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化语境下我国民俗体育项目的发展审视

2013-08-15 00:54张华江吴涛
湖北文理学院学报 2013年2期
关键词:体育项目民俗全球化

张华江,吴涛

(湖北文理学院 教育学院,湖北 襄阳 441053)

文化的发展与繁荣是一个民族立足于世界之林的必要条件,是一个国家强盛的软实力之一. 因此,中共中央于2011年发布了《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要大力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大力发扬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不断扩大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形成与我国国际地位相称的文化软实力,在日趋激烈的综合国力竞争中赢得主动. 这项政策的提出为我国传统文化,尤其是我国的民俗体育文化带来了生机. 然而,近年来,由于社会的快速发展及外来文化的强势入侵,我国的本土文化日渐衰落. 因此,进一步发展我国民俗体育文化,尤其是我国一些强势民俗体育项目,如舞龙舞狮、龙舟赛、风筝节等就显得尤为重要. 北京奥运会开幕式民俗体育项目的成功表演,为我国民俗体育文化的传播提供了极佳的发展契机. 21世纪人类文化日益趋向世界性与民族性,国际性的融合发展是全球各国优秀民族文化传播的大势所趋. 作为我国优秀民族文化的民俗体育要想在快速发展的国际交流中取得一席之地,得到进一步发展,就必须从现代化发展要求出发,以全新的视野与角度,全方位审视当今我国民俗体育文化的生存现状,通过个性彰显、发展创新,与奥林匹克体育运动文化及竞技体育和谐发展.在立足于本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基础上,通过现代化的发展,融入到世界文化全球化的浪潮中去,吸收所需的文化养分,融入自身特色,以此获得进一步的发展与繁荣.

1 全球化及强势民俗体育项目的阐述

“全球化”首次提出是在20世纪90年代联合国大会上前秘书长加利的一次发言中,他宣布“世界进入了全球化”,之后该词被广泛运用到世界各个领域,并被世纪大众所接受,同时产生较为深刻的影响. “全球化”最早用于经济及政治领域,随后发展到文化、科技、信息等各个方面. 随着“全球化”的不断发展,西方的强势文化不断扩张,蚕食世界其它民族传统文化,使一些发展中国家的文化处于弱势地位. 日本学者星野昭吉认为“文化全球化就是非西方文化被西方文化同质化与一体化的过程”[1]. 当然,“全球化”可能会对一些传统文化带来负面影响,但研究发现,具有旺盛生命力的传统文化不仅不会被同化,相反会吸收西方文化的有用成分,使自身得到更健康的发展. 有专家认为,与世隔绝的文化必定会停止不前,伟大的文化总是从其他文化中学习思想观念,并受到这些思想的激励,并在其他文化中开始产生出新的生命. 总之,任何一种文化都具有扩张性和渗透性、包容性和同化性,只有对自己的传统文化保持良好的心态,将外来文化的有用部分与自身嫁接起来,成为有机组成部分,以利于更好的可持续发展. 客观地说,文化“全球化”对于民族传统文化的发展是利大于弊的,必须用一个客观公正的心态去对待.

民俗体育诞生前是一种典型的下层文化,主要依靠广大下层民众创造并传承,它的活动背景往往是国家权力不能完全控制,或者控制力相对薄弱的边缘地带[2]. 就文化形态而言,民俗体育更多用民间的眼光来看待生活现实,更多地注意表达下层社会,尤其是农村宗法社会形态下的生活面貌,它拥有来自民间的伦理道德信仰审美等文化传统,具有浓厚的自由色彩,而且带有强烈的自在的原始形态. 换而言之,民俗体育的创造、传承和发展主要依靠广大的下层民众,具有根深蒂固的“平民体育”思想[3]. 因此,民俗体育主要是在民间风俗、民间习俗或民间文化以及民间生活方式中既定的、流传的体育形式,是顺应和满足人们的需要而产生和发展起来的一种文化形态. 强势民俗体育项目主要是指在民族传统体育发展过程中,在与世界民族体育文化发展交流中,我国的一些传统的民俗体育项目逐渐从偏僻的乡村走向城镇,从原始的自生自娱状态发展为大众项目,并在社会发展的同化作用下得到逐步的发展和自我完善,形成具有一定的规模、具有一定的国际影响、得到社会普遍认同及广大居民积极参与,并在传统文化传承中得到强势发展的体育项目,如舞龙舞狮、龙舟赛、风筝赛、巴山舞等,在社会各界有识之士的推动下得到了长足的发展,深受世界大众所喜爱,成为世界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2 全球化语境下民俗体育发展的迷失

2.1 发展方式的劣性变异

民俗文化的产业化发展给乡村社会带来实惠的同时,也在很大程度上破坏了我国民族体育的优秀文化基因. 近年来,一些地方政府为了发展当地经济,利用一些原生态的民俗项目吸引投资及游客已成为一种发展趋势. 但在其发展华丽外表的背后却存在着致命的弱点,即民俗体育变迁中的劣性变异使其出现功利化倾向. 一般而言,文化的发展是去功利化的,只有一些庸俗的文化发展才带有功利性. 在一些利用民俗体育项目以求得经济发展的地区,通过对传统民俗体育项目的随意篡改,以适应人们世俗化的评价标准. 这种只为迎合世人的急功近利做法,人为地造成我国传统民俗体育的商品化及庸俗化,成为一种迎合人们世俗观念的伪民俗. 其结果是彻底改变了当地居民的思想观念和意识形态,其原始的宗教感情和宗教意识不断减弱,娱人媚世功能不断增强,民俗体育原有的狂野古朴的气息被现代之风熏染,沦为世俗化的玩物,造成整个民俗文化的生态失衡. 这种劣性变异的功利性开发,对我国传统民俗体育文化是毁灭性的摧残,不利于传统文化的健康发展.

2.2 地理环境不断恶化

特有的地理环境、生产方式、价值观念和宗教信仰是各种民俗体育的源泉和土壤,然而在当今全球化发展的背景下,它们正受到前所未有的冲击和碰撞,威胁着民俗体育的生存和发展[4]. 地理环境是民俗体育形成的重要物质基础和先决条件,我国地理环境的复杂性和多样性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民俗体育的地域性和丰富性. 随着城镇化的不断发展,各种高科技产品逐渐成为人们日常生活的必需品,造成民俗体育赖以生存的天然屏障逐渐被打破,人们的传统时空观慢慢为现代时空观所代替,全球成为彼此相邻的地球村,民俗文化的地方性被逐步减弱,并时刻面临着消亡的境地. 一般而言,民俗体育的起源与原始单一的生产方式是密切联系的,大多民俗体育项目就是直接来源于原始的生产劳动,如薅草锣鼓舞、巴山舞来源于农业活动,投枪、射箭起源于狩猎活动等. 然而大量机械化、自动化的使用彻底改变了原始的生产方式,造成一些优秀民俗体育的生存环境逐渐恶化,濒临消亡.

2.3 传承形式日渐式微

近年来,各式各样民族体育运动会的举办,城乡民俗体育活动的广泛开展及其取得的经济效益,似乎给人一种民俗体育正走向一条越发宽广道路的感觉. 殊不知我国的民俗体育和其他民俗文化一样,正面临传承式微的堪忧境况. 由于以竞技与休闲为主的西方外来体育文化的强势入侵,如现代竞技体育的篮球、足球、网球等,休闲体育的漂流、户外运动等,彻底改变了人们固有的价值观和民族信仰,造成对本民族文化认同的缺失,一些青少年对于现代体育文化的向往和主动接纳,使得多数年轻人对我国传统体育文化的继承兴趣有减弱的趋势. 同时,由于我国的民俗体育项目大都属于行为民俗,主要是通过“父传子学”的传承方式. 但随着城市化建设步伐的加快,改变了原有农业人口的结构,破坏了先前乡村民俗文化的传承模式,使得极具民族特色的民俗体育传承出现断层. 另外,像三峡工程、南水北调工程、沙漠化地区这样大规模的人口迁移,使得原有的本土民俗体育不得不适应新的生存环境,改变了原有的传承习惯,造成城市人口的不断增加,农村人口不断萎缩,使得民俗体育传承的自然人群逐步降低,尤其是一些原生态民俗体育传承人的逐渐过世,一些具有鲜明民族特色的民俗体育逐渐消亡,使得极具民族特色的民俗体育传承出现断层的境地,民俗体育正面临传承式微的堪忧境况.

3 民俗体育项目全球化发展的诉求

3.1 足传统文化大繁荣的需求满

民俗文化是一个国家民族精神的主要组成部分,是民族文化的重要基石. 中国民俗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它传承着我们民族数千年以来延续至今的文化血脉,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体现. 我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通古贯今,孕育了一代代中华儿女. 作为我国传统文化的民俗体育集信仰、健身、娱乐于一体,涵盖了“性命双修,身心并育”的生命整体化理论,崇尚“天人合一,顺应自然”的和谐发展观. 我国民俗体育的发展不仅符合当今世界体育全球化发展的新趋势、新理念,更有利于我国乃至世界体育文化的生态化发展. 同时,也体现了承认和尊重各个民族在生活方式、文化传统等方面求同存异的原则,有利于各民族之间的团结、互补和共同繁荣[5]. 我国民俗体育的可持续发展,以其充满着个性魅力的文化观念、价值观念、行为模式和思维模式对世界文化多样性的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 因此,我国民俗体育文化必须走向世界,与国际接轨,在世界文化发展中大力宣传和传播中国民俗体育文化,使其成为世界文化公园中的一朵奇葩,促进我国民族传统文化的健康发展.

3.2 适应世界文化大发展的潮流

近代以来,全球化已成为一种左右世界的强大力量,深刻改变了世界各民族、国家的社会状况和文化结构. 多样性是世界发展的一个显著特征,任何民族创造的文化都属于全人类,都是世界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 多样性可以促成世界各国文化之间取长补短,共享人类文明的成果. 体育全球化就是让东方体育文化与西方体育文化以及奥林匹克文化相互借鉴、相互学习,共同发展,共同繁荣. 尤其是在我国提出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背景下,就更加要推动我国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发展,共同进步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曾经一元化和霸权主义主宰下的世界存在种种弊端,严重地阻碍了现代社会的健康发展,成为社会发展的毒瘤[6]. 我国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包括民俗体育文化都是世界文化大家庭的一员,是人类文明发展的结晶,是整个世界共有的文化. 当然,我国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发展不能一味地仿欧洲化或西方化,而是要保持在多元文化影响下的多样性,这样才能保持我国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独特性,丰富和充实世界体育文化的多样性. 从而实现保护和发展我国民俗体育,唤醒民众对我国民俗体育文化的文化自觉,以期达到对我国宝贵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的目的.

4 民俗体育强势项目的固守与拓展

4.1 改变传承观念

在社会学研究领域,“传统”与“现代”是在社会发展形态比较意义上的一对概念,不具有历史分期意义上的时间含义. “传统”或“现代”都是指一种文明或社会形式,但“现代”一定根基于“传统”,传统不应该是历史上所有事物的统称,更不是一切过去的统括,而是对今天依然产生影响的过去的存在. 受千年封建思想的影响,闭关自守、自娱自乐是中国人传统的思想观念. “不求有功,但求无过”等词语正是反映了中国人缺乏革新的固有心态. 民俗体育文化本来是我国优秀的传统体育文化,本来应该在世界文化舞台上展示其固有的风采. 然而,由于受到传统观念的影响,大多数民俗体育项目仍然深居大山,难以登上大雅之堂. 虽然近年来国家提出保护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并制定了一些相应的措施,但受传统观念、认识、价值观以及行为习惯等模式的束缚,很多民俗体育仅仅只停留在保护与继承的层面上,甚至有一部分民俗体育很遗憾地消亡了. 因此,我们必须要转变观念,深化改革,通过科学的考察、研究,对一些优势民俗体育项目进行国际化改革,使其走出深山,融入到世界文化浪潮中去,实现我国传统文化软实力的提升,维护我国优秀民族文化的国际安全.

4.2 规范发展模式

民俗体育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长期以来作为华夏民族民间生活的一种范式,它维系着我国民族的情感,体味着民族的风俗、伦理,构筑着华夏文明社会的多彩生活. 民俗体育想要可持续发展,还必须具有可沟通性、可识别性和可利用性,即必须具有世界大众认可的某些共性. 我国民俗体育发展缓慢,其因在于缺乏严格完善的竞赛规则,不便于胜负名次的判别,严重影响其发展和传播. 因此,我国民俗体育强势项目的全球化发展就必须加强对民俗体育基本知识和技能的研究,完善民俗体育的竞赛规则,使其更加规范和科学化,以适应国际化的发展要求. 如我国的舞龙舞狮竞技项目就走在各优势民俗体育项目前列. 随着我国龙狮运动协会的成立,依照国际惯例制定了一整套的舞龙舞狮竞赛规则,使得龙狮运动的发展有法可依、有章可循,保证了组织的严密性和竞赛的合理性. 同时,通过在世界各地华人社区组织龙狮分会,以扩大其国际化影响,促进我国舞龙舞狮的国际化发展,使其成为国际化运动项目大家庭中的一员. 我国强势民俗体育项目通过搭建与世界文化交流的文化平台,使过去只限于狭小地域空间中开展的民俗体育项目在世界体育文化交汇的大潮中不断交流、传播,进而推广到世界各地,成为全球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4.3 强化文化推广

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文化的积累沉淀会在人们的深层心理结构中形成一种定性的心理趋向和思维定势,这便是文化传统. 它是一种集体无意识,作为潜藏在人们内心深处的一种价值取向、评价尺度、情感态度和思维方式,弥漫在整个社会之中,以潜移默化的方式在人们的思想观念上打下深深的烙印,制约着人们对事物的认识,使其思想和行为具有一定的倾向性[7]. 优秀的文化只有能被世界接纳才能具有实际价值,并对社会的发展起到整合和稳定的作用. 作为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民俗体育,其产生与发展历经了我国千百年传统文化的洗礼,是我国民族传统文化的缩影. 且传统文化又是东西方文化交流的重要媒介,在世界文化交流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因此,民俗体育文化急需走上国际化的舞台,通过对一些具有相对优势的民俗体育进行文化资源开发,使其融入到世界文化大发展中,实现文化传播的重要意义. 目前我国的国际舞龙舞狮、国际龙舟赛及国际风筝节就是成功的范例. 通过组织国际性的体育竞赛与交流活动,把我国优势民俗体育项目推向全球,搭建一个国际化交流的文化平台,让世界了解中国,认识中国,促进我国传统文化的大发展大繁荣.

4.4 优化技术结构

民俗体育的技术风格主要是指民族性与国际化双重并重. “民族”是指人们在历史上形成的一个有共同语言、共同地域、共同经济生活,以及表现在共同文化上的共同心理素质稳定的共同体[8]. 民俗体育的开发必须注意保持民俗体育独特的个性,这是民俗体育得以生存的根本,如果民俗体育丧失了个性也就没有其存在的价值和意义了. 比如我国传统舞龙舞狮表演就必须有锣鼓助阵,因为锣鼓是我们中华民族为了营造喧闹的节日气氛而采用的独具特色的乐器,是中华民族文化的一个缩影. 当然,民俗体育优势项目的在发展中要适应全球化发展的需要,为世界大众所接受. 在世界一体化、信息全球化的今天,民俗体育要振兴,实现其国际化就必须首先搞好项目本身的全球化. 我国民俗体育起源于民间、传承于民间,是民间文化中一种较为原始的文化意识形态,因此有些项目不可避免地带有一些泯灭人性的成分在内. 一些祭祀类民俗项目如高山族的猎人头活动,就是以摧残人的身体为代价,以此来达到祭祀目的. 这些野蛮的带有原始风俗的活动不利于民俗体育国际化的发展,因此,在发展我国民俗体育的过程中应自觉摒弃一些不符合科学原理,甚至是残害人体的内容. 对一些特色鲜明、群众喜闻乐见、健身效果显著,便于开展,并能为世人所接受的民俗体育进行大力改造、整合,发扬光大,使之既适应国际化要求又保持民族特色,完成国际化与民族化的统一,如土家族的巴山舞、舞龙舞狮等.

4.5 彰显自身特色

民俗体育在继承优秀文化遗产中不断革新,走出中国,走向世界,走向对现代西方体育文化改造和矫正的目标,这是世界文化交流的必需,是民族自尊心、自豪感等民族情感发展的必然. 民俗体育项目的自身特色主要是竞技性与娱乐性,二者必须是相辅相成,互为依托. 竞技性是体育运动的魅力所在,竞争取胜,战胜对手,超越自我是奥林匹克精神之所在. 竞争,是现代人类社会发展的主旋律,是体育运动国际化的大趋势[9]. 因此,我国一些竞技类强势民俗体育项目如舞龙舞狮、龙舟赛等的国际化发展,就必须适应国际化的要求,在保持自身固有的民族特色的前提下,适度地进行改革,以增强其竞技性,完善其规则,促进其创新. 当然,民俗体育在提高其竞技性的同时也要保留自身的娱乐性. 因为竞技只是少数天才运动员和精英的体育,并不属于广大民众. 因此民俗体育的宗旨还是为人类的健身娱乐与修身养性,其最终服务对象仍然是广大人民群众. 民俗体育产生于民间,流传于民间,其健身娱乐功能已早被广大民众所接受,具有广泛稳定的群众基础. 因此,我国强势民俗体育项目的全球化发展必须结合竞技和娱乐两个特性,进而弘扬我国优秀的传统体育文化,促进我国传统文化的可持续发展.

总之,体育文化全球化是由大量的地方性和区域性文化的交融所组成的,是一个过程,是一种趋势,是东方体育、西方体育以及奥林匹克文化相互融合的产物. 民族传统体育文化是体育文化全球化的根基,体育文化的全球化又为民族体育的发展提供适宜的舞台,全球化的体育文化为生命本质的归复和人类健康提供了极好的空间. 因此,我国民俗传统体育文化必须融入到全球化文化大发展中去,以全球化为依托,相互借鉴、相互学习、和谐迈进,融合民俗体育人文精神,适应体育全球化发展的需要,改变观念、剔除糟粕、取其精华,建构中华体育新文化.

[1] 胡惠林. 中国国家文化安全论[M]. 上海: 上海人民出版社, 2005: 119-204.

[2] 涂传飞. 对民俗体育特征的研究[J]. 武汉体育学院学报, 2007(8): 24-31.

[3] 张国栋. 我国民俗体育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J]. 西安体育学院学报, 2008(1): 4-7.

[4] 张基振. 中国民间体育保护与发展实践论[J]. 上海体育学院学报, 2007(6): 21-26.

[5] 李先长. 百年来中国民俗体育研究述评与展望[J]. 武汉体育学院学报, 2009(6): 16-22.

[6] 王 林. 全球化语境下武术发展的文化版图审视[J]. 武汉体育学院学报, 2008(5): 63-69.

[7] 陈颖川. 传统体育文化的现代抉择与人文精神的复归[J]. 天津体育学院学报, 2005(2): 85-87.

[8] 李红梅. 论民俗体育的现代化发展[J]. 沈阳体育学院学报, 2008(6): 34-36.

[9] 康昌发. 试论中国体育的国际化[J]. 西安体育学院学报, 2002(3): 56-59.

猜你喜欢
体育项目民俗全球化
冬季民俗节
我校被评为“河北省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基地
民俗中的“牛”
新旧全球化
民俗节
全球化减速:全球化已失去动力 精读
初中体育项目练习中培养学生责任心的策略
全球化陷阱
庆六一 同成长民俗欢乐行
体育项目的生态因子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