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胜超
摘要:本文以重庆市为例,基于2004-2014年统计数据,分析了各影响因素对重庆市产业结构优化的影响效应。实证得出:人力资本以及城市化水平对于重庆市产业结构优化的正向影响较大;能源消耗以及污染物排放对其有较强负向影响。
关键词:产业结构;高度化;合理化
一、引言
随着东部产业重心逐步向西部转移,西部地区迎来新的发展机遇。重庆作为“一带一路”战略和“长江经济带”重要城市,日益成为我国重要的增长极。在保持经济高速增长的同时,重庆市积极出台各种政策调整产业结构。2016年重庆市十三五发展规划指出:加大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力度,着力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优化要素配置,扩大有效供给,提高供给结构的适应性和灵活性,提高全要素生产率,为经济发展注入新动力。因此,科学分析产业结构现状及其影响因素,对于促进其优化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产业结构优化是政府通过有关产业政策来调整供给和需求结构,实现资源优化配置与再配置,推动产业结构的合理化与高度化[1]。目前国内研究产业结构影响因素的文献主要集中在以下方面:第一,从国家整体层面来分析某一个具体影响因素,如程华、雷鸣凤[2];第二,从国家整体层面分析多个因素的影响,如冯芳芳、蒲勇健[3];第三,从地区层面分析多个因素的影响,如李豫新等[4];第四,从地区角度分析某一具体因素的影响,如张家平[5]。学者们从多个角度对产业结构优化进行了分析,也为本文提供了一些思路。但目前分析西部较少。本文以西部的重庆为例,通过构建相关指标体系,分析了产业结构优化的综合影响因素。这对于重庆市新形势下推动产业结构合理化、高度化进程具有现实意义,也将为中西部等欠发达地区实现产业结构优化提供借鉴。
二、变量选择与数据描述
对于产业结构优化程度的度量可以用合理化、高级化来衡量。从合理化上看,表现为产业之间协调能力的增强和关联水平的提高。产业结构合理化程度可以用地区收入差距的泰尔指数(TL)的倒数ER来测度。
ER=1/TL=1/∑Ni=1(GiG)ln(GiLi/GL)
TL为泰尔指数,式中G、Gi、L、Li、N、i分别是总产值、各产业产值、就业人数、各产业就业人数、产业数、行业类型。TL值越小,ER值越大,合理化水平越高。对高度化的测度,采用三次产业产值与劳动生产率的加权之和作为衡量。考虑到三次产业发展水平高低,依次赋予权重为:wi=i,i=1,2,3。Y值越大,产业结构高度化水平越高。将ER与Y之和作为反映产业结构优化的评价指标,将影响一个地区产业优化的主要因素进行归类分析,主要包括:
三、实证结果分析
对2004-2014年年鉴数据整理,并对变量取对数。由于指标本身的量纲问题,对各项指标做标准化处理,计算各自的Z值,从而获得标准化后的新数据。由于指标众多,经检验发现存在严重的共线性,需要进行主成分分析。解释的总信息量的比例为79.04%、14.45%,累计贡献率为93.49%,基本反映了绝大多数信息。对2个提取的主成分进行回归分析,并还原方程,得到各个变量的斜率即影响效应。通过实证分析,得出:第一,对产业结构优化程度的主要正向影响因素按效应大小依次为:平均受教育年限、恩格尔系数、城镇化率、固定资产投资占GDP比重、能源消耗总量、工业固体废物产生量、建筑业建成面积;第二,对产业结构优化具有明显负向影响的因素按效应大小依次为:第三产业与第二产业就业人口比重,工业废水排放量、工业二氧化硫排放量;第三,人均GDP、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R&D经费内部支出、一般预算支出占GDP比重、专利申请量、进出口总额、外商直接投资、实际利用内资对产业结构优化均具有一定的正向影响效应,但是影响程度较低。
四、结论与政策建议
通过实证分析,主要得出以下结论:第一,产业结构优化的影响因素众多,单纯一个或几个变量难以解释产业结构优化的整个过程;第二,人力资本在产业结构优化中的重要作用开始显现。直辖后,重庆市平均受教育年限上升较快,成为促进产业结构优化的主要推动力量。但不可否认,重庆市作为我国唯一有少数民族聚居的直辖市,总体受教育程度偏低,这构成了重庆市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升级的瓶颈;第三,城市化水平、投资方式、能源消耗对于产业结构优化的影响效应也较为明显。重庆市作为我国工业城市的典型,均是以城市化、高投资、高耗能的模式发展起来的。这种粗狂的经济发展方式前期的确在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但是确是与可持续发展的理念相违背的,不利于长期的发展;第四,第二产业就业人口比重偏大、工业污染排放对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形成了一定的反向影响。重庆市具有典型的“大农村、大城市”特色,大量的第一、二产业就业人口不利于产业结构的优化进程。工业污染对于不仅提高了企业的治理成本,也破坏了社会环境,这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优化结构的优化;5、人均GDP和产业政策在产业结构优化中的作用开始有所淡化;作为技术进步的反映,R&D经费内部支出、专利申请量的影响作用也不够明显;进出口总额、外商直接投资、实际利用内资等经济外向型因子对其作用也不够明显。
针对以上结论,并结合当前国家推出供给性结构性改革的背景,本文提出以下建议:
一是对于产业结构优化过程,需要权衡各个方面的影响,把握全局;推进经济结构性改革,要针对突出问题,抓住关键点。要促进过剩产能有效化解,促进产业优化重组。由此可见,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是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关键,需要把握产业结构优化的大局。二是对重庆的分析发现,加强产业结构优化的重心是加强人力资本的积累,加快高素质人才的培养;转变过去粗放的经济发展模式,由过度依赖高投资、高能耗、高污染向逐步以技术创新、绿色协调、有序城市化的模式演进;由于在我国中西部地区还存在大量农民工,相关户籍制度需要进一步完善,加快农民工市民化,城镇化顺利推进,使得各种生产要素有序自由、流动。(作者单位:重庆工商大学经济学院)
参考文献:
[1]苏东水.产业经济学第三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207-209.
[2]程华,雷鸣凤.城乡居民消费差异及其对产业结构优化的影响[J].统计与决策,2006(17):112-113.
[3]冯芳芳,蒲勇健.我国区域产业结构优化及其影响因素分析:基于分位数回归方法[J].技术经济,2012(02):36-42.
[4]李豫新,帅林遥,王睿哲等.产业结构升级及影响因素研究:基于新疆数据的实证分析[J].中国科技论坛,2014(09):46-68.
[5]张家平.外商直接投资与产业结构升级:基于辽宁省14地区面板数据的实证研究[J].国际贸易,2013(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