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可,张杰
(南京审计学院 金融学院,江苏 南京 211815)
文化是一种复杂的社会现象,包含的范围广泛,并衍生出各种层面的文化现象. 证券从萌芽到现在的迅猛发展,已经从最初简单的投资品种,到现在形成了多方位多层次多学科交叉的复杂网络,证券文化也孕育而生. 美国著名文化批评家丹尼尔·贝尔说过:“为经济提供方向的最终还是养育经济于其中的文化价值系统.”[1]经济在本质上也是一种文化活动,证券交易作为一种特殊的经济活动也不例外,证券文化对经济的反作用力越加明显. 2004年,中国首家证券博物馆在上海正式成立,就是对证券文化的最好诠释.
广义上,证券文化是指在证券市场产生发展过程中涉及到的各种文化现象. 具体表现为三个层次:物态文化、制度文化、心态与行为文化. 物态文化就是可感知的具有实物形态的文化,涉及到证券的形态及演化、复杂完整的证券交易及相关系统、各种证券机构的物质形态等;制度形态主要是指在证券市场发生发展中涉及到的证券发行、交易、结算、监督等方面的各项法律法规制度,也包含证券市场中的道德伦理等隐性规范;心态与行为文化是指各种利益主体在利益获取中所表现出来的内在心理与外显的行为特征.狭义上,证券文化指的是各种利益主体正确的运行理念,如投资者应注重长期价值投资,上市公司应注重长期经营等,显然狭义的证券文化只是广义证券文化的一部分.
文化一般具有如下特点:整合功能、导向功能、传续功能、维持秩序功能.
对证券文化而言,整合功能是指将各种不同利益诉求的主体聚合,无论是证券的发行主体还是交易主体,或监管主体,通过信息的有效传导以及不同主体之间的博弈达到彼此利益的动态均衡;导向功能体现在资金的有效流动上,为不同实体提供不同的选择方式;传续功能是指证券文化在代际之间的传承;维持秩序功能是指证券市场健康良性发展有利于证券市场的有效运行.
上述的证券文化其实指的是一种健康发展的证券文化,主流的证券文化. 但证券文化的确也存在糟粕现象,如特定阶段出现的庄家文化. 因此,在证券投资学教学中应注意将两者分开,以积极健康的证券文化引导教育学生.
由于证券市场的特殊性,证券文化还具有一些自身的特点:1)开放性. 与一般文化具有显著的地域特色不同,证券文化的学习、交流特别迅速,不同地区、不同国家之间不存在明显的交流障碍. 2)心理特征. 证券市场本质上是一个信息市场,证券交易至所以能够达成,是因为投资者对信息产生出不同的的判断,从而表现出迥异的决策行为,证券市场反映出更广泛而深刻的心理特征. 这些特点在教学中应予以关注,通过国内外事例的横向和纵向对比分析,加深对证券市场的认识;通过分析投资者的心理行为,更好地诠释证券交易中存在的各种异常现象.
金融学教学往往从金融结构差异、发展阶段的不同、创新程度等方面去分析金融问题,却很少从历史文化角度去对待. 对文化研究的不断深入,人们逐渐意识到从文化角度来研究教育,将为教育的研究提供新的视野.[2]笔者将证券投资学教学分为三个层次:传授知识、提高兴趣、文化熏陶. 证券投资学是投资学专业的核心课程,是金融学专业的主干课程,也是相关学科的常见选修课程. 不管哪个层面的教学,调动学生的兴趣是共同的目的主旨,证券市场中存在大量的案例、鲜活的市场行情,许多课堂教学可以做到生动有趣. 但是很多时候,课程结束后同学常常疑惑自己到底学到了什么、到底能做什么. 其实,学生在学习之前,关于证券是一片空白,教师的正确引导会影响其一生的投资理念. 笔者以为,仅停留在前两个层面是不够的,这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学习和认识,学生难以形成正确的投资理念,易造成学生对利益盲目而赤裸的追逐,从而缺乏厚重的学养,深刻的洞察、以一贯之的坚持.
目前,我国经济发展处于转型的关键时期,生存生活压力增大,社会比较浮躁,社会个体的功利意识比较浓厚,投资者幻想一夜暴富的非理性心理普遍存在. 投资者一旦投资股票市场,则投资者一定成为了风险偏好者. 对谨慎而理性的投资者来说,相比之下,风险的厌恶程度较高一点. 因此,对投资者来说,其风险态度极容易转变,容易受到外界环境变化的影响,非理性特征明显,甚至一些机构投资者也不能例外. 刘纪鹏认为,中国股市自创立以来便与问题、争议相伴,究其根本原因,乃是中国股市文化的困境所致,对股市的基本概念和投资技术没有形成良好的学习和普及环境.[3]因此,证券文化的熏陶将十分必要和重要,通过证券文化熏陶,学生学习和认识的不再是静态教科书的理论堆砌,而是鲜活历史的多维图景;不仅有利于学生的思维架构,培养深刻的思维,使学生从浅层次的喜欢证券达到深层次的热爱证券,而且培养学生的正确投资心理,形成正确的投资决策方式. 教育的最终目标是教师和学生共享生命历程,共创人生体验.[4]
证券文化的丰富性,应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与教学内容,在证券投资学教学中采用灵活的教学方式,有意识地将证券文化的内容渗透进来. 笔者认为特别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通过在课堂中多方布疑,让学生的思维动起来;通过证券投资和投机的跌宕的历史画卷,让学生的思维理性起来;通过分析市场博弈行为主体的兴衰成败,让学生的思维正义起来.
投资者是证券市场的关键主体. 在漫长的证券历史长河中,大多数投资者都已经默默无闻,但仍有一些人因为各种原因而被大家记忆、谈论. 他们中不乏成功的投资者、悲情失败的斗士、主导改革的先行者、市场动荡的魁首和蛀虫等. 通过人物事例的解读,有利于培养学生在证券学习中的历史使命感,厚重感.
如讲授跨市场套利概念,笔者引用杨怀定(杨百万)成功的创业例子. 详细讲述了杨百万如何发现投资机会、把握机会迅速将资产做大做强的过程. 进而将事件放回当时的历史背景下,探讨他能够成功的深层次原因,总结出了跨市场套利的影响因素;然后转换到当前背景下,让学生思考杨百万是否容易成功;最后结合股票市场的特点分析当前套利困难的原因和基本方法. 借此将学生带入到一种真实情景之中,通过层层设问,加深了学生对跨市场套利这一概念的理解,更让学生亲临其境,感受时代脉搏.
如讲授价值投资,笔者引用了有着“私募教父”美名的赵丹阳的例子,讲述了他在2008年1月2日发表了《致投资者的一封信:2007》,正式宣布彻底清仓,探讨这样做的原因,转而引入对中国股票市场的分析. 并且介绍了他在2008年以211万美元的天价拍得与巴菲特共进午餐,从而引入对巴菲特以及他的老师格雷厄姆的价值投资理念的分析. 笔者还对巴菲特的办公室做了夸张性描述,如他的办公室中没有电脑,只有橱柜中的年报. 有了现实和历史的支撑,对概念的解读就不再是无本之木,无源之水,对学生价值投资理念的形成大有裨益.
与此同时,向学生推荐相关的优秀传记及网上资料,带动学生主动去从课外阅读中拓宽知识,形成对课堂的有益补充.
笔者在教学中特别注意使用股市名言,每次使用两到三条,加深学生对证券市场的理解. 名言是智慧的结晶,在课堂中灵活恰当的运用股市名言,不仅增加课堂的趣味性,便于学生理解吸收消化知识,而且将实践引入到课堂中,使学生体会到市场的魅力. 股市名言包括两个部分:市场谚语、名人名言. 市场谚语是市场实践中有价值的经验总结;名人名言是各行各业的著名人士在证券投资中的心得体会和理论总结.
有些名言的内涵十分丰富,往往代表着一种理念、一种深刻的总结. 如笔者在讲授证券投资学的第一堂课就提出“功夫在课外,高手在民间”的观点,让同学认识到对证券的理解是个长期的过程,需要长时间的积累,需要经历长时间的市场洗礼. 同时,要充满信心,因为每个人都有成功的机会. 在讲授股市是宏观经济的晴雨表时,引用了德国著名投资大师安德列·科斯托拉尼的比喻:股市像主人牵出去随便走走的狗,狗与主人的关系,正如股票市场与实体经济的关系. 小狗亦步亦趋,保持同步,或跑到主人前面,或落在主人后面,或脱离主人. 只有在第二种情形下,股市才是经济的晴雨表. 让同学分析为什么股市是实体经济的先行指标,继而让同学课后思考现实中是否这样,为什么中国股市长时间没有成为实体经济的晴雨表,影响因素有哪些. 如此教学自然合理,不仅在课堂中容易设问,给学生以探讨发挥的空间,而且留下了供学生课后思考的问题.
巴菲特是著名的股票投资专家,教学中充分引用他的相关言语. 如谈到投资时机选择时引用“在别人恐惧时贪婪,在别人贪婪时恐惧”[5];谈到投资策略时引用“不要把所有的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的谬论是错误的,投资者应该向马克·吐温建议的那样:把所有的鸡蛋放在同一个篮子里,然后小心地看好它”[4];谈到投资者心理偏差时引用“永远不要问理发师你是否需要理发”;谈到股市泡沫时引用“只有在潮水退去时,你才会知道谁一直在裸泳”[5]. 如讲授股市的投机问题,列举了牛顿的经典言语:“我可以计算天体的运行,但却无法计算人类的疯狂”,将几百年前的一个著名物理学家和股市联系起来,以强调股市的复杂性和投资者的非理性特征,营造起一种独特的课堂教学氛围.
很多市场谚语是经验的高度总结,有利于拉近课堂和市场的距离,让学生容易记忆并思考. 比如谈及2007年股市,引用“横有多长,纵有多高”来分析股市心理;谈及市场涨跌受到资金供求约束时,引用市场反向指标“88魔咒”,即机构投资者持股比例达到88%是股市开始见顶的标志;谈及经济周期和证券市场的关系,引用“行情在绝望中产生,在犹豫中成长,在欢乐中死亡”[6].
读史是明志修身的重要途径. 把与证券相关的事件放在历史大背景下进行分析,通过历史动态线索完善思维结构,对于构建学生纵向的历史视角和横向的宽阔视野大有裨益. 技术分析的三大假设之一就是历史可以重演,记住历史特别是历史教训十分必要. 大多数同学容易一头扎进技术分析的狂热中,而忽视历史教训、对历史知识的学习和积累. 如谈及上海证券交易所,特别提到其筹备建立的艰难过程,这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历史观. 讲授期货品种,提到我国目前正准备国债期货的仿真交易,我国目前还没有国债期货,但早在1995年我国就存在国债期货这一早产儿. 然后对“3·27”国债期货事件进行简要回顾,通过国债期货历史背景和非理性交易的描述,使学生的认识不再是一个孤零零的概念,而是有血有肉的实体. 例如,国内外股市共存的一个明显特征就是股价大幅波动,泡沫和崩溃现象不断出现. 各种泡沫崩溃事件都是课堂中展示股市历史的真实事例,是对学生进行证券文化渗透和教育的学习样板. 如讲授有效市场概念,从金融学教授和商人对丢失在路上的100元钱的不同态度,引出有效市场的概念和假设,然后使用了三个例子进行佐证:第一个是机构投资者难以打败市场,第二个是布朗运动,第三个是金融学家为什么败给猴子,以此论述当前市场的有效性问题. 这些生动有趣的事例和历史故事带给学生的不仅仅是好奇心,更是一种深刻的思考. 引起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很多学生在课后寻找相关资料,对某个事件的背景、原因、后果等进行深入的探讨和思考.
当然,除了引用典型的历史事件外,笔者更注重在现实中积累,尝试课前5分钟的每周股市汇报. 即在老师指导下,请同学讲解一周股市概况,简要分析股市走势. 使学生时刻感受身临市场的氛围,为学生的实战打下良好的基础.
股市是各方利益主体博弈的平台,为寻求利益最大化,不同利益主体有不同的诉求,如果离开健全规范的法律制度,利益主体很容易偏离公开公正公平的交易环境,滋生各种违规交易. 如投资者的价格操纵、上市公司的造假与内幕信息泄露、各种中介结构与投资者之间的利益冲突等,相比显性的法律制度,道德伦理等隐性的规范也非常重要. 王曙光认为,伦理是一种道德精神和涵养,更是一种内心的自我规范,建立一套金融伦理体系,根本在于建立一套完善的社会信用体系.[7]在课堂教学中可以通过具体事例启发学生思考,引起学生的强烈警觉,以使学生在学习中逐渐养成遵纪守法、诚实守信的习惯.
股票市场的千变万化就好比复杂的人生景况,股价的涨跌就好比每日的悲欢,股价的高点就好比人生事业的高峰,低点就好比事业的低谷. 有个比喻说的好,人生大股市. 因此股市投资经常与哲学方法、理念联系起来,比如索罗斯的反射理论就深受英国哲学家波普的影响.
一个谨小慎微的人可能是股市的风险偏好者. 因此股市投资决策时特别要注意规避自身的非理性行为,比如贪婪、过度自信、后悔厌恶等. 股市也是把人性弱点彻底暴露之所在. 将股市和人生联系起来,使学生明白,正确的人生态度有利于股市投资,反之,股市投资经历有助于对人生的深刻理解.
本文提出了证券文化概念,在分析证券文化内涵和特点基础上,探讨了证券文化熏陶在证券投资学教学中的必要性,然后基于证券文化,从五个方面阐述了在证券投资学教学实践中的体会和感受. 实际上,投资学教学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仅要求教师时刻关注市场的变化,对市场进行理性分析,而且要求教师具备广博的历史知识、敏锐的视角和宽阔的视野. 因此,教师必须与时俱进,不断从历史现实中充分汲取养分,以丰富自己的教学内容.
[1] 兰 虹. 庄家文化与文化重构[J]. 中华文化论坛, 2002(3): 13-15.
[2] 阿地力江·阿布都力. 论文化视野下的金融学教学[J]. 科教导刊, 2012(5): 105-107.
[3] 刘纪鹏. 中国股市的新文化建设[J]. 经济导刊: 中旬刊, 2012(4): 3-6.
[4] 李春杰, 郝 强. 证券投资专业开放式教学环境设计应用研究[J]. 北方经贸, 2010(1) :148-149.
[5] 智 君. 最经典的股市投资名言[M]. 北京: 中国经济出版社, 2011.
[6] 尚 笑. 灵验股谚二百条详解[M]. 广州: 广东出版社, 2011.
[7] 王曙光. 金融伦理学[M]. 北京: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