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张 晶 梁 斯(、河北金融学院金融系 河北保定 07000 、新疆财经大学金融学院 乌鲁木齐 830000)
自20世纪90年代起,我国开始启动对于利率市场化的改革。2003年,十六届三中全会进一步提出,人民银行要按照先外币、后本币,先贷款、后存款,存款先大额长期、后小额短期的基本步骤,稳步推进利率市场化。从目前来看,国家对于同业拆借市场、债券市场、中央银行票据等相关利率限制已经破除并实现了市场化,对于贷款利率是上限放开、下限管理,对于存款利率是下限放开、上限管理。
我国经济2012年第二季度增长幅度放缓,三年来GDP首次跌破8%,目前增长方式面临着更加严峻的考验,面对目前复杂多变的经济环境,进一步提升市场效率,完善竞争机制,对我国经济的健康发展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1993年,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中共中央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中提出了“中央银行按照资金供求状况及时调整基准利率,并允许商业银行存贷款利率在规定幅度内自由浮动”的措施,由此拉开了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的序幕。
1996年,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进程正式启动。1996年6月1日,中国人民银行推出了以各银行同业拆借实际交易利率的加权平均值来确定中国银行间的同业拆借利率(Chibor),由此放开了银行间同业拆借利率,1997年6月放开银行间债券回购利率。1998年8月,国家开发银行在银行间债券市场首次进行了市场化发债,1999年10月,国债发行也开始采用市场招标形式,使得国债市场的利率得以放开,从而实现了银行间市场利率、国债和政策性金融债发行利率的市场化。
1998年开始,中国人民银行多次放宽金融机构存贷款利率浮动区间,2004年10月29日起,金融机构(不含城乡信用社)的贷款利率原则上不再设定上限(对金融竞争环境尚不完善的城乡信用社贷款利率仍实行上限管理,最高上浮系数为贷款基准利率的2.3倍),同时,允许存款利率下浮,即所有存款类金融机构对其吸收的人民币存款利率,可在不超过各档次存款基准利率的范围内浮动。存款利率不能上浮。至此,我国实现了金融机构贷款利率(不含城乡信用社)上限放开、下限管理,金融机构存款利率下限放开、上限管理的转变。
2005年,央行货币政策分析小组提出下阶段利率市场化的目标是:统一金融机构贷款利率浮动政策,研究存款利率市场化的有效形式,逐步形成完整合理的收益率曲线,完善中央银行利率调控体系,简化小额外币存款利率管理。
2007年1月4日,上海银行间同业拆放利率(Shibor)开始正式运行,这是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的重要突破,与其有关的产品和市场得到了更进一步的发展,利率市场化的步伐也进一步加大。
截至目前,国债市场、银行间拆借市场、协议存款等产品利率已完成市场化,已完全由市场供求决定,与人民币和外币存贷款利率相关的品种放开规模也已达到120多个。但是,对于部分存贷款利率、优惠贷款利率、小额外币贷款利率仍有限制。2012年6月8日,金融机构存款利率浮动区间的上限调整为基准利率的1.1倍,金融机构贷款利率浮动区间的下限调整为基准利率的0.8倍。2012年7月5日,金融机构贷款利率浮动区间的下限调整为基准利率的0.7倍。
我国经济在过去的发展过程中积累了很多深层次的矛盾,伴随着经济实力的逐步强大,这些问题也逐渐凸显,其对促进利率市场化改革的掣肘作用也愈发明显。
货币政策的市场化,主要体现在对于货币总量调控方面的市场化。实现利率市场化的一个基本前提是:货币的供给和需求均由市场决定。由于中国人民银行的独立性较弱,对于货币发行的规模,一直以来均是按照国家制定的经济发展规划来进行的,因此,国家的这种对于货币供应总量上的限制,使得市场难以反映出真实的货币供求关系。此外,尽管我国央行对商业银行贷款利率上限已经放开,但对商业银行年信贷资金总量还是有规模上的控制,而且银行从防范风险的角度考虑,会选择更多地把资金贷放给实力较为雄厚且有政府背景的国有企业,这也间接成为我国中小企业融资难的主要原因之一。因为资金严重短缺,民间借贷利率也因此一路走高,据中国人民银行温州市中心支行公布的数据显示,2012年第二季度温州市民间借贷综合利率为21.21%,而目前一年期贷款基准利率为6.31%,我国商业银行约30%的贷款是以等于或低于基准贷款利率贷放出去的,总共约80%的贷款都是以低于贷款基准利率1.3倍的利率贷放出去的。这种民间借贷利率远高于贷款基准利率的现象,有力地证明了社会对资金的实际需求要比现有供给旺盛很多。我国目前这种对货币供给的限制,将导致大部分资金都流入有充分担保的大型企业,中小企业所取得的资金就更加有限,这就使得资金不能充分有效地在市场上流动,实际的供求关系也就难以体现。
商业银行作为金融系统的支柱,银行系统的稳健运行对于利率市场化改革起着决定性作用。2011年我国商业银行实现净利润1.04万亿元,同比增长36.3%,2011年末,银行业资产总额达到113.3万亿元,比2007年末的53.1万亿元翻了一番还多。当前我国社会融资格局中间接融资比例仍然较高,依靠信贷资产赚取收益仍然是其主要的经营模式,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对银行业资产规模扩张的需求也日趋增大,其资产规模的迅速扩张所带来的直接体现是银行利润的快速增长,一旦银行资产规模的扩张速度放缓,其高利润的延续性则面临着严峻的考验。此外,银行高利润率的背后掩盖了很多的不足,比如偏重考核因素、不合理的中间业务收费和违规附加贷款条件等现象。更为严重的是,银行资产业务所面临的风险也日益显现,例如周期性的风险、结构性的风险等。由于银行的财务报表记账运用的是权责发生制,而不是收付实现制,账面的价值未必能带来实际的现金流收入,从而造成银行资金的空转,这直接推动其资产风险的进一步上升。
在我国,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的经营环境大相径庭。国有企业凭借政府背景能够大量得到国家的优质资源、充足的银行贷款、各种各样的优惠措施。虽然,近几年国有企业经营状况得到了很大的改善,利润很可观,但是利润背后仍存在着很大的问题,由于国家的照顾政策,国企在经营过程中出现的效率低下,污染浪费严重等现象也体现得较明显。而反观民营企业,其经营环境艰难,政策上的歧视、资金的短缺,使得近些年中小企业的经营状况日趋恶化。此外,由于近些年又受到人民币升值的影响,内外交迫的压力使得中小企业大量破产倒闭,吸纳了我国75%劳动人口的民营企业陷入了前所未有的困境。因此,利率市场化改革最为重要的一方面,就是要能够充分、有效地进行市场竞争,深化市场机制改革,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应该采取同等的措施加以对待。
利率一旦市场化,必将在现有的基准利率的基础上上浮。国有企业面对高成本的资金使用,其经营效率的低下将大大挤压资金的使用空间。而民营企业已经习惯于使用这样高成本的资金,其生存能力顽强,相对来看,利率的市场化将导致国有企业的经营状况陷入窘境。更为严峻的是,国有企业不是一般意义上的企业,其经营状况的恶化会给我国的经济发展带来严重的负面影响。另外,国有企业在经营过程中的专注度低、资金滥用的现象也较为严重,且涉及业务过于繁杂。近几年来,各地“地王”频现,众多国有企业纷纷涉足房地产市场,虽然国资委已经出台文件,勒令78家不以房地产为主业的国有企业退出,但是就目前的情况来看,政策落实程度远远不够,国有企业过度涉及无关联的产业,进一步加大了其经营的风险。同时,由于其资金来源主要为银行的信贷资金,一旦日后经营出现问题,银行所面临的违约风险也必将进一步上升。
利率作为货币政策工具的一种,在我国经济社会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其能够有效实现内在价值作用的根本表现,就是能够充分的市场化。
在我国,中国人民银行垄断着货币发行权,对于每年的货币投放,央行都会根据国家规定的经济发展规划做出具体的计划。其中最明显的体现就是商业银行每年的信贷规模都有着指导性的规定,这在相当大的程度上压制了市场充分运营的空间,市场的健康发展应该按照自身的运营状况获得需要的货币资金以达到健康的运行,而不能通过行政的手段进行过度的管理,另外,有限的货币投放压抑了市场的竞争机制。资金流向不均衡的现象进一步加大了民营企业的经营风险。因此,央行对于货币总量的控制要适度地放开,着眼于实际的市场运行状况进行投放,给予市场充分的竞价空间,使资金价格得到真实的反映,但在投放的过程中,要注意审时度势,防止货币投放过多而导致通货膨胀。
近几年来,伴随着银行利润的大幅度提升,其作为政府“准财政”工具来使用的现象也得到了彻底的改变。但是,银行的高利润掩盖了很多的不良资产,其利润的真实度也值得怀疑。因此,商业银行对于自身利润的积累要做出真实的反应,不能为只求报表的华丽而掩盖了其内部出现的问题。对于内部风险控制机制也要进一步加强和完善,充分地利用利率风险规避、转移机制来控制风险,例如利率远期、利率互换等工具。另外,银行最近几年的高利润有其特殊的历史背景,其盈利是否可持续会直接影响我国今后经济的发展。因此,银行要积极实行收益多元化的策略,在今后的业务中要积极仿效世界经验,大力开展中间业务,加大收入来源,改变过去对单一依靠信贷资产的依赖,对于经营环节中的服务质量以及功能等方面要进一步提高。只有这样才能化解在贷款业务中的巨大风险,为利率市场化进一步深化改革奠定基础。
在我国,由于经营环境的不公平,使得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在经营过程中所得到的待遇千差万别。而利率市场化的前提条件之一就是市场要有着平等、公平的竞争环境。因此,对于经营环境的选择,政府要积极采取客观的态度。对于所有的企业都要一视同仁,对于资源的使用、税率的规定以及财政的补贴都必须运用同样的标准加以规定,彻底改变目前中小企业经营困难的局面。更重要的是,对企业进行统一要求,对其效率的提升也有着至关重要的推动作用。充满竞争的市场必将大力提高企业的生产效率,而目前利率市场化最大的阻力也正是在此。因此,政府要积极采取措施促使经营环境更趋于公平。
对于国有企业现在存在的经营效率低下、业务方式混杂的局面,政府要积极引导国有企业改善经营方式,限制其涉及过多无关业务,对于其在经营过程中的资金滥用现象要坚决制止、严厉杜绝。另外,要采取措施完善企业的经营方式,使其立足自身产业发展,努力降低经营成本,积极完善现有经营方式,促进生产效率的提高。只有保证了国有企业的正常经营,我国经济才不会在利率市场化完成时产生较大的波动。
1.胡新智,袁江.渐进式改革:中国利率市场化的理性选择—利率市场化的国际经验及其对中国的启示[J].国际经济评论,2011(6)
2.周小川.关于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的若干思考[N].金融时报,2011-1-5
3.尹继志.利率市场化改革的国际经验与我国的改革路径选择[J].金融与经济,20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