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双师”教学团队建设研究

2013-08-15 00:45姜永豪
黄冈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3年1期
关键词:双师机电高职

姜永豪

(黄冈职业技术学院机电学院,湖北黄冈438002)

师资队伍建设是高等职业技术教育能够保持旺盛生命力的重要保证。师资队伍建设的核心是“双师”队伍建设。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是高职院校代表性专业,大部分高职院校都开设有此专业,对该专业进行“双师”教学团队建设研究,对于推动高职师资队伍建设,促进高职教育发展具有重要意义[1]。

一、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双师”团队建设的内涵

对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来说,“双师”团队建设的内涵就是要达到教师个体的双师素质和整个团队的双师结构。

教师的“双师素质”首先是具有机电领域的讲师及以上职称,其次是具有电工技师或机电类其它职业工种资格证书,或者是有累计两年的机电类企业第一线实际工作经历,或者参与过教育部师资培训基地举办的相关技能培训并合格,能对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的实践实训教学进行指导,或者是参与或主持的应用技术研究被企业或是学校采用,效果较好。教师的“双师素质”说明了教师具备了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比较全面的知识、技能及教学能力,能保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能够运用理论比较熟练地解决职业活动中的实际问题,保证教学质量。

“双师结构”是教师队伍在群体结构上的定义[2]。它要求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教师队伍是由学校专业基础理论扎实、任教经验丰富的“理论型”专职教师,以及部分从机电类企业聘任的专业实践经验丰富的“技能型”兼职教师构成。高职教育是面向社会的教育,必须遵循开放性、职业性的办学原则。学校要向社会开放,根据需要广泛聘任企业专业技术人员担任兼职的专业教师,以保证先进的专业水平,特别是实践技能有特殊要求时,能提供满足要求的实践技能教学,适应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迅速变换的需要,提高办学效益。

“双师结构”还要求团队是一个合理的技术水平的梯队,其中包括专业带头人、骨干教师、年轻教师等,从而保证团队的生命力和可持续发展[3]。

从当前情况来看,高职院校机电一体化技术的中级及以上职称教师绝大部分参与过教育部组织的教师专业技能培训并获得了合格证书,也有许多教师拥有电工高级工或技师职业资格证书,所以,从条件来说,基本都具备了“双师素质”的条件,但是不是真的就是一位合格的“双师素质”,则需要经过实践来检验。“双师结构”大多也是在文字材料上形成的形式上的“双师结构”。由于种种原因,企业兼职教师到学校任教,将先进的专业技术带进课堂这一理想状况大多并没有真正实现。

二、当前高职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双师”教学团队建设现状

1、“双师素质”教师不能全面指导专业实践。从表面情况来看,教师大多具备双师素质所需要的相关条件,有中级及以上职称,参加过相关培训,有一定的在企业进行锻炼的经历,但是否是能全面指导专业的实践实训教学就不能一概而论。一个教师能够做到对机电一体化技术的所有实践实训活动进行全方位的指导实际上是很难的一件事。这要求教师具有很宽的知识面,既要懂机械知识,又要懂电工电子方面的知识,另外还有如单片机、PLC等控制方面的知识。这些知识可能在教师上大学期间有一定积累,但实际应用往往是要超前于书本所学知识,教师很难在机电应用的所有前沿领域都有涉猎,因此要做到全面指导几乎不可能。

2、“双师结构”被理解成是专职教师和兼职教师的叠加,专职教师具备“双师素质”,然后从企业中聘任一定的人员来担任兼职教师。如果院校建有“校中厂”,这样的聘任比较容易实现,如果没有这样的机构,真正想聘任到合适的兼职教师也不是很容易,所以只有类似“楚天技能名师”这样的兼职才可行。但这样的兼职教师数量是很少,名额有限,远远不能满足“双师结构”团队应“有一定数量的校外兼职教师”的要求,对于没有进行深度校企合作的院校来说,很难实现。另外,在“双师结构”要求中还包括了专业带头人的聘请或培养,这也容易被忽视。

3、催生“双师”教学团队的外围环境不是很成熟,企业参与的热情未能调动。“双师”教学团队的建设需要学校和企业都积极主动,并且还要打破传统的人事管理制度,实现人员在学校和企业间的合理流动,而现行制度往往是双方谁都不敢轻易动,怕一动就受损失,回不去。特别是企业方并不很积极主动,因为企业目前没有要向相关院校输送兼职教师这方面的义务,况且企业技术能手任务重、成就感强、待遇也高;而学校则工作要求比较多,机制不是很活,条条框框使人感动很受制约,待遇也不一定能保证比企业好,所以企业技术能手到学校工作的热情不高。因此,外围环境对高职院校的“双师”教学团队建设也不是很有利。

从高职的发展进程和高职专业人才培养质量的需求来说,高职的“双师”教学团队建设至关重要。它是学校发展的基石,教师的个人能力综合形成了团队在行业企业的社会影响力。团队的水平高低关系到学校学生的培养质量,关系到学生将来的就业竞争力,也直接关系到高职教育的成败[4]。因此,我们需要正视高职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的“双师”教学团队建设中存在的问题,采取方法和措施来做好“双师”教学团队建设工作。

三、加强高职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双师”教学团队建设的建议

1、深入理解“双师”教学团队建设的内涵。双师“教学团队是要建设一支由较高学术水平的专业带头人,有较强教学能力和一定社会服务能力的骨干教师和相对稳定的有较丰富实践经验的企业技术人员担任兼职教师的结构合理,整体素质较高的师资队伍;创新形成人员在高校与企业之间合理流动的人事管理制度[5]。这样的师资队伍能培养出企业所需要的具有较强技能的专业人才,能帮助企业解决实际生产中遇到的实际问题,能对区域的产业发展起到很好的推动作用。

2、做好团队中每位教师的发展规划。每位教师在一段时期内的发展目标要明确。团队中谁要成为专业带头人,谁要成为骨干教师,教师职称要达到什么样的层次,队伍结构要发生什么样的变化都要事先规划好,然后有步骤的实施。教师的研究方向与所承担的教学课程、所指导的实践教学都要紧密结合。从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发展来分析,教师应具备先进制造技术的基本知识框架,熟悉电工电子技术,了解各种先进的机电控制技术,在这个基础上再有侧重的在某个方面进行发展,达到满足课程教学和建设的需要,能参与企业技术应用,新产品开发等。

3、深度进行校企合作,保证兼职教师队伍建设需求。要通过建设“校中厂”这样的一些形式,吸引企业到学校投产,厂方安排技术人员指导,同时兼任学校任课教师。对于机电类的企业来说,将产品或是产线投放到学校是完全可行的。例如一些小型机电产品的生产、机械零部件的制造、配电柜的组装等都可以在学校进行,可以借助学院的一些设备,仪器来减小设备投入,厂方的技术人员到现场对学生生产进行指导,学生既完成了实训任务,也交付给了企业合格的产品,同时了解了企业的技术标准;厂方的技术人员在指导生产的过程中担任了合格的兼职教师,同时学生的劳动也为企业减少了人力支出成本。这样双方互惠互利,能保证兼职教师队伍的稳定。

4、试行人事制度改革,双方在评聘职称时给出一些优惠条件,吸引双方互动。学校将教师为企业服务或是到企业锻炼作为教师职称评聘的优先条件,同时对企业在学校从事兼职教师的人员放宽条件进行教师系列职称评聘;企业对于有教学经历的技术人员也优先评聘职称。对于深度合作的企业,可以与学校联合进行教师系列职称评聘,学校也可以与企业联合进行工程系列职称评聘,创造条件让双方的人员能合理流动。

5、争取政府支持,以政府行为推动“双师”教学团队建设。政府首先要认可学校和企业在制度层面的创新,多支持和鼓励这样能促进教学和推动生产的行为;其次政府应牵线搭桥,让区域内的机电行业、机电类企业和学校的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进行对接,共同促进产业发展,服务地方经济;另外,政府也应主动出台相关政策和措施,要求企业重视职工培训,将区域内的重点企业的员工培训纳入年终审核,因为员工素质与能力也是企业隐形的生产力,也是促进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保证,高职院校也应责无旁贷的承担区域内的重点企业的员工培训,帮助企业提升隐形的生产力。政府还应该继续推行类似“楚天技能名师”这样的大师制度,吸引行业的知名专家和企业的能工巧匠到学校兼职,提高教师实践能力,从而助推高职院校“双师”教学团队建设。

总之,构建一支高素质的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双师”教学团队是许多高职院校师资队伍建设中的一项重要工作,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体现高职办学特色的关键,是高职院校可持续发展的需要。我们必须通过多种途径,借助多方面的力量,采取各种措施,不断探索,持之以恒,建设一支适应高等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需要的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双师”教学团队,从而推动高职师资队伍建设,实现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的目标,促进高职教育发展。

[1]李杨.高职教师专业发展的策略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1-04.

[2]柴福洪,陈年友.高等职业教育名词研究[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

[3]张华.论高职院校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教学团队建设[J].科技信息,2010(14).

[4]王树庭.论高职院校师资队伍建设问题及发展对策[J].池州师专学报,2005(02).

[5]高职教育专业教学团队建设的思考[EB/OL].中国高职高专教育信息网,2008-09-09.

猜你喜欢
双师机电高职
建筑室内设计专业双师培养授课实践探讨
林秀娟 茶业“双师”
小学科学“双师课堂”中双师角色功能定位研究
简述机电自动化在工程机械制造中的应用
高速公路站级机电维护管理模式创新探讨
高职应用文写作教学改革与创新
机械制造过程中机电自动化的应用
高职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探讨
依托附属医院建设双师型教师队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