产业结构优化是发展循环经济的重要手段,是国民经济可持续增长的动力和源泉。
2 循环经济视角下区域产业结构优化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现代产业结构理论认为,经济发展与产业结构变迁是相互促进的,结构变迁是经济发展的结果,同时又是进一步实现经济稳定、协调发展的动力。但是传统的线性经济发展模式带来的一系列负面影响,让人们重新审视产业结构优化的本质要求,除了以往人们理论中的产业结构高级、合理化,还需要对产业结构在循环经济的新视角下进行调整。要克服传统经济发展模式带来的不利影响,实现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就必须在产业结构调整过程中,坚持循环经济的原则,加入可持续性的评价指标,对地区的产业结构优化程度进行重新评价。
基于循环经济的产业结构优化的目的不仅是促进经济的增长,而且必须促进经济的可持续增长。产业结构的优化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应考虑到除了各种原有影响因素外的产业发展所需的自然资源和环境的承载能力约束。依据循环经济的发展原则,进行产业结构优化是产业结构发展的新趋势。对于产业结构的评价,以往的研究一般都是从产业结构高度化和产业结构合理化2个方面来分析,如今,在循环经济的新视角下,需要对产业结构的评价体系重新构建,所以对产业结构的评价体系,提出一项新的子系统,即产业结构可持续化。
2.1产业结构可持续化指标构建原则
随着中国经济高速发展的现状,体验到了工业化给经济提振带来的好处,去年我国的经济总量已经超过日本成为全球第二,虽然也很理性的认识到,总量超过日本也仅仅是由于人口基数的问题,人均GDP和人家比起来还是有6倍以上的差距。但是我们还没有重视一个更严重的问题,那就是这个高速发展的经济体背后,到底付出了多少资源和环境的代价。有资料显示在过去20多年我国的工业化进程中,每创造一美元所消耗的能源,是美国的4.3倍,德国和法国的7.7倍,日本的11.5倍。可见,即使是有着赶超美国成为世界第一的前景,但是任然在某种意义上输给了对方。一项由美国麻省理工学院(MIT)、北京的清华大学和北京大学,以及耶路撒冷希伯来大学(Hebrew University of Jerusalem)的多名教授联名发表于《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PNAS)的研究报告表明,中国的空气污染已使中国北方居民的预期寿命减少5.5年,还提升了肺癌、心脏病和中风的发病率。这项研究比较了横贯中国中部的淮河南北的居民。在淮河以北,政府免费发放煤炭用于冬季取暖,造成这些地区与南方相比空气污染程度较高。这使得首都除了首都这一称号又得到一项新的称号雾都。如果一直以现在的发展方式发展下去,等到若干年后,我们成为全球经济的老大的时候,恐怕也自豪不起来。
因此,在当今研究一个经济体产业结构的时,必须把可持续化放到一个核心的位置,不能只顾眼前利益而忽视了子孙后代的利益,所以本文在研究产业结构优化的原有领域上引入与循环经济理念相吻合的产业结构可持续化指标,在引入指标之前,有必要对引入的指标做一番说明。
(1)系统性循环经济涉及自然资源、生态环境、社会和经济等各方面,是一个复杂的综合系统,所以指标体系必须能够全面地反映循环经济的各个方面,既要有反映经济、社会、环境、资源各个子系统发展的指标,又要有反映子系统之间相互协调的指标。
(2)区域性
由于区域之间的自然条件、经济发展水平和社会发展状况等方面的差异,造成各区域间发展的不平衡性。所以循环经济发展模式要基于不同地区的实际情况而制定。因此评价体系要根据不同地区做出相应调整,使之具有区域特性。
(3)相对性从时间和空间的尺度上看,循环经济的指标需要统一的口径和量化标准,本采用的是空间上的面板数据对区域的产业结构优化进行评价。但是不同地区的统计口径可能不一样,所以要考虑数据的可比性问题。可以说,区域循环经济没有绝对的评价标准,任何标准都是相对的,是以现实为基础提出来的。因此对于评价指标的标准和权重,我们都应该按照相对性原则来选取。本文是对于某些地区的发展程度对比评价研究,以一个时间段的面板数据的横向比较,可以更直接更鲜明的对比各个地区的差距,并相互借鉴经验。所以采取面板数据对几个区域的产业结构优化进行比较,以得到他们之间的差距和经验。
(4)可操作性由于需要对采集的数据进行操作和评价,所以指标体系不仅要遵循系统性、区域性、相对性等基本原则,还要强调可操作性的原则。在构建循环经济的指标体系过程中,主要以政府历年统计数据为基础,选取的指标数值可以直接获得或者通过计算、修正等数学方法间接得到,对于没有响应数据的指标,也可以通过定性的方法来量化指标。
2.2产业结构可持续化评价指标体系框架
本文基于上述分析,决定在产业结构可持续化一级指标下构建4个二级指标:资源利用指标、环境保护指标、经济指标和社会指标。对上述4个二级指标下,再分别构建若干个三级指标:
(1)资源利用指标我国资源并不丰富,随着人口的增加和社会经济的发展,资源供需矛盾日益突出。在3R原则基础上,建立资源利用效率的指标,不但要提现资源利用的开发,也要表现出资源利用的节约程度。资源利用效率指标是循环经济建设的重心,其评价指标是整个指标体系的核心指标。
①万元产值物耗。指报告期消耗的主要原材料的总和与GDP之比。该指标体现经济增长对原材料的消耗强度,它是技术、管理水平、经济结构调整的综合体现。该指标越小说明,实现了以较少的原材料消耗得到较高的产出。
②万元产值能耗(标煤)。该指标用于反映区域工业能源利用效率,是衡量工业企业能源消耗的主要指标,直接体现该地区能源利用水平和市场竞争能力。用研究时期内区域能耗总量除以当地GDP得到此指标。
③万元产值水耗。评价城市经济发展用水水平的变化。它是一项综合的水资源利用率指标,反映区域的宏观用水效率情况。用城市总用水量与城市GDP之比表示。
④单位土地产值。土地资源在当今是极其珍贵的有限资源,城市化进程发展至今最大的阻碍之一就是土地资源,所以对土地资源的利用效率对区域产业发展有重要影响。集约利用土地资源,提高单位土地面积的产出效益势在必行。
⑤中水利用率。工业的发展,对水资源的需求就越迫切,对水资源的浪费和污染也越严重,阻碍了产业结构的调整。我国的中水回用与发达国家有不小的差距,某些城市,如北京、天津、青岛等缺水严重地区,已经把把“中水回用”列入城市大的总体规划之中。提高重复利用率,以优质的回水代替澄清水,补充工业水循环体统,减少外排和新水补充,提高水的重复利用率。此指标提现对水资源的利用效率。
⑥“三废”综合利用率。废物回收系统的完善程度反映了资源再利用业的发展水平,对于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方法上,除了减排,还有回收利用,这样循环利用可以最大限度的使用有限资源。就像人们自从工业革命以来一直在追求各种完美的永动机设计,目的也是让能源无限循环,达到理想的循环利用状态。目前世界上发达国家的再生资源回收总值每年已达到2500亿美元,继续以每年15%-20%的速度递增。
(2)环境保护指标
由于自然生态环境比较脆弱,面临的环境形势依然严峻,城市区域环境质量有进一步恶化的趋势:城市空气质量越来越被人们重视,PM2.5的数据由于天气预报一样每天播报;城市垃圾,噪声,辐射污染也逐渐影响人们的日常生活。所以环境指标不仅代表一个地区的可持续发展程度,也是一个区域活动人类的生活环境舒适度指标,影响着一个地区居民的幸福指数。
①单位GDP“三废”排放。单位GDP“三废”排放指每万元产值下废水、废气和固废的排放量,这个指标提现生产过程产生的废弃物对环境产生的影响,这个指标越高代表对环境负面影响越大。
②“三废”排放达标率。“三废”排放达标率指废水、废气、固废排放的合格率。各统计年鉴上都有此数据。
③环保投资占GDP比重。此指标提现区域对环保产业的政策力度,循环经济发展要求进一步加大环境保护的投资力度,努力推进环境保护的产业化和市场化进程,从而大大改善城市环境质量。根据世界上发达国家的经验,环保投入占到GDP的3%以上,环境质量才会得到改善,而目前在我国,中央财政对环保的投入约为3%,加上地方和企业等方面的投入,这个比重离3%仍然很远。相关数据显示,当前我国环保投入总额占GDP收入的比例为1.5%。
④城市垃圾无害化处理率。据中国住建部调查数据显示,目前中国有三分之一以上的城市被垃圾所包围。全国城市垃圾堆存累积侵占土地75万亩。具体来看北京市日产垃圾是1.84万t,如果用装载量为2.5t的卡车来运输,长度接近50公里,能够排满三环路一圈。据国家发改委环资司的信息显示,十二五期间,国家将投资6亿元人民币,重点关注生活垃圾无害化的处理,但要真正解决垃圾围城还要依靠全社会的高度重视,倡导垃圾减量分类处理,杜绝过渡包装的生活方式。城市垃圾包括日常生活中或为日常生活提供服务的活动中产生的固体废物以及建筑材料产生的垃圾。其所含有害成分将通过多种途径进入环境和人体,对生态系统和环境造成多方面的危害。比如其对水体的污染,将导致严重的水源污染,而且很难得到治理。其巨大的负的外部性会抵消产业效益,弱化产业间的关联,进而阻碍产业结构的调整。但是,对生活垃圾的处理也催生了新兴产业的崛起,使得城市生活垃圾处理迎来了大规模投资建设的时代,有效地促进了产业结构的优化。
⑤城市污水综合处理率。城市污水的处理能力代表当地水循环系统的高效程度,城市用水量是一个很可观的数据,所以城市用水的综合处理率是一个区域在循环经济产业上的重要体现。污水处理率高,则对收纳水体的影响程度低,表明城市的循环能力强。并且该指标都直接可以从各地区年鉴中查询,可操作性很高。
(3)经济指标经济子系统包括第一、二、三产业,在经济子系统中对循环经济的指标有一部分是和产业结构高度化与合理化重叠,所以只取其中关于循环经济产业的一部分,主要以农业循环经济、工业循环经济、服务业循环经济为基础,提现循环经济在产业结构中起到的作用。
①高新产业(绿色产业)产值占GDP比重。高新技术和绿色产业是当今发展循环经济的最重要手段,我们的邻国日本就是一个在高新技术上取得高度发展的国家,他们已经建立起比较成熟的“产”“学”“研”的战略体系。可见技术提高对循环经济的发展重要性。
②农业生态园区产值占农业总产值比重。生态农业是农业循环经济的模式,应该创建与自然生态循环相一致的人工生态循环技术体系,生态农业的发展不仅可以提高第一产业的生产效率和环境友好程度,同时也可以给人类的健康带来长远的好处,是可持续发展概念中最具代表性的产业。
③工业生态园区产值占工业总产值比重。生态工业园利用生态学原理和循环经济理念建立一种新型的工业组织形态,是循环产业中占很大比例的一项工程。我国生态工业园区将依照综合类、行业类、静脉产业(资源再生利用产业)类3个类别进行建设、管理和验收。生态工业园应使人们在各种社会经济活动中所耗费的活劳动和物化劳动获得较大的经济成果的同时,保持生态系统的动态平衡。所以以上两类生态园区的产值比例极大程度反映了该地的循环经济发展程度。属于正向指标。
④第三产业占GDP比重。第三产业产值占GDP的比重在以往的产业结构优化中是衡量产业结构高级化程度的指标,用于反映城市产业结构的质量。但是在循环经济的角度下,第三产业又体现着低能耗,高产出的要义,同时第三产业的发展也可以促进循环经济的进步,在国家的近来的几次五年计划中,大力发展第三产业都一直在一个相当高的重视程度,所以从新的角度分析第三产业更适合作可持续化的指标中。
⑤静脉产业占GDP比重增长率。静脉产业是垃圾回收和再资源化利用的产业,又被称为“静脉经济”、“第四产业”。其实质是运用循环经济理念,有机协调当今世界发展所遇到的两个共同难题——“垃圾过剩”和资源短缺,“变废为宝”,通过垃圾的再循环和资源化利用,最终使自然资源退居后备供应源的地位,自然生态系统真正进入良性循环的状态。静脉产业与动脉产业组成一个完整的物质流体系,构成了循环经济。
(4)社会指标从可持续发展的理念来看,经济发展永远是为人类服务,所以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必然要求社会效益的提高。社会公平和社会效率,以及社会的福利程度和居民的幸福指数都是可持续发展中需要考虑的因素,所以社会层次上的可持续也是一项重要指标。
①第三产业从业人数比例。第三产业可以提高第一、二产业的效果和质量,是为第一、二产业服务的部门,所以第三产业从业的人数提现一个高效的社会服务业占比。一般而言,此项指标的比重与各国经济发展水平基本成正比,数据显示,2008年美国的第三产业从业人数比例为78.61%,日本为68.42%,德国68.08%,发达国家的第三产业从业人数基本在79%左右,而在发展中国家中,马来西亚为57.35%,泰国为42.15%,南非为68.64%,基本上都在50%左右,但是此时中国的第三产业比例仅为33.20%的较低的水平,可见我国对产业结构的调整任重而道远。
②失业率。失业率代表一个地区人力资源的利用效率,以及政府职能的体现,循环型社会应该有合理的失业率,在就业结构方面也应该达到合理分配,人力资源供需结构合理,这样有助于社会进步和谐发展。
⑧基尼系数。基尼系数(Gini coefficient)为意大利经济学家基尼于1922年提出的,定量测定收入分配差异程度。其值在0-1之间,超过0.4代表社会收入分配不均。2012年12月初,西南财经大学中国家庭金融调查在京发布的报告显示,2010年中国家庭的基尼系数为0.61,大大高于0.44的全球平均水平。2013年国家统计局局长马建堂公布了过去十年中国基尼系数,2012年中国为0.474。可见收入分配合理问题在我国是一个普遍并且需要值得重视的问题。收入分配的合理也影响着经济社会的可持续,是一个长远因素。
④恩格尔系数。这是一个社会福利指标。恩格尔系数是食品消费支出占消费总支出的比例,是衡量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以及生活富裕程度的通用指标。一般认为,该指标比例越低,生活质量越高。根据联合国粮农组织的标准,当恩格尔系数小于20%时,为最富裕的生活;40%~50%,为小康程度;50-59%,为温饱程度;当该系数大于59%时,为绝对贫困生活。
2.3产业结构可持续化评价指标体系框架
根据以上分析,得到关于产业结构可持续化指标的评价体系,如图1所示。
3 结论
依据循环经济的发展原则,进行产业结构优化评价的调整是产业结构优化发展的新趋势。循环经济是“静脉产业”与“动脉产业”组成的一个完整的物质流体系。“静脉产业”是由日本学者提出的概念,又称固体废弃物资源化产业,也就是资源再生利用产业。是相对于“动脉产业”而言的;“动脉产业”是指开发利用自然资源形成的产业。发达国家的循环经济主要集中在静脉产业,日本提出的建设循环型社会,强调的是废弃物的减量化、再利用和再循环,与之相对应的是“静脉产业”。而我国由于其阶段特殊性,所以我国的循环经济即包括静脉产业,也包括动脉产业。依据本文的可以持续化指标,再结合传统的产业结构高度化和合理化指标,可以从三方面把一个地区的产业结构优化程度量化,体现了动静脉结合的思路,并且依据AHP层次分析法等模型给各二级指标进行权重分配,将几个地区相互比较,给各区域三个子系统分别打分,得出优势和劣势所在,并且有针对性的提出政策建议,这样有助于经济圈的先进性的相互借鉴。本文对产业结构可持续化指标量化的提出,对产业结构优化的研究给出了一个新的研究路径。在不忽视现状的前提下,给产业结构优化设计一个符合循环经济发展要求的新型指标评价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