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迎春,王浩发
(1.肇庆学院 政法学院,广东 肇庆 526061;2.肇庆学院 党委组织部,广东 肇庆 526061)
网络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及其对大学生的巨大影响,使高校传统的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既面临着空前的挑战,也迎来了宝贵的机遇。进入新世纪以来,高校的党务工作者适应形势的变化,在网络党建方面进行了许多可贵的探索,并取得了初步的成效。所谓网络党建,就是“适应互联网飞速发展和信息时代的要求,党的建设与现代网络技术相结合而产生的党建模式。它是以传统党建为基础,在信息传播、工作方式和工作领域等方面对党建工作进行创新、拓展和延伸。”[1]不过,从总体上来说,高校网络党建的现状还不能令人满意,普遍存在着形式单一、内容陈旧、缺乏互动、风格雷同、投入不够等问题,对大学生缺乏吸引力,宣传教育效果不显著。为了推动高校的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占领网络的制高点,牢牢把握党在高校意识形态领域的主导权,同时也为了有效解决高校学生党员和非党积极分子队伍不断扩大给党建工作带来的现实问题,切实提高党建工作的科学化水平,对网络党建的特殊规律进行更深入的探究,就显得非常必要。本文认为,搞好网络党建需要坚持“四个相结合”的原则。
作为一种快速崛起的新兴技术,网络具有开放性、即时性和交互性等突出特点,它促使传统的自上而下的单向信息传播方式变为双向互动、多向交流的传播方式。这种革命性的变革,为党建工作的创新提供了一种具有广阔前景的新平台、新载体。然而,目前许多高校的网络党建却严重忽略了交互性这一关键功能,仅是把党史、党建、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等方面的静态知识粘贴到党建的网页上,或者是把一些视频的教育材料传上去,或者是经常用来发布一些消息和活动通知,实际上仅是把网络当成了党建的“公告栏”、“通知板”,稍好一些的是当成了党建的“网络图书馆”和“电子资料库”[2]。这种网上党建体现的是单向信息传输的传统工作模式,实际上仍然是自话自说的“一言堂”,没有把大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没有给他们创造参与互动的空间,这是网络党建缺乏吸引力的主要原因之一。
当代大学生思维活跃,普遍具有批判和质疑精神,喜欢独立思考。他们最欣赏网络所具有的自由、平等、开放等特征,他们喜欢通过网络这个新平台参与公共生活。因此,网络党建一定要坚持交互性与单向性相结合的原则。一方面,根据网络信息具有大众共享性和直接性等优点,我们要把有关党建的权威性学习资料、工作程序和最新动态等重要信息及时发布到网络上来,克服因校园学生多而不宜过多集中统一开会学习等局限,提高党务工作的效率,增强党务工作的辐射力。在这种单向、静态的信息传输中,多宣传主流媒体中代表主流意识形态的声音,弘扬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引导大学生努力实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最大限度地降低各种错误思潮、商业化潮流和过度娱乐化倾向对大学生的消极影响。另一方面,网络党建要重点开发、利用好网络的交互功能。通过网络论坛、BBS、QQ群、博客、微博、电子邮件等多种形式,扩大师生之间、同学之间的思想交流,及时掌握学生的思想状况,认真为学生答疑解惑,通过个性化的方式对学生进行宣传和教育。利用互动平台,还可以围绕党组织对重大问题的决策、民主评议党员以及推荐党员发展对象等事项,组织开展网上投票活动,推动党内民主作风的发展。相对于单向信息传播而言,网络党建交互功能的建设和管理是比较困难和麻烦的,它要求主办者必须具备高度的责任心和较高的理论水平,善于理论联系实际分析和解决问题,不然的话,交互性功能运用起来以后,学生提出一大堆问题,但网上却没有人能够回应或者不能及时回应,网络党建就会失去其吸引力和影响力。
网络论坛等交互功能的建设和管理存在一个难题,那就是关于匿名制还是实名制的问题。目前许多学校的论坛都是匿名制,它既为人们充分表达意见创造了空前的自由,也由于相当一些学生缺乏自律精神而乱象丛生。作为严肃的党建平台,网络党建论坛等交互平台实行实名制势在必行。如果说在所有网络平台上都要求立即实行实名制条件不够成熟的话,那么,在高校以党员和非党积极分子为主体的特殊平台上,实行实名制是必要和可行的。网络实名制,有利于培养健康的网络文化,引导大学生网络自律,培养上网的法制意识、责任意识和诚信意识,进而形成现代公民精神。当然,根据现代网络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网络实名制完全可以采取“后台实名注册管理”与个人登陆后可自由改用网名相结合的作法,这样就可以较好地解决调动大学生参与网络党建的积极性与保证公民的言论自由及保护公民个人隐私之间的矛盾。
今天的世界已进入经济全球化、思想和文化多元、多样、多变的时代,尤其在网络世界中,多元、多样、多变的特征表现得更为典型,泛滥的信息令人眼花缭乱,不同思想的斗争尖锐而激烈。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特别是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我国的经济成分、组织形式、就业方式、利益关系和分配方式日益多样化,社会成员在思想上也必然由过去的“统一性”或“一致性”而变得日益多样化。从一种声音到百花齐放,从千人一面到丰富多元,这种思想上的极大解放,增添了社会的活力,加快了社会的进步,但同时也给处于转型阶段的社会治理带来更多的矛盾和危机。“在网络环境下,多元的价值取向和思想观念渗入高校,再加上大学生文化修养、知识结构、志趣追求的差异,使得高校校园网络文化呈现出多元化特点”[3]。然而,目前高校的网络党建却不能适应这种新变化,或者是禁止出现不同声音,用简单“堵”的办法来保持表面的“和谐”,或者是不敢直面尖锐问题,面对网络中西方价值观对我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挑战以及某些错误思潮的泛滥,表现得“话语无力”或“集体失语”,致使一些大学生越来越无意识地认同和接受西方的价值观,进而怀疑和否定自己的主流文化,客观上造成了我们党对意识形态的领导权正在被逐渐消解的严峻形势。
那么,在思想和文化多元、多样、多变的时代,我们的网络党建应该如何发挥自己的作用呢?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积极探索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的有力途径,主动做好意识形态工作,既尊重差异、包容多样,又有力抵制各种错误和腐朽思想的影响”。这应该成为我们搞好网络党建的指导思想,也就是应该坚持“一元性”与“多样性”相结合的原则。
首先,我们必须旗帜鲜明、理直气壮地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在指导思想和价值导向上坚持一元性,坚决反对其他的思想理论体系同我们争夺意识形态的领导权。我们要通过对国情的深入分析、通过对共产党人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艰辛探索历程的全面回顾、通过对优秀共产党人丰富精神世界的深度挖掘,建设“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具有时代特征,体现高校特点,针对大学生思想实际、品位高雅的主流文化”[4],帮助大学生增强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政治认同,从而有效地保证党在高校中对意识形态的主导权。
其次,坚持“尊重差异、包容多样”。长期的历史经验教训告诉我们,坚持“一元”容易,坚持“多样”很难。“尊重差异、包容多样”,这是社会进步与发展的必然要求,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的生命。”“保障人民享有更多更切实的民主权利。”什么是民主?“所谓民主,就是一系列保证公民实现自由、平等和其他权利的制度和程序”[5]。在民主理念最为强烈的大学生中,思想观念的独立性、选择性和差异性等特点表现得更为突出,自由、平等的理念对其思想和行为的影响更为深刻。因此,发展人民民主,首先就要充分保障人民的言论自由。新形势下的网络党建一定要改变传统工作模式中单一化、绝对化的倾向,对网络论坛中那些有“问题”的帖子不能简单地一删了之,而应该在坚持一元主导的前提下,“以包容心对待‘异质思维’”[6]。只要没有违反法律法规,没有损害公序良俗,就应该尊重不同的声音和意见,努力在对话中协调立场,在交流中化解矛盾。只有宽容某些不满情绪的释放,允许不同的声音存在,并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倡导理性的讨论,才能创造出求同存异、和而不同的和谐环境。
在新的形势下,价值追求越是多样,越要强调核心价值观主导,使大学生对提倡什么、反对什么,有清晰的认识;越是强调核心价值观主导,越要包容多样化价值追求,保障公民的自由。把“一元性”与“多样性”结合起来,关键是要在一元主导和多元价值取向之间保持合理的张力[7]。如何把一元性与多样性很好地结合起来,使两者之间保持合理的张力,是新形势下搞好网络党建工作的艺术,也是今后将长期面临和必须处理好的复杂课题。
在改革开放的复杂背景下,各种非马克思主义、反马克思主义的思潮在千方百计地拓展着自己的市场,因而,意识形态领域的斗争是严峻的。在网络党建中,我们必须坚持正确的政治导向,任何时候都要讲政治。但是,我们今天和大学生讲政治的方式需要与时俱进,追求讲政治的实效性。目前一些高校网络党建存在的问题,一是简单照搬上级文件,很少有从本单位实际出发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的党建新创意,二是公式化、概念化、说教化的倾向比较严重,较少根据大学生思想观念的变化而有创新举措,三是空话、套话、官话连篇累牍,文本化倾向的话语习惯与大学生喜欢的网络语言之间出现了“话语裂谷”。正是这些问题造成的负面影响,使许多大学生不愿意参与网络党建的活动,政治参与比较冷漠,同时又受到以娱乐性为主要功能的网络大众文化的强烈吸引,沉溺于感官的刺激而不能自拔,许多人因而丧失了对崇高精神的追求,精神境界不断降低。
为了保证网络党建的实效性,实现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目标,就要克服思想僵化、方法简单的缺点,将政治性与学术性很好地结合起来。“政治性原则是方向、是灵魂,学术性原则是基础、是血肉,二者是统一的,不可割裂。政治性原则必须通过学术性原则体现出来,离开了学术性原则,政治性原则就得不到真正落实。”[8]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都是科学而系统的理论体系,具有深厚的学理基础。要运用这些科学理论武装大学生,就要用学术研究的精神来代替简单化的政治说教,通过理论联系实际,用科学的方法对理论进行具体的分析论证,将抽象的理论转换成充满逻辑力量的真理。只有具有学术理论支撑,并且有雄辩的客观事实作依据的政治宣传,才能对大学生产生感染力和说服力。高校在学术研究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搞好网络党建,应该把学校内部有关的专家、教授的力量整合起来,充分发挥他们的学术专长,组织他们对学生关注的政治理论和现实问题进行学术性的研究,并把他们的政治性与学术性兼而有之的原创性的成果发表到网络党建的专门栏目里,以丰富网络党建的内容。同时也依靠他们指导学生围绕一些热点问题进行一些网络上的学术性探讨,进而增强学生的理性认识,以真理的力量征服广大学生,用学术的魅力推动学校意识形态工作的创新。只有“通过主流意识形态自身理论创新才能赢得受尊重的学术地位,以达到大学生对主流意识形态宣传与教育认同的目的”[9]。与此同时,我们在网络上的政治宣传中还要熟悉大学生们喜欢的网络语言,主动吸收网络语言中的精华,学会用生动活泼的新鲜话语和大学生们进行沟通,最大限度地缩小话语间的差异,也在交流的过程中引导大学生学会使用主流媒体更规范、高雅的表达方式,接受更多主流文化的影响。
网络党建是一个虚拟空间。重视网络党建,主要是利用网络这个新传媒的覆盖广泛、快捷高效、交互性强的优势,突破时空界限对现实党建工作的束缚,提高宣传教育的效率和效果。但是,虚拟的网络党建不能取代现实的党建。对党员、非党积极分子和广大学生的教育管理是一个复杂的育人工程,而育人必须坚持知行统一、注重实践养成。如果说网络党建主要侧重于理论学习、思想交流和舆论引导的话,那现实的党建就应该侧重于实践活动、组织工作和具体问题的解决。网络党建重点是务“虚”,现实党建重点是务“实”,两者是相辅相成的,不能只务“虚”而不务“实”。作为工作创新的有效载体,网络党建的“虚”要多为“实”服务。首先,利用网络的影响力发动广大党员参加校内外的各种实践活动,如学习竞赛、志愿服务、社会调查、“三下乡”活动、扶贫帮困等,并在活动中发挥表率和带头作用,切实创先争优,通过具体行动体现出党的先进性,促进大学生全面健康成长。其次,通过组织网上的民意调查、网上提案、网上监督等形式,把大学生网上政治参与的热情引导到对现实政治生活的实际参与之中,培养公民政治参与的综合素质和现代公民素质,促进和谐校园与和谐社会的建设。再次,对于在网络上反映出来的大学生的思想认识问题,特别是一些危险和不健康的苗头,既要在网络上及时回应,做到“网来网去”,也要及时面对面地做好相关人员的教育疏导或者批评工作。同时,对于从网上反映出来的实际工作中的困难与问题,要及时采取具体措施加以帮助和解决,不能把组织工作和群众工作演变成网上空对空的说教,而应该做到“网上网下”的统一。对于网络舆情,要及时加以整理汇总,通报给学校领导和有关部门,以推动实际问题的有效解决。总之,把党建工作的“虚”与“实”有机地结合起来,才能不断扩大高校党建工作的覆盖面和影响力,切实提高党建工作的科学化水平。
[1]蒋述卓.网络时代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研究[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1(3):106-107.
[2]林莉,胡玫艳.高校党建工作网络信息化建设创新探索[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0(2):42-44.
[3]陈怡,王军.校园网络文化语境下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J].思想教育研究,2011(7):59-62.
[4]李卫红.深入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不断开创高校校园网络文化建设和管理工作新局面[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08(1):4-11.
[5]俞可平.思想解放与政治进步[M].北京:社会科学出版社,2008:21.
[6]以包容心对待“异质思维”[EB/N].[2011-04-28].http://opinion.people.com.cn/GB/ 14505701.html.
[7]李春会.整合与建构:新时期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的双重维度[J].学术论坛,2011(9):10-13.
[8]曾毅红.略论教学过程中的政治性与学术性原则[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05(6):37-38.
[9]万欣荣,叶启绩.当代大学生对主流意识形态宣传与教育认同状况研究[J].教学与研究,2011(10):74-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