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高职院校发展困境及其适应区域经济发展战略的思考

2013-08-15 00:45石裕勤
黄冈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3年6期
关键词:经济社会校企特色

石裕勤

(咸宁职业技术学院,湖北咸宁437100)

我国高职教育经过快速发展,高职院校占到普通高校的60%,地位举足轻重。近几年,受各地方经济社会、院校自身条件差异和国家骨干示范院校项目政策影响,我国各地高职教育差距日益拉大,尤其是省会、直辖城市以外的地方高职院校的发展相对落后和不平衡现象尤为明显。在当前招生形势越来越严峻、生源竞争越来越激烈的情况下,分析地方高职院校生存现状,探索其特色发展策略,走适合自身长远发展的特色道路,对地方高职院校避免因同质化发展而淘汰和实现长远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地方高职院校的发展困境

(一)地方高职院校发展分化明显,发展环境严峻

从政策支持角度来看,特别是《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6〕16号)指导下,高职院校形成国家、省示范、非示范类三大类。从院校所在地经济社会发展环境来看,非示范类院校形成所属区域经济社会发达和欠发展两大类,自然在办学条件和环境等方面形成巨大差异。在当前生源竞争渐趋激烈时期,国家、省的政策支持形成的品牌效应和经济社会环境的影响,使示范类、发达地区的地方高职院校在十二五时期占有天时地利的优越条件。综合示范政策支持和区域经济发展两方面来分析,所在地在经济社会发达地方的示范院校与在欠发达地方的非示范院校相比,建校条件、政府财政投入、师资力量、实训条件、校园环境等方面发展分化程度就显而易见。据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质量报告,我国2011年的1276所高职院校中,66.1%坐落在地级城市或县级区域;示范院校国家级示范骨干208所,加上省级,数量估计为全国40%左右,而省会、国家直辖市占有大多数示范骨干院校,那么地方高职院校中,除部分占有示范政策支持和发达的区域经济发展环境优势外,大部分地方高职院校属于处于欠发达区域的非示范院校,在发展日益分化的趋势下,面临发展的环境越来越严峻。

(二)地方高职院校自身生存压力与服务区域经济社会的办学发展要求并存,规模生存与内涵发展进退两难

地方高职院校大部分是中职合并升格建校,办学基础相对高职办学要求有较大差距,现有教职工队伍相对学校学费收入和学生规模特别是在生源下降时期更显庞大,依赖保持一定规模维持生存压力巨大。另一方面,在人才市场竞争日趋激烈背景下,高职加大内涵发展已成为社会对高职的普遍要求。教育部2006年16号文件明确规定,高职院校要通过“服务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加快专业建设”。为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培养人才、提供技术培训等服务应是地方高职院校的办学目的。虽然大部分地方高职院校所在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对人才和技术服务需求迫切,但专业设置对接区域产业行业不紧密,合校遗留传统专业及相关师资较多,更多是视全国人才市场变化而设置;课程对接职业岗位和技术标准不全面,培养的专业人才与市场人才需求的符合程度不高;据数据平台统计,各院校一般每年仅20%左右毕业生在本地市就业。在与示范类、发达地区的高职院校差距日益扩大的背景下,这种进退两难的境况对地方高职院校加快调整发展策略显得越来越迫切。

(三)举办地方高职院校的地方政府认识缺位与支持不足,企业参与不积极,本地社会认可度不高,规定人才目标培养大打折扣

高职院校培养的是技术技能型人才,既要具有一定专业理论水平又要同时具有随时上岗操作的实践能力,需要相对其它普通高校更复杂和更多投入的教学条件和教学要求。按照教育部有关文件对高职院校的办学基本条件、教师双师素质、学生工学交替和半年顶岗实习、专业总课时50%左右的实践教学和实训设备、开展实训实习配备相应的实训管理员和指导老师等要求,相对普通高校生均投入要高得多。绝大部分当地政府对此没有深刻认识,对地方高职院校的财政投入主要采取教职员工人头经费形式,没有从高职生均培养费相对偏高的特殊性考虑,再加上高职普遍是先天条件不足而合并建校的原因,高职办学经费普遍不足。政府拨付经费额度还要视地方政府的重视程度和实际财力而打折扣,且不按教职工人头数全额拨付。另外,企业从自身利益考虑主动参与接受毕业生顶岗实习的很少,参与的多是没有紧密配合教学要求的获取廉价劳动力的短期行为。政府、企业、学校等多方面的原因造成的办学经费不足和无法满足办学目标要求的办学条件,使规定人才目标培养大打折扣。

二、地方高职院校适应区域经济的特色发展战略

综合以上分析,地方高职院校与示范院校日益拉大差距,当前背景下追赶示范,无论政策、学校自身条件都已力不从心。在生源形势和办学条件差距日益拉大的情况下,维持甚至扩大学生规模的发展压力挤占了内涵建设投入力度。在大部分欠发展地方正处于加大投资促发展时期,以期政府增加投入加快发展也不现实。摆脱加大投资追赶示范造成同质化发展模式,走适合自身特点和区域发展要求的特色发展道路势在必行。

(一)确立满足和不断适应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长远战略,是地方高职院校特色发展的政策先导

从人才、科研、技术等方面服务社会是高职院校的职责,没有服务是无意义的发展,不以服务院校所在地的经济社会为己任就不是长远发展之道。每个地方有各地方独特的地理、文化资源、经济基础及发展形势而形成的各不相同的技术、人才需求,当地方高职院校满足并适应了各自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求时,自然就形成了独特的地方高职院校发展特色。地方高职院校如果千篇一律追求招生规模、专业数量和不论地方经济社会需求的就业率,只会形成培养人才过剩和就业区域过于集中的现象,最终造成高职院校同质化发展、教育资源不均衡发展和大部分发展弱势的地方高职院校被市场淘汰的结果。特色发展不存在优秀,只存在适应和对口服务。2012年教育部修订新的高等职业院校人才培养状态数据平台比较往年版本,在笼统的就业率数据基础上具体细化了填报本地市、本省及所属区域等方面的就业率数据,显然这就是作为高职院校国家最高行政主管部门明确的政策导向,就是进一步强调和明确了地方高职院校要立足本地方、服务本地方经济社会的特色发展战略。

(二)重点设置并建设对接地方产业企业人才需求相关的专业,是地方高职院校特色发展的形成基础

专业是高职院校产品的类型,相同专业就是同一类产品。一所院校,专业有若干,但首先必须保障围绕地方区域需要设置并建设重点专业,其次才可以面向省、全国当前紧缺人才设置相关专业。只有设置并重点建设了对接地方产业行业人才需求相关的专业,才有了对应的特色服务产品,地方产业行业才有购买所需产品的选择可能,地方高职院校特色发展就有了形成的基础。否则,为学院生存而忽略对接地方产业企业人才需求,迎合全国热门行业、人才需求设置专业,长远来看只会造成许多不利于学院特色发展的影响:一是长远发展下去会形成同类专业人才的扎堆培养和就业难,最终造成专业的衰退和前期教学建设资源的浪费;二是在地缘上舍近求远,不利于专业各方面与地方相关产业企业校企合作改善专业办学条件。

(三)坚持日常双向沟通交流和互取所需的校企合作,是地方高职院校特色发展的创建途径

地方高职院校的特色本质不是与众多兄弟院校的不同,是能够满足和适应地方经济社会需要、不断提供最能符合各行业产业需求的专业人才产品的独特建设和管理机制。因此,创建地方高职院校特色是地方高职院校不断与地方产业企业探索、尝试、改进和巩固合作的结果。地方高职院校专业人才培养工作涉及方方面面,如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人才规格、课程体系、课程内容、实训基地、师资和实训实习、毕业生就业等,都需要企业的合作参与;企业等各类用人主体单位除了对口专业人才需求,能与院校合作的需求也涉及方方面面,如技术课题、产品设计、员工培训、企业文化活动、老化废旧生产设备处理等,都有与院校合作的空间和可能。所以,校企双方合作要坚持日常双向沟通了解,通过双方互取各自所需来实现。单方面要求对方提供合作支持,与以盈利为生存目的企业不相符。校方只有深入调研对方需求,主动利用学校的一切可利用的资源服务支持企业的一切可能的需求,甚至是提供企业职工联谊晚会的策划方案和场所、设备,都是促进校企合作的良好开端。只有这样,校企双方才能在长期的交流过程中找到并抓住校企合作的各类项目,实现方方面面的全面合作,培养企业和区域社会需要的专业人才。

(四)构建融入企业职业相关因素的课程体系和课程内容,是地方高职院校特色发展的主要载体

课程是高职院校专业产品的组成零件,学生就是高职院校产品的载体,学生通过学习不同课程而具备了本高职院校产品的特有功能。要实现服务地方经济社会、提供对口的专业人才的目的,地方高职院校特色发展就不能用千篇一律的课程体系和课程内容,否则就好比生产了需要专业类型的产品,却不是地方产业企业所需对口功能的产品。因此,在探索实现校企深度合作途径、方式的基础上,地方高职院校要努力通过校企合作,构建融入企业职业相关因素的课程体系和课程内容,把产业企业对专业人才需求的具体规格要求融合到课程中,培养产业企业所需能力规格的专业人才。在建设发展中,即使专业相同,只要构建了融入企业职业相关因素的课程体系和课程内容,就能最终集中体现出地方高职院校的特色。

(五)提高自身服务地方经济社会效益赢取企业和政府支持,是地方高职院校特色发展的重要保障

受地方经济发展影响,政府经费投入有限,加上高职生均费用高,大多地方高职院校维持生存办学和教学建设资金本身就不足,实施特色发展更是捉襟见肘。作为长远发展战略,实施特色发展单纯依赖资金投入不符合地方经济现实,也不符合该战略服务地方经济社会的本质。实施特色发展,要以长远眼光,着眼服务地方经济社会的职责和校企合作本质要求,通过提高自身服务地方经济社会的效益,赢取企业和政府支持,其实质就是提高院校服务能力确保双赢效益来增强地方高职院校特色发展保障。提高自身服务地方经济社会的能力,就是要加强师资队伍双师素质建设、对接区域行业企业的专业建设、建设与学生专业对口的校内外实训基地、培养符合企业需求的专业人才等。这些都离不开校企合作,而企业是盈利组织,没有无偿的服务,地方高职院校只有不断提高自身服务地方经济社会的能力来赢取企业的支持,进而服务好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又可以赢得政府部门的进一步重视和社会的认可,为长远发展提供重要保障。

总之,与经济发达地区和示范院校相比,地方高职院校在被拉大差距,要摆脱困境拉近发展距离,必须确立和切实实施特色发展战略。特色发展,不是追赶示范,是要紧紧立足地方经济社会的需求、以重点设置和建设对接地方产业行业相关的专业为基础、以把贯穿于日常沟通交流和实现互取所需的校企合作为途径、以构建融入企业职业相关因素的课程体系和内容为载体、以提升自身服务能力赢取企业和政府支持为保障的长远发展策略。只有这样,地方高职院校才能正真更新理念,摆脱发展困境和因追赶示范造成同质化发展而淘汰的趋势,实现全国高职的整体良性发展。

[1]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6]16号)[Z].

[2]曾良骥.关于地方高职院校服务地方经济的思考[J].教育与职业,2009(02).

[3]杨江云.对地方高职院校办学特色的思考[J].龙岩学院学报,2011(08).

[4]李春发.浅析地方高职院校的特色及发展思路[J].陕西教育,2012(06).

猜你喜欢
经济社会校企特色
特色种植促增收
中医的特色
深化校企合作促进应用型人才培养实现校企生三方共赢
完美的特色党建
校企联合对人才培养的作用
校企合作运行机制初探
奋发有为 努力实现经济社会发展弯道超车
“互联网+”对经济社会的影响
劳动报酬偏低对经济社会发展的负面影响
什么是真正的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