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 锐
(辽宁对外经贸学院 基础课教学部,辽宁 大连 116052)
校风是一所学校精神、风格和面貌的反映。优良校风对于学校建树形象、凝聚人心,推动学校建设和持续发展均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1]新建本科院校由于办学历史短,办学经验不足,传统和文化积淀不够,校风建设常常显得相对落后。这类高校可通过建立健全校风建设机制,端正教风,加强学风,形成创新高效、严谨务实的管理作风,优化校园文化环境等具体措施,积极推进校风建设,为培养高素质、应用型的本科人才服务。
(一)新建本科院校教风建设待加强。教风不单指教师对待教学的态度,它包括教师在各个方面的态度及由此形成的一种总体风气,不仅有教学科研方面的,也有对待学生、同事和学校的各种态度。目前,很多地方新建应用型本科都是从高职升格而来,由于这样那样的原因,吸引人才和接受高学历的毕业生也存在着一定的障碍。所以,教师队伍中专职教师较少,教师年龄偏小,中年骨干教师队伍人数偏少,教师工作量相对比较繁重。在教书育人和科学研究的双重压力下,有些教师无暇进行教育教学改革,无心采用新的先进的教育教学手段,上课时只是进行填鸭式的知识灌输,而不顾及学生的品德塑造;也有些教师只埋头于自己的科研工作,片面追求脱离教学和实际的科研成果,对课堂和实践教学活动应付,考前划重点以避免学生成绩的不理想。如果这种现状不能改变,不良的教风进一步蔓延,会在根本上动摇新建本科院校的立足之本。
(二)针对以上现象,新建本科院校要“加强教师职业理想和职业道德教育,增强广大教师教书育人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教师要关爱学生,为人师表,严谨治学,淡泊名利,自尊自律,以人格魅力和学识风范教育感染学生,成为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2]把师德教风表现纳入教师绩效考核体系,制定相关细则,奖优惩劣,积极引导教师树立“学高身正、诲人不倦”的良好风尚。在教师培训中强化师德教育,特别要求教师遵守学术道德和学术规范,以一身正气为学生做出表率。以科学化、程序化、度量化的标准衡量教师的教学工作,促进教师重视教学质量,积极投入到教学改革中去,推动良好教风的形成。
(一)学风建设的重点在课堂,就是要保持教师与学生协调搭配和互动的学习态势,严明学习纪律,规范和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行为习惯。
一方面,要加强对学生日常学习的管理,务必在学生头脑中形成学习是生活中的头等大事的意识;提高学生在学习上的竞争意识,树立典型,形成学习上你超我赶的局面。另一方面,要提高辅导员的素质,使之具备对学生进行正确的入学指导和就业指导的能力,督促和鞭策学生勇攀学习高峰。所有学生管理工作者和教师都有义务对学生进行挫折教育,创业教育;利用熟悉校史,铭记校训等形式,培养爱校情感,树立“校兴我荣、校衰我耻”的观念,增强学生学习的动力。抓学生学习的同时,也要抓教师的学习,评比学习型班级和学习型个人,创建学习型校园。
(二)形成浓郁学风,对每一级新生的正确引导不容忽视。
一些大一新生,初来乍到,对自己未来的前景没有考虑过,学习茫然,还有的学生理想脱离实际,缺乏脚踏实地的刻苦精神。学习纪律松懈,自我管理能力不强。而初入校园的他们,对学长的建议和经验之谈十分信奉。所以要教育老生对新生进行正面的宣传和引导。要指导新生对老生的言行进行甄别,有选择地接受和吸收。每一位任课教师、辅导员、学生管理工作者都有责任和义务对新生进行刻苦学习的教育,进行自立、自强、自尊、自爱的教育,进行大胆开拓、锐意创新的教育。
(三)发挥学生党团组织和学生干部、学生党员的榜样力量,让他们率先垂范,完善学生干部自我教育和自我管理中的作用机制。学校对干部选拔和任用要有成绩要求,对党员的入党条件要有成绩限制,对干部和党员违反学习纪律进行严肃处理。
管理作风是学校领导在学校管理工作中特点和行为取向的总体表现,反映着学校领导者的道德素质,工作态度,工作方式和风格。
(一)一些新建本科院校因为规模扩大了,部门增多了,管理部门就出现了人浮于事,互相推诿扯皮的现象。所以,新建本科院校一定要以教学型本科院校为立足点,培育 “创新高效,严谨务实”的管理作风,为应用型、复合型人才的培养服务。
学校的管理部门与人员要互相协调,互相配合,齐心协力,围绕学校发展的主题去共同营造出一种积极向上、进取不息的团结奋斗精神。领导干部要身先士卒,亲历亲为,严于律己,扛责奉献。各级管理人员工作要有积极主动的态度,尽职尽责,时刻规范自己的言行,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和工作能力。学校要专门制定针对管理部门工作人员的工作规范,责任落实到岗,落实到人。同时也要为管理人员制定职业发展规划,进行定期和不定期的培训,打造高素质管理团队。在良好的积极上进的工作氛围中,进行科学分工,方方面面的工作积极性一定会被调动起来。讲团结,识大局,务实高效,雷厉风行的管理作风将会为新建本科院校的健康蓬勃发展保驾护航。
(二)实行“学院宏观调控,系(部)自主管理”的教学管理模式,早日实现教学管理重心下移。
教学和科研管理的不规范是新建本科院校普遍存在的问题。许多观念、体制和方法都需要一个转换的过程。其中根据各自办学规模积极探索分级教学管理体制的改革与创新,完善院、系两级教学管理模式,尤其亟待解决。
首先应科学划分院、系之间的职责,明确教务管理人员职责,制定和完善涵盖本科生培养方案、课程建设与管理、实践教学管理等各个方面的教学管理规章制度,然后以制度为一切管理的标准,引导、服务和监督系(部)教学的管理,稳步实现教学管理工作重心下移。确立系(部)是教学工作的实施单位和教学管理与教学建设的主体地位,系(部)在学院宏观规划指导下创造性地开展本单位的教学管理、教学改革和教学建设。
(三)逐步实现管理的信息化和科学化。
新建本科院校在管理上的相对滞后,要求尽快确立与时俱进的教学、科研管理观念,创新管理制度,立足学校实际,建立一套完整的信息交换规范。要将各项管理活动与现代信息网络有机结合,构建网络化、信息化管理平台,坚持硬件建设和软件开发同步发展。[3]选用办公系统要坚持整体规划、立足发展、注重应用,符合实际的原则,并建立起一支具有现代信息素养的管理队伍,使管理工作实现信息化和科学化,真正体现出管理制度的完整性和先进性。
引进、培养、宣传大师、名师,进行有号召力和影响力的学术活动,提高新建本科院校的学术氛围和水平;建设有品牌效应的文化活动场所,对校园内的人文景观进行规范、系统的命名,并对景观的人文内涵进行解读、宣传和说明,潜移默化地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和文化品位;召开档次高、影响深远、持续性强的文体盛事,使学生在这些活动中彰显个性,发挥才干,培养优良的品格。建设崇尚科学、相互尊重、团结奋进、民主互助、诚信高尚的人文环境,构建以大学使命、大学精神等为主要内容的校园文化体系,有利于新建本科院校培养信念执着、品学兼优、知识全面、本领过硬的高素质应用型、创新型人才。
总之,校风建设的主要内容就是加强教风、学风建设,培育“创新高效,严谨务实”的管理作风。只有抓好了这“三风”,才能保证新建本科院校的教育教学质量,才能实现特色发展,才能培养大学精神,健全大学人格,涵养大学文化。
在建设良好校风的实践中,要把教风与学风建设纳入一个体系中思考,以教风带学风,以学风促教风。[4]要牢固树立管理就是服务的理念,围绕育人中心,做到尊重为先、效率为优、质量至上,切实落实为师生服务、为教学科研服务的各项任务。要开展多种形式、多种层次的校园文化活动,大力提高校园文化活动的品味,扩大覆盖率,以雅俗共赏、特色鲜明的校园文化去陶冶学生的情操,形成正确的舆论导向,切实加强宣传工作,形成校风建设的良好舆论氛围,弘扬正气,鞭挞歪风。
良好的校风对学生有陶冶作用、对教职员工有凝聚作用、对社会有示范作用。当一所新建本科院校的学生以成才为志,教师以敬业为乐,管理人员以务实、高效、清廉为荣,她才真正地成长为合格的大学,才拥有了大学之大,才具备了大学精神。
[1]张昌波,章瑜.建本科院校校风建设的机制与途径[J].常州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6):91-94.
[2]国务院.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EB/OL].http://www.gov.cn/jrzg/2010-07/29/content_1667143.htm,2010-07-29.
[3]王璐.教学管理信息化和科学化的探讨[J].职业技术教育,2008,(32):86.
[4]廖生智.论营造教风与学风良性互动的和谐教学环境[J].学理论,2010,(21):295-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