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关汉卿《单刀会》中的大汉情结

2013-08-15 00:44娟,苏
韶关学院学报 2013年3期
关键词:单刀鲁肃蜀汉

景 娟,苏 琼

(宁夏大学 人文学院,宁夏 银川 750021)

浅析关汉卿《单刀会》中的大汉情结

景 娟,苏 琼

(宁夏大学 人文学院,宁夏 银川 750021)

关汉卿的《单刀会》是元代历史剧的优秀代表,其思想内容中蕴含着强烈的大汉情结,这种大汉情结主要是通过主配角人物的唱词、大汉英雄人物的塑造及对历史史实的篡改和超越来表达的,联系元代社会民族矛盾尖锐的时代背景,可以感受到作者对汉代统治的强烈向往。

关汉卿;《单刀会》;大汉情结;时代背景

元代是中国封建社会后期,以蒙古贵族为主的多民族中央集权的封建王朝。在政治上,元代统治者把子民分为四个等级:蒙古人、色目人、汉人、南人,其中蒙古人最为尊贵,而汉人则较为低贱,备受歧视和压迫。在取士方面,元代长期废除了科举制度,切断了汉族知识分子进入仕途的道路,这对抱有传统的“学而优则仕”和强烈功名观念的汉族知识分子来说无疑是一个非常残酷的打击。与之相比,汉代知识分子享有他们难以想象的尊严与地位,汉朝平民划分四类,即士、农、工、商,“士”即包含了已经进入官场的读书人和身为平民的读书人,“士”位居四民之首,享有非凡的声誉和优厚的待遇,而这一切是元代文人所不敢想象的,他们只有通过自身的创作来缅怀汉代,作为元代历史剧优秀代表的《单刀会》就表达了对汉朝统治的向往,体现了作者强烈的大汉情结,这种对大汉的向往之情主要是从以下三个方面来体现的。

一、通过配角和主角的唱词表达大汉情结

开始是刘备困厄之时向孙权借了荆州,度过了难关却不思归还,鲁肃“设下三计”意欲讨要,欣欣然去找乔国老商议,乔国老一出场就道:“我想汉家天下,谁想变乱到此也呵!”,虽然乔国老是吴国人,但他从骨子里认为天下是汉家天下,不仅借此一开始就表明了作者的态度,还似乎暗示着作者对元代统治者合法性的不认可,为后面情节的继续发展做了铺垫。接着是乔国老的唱词:

【仙吕】【点绛唇】俺本是汉国臣僚。汉皇软弱;兴心闹,惹起那五处兵刀,并董卓,诛袁绍。[1]64

在这段唱词里,乔国老表明,自己本是“汉国臣僚”,这表达出作者对汉朝统治的怀恋,也正如汉皇一样,宋代皇帝因软弱而丢失了汉家天下,使天下陷入蒙古统治者的铁蹄之下,汉人从此过着暗无天日的岁月。

鲁肃与之商议的第二个人是已经归隐的司马徽,司马徽一出场的开场白如下:

(正末扮司马徽领道童上,未云)贫道复姓司马,名徽,字德操,道号水鉴先生。想汉家天下,鼎足三分。贫道自刘皇叔相别之后,又是数载。贫道在此江下结一草庵,修行办道,是好悠哉也呵。[1]69

鲁肃说这是“汉家·天下”,自己本是“汉国臣僚”,司马徽也一开始就说“想汉家天下,鼎足三分”,这些词看似是主人公无意说的,实则是作者借他们之口表达出了天下所属及蜀汉政权的合法性。

为了说服鲁肃不要设宴索要荆州,乔国老、司马徽分别与鲁肃的唱词及对白如下:

【寄生草】幸然是天无祸,是咱这人自招。全不肯施恩布德行王道,怎比那多谋足智雄曹操?你须知南阳诸葛应难料!(鲁云)他若不与呵,我大势军马好歹夺了荆州。(末唱)你则待千军万马恶相持,全不想生灵百万遭残暴![1]67

【倘秀才】比及你东吴国鲁大夫仁兄下手,则消得西蜀国诸葛亮先生举口,奏与那有德行仁慈汉皇叔。那先生抚琴霜雪降,弹剑鬼神愁,则怕你急难措手。[1]72

作者通过这两段唱词表明在这场争斗中吴国所处的劣势地位和非正义性,“你则待千军万马恶相持,全不想生灵百万遭残暴!”司马徽对鲁肃“大势军马好歹夺了荆州”的行为的批判,联系元代历史“国兵践蹂中原,河南北尤甚,民催俘戮,无所奔命”[2]1243,还“往往滥及无辜,或强籍新民以为奴隶”[2]1236可知,这不正是作者对元代统治者草菅人命,使天下生灵涂炭的无声控诉吗?而这里作者形容刘备是“有德行仁慈汉皇叔”与当时元代统治者是截然相反的,元代是外族在中原统治的一个失败范本。它沿袭了封建主义的国家建制,但是却没有废除奴隶制的陈规陋习。客观上来看,元朝是几千年封建时期过后,一个奴隶制王朝的短暂复辟。政治黑暗腐败,社会动荡不安,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十分突出,人民群众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而“有德行仁慈汉皇叔”正是作者及受压迫的老百姓最热切的向往。

在本剧的第三折和第四折,大汉情结在主人公关羽的身上得到了淋漓尽致的展现。关云长一出场就道出面对汉皇基业受到威胁,“国步维艰”的现状的沉痛心情。

正末扮关公领关平、关兴、周仓上,云)某姓关,名羽,字云长。蒲州解良人也。见随刘玄德,为其上将。自天下三分,形如鼎足:曹操占了中原;孙策占了江东;我哥哥玄德公占了西蜀。着某镇守荆州,久镇无虞。我想当初楚汉争锋,我汉皇仁义用三杰,霸主英雄凭一勇。三杰者,乃萧何、韩信、张良;一勇者,暗呜叱咤,举鼎拔山、大小七十余战,逼霸主自刎乌江。后来高祖登基,传到如今,国步艰难,一至于此![1]74

“国步艰难,一至于此”不也正是作者面对自己所处的社会现状的沉痛叹息吗?在接到鲁肃请书时,关云劝他不要赴会,关羽唱道:

【蔓菁菜】他便有快对付能征将,排戈戟,列旗枪,对仗,我是三国英雄汉云长,端的是豪气有三千丈。[1]76

关羽说自己是“汉云长”将自己和汉家紧紧地联系起来,不仅体现了关羽对蜀汉事业的一片衷心,而且也正是因为关羽将自己的名字与一个“汉”字联系了起来,才有了“三千丈”的“豪气”,这豪气来自于对蜀汉的热爱和对蜀汉事业的信心。

到了宴会上,鲁肃抓住刘备借荆州不还,缺少“信”这一条理由来讨要荆州,但关羽只一个理由,说得理直气壮,不容置疑:

〔双调·沉醉东风〕想着俺汉高皇图王霸业,汉光武秉正除邪,汉献帝将董卓诛,汉皇叔把温侯灭,俺哥哥合情受汉家基业。则你这东吴国的孙权,和俺刘家却是甚枝叶?请你个不克己的先生自说![1]81

这段唱词一连用了五个“汉”字,回顾汉家皇帝为打天下守天下立下的汗马功劳,天下理所当然应该是汉家天下,而“你这东吴的孙权”与刘家没有任何关系,有什么资格在刘家天下指手画脚。在这五个大义凛然的“汉”字面前,孙权一反原来的主动地位,变成了一个觊觎汉家天下的无耻小人。这一回合,关羽在道义上取得了根本性的胜利。关羽对孙权的指斥,也正是作者对元代统治者霸占了汉家天下并对汉人进行黑暗残暴统治的直面指斥和控诉。当关羽顺利脱险,在江面上扬帆而去时,一句“百忙里趁不了老兄心,急且里倒不了俺汉家节”,把关羽对汉家的热爱和对蜀汉事业的信心推到了高潮,同时也是作者“大汉情结”体现的高潮。

二、通过英雄形象的塑造来表达大汉情结

除了通过人物唱词直接表达作者的大汉情节,剧本还通过英雄形象的塑造来表达作者的大汉情结。剧中主人公关羽是一个集智、勇及传统的忠、义于一身的英雄,代表着强大无比的蜀汉的力量。

剧本第一折和第二折主要从侧面烘托出了大汉英雄关羽的形象,第一折通过乔国老的唱词着重塑造了了关羽的威猛,战场上的不当万夫之勇:

【金盏儿】他上阵处赤力力三绺美髯飘,雄赳赳一支虎躯摇,恰便似六丁神簇捧定一个活神道。那敌军若是见了,唬的他七魄散、五魂消。(云)你若和他厮杀呵。(唱)你则索多披上几副甲,剩穿上几层袍。便有百万军,当不住他不刺刺千里追风骑,你便有千员将,闪不过明明偃月三停刀。[1]67

第二折则通过司马徽的唱词对白着重塑造了关羽性情暴烈,尊前筵上的“不中撩斗”进行了有力的展现。

【滚绣球】他尊前有一句言,筵前带二分酒,他酒性躁不中撩斗,你则绽口儿休提着索取荆州。(鲁云)我便索荆州有何妨?(末云)他听的你索取荆州,(唱)他圆睁开丹凤眸,轻舒出捉将手;他将那卧蚕眉紧皱,五蕴山烈火难收。他若是玉山低趄,你安排着走;他若是宝剑离匣,你则准备着头。枉送了你那八十一座军州。[1]71

这比第一折所进行远距离的观照和概括更进了一步,是从相知较深的朋友的角度进行比较细致的具体描摹。前两折对关羽作的侧面描写,为我们塑造了一个充满力量、性情暴躁、所向无敌的英雄形象,把历史上的关羽神化、理想化了,而这正是作者理想中的大汉英雄的形象,时代需要这样的英雄,来拯救苍生黎民于不幸之中,而这样的英雄也是作者在作品中热烈呼吁的。第一折第二折通过侧面的描写,为第三折关羽的正式出场作了充分的铺垫。

第三折写关羽毅然接受鲁肃邀请,决定单刀赴会。关羽一出场通过对蜀汉事业的缅怀,可以深刻的体会到他对蜀汉事业深厚的情感和耿耿忠心。关羽在接到鲁肃请书时,关云为关羽的安全着想,而关羽则唱道:

【幺篇】你道是先下手强,后下手殃。我一只手揪住宝带,臂展猿揉,剑掣秋霜。(平云)父亲,则怕他那里有埋伏。(正末唱)他那里暗暗的藏,我须索紧紧的防。都是些狐朋狗党!(云)单刀会不去呵,(唱)小可如千里独行,五关斩将。[1]76

可见关羽对形势早有十分清楚的认识,并且已经想好了应对的策略,在这里我们又看到了关羽的粗中有细,不但有勇,而且有谋,至此,一个丰满的汉家英雄的形象已经展现在了读者的面前,这样,第四折关羽和鲁肃的正面交锋和凯旋而归就是预料之中的了。

第四折写关羽在单刀会上的斗争,是全剧高潮。这才开始正面描写关羽与鲁肃之间的正面冲突,直接表现出关羽大智大勇的英雄气概以及对蜀汉政权的捍卫。通过异常激烈的唇枪舌战和刀兵相接,关羽节节得胜,凯旋而归,当关羽扬帆江面的时候,作者让他唱了这样一支曲子:

【离亭宴带歇指煞】我则见紫袍银带公人列,晚天凉风冷芦花谢,我心中喜悦。昏惨惨晚霞收,冷飕飕江风起,急飐飐云帆扯。承管待、承管待,多承谢、多承谢。唤梢公慢者,缆解开岸边龙,船分开波中浪,棹搅碎江心月。正欢娱有甚进退,且谈笑不分明夜说与你两件事先生记者:百忙里称不了老兄心,急切里倒不了俺汉家节。[1]82

透过这支曲子,我们仿佛看到留在岸边还没有完全明白是怎么回事的失败者的形象,惯弄小巧的鲁肃一开始计划周密,步步算计,而这一切在关羽面前不攻自破,只落得一场笑谈。此时此刻,鲁肃的形象彻底的匍匐了下去,而关羽的英雄形象彻底站立起来了,雄赳赳气昂昂地立于江面之上,同时立起来的是永远也倒不了的 “汉家节”,“急切里倒不了俺汉家节”这是英雄关羽的豪言壮语,同时也是作者发自内心的呼喊,尽管现实政治黑暗,汉族人民备受歧视、侮辱,但是作为一个有社会责任感的汉族知识分子,他的气节是永远矗立不倒的。

剧中着重塑造了大汉英雄关羽的形象,同时也塑造了作为背景人物的仁慈宽厚的刘备和足智多谋的诸葛亮的形象,这一系列蜀汉统治人物的塑造,为读者展现了一个强大无比、不可战胜的蜀汉政权的形象,这一政权才是正统的、合法的,是靠着仁义、智慧和忠勇获得不可战胜的力量的。联系当时的元代统治者,却恰恰与此相反,通过暴力、野蛮和压迫来控制人民,而这一切都是奴隶社会时代的落后的统治方式,是暂时的。通过这一系列蜀汉英雄形象的塑造,不但体现了作者的社会理想,同时也是作者在作品里发出的对大汉英雄的呼吁。

三、通过有意的篡改历史、超越历史来表达大汉情结

剧作不但通过人物语言和英雄形象的塑造来表达作者的大汉情结,还不惜篡改历史、超越历史来表达作者的大汉情结,剧本不仅把鲁肃塑造成一个对关羽的各种英雄事迹“不知”或者“不详知”的形象,位居服务的角色,以展开对关羽形象的塑造,还把鲁肃描绘成一个惯弄小巧、卑微可笑的形象,来衬托关羽的英风爽烈、气度不凡。而关羽却至始至终都是一个勇猛无比,智勇双全,在与鲁肃的斗争中理直气壮,旗开得胜的形象。而当我们翻检这一时期的历史,就能发现,历史事实并非如此。

这段历史的真实面目见于《三国志》等史籍,晋·陈寿《三国志·鲁肃传》载:

先是,益州牧刘璋纲维颓驰。周瑜、甘宁并劝权取蜀,权以咨备,备内欲自规……后备西图璋,留关羽守……肃住益阳,与羽相拒。肃邀羽相见,各驻兵马百步上,但请将军单刀俱会。肃因责数羽曰:“国家区区本以土地借卿家者,卿家军败远来,无以为资故也。今已得益州,既无奉还之意,但求三郡,又不从命。”语未究竟,坐有人曰:“夫土地者,惟德者所在耳,何常之有!”肃厉声呵之,辞色甚切。羽操刀起谓曰:“此自国家之事,是人何知!”目使之去。备遂隔湘水为界,于是罢军。[3]1272

又据裴松之为该书作注所引 《吴书》所载:

肃欲与羽会语,诸将疑恐有变,议不可往,肃曰:“今日之事,宜相开譬。刘备负国,是非未决,羽亦何敢重欲干命!”乃趋就羽。羽曰:“乌林之役,左将军身在行间,寝不脱介,戮力破魏,岂是徒劳,无一块壤,而足下来欲收地邪?”肃曰:“不然。始与豫州观于长阪,豫州之众,不当一校,计穷虑极,志势摧弱,图欲远窜,望不及此。主上矜悯豫州之身,无有处所,不爱土地士人之力,使有所庇荫以济其患,而豫州私独情,愆德隳好。今已藉手于西州矣,又欲翦并荆州之土,斯盖凡夫所不忍行,而况整领人物之主乎!肃闻贪而弃义,必为祸阶。吾子属当重任,曾不能明道处分,以义辅时,而负恃弱众以图力争,师曲为老,将何获济?” 羽无以答。[3]1270

据此可知,当时是刘备兵败归来,没有可据之地,鲁肃想联手刘备对付曹操,因此建议孙权将荆州借与刘备,如今刘备已经得到西州,却仍然不归还荆州,鲁肃讨要荆州是合乎清理的。可见,历史事实中的鲁肃是一个思虑周全、有历史远见的人,而在关羽的《单刀会》中,却把他塑造成了一个无知小人;当时是鲁肃理直气壮,故而在单刀会时,“厉声呵之,辞色甚切”而“羽无以答”,而在《关大王独赴单刀会》中,却完全颠倒了过来,变成了鲁肃理曲辞穷,无可奈何。这样的情节安排,所有的目的都在塑造一个高大的关羽的形象,在于无比抬高蜀汉的力量,而最终的意义在于表达作者的大汉情结,表达大汉民族不屈的气概。

综上所述,关汉卿在《关大王独赴单刀会》这一历史剧中,借用三国纷争之际的这一史实,在剧中人物语言方面,重点突出“汉家天下”“汉国臣僚”“汉”这样的字眼,把一个大写的“汉”字矗立在人们面前;在剧中人物形象塑造方面,通过烘云托月和正面描写的手法,为我们塑造了一个无比高大战无不胜的大汉英雄关羽的形象;在故事情节的安排方面,作者不惜篡改历史,超越历史,为我们创造了一曲蜀汉英雄凯旋的壮歌。联系当时阶级划分森严、民族歧视严重、汉族人民遭受着前所未有的压迫和屈辱的时代背景可知,作者是要借《单刀会》的创作表达广大汉族人民反抗民族压迫的愿望,表达了他们对当时元统治者的不满而激发出的希望恢复汉族人民过去的社会地位的强烈愿望——这正是作者大汉情结的核心内容。

[1]关汉卿.大戏剧家关汉卿杰作集[M].北京:中国戏剧出版社,1958.

[2]宋濂,赵埙,王祎.元史[M].北京:中华书局,1976.

[3]陈寿.三国志[M].北京:中华书局,1982.

An Analysis of the Complex to Han Dynasty in Guan hanqing’s Dandaohui

JING Juan,SU Qiong
(School of Humanity and Literature,Ningxia University,Yinchuan 750021,Ningxia,China)

Dandaohui,written by the dramatist Guan Hanqing,is one the masterpieces of historical dramas in Yuan Dynasty.This drama shows us a strong sense of complex to Han Dynasty,which is presented by the lines of the main character and the supporting characters,the heroic images as well as the distortion and falsify to the historical facts of the Han.We can have a deep understanding to the author’s strong sense of yearning for the reign of Han Dynasty through a close connection to the contradictory social setting of Yuan Dynasty.

Guan Hanqing;Dandaohui;complex to Han Dynasty;background

I237.1

1007-5348(2013)03-0048-04

2012-11-30

景娟(1985-),女,宁夏银川人,宁夏大学人文学院硕士生,主要从事宋元文学研究。

(责任编辑:吴有定)

猜你喜欢
单刀鲁肃蜀汉
鲁肃的深谋远虑
诸葛亮死后留下四位人才 他们力保蜀汉江山30年
单刀双掷开关在初中物理电学中的重要作用
三国军师争锋之鲁肃:三国最被低估的富二代
蜀汉“大赦”初探
三十六计之欲擒故纵
鲁肃机智调解
正统意识与民间信仰对《单刀会》创作的双重渗透
基于E/D工艺单刀八掷MMIC开关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