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利平
(黄冈职业技术学院宣传部,湖北黄冈438002)
2013年7月1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西柏坡纪念馆同当地县乡村干部、老党员、群众代表座谈时强调指出,“中国革命历史是最好的营养剂”。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在进行革命时留下了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这就是在今天依然具有强大生命力的红色文化。笔者试图探讨红色文化生命力的根源,从而增强我们的宗旨意识,增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自觉性。
红色文化是指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共产党领导人民在进行革命和建设过程中沉淀下来的具有中国特色的先进文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为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国家富强而不懈奋斗的历史结晶。红色文化是特定历史阶段社会现实在意识领域的反映,其本质上属于社会意识形态,是社会上层建筑的一部分。红色文化具有地域性、历史传承性、革命性、崇高性等特征。红色文化表现为物质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等三种基本形式。红色文化闪耀着马克思主义的思想光芒,承载了共产党人的理想信念,传承着中华文明的宝贵精髓,是中华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的重要内容,是中华文明的光辉篇章[1]。
红色文化的生命力,是指红色文化存续力、传播力以及对现实社会的影响力。存续是指存在并持续,红色文化的存续力,就是指红色文化在文化传承方面的持续性和稳定性,表现为红色文化存续时间的长短。红色文化传播力就是红色文化的对外传播能力,是红色文化通过各种传播方式的组合得到彰显,并为广大人民群众所接受的能力。红色文化对现实社会的影响力是指红色文化在传播过程中对整个社会氛围、对广大人民群众和党员干部的思想行为方式、对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制度、对社会生产施加实际影响的能力。
红色文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广大人民群众在革命过程中自发形成的,它带有明显的草根性质,能够“接地气”,那一首首如“红旗飘飘五角星,共产党来哩有田分,打倒土豪和劣绅,劳苦大众乐盈盈”[2]般脍炙人口的乡村民谣,无不凸显出红色文化中包含的共产党与人民的血肉亲情,因而能得到人民群众的广泛认同。
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的创造者,红色文化之所以具有旺盛的生命力,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真心接受,首先就取决于它始终把坚持党的群众路线、真心实意地为群众谋利益、保持与人民群众的血肉相连、鱼水相依的亲情关系作为重要内容,培育了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在革命战争年代形成的各种精神,无不把人民放在突出位置。如井冈山精神突出强调“依靠群众、勇于胜利”[3],延安精神强调“执政为民、服务于民”[4],西柏坡精神强调“服从大局、团结群众”。因此,在井冈山革命根据地才有“红军打仗为工农、铲除一切寄生虫”的民谣,在黄麻起义的发源地红安有“铜锣一响、四十八万”的革命形势。实践证明,人民群众对红色文化的衷心拥护,实质上体现了广大人民群众对我们党坚持群众路线、为人民谋利益的迫切希望。
红色文化是革命战争年代形成的文化,带有强烈的革命色彩。革命是推动社会发生根本性变革的社会运动,其特点在于破旧立新。红色文化之所以到今天依然为社会各界所认同,其原因在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坚持以马克思主义历史观为指导,将推动社会发展,谋求民族独立、人民解放作为自己的目的,顺应了时代潮流,符合社会发展规律。唯物史观告诉我们,凡是阻碍社会生产发展的旧思想、旧观念都要破除,凡是阻碍社会生产发展的旧制度、旧传统都要推翻。红色文化这种革命的价值导向与当代中国的改革开放一样,都强调为了社会的进步必须对旧的、不合理的东西进行根本性变革,因而能够得到社会的广泛认同。
实事求是是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的精髓,也是红色文化的灵魂。红色文化是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革命实际相结合,从中国革命实际出发,创造性地完成中国革命任务过程中沉淀下来的结晶。在中国共产党人的革命实践探索中,形成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以毛泽东为首的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的光辉典范。无论是“三湾改编”、“四渡赤水”、实行工农武装割据,还和平处理西安事变,与国民党联合抗击日本侵略者;无论是土地革命,还是军事斗争;无论是政权建设,还是统一战线,他们都是按照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理论方法制定方针政策,指导中国革命。
实践证明,只有坚持了实事求是,我们党的事业就会一步步走向胜利。正如毛泽东同志所言,坚持了实事求是,“割据地区一天一天扩大,土地革命一天一天深入,民众政权一天一天推广,红军和赤卫队一天一天壮大。”(毛泽东:《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
首先,红色文化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重要来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必须坚持立足当代又继承民族优秀文化传统,立足本国又充分吸收世界优秀文化成果。在革命战争年代形成的红色文化,一方面继承了中华民族五千多年来形成的优秀民族文化传统;另一方面吸收了马克思主义的精髓;同时还凝聚了中国人民在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的历史进程中形成的伟大的民族精神。因此,红色文化理所当然地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重要来源。胡锦涛同志在十八大报告中明确指出,“建设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体系,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5]
其次,红色文化是我们加强全民思想道德教育的生动教科书。红色文化是全党全国人民的宝贵精神财富和政治优势。当前,许多地方根据自己的实际,以红色文化为主要内容建立起许多爱国主义教育工作基地。这里的一个个革命事件,一处处革命遗址,一位位革命志士,一件件珍贵文物,一首首红色歌谣,都生动地再现了革命先辈不顾个人得失,为实现国家独立、人民解放而英勇斗争的大无畏精神;展现了革命先辈们崇高的革命理想、坚定的革命信念和炽烈的爱国情怀;展现了以毛泽东同志为首的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走过的从中国的基本国情出发,坚持实事求是,为人民大众谋福祉的革命道路。这些鲜活的历史史料发人深省,给所有的参观学习者以巨大的心灵震撼,从而使人们更加坚定社会主义信念,增强对中国共产党的信任和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信心。当今时代的氛围和生活条件与革命战争年代已大不相同,但坚定的理想信念仍然是人民的精神支柱,为人民谋利益的群众路线仍然是党的宗旨,无私的奉献精神仍然是我们的道德规范,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仍然是我们的传家宝。正如胡锦涛同志在视察井冈山时所说,“我们应该把革命优良传统和改革开放以来焕发出的新的时代风貌结合起来,熔铸成新的民族精神、时代精神,并把它贯注于广大人民群众中去,形成强大的凝聚力,有力地推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胜利进行。”[6]
再次,红色文化是我们加强党的建设的重要借鉴。十八大报告明确指出,“牢牢把握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先进性和纯洁性建设这条主线,坚持解放思想、改革创新,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全面加强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反腐倡廉建设、制度建设,增强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能力,建设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确保党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7]弘扬红色文化是现阶段推进党的建设的有效结合点。红色文化所反映的中国共产党夺权执政的历史实践是提高党的执政能力的非常有效的借鉴;红色文化所体现的那种处处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观念、优良的工作作风、艰苦奋斗的精神,是党的先进性的集中体现[8];红色文化中所显现的我们党把思想建设放在党的建设的首位、坚持民主集中制原则、坚持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坚持批评和自我批评相结合、正确处理党内矛盾和开展党内斗争、开展整风运动等一整套经验和做法,是增强党的纯洁性的有益探索[9];红色文化所蕴涵的党在革命战争年代在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反腐倡廉建设、制度建设等方面成功实践,是党的建设的有益探索。通过组织党员干部到革命传统教育基地参观学习,重新回顾党走过的伟大、艰苦、曲折的奋斗历程,学习革命战争年代共产党员的崇高精神和优良传统,总结、记取他们保持自身先进性的历史经验,并结合新的历史条件加以发扬光大,这对于进一步发挥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推进党的建设、增强党的执政能力,永葆党的先进性,带领全国各族人民不断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有着重大意义。此外,红色文化之所以具有强大的生命力,还因为有党和政府大力挖掘、整理、宣传,因为红色文化具有巨大的旅游开发价值、文化传承价值、历史印证价值。
[1]侯利平.弘扬老区精神,推进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J].黄冈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06).
[2][3]林道喜.井博印记[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2-04.
[4]潘伯祥,朱玲琳.延安精神当代价值论[M].武汉:武汉出版社,2012-11.
[5][7]本书编写组.十八大报告辅导读本[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11.
[6]余伯流.胡锦涛三论井冈山精神[J].江西社会科学,2009(07).
[8]李水弟.红色文化:党的先进性建设资源的动力支持[J].求是,2007(12).
[9]胡庆胜.党史文化:党的纯洁性建设的红色血脉[J].党史博采,201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