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时代统战思想工作面临的困境及对策建议

2013-08-15 00:43岳世平
湖南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2013年3期
关键词:价值观念网络时代政党

★ 岳世平

一、网络时代统战思想工作面临的困境

网络时代,利益主体多元化、新出现的价值观念以及外来的思想文化、意识形态等冲击着参政党的意识形态,使统战思想工作面临着诸多困境。

(一)利益主体多元化趋势冲击着统战对象的意识形态

网络时代政治参与过程中,网络参政议政与体制外政治参与活动的数量及其规模越来越大,根本原因在于社会结构变迁所造成的人们利益主体多元化。利益主体多元化的发展态势对于参政党意识形态代表一定阶级或阶层的利益观形成直接的对立冲突。信息化社会的发展进程迅速改变着人们的社会地位和经济地位,不同社会地位以及经济地位的人们出现了利益诉求的分化。在信息社会,“新中间阶层”形成一股巨大的社会潮流,他们认同了这样的生活哲理,知识和文化是如今社会生存的资本。以知识和文化资本为代表的社会诉求就是他们的诉求。显而易见的事实是,新中间阶层一些分布于不同的党派,有的还不属于任何党派,那么,哪个党派会来代表他们的利益?所以,传统的政党的意识形态内容就必须发生改变。[1]

利益主体多元化表现在政治生活方面,明显的变化就是政治参与发展出现新的变化。客观上,政治参与起的作用就是社会上各阶层之间的协调与沟通。过去如此,现在依然如此。在网络时代,阶级或阶层依然是客观存在的。尽管网络空间开辟了人们生活的新天地,但是,现实社会阶层分化依然是客观的。网络时代政治参与的新趋势就是社会上不同“部分”主体的活动不断增长,也就是不同利益主体多元化的社会表达。在这种情况下,本身就是利益主体多元化的参政党的意识形态也定成多元化的态势。

(二)价值观念的变化冲击着统战对象的意识形态

价值观念是具体的。人们对于价值观念形成各种各样的认识和评价,如民主价值观念、自由价值观念、权力价值观念、平等价值观念、幸福价值观念、人生价值观念等等。其中比较深刻、较深层次地反映人类社会生产劳动和社会关系的价值观念有二:一是劳动观念,二是地位观念。[2]社会生活的首要前提就是生产劳动。在劳动过程中结成的各种关系就是生产关系,生产关系决定着人们在劳动过程中处于不同的地位。在网络时代,人们的理想、信仰和信念出现了变化,最根本的原因是由人们的劳动场所和劳动方式改变所引起的。而与劳动价值观念的变化随之而产生的就是社会地位价值观念的变化。一个群体价值观念的变化对于作用于这个群体的政党意识形态而言,是价值基础的动摇。由于政党意识形态具有时代性特征,政党的意识形态是客观的,是时代的体现,政党意识形态的凝聚力和号召力,源自它对现存社会的批判和对建设未来美好社会的规划。人们追随特定意识形态的政党,是因为他们相信,这些政党执政后将会建成更美好的社会。今天,我们生活在一个日新月异的社会里,人们不断发出价值观念多元化的感慨,既然人们的价值观念已经多元化了,参政党的意识形态对此作出反应也是必然的。

(三)外来思想文化及意识形态等对统战对象的意识形态产生重要影响

网络化、全球化、民主化时代在改变着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方式的同时,也改变着人们的思维方式。各种主义、各种思潮在交锋,各种社会问题和矛盾也不断出现,这些都对统战对象的意识形态产生严重冲击。尤其是当今互联网的迅猛发展,不但打开了绝大多数人直观地感受和了解外部世界的知识大门,也普及着知识和文化,启迪着人民的智慧。这就是说,绝大多数人获得了学习和了解外部世界的机会和可能性,也使得社会中下层的知识水平不断提升。不同国家、地区、民族的风俗习惯、历史文化、宗教信仰、思维方式及各种意识形态等纷至沓来。另外,经济全球化和市场主义的盛行,不断加剧着人们思想观念的混乱,社会道德出现了滑坡,实用主义的倾向越来越成为普通民众的选择。网络时代政治参与的兴起状况与此密切相关,这也使得政治参与过程中出现诸多非理性的行为,影响着正常的社会秩序。特别是那些刻意进行思想输出、意识形态输出的国家,它们有针对性地输出的思想文化、价值观念、时尚潮流以及意识形态也会潜移默化地动摇着统战对象意识形态的坚定性。

二、网络时代统战思想工作提升的对策建议

(一)不断开拓和创新我国政党的意识形态管理内涵

当前网络参政议政风起云涌,不但挤压着政党的活动空间,而且不断瓦解着政党的社会基础和阶级基础。处于这样一个复杂的网络时代背景之下,与时俱进地创新政党意识形态的管理内涵,要做到以下几点:

一是不断拓展我国政党意识形态的包容性。在信息化时代,政党意识形态随着时代和社会发生着巨大的变化,政党的社会基础与阶级基础也在不断分化,政党的社会依靠力量也发生着变化。社会结构的变化使得新阶层的出现成为目前主要的社会现象,社会基础与阶级基础的变化使得政治参与的主体、范围、对象出现了新情况,网络参政议政构成新的政治流通渠道,政党传统的依靠力量出现分化等。政党意识形态面对着这样多元化、多样化、多种情况的复杂客体,最好的选择就是扩大政党意识形态的包容性。这要求政党依据变化着的客观环境适时进行变革,掌握主动权。

二是不断开拓创新政党意识形态的变革。政党意识形态变革需要不断开拓创新,这是政党意识形态变革的内在要求,这需要政党在意识形态内容、目标、实现手段以及方式、方法等方面不断开拓创新。政党意识形态最重要的功能之一就是价值导向,引导民众为了美好的未来社会建设而奋斗。政党意识形态的重要性在于其起着旗帜作用。旗帜出现了问题,如果不及时解决问题将会导致严重的危机。因此,政党意识形态变革需要不断依据变化着的实践实现理论创新。政党意识形态的创新是在实践基础之上的提升,这要求政党把创新与继承相结合,稳固政党原有的阶级基础和社会基础,这是政党意识形态存在的根本目的之一。否则,政党就会舍本逐末,得不偿失。政党意识形态不断创新就要具备一定的灵活性,僵化的思维模式只能是固化既有的缺点,添置障碍。政党意识形态的灵活性并不是无原则的灵活性,失去基本原则的政党意识形态灵活性只能是立场不坚定的墙头草。政党意识形态的灵活性需要政党面向不同社会阶层,面向外部世界、面向国际社会。

(二)顺应网络时代发展的需要,不断调适政党的意识形态

要适应网络时代的发展需要,就要对政党意识形态自身进行网络化与信息化建设。

一是对政党意识形态进行网络化建设。网络已成为政党所在新时代的基本符号。政党意识形态要进行网络化建设,适应互联网络的发展潮流,这是政党意识形态的基本趋势。首先,进行政党网站建设,通过网站建设把政党纲领、主张和政策建议面向公众,吸引公众的注意,在政党网站建设中要注意政党意识形态的延续性。其次,政党意识形态建设要占据稳定的网络空间,政党意识形态在网络空间的地位影响着政党的影响力和号召力。政党意识形态要在网络空间占据较高的地位,需要政党进行自我包装,搞好政党形象塑造。这就要求政党善于发现和抓住典型事例进行宣传和教育民众,吸引统战对象的支持和认可。再次,政党意识形态在网络空间的内容建设方面需要不断更新,不断创新,不断出现新事物。只有具有价值的内容才能吸引统战对象的注意。政党内部变革与外部活动的及时展示是政党充满活力的表现,人们不喜欢一个没有朝气、没有活力、没有新意的组织。最后,政党意识形态的网络化需要多种措施多种途径进行,不断扩大其影响。

二是变革政党意识形态,不断增添反映时代特征的新内容。网络时代的突出现象就是新事物、新现象层出不穷,非常契合统战对象的需要。这就要求政党意识形态的建设要从思想上和价值观上吸引他们的关注,即政党意识形态增添反映时代发展的内容。首先是对民主与自由观念的正确引导。网络民主化是时代潮流,政党需要积极推进政党组织的网络民主活动,不是停留在书面和口头上,而是现实的行动。政党推进网络民主应该有一套完整的措施,进行整体推进,而不是割裂的。其次是让公民平等参与公共事务。政党组织的等级化使得许多统战对象产生错误理解。政党组织的等级化也渐趋不能适宜网络时代的发展需要。因为在知识和信息全球流通的网络时代,政党既不是知识的权威也不是信息的中心,政党组织的权威和中心地位在网络空间变得微不足道,网络的这种去中心化和去权威化就使得政党组织的权威和中心受到严峻挑战。网络社会的崛起已天然地赋予每个公民平等参与公共事务的权力,许多政党组织正在积极地转向,扩大党内民主,吸引党外人士参与地方性政党组织的会议和讨论。再次是让公平正义成为政党意识形态调适的立足点。网络民主、网络自由、网络参与、网络平等激发的是社会的公平正义。政党意识形态的现实立足点是社会公平正义,这是时代的要求。社会是个体的集合体,合理社会的建构理应保证社会集合体内部每位成员享有均等的经济资源、政治资源和发展机会,以及在此基础上鼓励公民个体追求幸福。

(三)积极运用新的方式与方法传播政党的意识形态

信息社会的发展要求政党不断变更其意识形态的传播方式和方法,以获得更多民众的力量支持。

一是政党要擅长利用新媒体等现代传播手段。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新媒体已经成为影响国家政治生活和社会舆论导向的重要因素,互联网络与移动网络等现代传播渠道越来越受大众欢迎,其重要性、适宜性、有效性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同时,新媒体突破了传统媒体的传播模式,出现多元化、多对多、互动交流与沟通的新模式。互联网络等新媒体的兴起,使社会舆论环境发生了重大而深刻的变化,积极研判、回应网络舆情,提高与社会沟通的能力,这是政党意识形态宣传的客观需要。网络时代的社会透明度高度开放,信息流、资金流、物流高度融合,政党意识形态宣传必须树立现代传播新理念,必须注重大众的需求和感受。这就要求政党在加强与社会大众沟通上下功夫,利用现代传媒手段努力拓展民意沟通渠道,积极探索与社会大众沟通、增进理解的新途径新办法,提高意识形态宣传的信度与效度。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虚拟社会”与现实社会的联系越来越紧密。政党需要经常走进“虚拟社会”,上网了解民情社意,把握社会热点,选择与制定政党意识形态宣传的具体方法、步骤、途径,及时评估政党意识形态传播的实际效果。

二是对本政党的意识形态进行全方位多层次的宣传。政党的基本功能之一就是整合社会资源。通常情况下,社会整合是指依据某种规则或规范通过各种方式将社会结构不同的构成要素、互动关系及其功能结合为一个有机整体,从而提高社会整体水平的过程。政党意识形态成为社会整合的粘合剂,正如迈克尔·罗斯金说:“当理念变得更加实用、更为现实,意识形态就成为一个重要的凝合剂,能够把各种运动、党派、革命团体都聚合起来。为了更好地奋斗,承受牺牲,人们需要意识形态的激励,他们需要某些东西成为信仰的对象。”[3]政党意识形态首先把本阶级或者阶层的不同思想、认识不同观点的人们动员起来,政党围绕着奋斗目标通过意识形态汇聚力量。丹尼尔·贝尔在《意识形态的终结》中指出“每个社会组织,都是为了一定的目标而存在。那些目标相当程度上取决于其意识形态。”[4]政党意识形态整合功能意味着要包容不同的思想和观点,使之服务于政党的目标。现代传播给政党意识形态提供了便利的手段。政党意识形态的宣传不能依靠自上而下的灌输,而是需要改变方式,利用现代传媒手段,展开全方位多层次的政党意识形态传播活动。全方位就是要充分利用传统媒体和现代媒体的传播渠道,既要在传统的报刊、电影、电视方面保持政党意识形态传播的强度,又要开辟现代媒体的空间,积极掌握网络媒体的运用,拓展政党意识形态到达民众面前的渠道。多层次要求注意内容与方法的搭配,要适应不同年龄的阶段认知水平,有选择性地让信息接受者认可。全方位多层次的政党意识形态宣传需要相应的传播机制和传播方式,这要求不同的政党在具体情况下能够灵活运用。

三是提高本政党意识形态的实效性。政党意识形态的宣传需要讲究实效性。政党意识形态的实效性就是宣传要有效果,投入要有产出。政党除了要在意识形态内容上进行适当的调整,增加新内容之外,还要求掌握政党意识形态宣传的针对性。对党外代表人士,要从把握正确方向,巩固共同思想政治基础为出发点,要坚持以政治培训为主,深入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深入开展形势任务和世情国情教育,深入开展统一战线和多党合作方针政策、优良传统教育,以共同理想凝聚政治共识、坚定发展信念、提升精神境界,引导党外代表人士真正做到与中国共产党思想上同心同德、目标上同心同向、行动上同心同行。此外,政党意识形态的宣传也要注重时效性,人的思想接受是有规律的,要遵循学习规律和认知规律。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同时,政党意识形态宣传还要有阶段性,要保质保量。

[1][法]让·卢日金内,[法]皮埃尔·库尔-萨利.新阶级斗争[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9:33.

[2]兰久富.社会转型时期的价值观念[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71.

[3][美]迈克尔·罗斯金.政治科学[M].北京:华夏出版社,2001:105.

[4][美]丹尼尔·贝尔.意识形态的终结[M].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01:402.

猜你喜欢
价值观念网络时代政党
[保你平安]网络时代的真相
新时代价值观念冲突与思想政治教育现代化发展研究
一场网络时代的围殴
深刻理解和把握新型政党制度的“三个新”
电影《老炮儿》的价值困顿
混血家庭的悲剧
文化流动视域下的城市价值观念创新:以“深圳十大观念”的生成为例
网络时代
国外政党加强和创新群众工作述评
民主党派政党认同的有效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