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守远
(阜阳师范学院,安徽 阜阳 236032)
随着高等教育的快速发展,作为人才培养机构的高等学校已成为较为密集的人口集聚区。截止到2011年底,普通高校本专科在校学生人数达2308.5万人①,占全国人口总数的1.71%,而且目前绝大多数二本以上的高校在校学生人数都在万人以上。高校人数规模的扩大给学校各方面的管理带来了许多挑战,加资西方意思形态的不断渗透和我国各项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部分高校学生在经济困难、学习压力、就业困难、心理障碍和人际交往困难等交织、相互作用下,使他们处于目前的困顿和未来的迷茫之中。无形之中这些会增加高校突发事件发生的几率。另外,来自于自然灾害和传染性疾病的突发事件更是让人无法避免。就最近几年情况来看,高校突发事件频频发生,并且事件的形式也呈多样化趋势。因此,作为高校辅导员应该懂得突发事件的管理,并发挥积极的作用。
由于自然的、人为的或社会原因引发的,在高校内部突然发生的,以大学生起主导作用的,不以高校管理者意志为转移的,对学校一定范围内的教学、工作和生活秩序造成或者可能造成一定影响、冲击或危害的事件。②它的最主要的特点是突发性和破坏性。高校突发事件虽然是偶然发生且发生的概率也较小,但是其发生前是没有任何征兆的,并且它来的非常突然,让高校管理者措手不及,没有任何心理准备。事件的发生会对全校师生造成严重的财产损失和身心伤害。有时处理不当,还会波及到其他部门,甚至影响到社会的安全和稳定。
根据突发事件发生的性质可以将高校突发事件分为自然灾害类、治安安全类、学校管理类、政治事件类和重大疾病传染类等。
高校突发事件管理属于危机管理范畴。危机管理是指管理主体通过危机预防、危机处理和危机评估等过程,达到避免或减少危机的危害,通过总结危机发生、发展的规律对危机处理科学化、系统化的一种新型管理体系。危机管理的最高境界是在危急中获得成功和改进的机会,沟通是危机管理的重要手段。因此高校突发事件管理就是通过对高校突发事件的预防、应对和善后处理几个环节对事件进行干预和控制,以尽量减少校园突发事件的发生或减少其带来的危害。
辅导员作为基层的大学生日常事务管理者和服务者,有义务也有责任参与高校突发事件的管理。教育部24号令第五条第三项对辅导员参与突发事件的管理进行了明确规定:“辅导员应该掌握高校学生思想状况,针对学生关心的热点、焦点问题,及时进行教育和引导,化解矛盾冲突,参与处理有关突发事件,维护校园安全和稳定”。这就为辅导员在突发事件管理中进行了准确的定位。另一方面,辅导员作为一线学生工作人员,在与学生的长期直接的交往中产生了深厚的感情,对学生的情况也较为了解,在突发事件管理中,辅导员参与管理具有明显的情感优势,可以为高校突发事件的预防和处理提供极大的便利。因此,辅导员有责任也有条件参与高校突发事件的管理,相应的辅导员也应该积极、主动参与突发事件的管理,在事件管理中发挥应有的作用。
辅导员作为高校教师和管理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突发事件管理中应找准定位,发挥积极的作用。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通过预防避免突发事件的发生,这是管理成本最低的管理方法,也是维护校园稳定最有效的举措。
1.加强思想政治教育,提高危机意识。就目前突发事件发生的原因来看,多数事件的发生都与危机意识淡薄有关。例如,校园失窃、宿舍失火、运动受伤、交通事故等都是由学生危机意识淡薄所致,因此,辅导员要加强学生思想教育。首先,要经常进行各种危机意识教育。以“认识危机”为主题召开班会,让全体同学参加讨论并形成结论在班内宣传,让人人知道危机的来源以及它对学校、学生带来的严重伤害,促使同学们在思想上重视起来。其次,要强化安全、法制纪律教育。突发事件有些是无法避免的,但有些事件是可以预防和避免的。像学生打架斗殴事件、偷盗事件、误入传销集团等多数与学生的法律和安全意识淡薄有关,这些事件辅导员完全可以通过平时加强安全教育和法制教育来减少或避免。辅导员应该告诉学生法律是每一位同学合法权益的保障,只有遵守法律才能维护自身及其他同学的合法权益。参加任何一项活动都要保证人员的人身安全,一旦发生了人身伤害,失去了人身自由,其他的也都失去了意义。
2.理论与实践演练相结合,提高学生自救自卫能力。辅导员一方面在班内对学生进行危机意识和自救自卫理论知识的宣传,让学生知道基本防卫和救护常识,能够应对常见的校园突发事件;另一方面还要结合理论进行实战演练,增强学生的实际应对能力和临场应变能力。例如进行火灾逃生实战演练、与别人发生冲突时控制、调整个人情绪模拟和防盗防骗模拟训练等,辅导员可以通过现场模拟增进学生的实际应对能力。
3.及时了解学生的思想状况,畅通信息渠道。首先,辅导员要经常深入学生宿舍、课堂,参加学生组织的各种活动,以便及时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尽早发现问题,将事件消灭在萌芽状态。其次,辅导员也可以借助现代网络媒体资源,通过QQ群、飞信、BBS和微博等通信手段及时发现学生的思想变化。有些性格内向的同学不善于表达,不愿意与别人交流内心的想法,但是,他们往往会在博客中或QQ空间里表达自己的心声,因此,借助现代网络技术手段可以及时发现学生的内心世界和想法。再次,辅导员应充分发挥班级干部的作用。班干部是大学生中比较优秀也比较活跃的同学,交往能力强并具有较强的影响力,他们与其他同学共同学习、生活,与其他同学结下了深厚的友谊,对同学的情况也比较了解,而且在突发事件发生时,班干部可能就在现场,因此,辅导员可以借助班级干部了解学生情况,第一时间处于突发事件现场的优势获取学生的各种信息。最后,辅导员平时要培养学生敢于表达、善于沟通的性格,鼓励他们遇到各种难题要多向有经验的老师请教,鼓励和引导有心理问题的同学主动与心理辅导老师沟通,也可以到心理咨询室寻求帮助。
有些高校突发事件可以通过预防减少或避免,但是有些突发事件是防不胜防,他们就如同死亡一样无法避免。在突发事件发生时,必须积极、果断、正确应对,努力控制事态的发展。
1.制定应急预案,做到有备无患。针对新时期高校突发事件发生的原因及其类型,作为辅导员也应该制定相应的应急预案,以免事发时束手无措。事件一旦发生,不管在什么情况下,无论三更半夜还是雨雪交加,辅导员务必要于第一时间赶到事发现场,了解情况,在能力范围内进行及时、果断的处理。通过疏散人群、安抚学生的情绪,遏制事态的发展。同时还要向分管领导及时汇报情况,需要其他部门参与协助处理的事件,要主动联系,争取相关部门的支持和配合。对于受伤学生要及时将其送往医院进行抢救,在必要的时候还要与学生家长取得联系,争取家庭的协助,发挥家庭和学校的合力。
2.服从安排听指挥,保证计划执行力。突发事件发生后,学校的应急管理机构将会启动学校应急预案,安排人员积极应对。辅导员在突发事件处理中要想充分发挥作用必须服从上级领导的安排,因为作为学校管理部门的管理者他们具有丰富的应对经验,是综合各方面因素通过慎重考虑作出的决策。辅导员一定要严格按照领导的指示去完成各项工作,充分发挥辅导员熟悉学生情况的优势。特别是,在处理过程中,自己不能决定的时候,一定要向领导汇报情况再做定夺,决不可自作主张、自以为是。
3.及时发布事件信息,保持与外界的密切沟通。在整个突发事件处理过程中,一定要坚持及时向学生传达事件最新进展情况,包括事件发生的原因和情况变化,学校领导的重视和采取的应对措施等,随时保持与外界的交流与沟通。美国学者罗伯特·希斯说过:“对交流的有效管理如同处理危机一样重要。毕竟,外界对危机的看法依赖于他们所看到的信息。”③最新信息的公布避免了师生的猜疑和谣言的产生,也只有让大家了解事件的真实情况,才能尽快消除恐慌,稳定全体师生的情绪,控制事态的发展,避免突发事件不良影响的扩散。
突发事件处理的精髓是在管理中获得提升和发展的机会。在高校突发事件得到控制以后,辅导员要认真分析事件发生的原因,要从根本上解决问题,避免事件的二次发生以及次生事件的发生。
1.沟通信息,消除后患。突发事件处理结束后,辅导员要认真梳理事件处理过程,将事件发生的原因、过程及现状在班级内向同学们通报说明,并借此机会加强学生的危机意识教育,提高学生对突发事件的认识水平。通过交流了解学生的思想状况,对于学生的合理要求,辅导员要尽快向学校领导反映,以尽快给予满足,对于不合理的要求要进行解释、引导。对于在突发事件中心理上造成严重影响的同学,要给予心理矫治和疏导,帮助他们尽快适应学习和生活。
2.认真反思、总结和提高。突发事件处理结束后,辅导员要认真反思自己在整个事件管理中,存在哪些不足,哪些是应当做到的而没有做到,在预防体制方面存在哪些漏洞,沟通方式哪些方面还有待继续提高。辅导员通过细心总结,可以避免以后再犯同类的错误,同时也要总结在突发事件处理过程中有哪些成功的作法,以便以后遇到同类事件时,能够镇定自若,从容应对。另外,也可以通过反思和总结,完善管理机制、提高辅导员的心理素质和认识水平,从而提高辅导员的综合素质和突发事件的管理能力。
3.收集材料,整理归档。在全面总结突发事件之后,辅导员要将总结材料分类整理,存入档案,以备以后使用和参考。这不仅可以使老辅导员的处理类似问题有章可循,促进辅导员的专家化发展,也可以起到经验传承的作用,帮助新辅导员尽快成长、成熟起来。
有关高校突发事件的管理,很多专家学者和从事学生工作的人员都曾进行过研究,也都有自己的心得和成果,辅导员都可以加以借鉴,这样一方面可以减少不必要的损失和伤害,另一方面也能促进辅导员尽快的成长起来,成为一名专业化、专家化的辅导员。当然,时代在不停的变化,学生所处的环境和他们的意识、观念也在变化,因此,作为新时期的高校辅导员必须始终以学生为中心,以学生的利益为根本出发点,以时代特征为依据不断创新工作方法,才能做好高校突发事件的管理工作,也才能提高新时期高校学生的教育、管理与服务的水平。
(注:本文系新时期高校辅导员在突发事件管理中的作用研究项目,项目编号:2012DJSZ08)
注释:
① 国家统计局2011年年度统计公报。
② 吕鹏:《高校突发事件的概念、类型、成因及对策研究》科技信息,2009年版,第5页。
③ 罗伯特·希斯:《危机管理》王成,宋璜译,北京:中信出版社,2004年版。
[1]冯翠平.辅导员应对高校突发性事件的对策分析[J].广东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8).
[2]陈娅萍,袁奋光,牛育鸿.新形势下高校突发事件与辅导员工作探究[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1).
[3]李栋墚.高校学生干部如何应对突发事件[J].东方企业文化,2009,(12).
[4]简敏.高校突发事件的管理缺失与机制构建 [J].甘肃社会科学,2005,(6).
[5]赵晶晶,侯硕知.论辅导员在高校突发事件中的作为——以“7·5”事件及甲型H1N1流感为例[J].沈阳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