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 刚,袁 媛
(云南工商学院,云南 昆明 651701)
大学毕业生思想政治教育是大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他们面对就业的压力,对即将步入社会怀着不安、甚至困惑,他们要对大学的爱情作出取舍……大学毕业生存在诸多思想问题,对其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尤显必要。
l.过度关注就业数量,相对轻视就业质量。多数学校对毕业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认识不够,导致力度不足。随着社会对高校就业率的关注程度不断增高,就业率似乎成了衡量高校办学质量和办学水平的重要指标之一。因此,大部分学校往往只关注把毕业生送出去,而对他们思想上存在的问题却没有足够重视。
2.过度关注制度管理,相对轻视思想引导。大部分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常常把思想政治工作理解为通过规章制度来约束学生,导致毕业生的思想政治工作缺乏针对性,教育者缺乏对毕业生的人性化关心,使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效果不尽如人意。
3.过度关注课程开展,相对轻视实际效果。各高校开设的思想政治理论课,主要集中在大一大二两个年级,到了大三大四基本不再开设思想政治理论课,造成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前重后轻”。在急需指导的毕业阶段,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却未能及时跟进,导致毕业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与就业教育工作之间相互脱节,思想引导与就业服务缺乏呼应承接,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效果不佳。
4.关注短时任务完成,轻视长效机制建设。虽然学校、社会对毕业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重视程度有所改善,但从现实情况看,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仍属于临时性、阶段性、应急性的,未形成系统的长效机制。另外,毕业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多为院(系)辅导员“代办”,没有专门的教师队伍相辅相助,易造成人少任务重、收效甚微的局面。
5.上课人数难以保证,出现欲教无人局面。在诸多高校的教学安排中,第七学期的课程设置相对较少。加之严峻的就业形势,许多毕业生的精力和时间用于考公务员、应聘、考证和考研。他们四处听课、参加各种辅导班、忙于各种应聘,或为增强自我社会实践能力,到单位实习或见习,导致在校上课时间相对减少,这进一步增加了毕业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难度。
1.负面情绪袭扰,心理健康问题突出。“在严峻的就业形势下,昔日精英教育下的‘天之骄子’心态受到极大的冲击,部分大学生对自己的认识和评价遭遇前所未有的不自信,对上大学产生了怀疑。”[1]今天的大学毕业生一般涉世不深,社会经验相对缺乏,成长过程又往往非常顺利,很少经受挫折,在就业市场激烈竞争中受挫,自尊心受到打击后,一些毕业生忧心忡忡,思想和心理波动比较大,心理开始不平衡。有的竞争失利后,不服气甚至开始嫉恨他人,认为社会缺乏公平。有的找到一份工作后,缺乏自我权衡能力,又盲目攀比,过分挑剔,从而错失良机,之后又后悔莫及,懊恼沮丧。尤其是几经挫折仍未找到工作的时候,随之产生浮躁、焦虑、自卑等负面情绪,甚至对自己未来丧失信心。此外,爱情的未来、家庭压力等方面的问题也开始摆在毕业生面前,导致部分毕业生产生心理问题,甚至做出极端反应。
2.自我评价过高,缺乏合理定位。由于对当前就业形势和自身能力的了解不够或认识不清楚,毕业生缺乏对自我的准确定位,往往自我定位过高,抱有“精英心态”,总觉得自己是“天之骄子”,过分强调自我价值的实现。与此同时,一切以自我为中心,功利主义思想又在影响着他们,在择业时过多地看重个人利益,患得患失,不能正确认识社会价值与自我价值之间的相互联系,孤立地看待自我价值的实现。部分毕业生在职业的选择上“期望值”过高,过分考虑工作条件、工资待遇、稳定程度和工作环境等因素;或一味追求大城市、大公司、高收入和干部身份等,不愿到基层、到农村、到私营企业工作;好高骛远、短视行为严重的现象也比较常见。
3.诚信意识淡薄,品格养成缺失。个人品格是用人单位越来越看重的内容,其包括吃苦耐劳、诚实守信、职业道德、敢于担当、团队精神、沟通表达能力等,但当前部分毕业生此方面表现欠佳,特别是诚信意识令人担忧。有些毕业生在自荐书上弄虚作假,甚至伪造荣誉证书,如出现了一个班级中有四五个班长的令人哭笑不得的事情;有的毕业生自荐材料中只介绍自己的长处,对自身的不足之处一字不提;有的毕业生责任感及契约意识淡薄,与几家用人单位签约,随意违约。这不仅降低了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信任度,进而也影响了其所在学校的声誉,势必对大学生就业造成一定程度的影响,甚至影响整个大学生就业市场的健康发展。
4.依赖心理强较强,缺乏自我奋斗精神。当代大学生多为“80后”、“90后”,且独生子女人数众多。一些人从小就在优越的家境中长大,被当作公主皇子般呵护。在初入职场时随意性很强,自己做错了事情,接受不了别人的批评,更受不得半点委屈。此外还存在着缺乏团队协作精神,组织纪律观念淡漠、懒散习惯严重、依赖性强;怕吃苦、讲享受,敬业精神、艰苦奋斗精神明显淡薄;过分考虑自己的得失,很少从集体利益出发。甚至部分毕业生在择业过程中,还存在“等、靠、要”的心理。
5.价值取向商品化。马克思说:“物质生活的生产方式制约着整个社会生活、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的过程,不是人们的意识决定人们的存在,相反,是人们的社会存在决定人们的意识。”[2]随着对外开放的不断扩大,加上社会上一些领域道德失范,给大学生带来了不容忽视的负面影响。追求享乐主义这些负面因素侵蚀着大学毕业生尚未成熟的人生观、价值观,见利忘义、损公肥私的行为时有发生。
首先,大学毕业生思想政治教育是高等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是持续整个大学期间的育人工作。因此必须注意运用高等教育的原理、原则和方法,遵循高等教育自身的基本规律,把毕业生思想政治教育落实到大学教育的各个环节,渗透到大学教育的全部过程中去。
其次,大学毕业生思想政治教育,要遵循思想政治教育本身的基本规律。只有科学把握大学毕业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规律,才能开展对大学毕业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作到思想政治教育有的放矢、效果良好。
再次,人本思想强调人既是管理的出发点又是管理的归宿点。对毕业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从思想认识上看,毕业生正处于人生中积极因素与消极因素并存、辨别力较低的时期。在实际工作中,要确立“人”的中心地位,坚持一切工作以人为本,充分发挥毕业生的主观能动性,充分理解这一特殊时期毕业生的思想行为表现,坚持对症下药。
1.建立齐抓共管的长效机制。大学生就业关系到学校可持续发展,关系到社会稳定和发展,学校要高度重视就业工作中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育人为本、德育为先”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内容;立德树人、培养人才是高校人才培养的根本任务。这就要求把思想政治教育摆在首位,并贯穿于教育全过程。一是要成立由学校领导、就业指导中心、学工部、院系共同组成毕业生就业领导小组,定期召开专题会议,研究部署就业工作的思路和任务。二是要建设一支由专业教师、思政部教师、学生辅导员共同组成的毕业生就业指导教师队伍,明确职能和职责,从组织上、制度上建立促进学生就业的保障机制。在日常教学工作中,根据各个年级学生的不同身心状况,不同专业、不同就业意愿等特点,加强对学生的“三观”与就业观教育,加强就业诚实守信教育、就业心理健康教育以及敬业精神教育,提升学生就业心理素质。各职能部门各负其责,齐抓共管,从组织和制度上建立促进学生就业的长效机制。
2.加强毕业生心理素质教育。由于当前就业形势严峻,就业竞争激烈,有些毕业生在就业过程中形成了自卑、苦恼、恐惧、无助等不良思想情绪和心理障碍。解决这些问题,是大学毕业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对此,在教学中要渗透对学生的心理疏导和教育。通过科学合理的心理健康教育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养成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科学地对待社会、人生和世界上的一切事物,“学会自我宽慰,心怀坦荡,发愤图强,满怀信心地去争取成功”[3]。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经常、及时和学生交流,了解学生状况,并通过网络、手机、面谈等形式对学生出现的问题进行指导,帮他们树立正确的观念,缓解压力,尽快适应新环境,以良好的心态面对各种机遇和挑战,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完善自我。
3.加强毕业生职业生涯规划和自我定位的科学指导。目前,相当数量大学生盲目参加各类招聘会,结果期望很高,失望更多。究其原因,主要是部分毕业生缺乏应有的职业意识,未对自我进行科学规划,对就业市场认识不够,自主能力不强所致。学校教育应将学生在校学习与就业市场紧密结合。在大一就开设有关职业指导的课程,让学生在充分了解自我的基础上,通过企业拜访、校园招聘会、师兄师姐访谈等方式了解就业市场,思考自我与市场之间的关系,在低年级就开始规划自己的职业生涯,使其对职业目标有清晰的认识。根据自己和社会的主客观条件,充分发自身优势,做好自我定位,做到职业目标与生活目标相符合、与社会需要相符合。在市场的指导下完善对个体的发展规划,增强学习的主动性和目的性,如此不断提升大学生的综合能力,不断增强大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4.加强毕业生理想信念教育。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明确强调:“理想信念教育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内容,要把其贯穿于大学生培养的全过程。”理想信念教育,是高校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内容,坚定的理想信念是产生正确行为的前提,也是个人进行科学职业定位,确立正确职业发展目标,实现职业理想的重要基础。理想信念教育的内容,首先是引导学生立足国情,认清形势,平衡心态,合理设置就业预期,能积极主动地适应客观环境的变化。其次是使毕业生认识自己的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明确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共同理想和坚定信念,把远大理想与扎根基层的观念紧密结合,在勤奋工作中真正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和社会价值。再次是能用发展的眼光,正确认识社会发展与自身发展的相互关系,科学规划自身发展目标。在规划自身发展过程中要本着求真务实的原则,既要有献身社会主义建设的雄心壮志,又务必防止不切实际的好高骛远。
5.加强诚信教育,提升健康人格。诚实守信既是我国公民基本道德规范,又是职业道德最重要的内容之一,也是高校毕业生思想政治教育重要组成部分。诚信是每个毕业生树立自我品牌的重要筹码,只有具备诚信意识和德才兼备的大学毕业生才是用人单位的青睐和赏识的人选。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要根据不同专业的特点,利用讲授引导、典型人物事迹教育等多种方式,引导毕业生争做明礼诚信、勤俭自强、团结友善、敬业奉献、爱国守法的好公民,全面提升其道德素养,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夯实学生的信用基础。
总之,要坚持以人为本,因势利导,将毕业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与就业工作有机结合起来,针对不同时期大学生的不同特点,采用灵活多样、生动活泼的工作形式,不断更新体现时代特征的新内容,使毕业生从中得到启迪或收益。只有这样,才能提高大学毕业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1]王晓敏.论新形势下的大学毕业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J].探索,2007(4).
[2]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l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62:8.
[3]周 婕.思想政治教育在大学生就业环境中的功能探讨[J].前沿,200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