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连·葛雷堕落的必然性与救赎的不可能性*

2013-08-15 00:45:34李玉辉潘明军
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 2013年10期
关键词:亨利影响

李玉辉,潘明军

(中北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山西 太原 030051)

国内外评论将王尔德《道连·葛雷的画像》中主人公道连的堕落归咎于亨利勋爵对他所施加的影响,认为最初的道连如作家在其一出场时所描述的那样,是一位纯洁无辜的少年,是一张可以随意描绘的白纸,是亨利心中想要施加影响从而对其进行观察实验的牺牲品[1]。“正是在亨利勋爵这种对爱情婚姻不道德、不负责观念的影响下,道连开始无耻地追逐声色美,为追求美而丧命。”[2]“……在亨利的诱导下,道连·葛雷不仅认识到了自身的美和灵魂深处的种种欲望,并且身体之美和出身的高贵是他实现自己欲望的得天独厚的资本,在这样的情况下,以亨利为代表的社会文化赢得了对道连·葛雷的胜利。”[1]亨利引用姑妈阿加莎夫人的话“那青年踏实认真,心地善良”[3]17时,画家便说:“他心地纯洁而善良,你姑母的评语一点也不错。”[3]18除了这两处描述外,作者再无其他对道连性格中好的成分的描写。然而,就是这样一位纯洁少年,最终竟会因为受到他人影响而堕落为一名淫邪的杀人犯。而且作者的描述丝毫不令人感到突兀,这就不能不让人怀疑,是人所能受到的外界影响大,还是人本身就有堕落犯罪的本能,他人的影响只是催化?

一、道连堕落原因之追本溯源

解读文本,我们看到作者如此安排了道连的父母——身为绝色美女的大家闺秀与不名一文的士兵少尉私奔。当然故事的主角不是他二人,因此着墨并不多,但母亲的美貌作者是不吝笔墨的:“是个绝色的美人”[3]38,“她可以嫁给她看中的任何人”[3]39,而这样一个惊世佳人却跟一个穷小子私奔,“使所有男人都发狂”[3]38。母亲的美貌印上了他的面容,温柔多情又冲动的性情也进入了他的血液。比方说仅仅看了西碧儿的几次演出、有了几席谈话就和她订婚,而西碧儿的一次对于他来说不成功的演出就足以令他心碎到解除婚约的地步。这足以看出道连幼稚的性格——做事全凭冲动。而道连冲动的性格又是如何形成的呢?

让我们来回顾一下道连的童年。无父无母的孤儿,相貌极其精致,以至于外祖父一看到他就会想起美丽却毁于自己之手的女儿。当然这老人不会承认女儿是毁于自己之手的,但这孩子却是她私奔罪恶一桩无法销毁的证据。然而女儿至死也没有原谅他,这给了他无尽的懊恼。然而毕竟是自己女儿,相信他还是对她有一点点爱的。但她却是死于难产,也就是为这个在他看来不该有的生命而死,可以说是被他害死。“母亲被死神夺走了生命,遗孤被置于一个铁石心肠的老人的专治统治下。”[3]41这老人——道连的监护人对其感情可谓复杂。老头可以雇凶杀死女儿的爱人、自己的女婿,但女儿私奔的婚姻给他带来的羞耻和仇恨却除不去、抹不掉。偏偏他又是个极其吝啬的老头,以贵族的身份会跟马车夫耗时费劲地为路费吵架。亨利的舅舅这样评价他:“我希望他待自己的外孙不至于像对待出租马车的车夫那样刻薄。”[3]29情感上冷酷,经济上吝啬。于是,可怜的道连在孤独中长大。童年时必然处于一种极其自卑的状态——认为自己出生是多余,存在是耻辱。他不会注意到自己拥有美貌,因为老头不会赞赏他的相貌,下人估计也是噤若寒蝉。正如他看到自己的画像时,“仿佛破题儿第一遭认出了自己”[3]22,“对自己美貌的认识在他是一大发现。这一点他过去从没有感觉到。”[3]23通常,一个人的相貌往往是自己最熟悉的东西,貌美的孩子会得到家里人或外人的许多夸奖。而他过去对自己的相貌却毫无感觉,这就可以证明,他在祖父家的存在是被忽视的。更有甚者,也许一点小的过失还会招致老头的勃然大怒。作者虽然没有描述这些,但读者可以对这些空白点进行自行填充。在如此环境中成长的孩子要么会异常绝情与倔强,要么就是逆来顺受,学会低眉顺眼地在夹缝中求生存;要么极其渴望他人对自己的注意,对爱有着超乎常人的渴求;要么就是沉浸于自怜自艾,对他人的情感漠不关心。弗洛姆在《爱的艺术》中写道:“人从同母亲的紧密关系发展到同父亲的紧密关系,最后达到综合,这就是人的灵魂健康和达到成熟的基础。”[4]因此,带着一颗非健康和不成熟的灵魂,道连养成问题人格的可能性会比养成正常健全人格的可能性大得多,即他成人后的犯罪率要远高于人格成熟的正常人。这一切应该来源于对爱的渴求与给予爱的无能力。

如果说道连是受了亨利的影响,不如说是亨利这根导火索使得道连多年来一直处于压抑状态的精神状况得以点燃而释放。亨利促成了道连由受虐者向施虐者的转变。从小便缺乏关爱、表面上阳光和欢乐、温文尔雅的道连很难不在突然一下子拥有了整个世界时,做出追求自我满足的决定。而如何达到自我满足,什么才是他所追求的快乐,这也许是他从未曾想过的问题。与亨利相识的时候,道连处于极为敏感和易受影响的年龄。作为社会的人,难免会受到他人影响。但人总是在有选择地受着他人的影响;而且,受谁的影响,受到什么样的影响,归根到底还是由自己所决定。如果说亨利的影响是道连堕落的原因,那么道连刚入社交圈时结识的人应该是画家,而且他在认识亨利之前就已经认识画家好几个月了,他为什么没有更大程度上受到画家的影响?作为朋友,画家几次三番地提醒道连不要去受亨利的影响,结果却是徒劳无功,因为道连其实是主动地去接受亨利的影响。与其说是亨利影响了道连,将道连引上了堕落的不归路,不如说是亨利道出了道连真实的内心,并为道连的行为来提供一个貌似合理的解释和理论基础。

亨利说:“人生的目的是自我发展,充分表现一个人的本性,这就是每一个人活在世上的目的。”[3]24在亨利向道连宣讲了那一番著名的有关青春的论断后,道连“隐约意识到,一些全新的思绪开始在他身上萌动。不过他觉得那是从他自己心底涌出来的[3]24。因此,影响只是借口,亨利说出来他想说但不敢说的话,鼓励他去做自己想做而不敢做的事。这就是为什么亨利自己都会感到惊讶,难道自己的影响“正中靶心”?因此亨利想,“这个少年真迷人。”[3]224亨利认为“这个少年真迷人”时,他想的并不是道连外貌上风度上的迷人,而是他在接受自己影响的时候竟会这么快,而自己的影响竟会如此切中要害。这一点就连亨利自己可能也感到意外。以亨利的年龄和交际,认识的美少年何止道连一人,也许他以前就曾经想要去影响他人,这次却发现自己的语言竟然如此奏效。在他欣喜于自己的影响可以如此之大时,道连也正欣喜于找到了一个志同道合又嘴尖齿利的理论家,二人可谓一拍即合。道连成为后来的身体力行者,亨利充当了挥舞着语言这一武器的辩解者。道连得到了自我发展,充分表现了他的本性,也完成了他活在世上的目的。而亨利,除了空谈,到头来只是一个呱噪的鼓吹者,家庭生活的失败者。在爱的无能力这方面,亨利与道连倒是惊人地相似。

二、道连灵魂救赎的不可能性

小说的结尾,道连打算重新做人。许多人认为这是因为道连无法忍受画像的变化,担心自己的罪恶行径泄漏。道连自己也从画像上看到了狰狞的面孔上带着一丝虚伪。

这也许是一种误读。初入社交圈的道连还来不及从童年的阴影中慢慢走出,便一下子跳进了另一个极端。挥霍不尽的钱财,高贵的头衔与地位,纯洁无瑕的美貌,优雅的谈吐,这一切令道连由一个狭小圈子里的可怜虫猛然变成了天之骄子、世界的宠儿。可以说,这一切几乎给了他社交中“王者”的地位,凡是见过他的人没有不被他迷住的。他在与他人的交往中,不费吹灰之力就处于支配的地位,而他人则成了可以任意支配的对象。诚然,道连是一位唯美主义的身体力行者,他追求一切美的形式。但有一点致命的是,他将对美的追求与对感官的满足混为一体,不惜去做一切能引起感官愉悦的事。他追求视觉上的美,如奇花、异草、精致的衣着和珍奇的珠宝古玩;他追求听觉上的美,在他公馆中举办的音乐会上,不同凡响而又奇异怪诞的乐器在更令人惊心动魄的演奏方式中奏出撩动人心的鸣音种种;他追求嗅觉上的美,如异国的香精、不凡的香料、燃烧时令人意醉神迷的香脂香油;他追求触觉上的美,如滑过指尖时令人心悸屏息的羽毛与虫翼的刺绣针织。然而这些还不够。当一切的一切的形式上的美已被猎取,还有什么是未能把玩未能掌握的呢?虽则这些引起视觉、嗅觉、触觉美感的东西,那光怪陆离的表现形式和背后潜藏的野史传说令他沉迷,但他还需要更能从精神上得到深层次的刺激与满足的东西。对美的追求实则由此转向,从此变成了对感官刺激的追究,于是,吸食鸦片成为大脑的饱饷,男色女色成了情欲满足的祭品。

此时的道连,也许才是真正意义上成熟的道连。经过20年的对感官享乐的纵情追求,道连的欲望已经得到了最大化的满足。他阅尽人间春色,不论是男色还是女色;他又对音乐、珠宝、宗教、刺绣等种种但凡能引起感官愉悦的具体事物都有了透彻的研究和深刻的感悟;吸食毒品让他有过了如痴如醉的巅峰体验;作为人们效仿的对象,他一直保持着社交中的无冕之王,得到的是胜利者的满足和愉悦;他体验了被人追杀(西碧儿的弟弟)的逃亡经历;又体验了杀人的紧张刺激,以及之后的解脱与恐惧。而当时间之手让人们对他的罪恶有了一定的了解后,正派人已经不敢和不屑与他为伍,此时的他仍能得意洋洋地自我解脱。也就是说,凡是感官所能体验的感觉,他几乎无一例外的都经历了一番。在凡此种种全部的经历之后,他终于感到了追求感官刺激的空虚。“修身和腐化,我都体验过”[3]224,道连说:“我有了新的理想,亨利,我决定重新做人。我觉得自己已经换了一个人。”[3]236当亨利还一如既往喋喋不休地说着他的俏皮话,对自己妻子跟人私奔这样的丑闻也表现出一副无所谓的样子时,我们突然发现亨利这20年来人格没有丝毫的发展,而他的俏皮话似乎也不再那么俏皮的可爱,而是着实让人厌烦。亨利还想继续发挥自己的影响,但他似乎没有想到,今日的道连已不是当日吴下之阿蒙,道连的经历已经比他丰富得多,对生活的感悟比他深刻得多,对时光的唏嘘比他来得更真实,对青春的思索比他来得更深刻。道连游戏人生的态度早已发生了180度的大转弯。总之,他已经不再是那个能受他影响的懵懂少年了。“青春究竟是什么呢?……一段缺乏经验、不成熟的时间,充满了浅薄的见解和不健康的思想。”[3]237“他要做一个好人”[3]216。

在全书中,有机会和有可能承担起道连灵魂救赎的人物有三个:画家,西碧尔,以及最后出场差点与道连私奔的农村姑娘海蒂。画家与道连之间有一定的友情,西碧儿曾经激起道连的爱情,而海蒂的纯洁不管是应景也罢还是出现时机的恰到好处也罢,她唤醒了道连的良心。然而他们都没能承担起这个重任,原因虽各有不同,但有一个共同点,即对道连无条件的膜拜与顺从。画家作为道连的朋友,从一开始就自觉自愿而又自私地一厢情愿地想要保护道连,他不敢承认自己究竟想从道连身上得到什么,只好用艺术的手段来掩藏内心的追求与惶惑不安。他比道连年长,又是位有着才华身份地位的艺术家,似乎他也同时有着符合伦理的道德观。但正是这样的道德观煎熬着他的内心,使他不敢正视自己对道连的欲望。他从一开始对道连就采取姑息和纵容的态度,又不停地以恭维方式试图博取道连的好感。他将自己置于低下的境地,让道连不由自主地要从高处来俯视他。“我活着一天,道连·葛雷就是我的主宰。”[3]84这样的一个人的确不能承担起引路者的责任。即使画家不被道连杀死,也会因为道连的罪行而自我折磨,最后只能获得一个崩溃的下场,或自尽、或自残、或心碎而死。

再看西碧儿。一般看来,爱情能让人产生的变化很大。西碧儿,娇艳如花又脆弱如一只薄胎瓷瓶般的艺术品,正是她引起了道连的第一次爱情。道连说:“我爱西碧儿·韦恩。我要把她供在金坛上,让全世界崇拜这个属于我的女人。”[3]94但是,身为一个被抛弃的软弱无力靠人接济的女演员的女儿,她在剧院长大,也就是说剧院是她的整个世界,她的理想化和幼稚程度达到了惊人的地步。她说:“我什么都信以为真……台上画出来的布景就是我的天地。”[3]9道连的相貌让她顶礼膜拜,道连的爱情将她从“虚假”世界拉到了她想象中的真实世界。对道连的崇拜让她觉得“自己不配做”道连的妻子。诚然,道连与她在表演艺术的观点上产生分歧后,刻薄冷酷地伤害了她,但道连同时也伤害了自己;并且在一夜的惆怅之后,道连原打算去向她道歉,与她重归于好并与她结婚;可她却连这个机会也没有给,便诗意般的香消玉殒了。一开始,剧院和表演是她的全部,接着道连的爱情是她的全部。西碧儿的悲剧同样也在于缺乏完整独立的人格。她给道连带来的除了短暂的爱情之外,就是短暂的伤害。没有完全独立人格的人即使外形再美,艺术形式上再美,带给他人的也只有一时的欣赏、喜爱与短暂的痛苦。而道连在道德上的堕落也于此时此事正式拉开序幕。于是,一个人格残缺的少男邂逅一位不成熟的少女,结局只能是少女的陨落与少男的堕落。

而海蒂的出场恰好发生在道连对一切业已厌倦、得到了自己向往的一切,却发现这一切只是空虚与罪恶的时候。道连对一切再也没有好奇、也没有欲望。不像当初年轻时想要拼命攫取生命中一切的快感。现在的海蒂,与当初的西碧儿惊人地相似,未涉世事,凭着一副美貌和农村姑娘的单纯和傻气获取了道连的好感,也碰巧因为道连此时的心境而避免了一场可能会毁灭她一生的悲剧。她的单纯和傻气同西碧儿一样,无法担当起道连灵魂的救赎;而且道连罪恶太深,已经开始日夜活在恐惧之中。他知道不可能因为一次善行而获得灵魂上的救赎(实际上也不是什么善行,只是未实施罪恶罢了)。由于出现时机的不同,两个姑娘走上了不同的道路。

因此他终究不能做一个好人,或者说一个有道德的人。因为他的灵魂没能找到一个救赎的引路人。道连在一种受虐的环境中长大。心理学家弗洛姆认为,病态的社会(环境)让人产生一种逃避机制——“施虐——受虐倾向”[5]96,并且“受虐待狂倾向和虐待狂倾向似乎是对立的两极,但两者经常同时出现”[5]99。道连幼年成长经历在小说中只有短短的几段。但从这几段我们不难发现,道连的童年就是在这样一个受虐的环境中度过的。肉体上有没有受到虐待我们不得而知,也许外公对道连不至于动手殴打体罚,但辱骂、冷漠和精神上的虐待必定是少不了的。与其说亨利的邪恶影响让道连走上了一条不归路,不如说是亨利用语言帮助道连挖掘了本性,实现了释放,登上了支配和主宰的地位,从而促成了更多人的毁灭,如西碧儿的自杀,画家的被杀,艾伦·坎贝尔的自杀,以及被他诱惑最终堕落的众位男子和女子人生的毁灭。

三、道连做了自己的掘墓人

用画家的话来说,亨利从来不说正经话,也从不做不正经事。那么亨利究竟能影响道连多少?语言的力量究竟有多大?道连的弃善扬恶似乎还缺乏可信度,即王尔德没有充分揭示出道连对亨利勋爵及其理论一见倾心、而且越走越远的心理逻辑[6]。但我们可以知道,从道连打定主意去接近亨利的一刻,就已经自觉自愿地为自己铺好了一条通往地狱的道路。在这条路上,有激情、有狂喜、有痛苦、有迷茫,也许还有稍许的遗憾与悔恨。或许,这正如王尔德所说:“Dorian Gray is what I would like to be(道连是我希望成为的自己)。”[7]王尔德一生虽放荡不羁,但其内心对爱的向往与奉献竟使他成了一个爱的殉道者。小说如同恐怖片般骇人的结局,也成了道德的教科书,因为人无论如何终究无法摆脱道德的影响和良心的裁判。当道连将最后的尖刀刺向画像的一刻,心中所怀的是恐惧,还是沉痛?是单纯要对画像进行毁灭,还是意欲同归于尽的歇斯底里?丑恶灵魂最终应向世界如何做出交代?腐朽的东西终会毁灭,问题是由谁来审判,又由谁来颠覆?或许王尔德本人也无法预知道连究竟应该如何收场,只能让他自动去与撒旦为伍,落入万劫不复的境地。

[1]李志艳.悖论与统一:《道连·格雷的画像》中的谋杀案分析[J].外国文学研究,2007(1):89-95.

[2]杨 霓.从《道连·格雷的画像》看王尔德的文学道德观[J].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5):133-135.

[3]奥斯卡·王尔德.道连·葛雷的画像[M].荣如德,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06.

[4]埃里希·弗洛姆.爱的艺术[M].赵正国,译.北京:国际文化出版公司,2004:40.

[5]埃里希·弗洛姆.逃避自由[M].刘林海,译.北京:国际文化出版公司,2007.

[6]乔国强.一本玩弄罪孽的“反书”[J].江汉论坛,2007(2):107-110.

[7]Raby,P.ed.The Cambridge Companion to Oscar Wilde.Shanghai: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1991:112.

猜你喜欢
亨利影响
是什么影响了滑动摩擦力的大小
警察与赞美诗
找找看
亨利园丁和小怪物
没错,痛经有时也会影响怀孕
妈妈宝宝(2017年3期)2017-02-21 01:22:28
大公鸡亨利
扩链剂联用对PETG扩链反应与流变性能的影响
中国塑料(2016年3期)2016-06-15 20:30:00
基于Simulink的跟踪干扰对跳频通信的影响
找找看
新少年(2015年10期)2015-10-14 10:48:21
APRIL siRNA对SW480裸鼠移植瘤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