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力导向的卓越会计人才培养教学改革探析

2013-08-15 00:52程安林
关键词:卓越会计专业人才

程安林

(上海对外贸易学院 会计学院,上海 201600)

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在《2012年工作要点》中的“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中提出“继续实施卓越工程师和卓越医生人才教育培养计划,启动实施卓越法律人才和卓越农林人才教育培养计划,研究制定卓越会计人才教育培养计划的实施方案”。因此,研究制定卓越会计人才教育培养计划的实施方案是贯彻落实教育部工作规划的重大改革项目,项目实施对培养造就创新能力强,适应社会经济发展需要的高质量会计人才,稳步提高我国会计人才整体素质和专业水平具有指导意义。但目前针对卓越会计人才的研究还处于初级阶段,甚至仍处于空白。基于此,本文结合教育部工作规划要求和财政部《会计行业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2010~2020年)》(以下简称《会计发展规划》),借鉴教育部已启动实施的“卓越计划”经验,对卓越会计人才培养与会计教学改革进行了初步探讨。

一、卓越会计人才培养目标——会计教学改革的方向

培养目标是专业定位的基础,而专业定位是课程设置、教学团队、实践教学、教学方法和质量评价的前提。因此,制定科学合理的卓越会计人才培养目标是办好卓越会计教育关键。

(一)卓越会计人才培养目标的定位要求

要制定科学合理的卓越会计人才培养目标,应充分考虑以下影响因素:一是卓越会计人才培养内涵要求。卓越会计人才培养目标的确定应考虑卓越会计人才培养内涵要求,具体包括人才层次定位要求(定位会计专门人才还是会计高级专门人才?)、职业岗位定位要求(定位从事会计实务工作还是从事教学科研工作?)、知识结构定位要求(定位会计专才的专业知识还是会计通才的复合知识?)和素质能力定位要求(定位专业素质及能力还是综合素质及能力?)等。二是对卓越会计人才培养的相关政策规定。财政部《会计发展规划》中明确提出:我国会计人才发展的指导方针是:服务发展,以用为本,围绕经济社会发展目标确定会计人才队伍建设任务。我国会计人才发展的战略目标是:培养和造就一支规模宏大、结构优化、素质较高、富于创新、乐于奉献的会计人才队伍,确立我国会计人才竞争优势,建设国际一流的会计人才队伍。因此,卓越会计人才培养内涵要求和财政部《会计发展规划》是确定卓越会计人才培养目标的理论与实践依据。

(二)卓越会计人才培养目标

从目前高等教育会计的培养目标看,由于办学层次的多样化和办学范围的宽泛性, 使得不同院校以及同类型院校在会计本科培养目标呈现多元化的特点。会计教育所具有的会计职业背景决定了会计学是一门应用性学科,具有专业性和实践性强的突出特点,会计本科教育一般都是以培养应用型会计人才为主。传统会计教育强调“会计专业技术教育”,注重学生掌握会计知识模块和专业技能方法。在卓越会计人才培养过程中,应当重视人才培养的实践性,但卓越会计人才之所以“卓越”,应当有超过传统会计人才之处,因此,卓越会计人才培养目标应当有别于传统会计人才培养目标,应该体现产学研环境和学科交叉,强调“能力的培养与应用”,注重培养学生的会计能力、创新能力和国际竞争能力。根据卓越会计人才培养内涵要求和财政部《会计发展规划》提出的会计人才发展的指导方针和战略目标,在确定卓越会计人才培养目标时,应强化主动服务行业单位需求意识,确立以德为先,能力为本,全面发展的会计人才培养观念,不仅要培养满足会计人才市场需求,更需要培养能够适应社会经济发展和经济全球一体化带来的内外部管理环境变革的创新性会计人才,因此,我们认为,我国卓越会计人才培养目标为: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培养面向企业界、面向世界、面向未来,满足服务国家会计战略需要,具有良好职业道德和相关专业知识体系,具备会计能力、创新能力和国际竞争能力的会计专门人才。卓越会计人才教育的核心应该是奠定学生成为卓越会计师后备人才所应具备良好的职业素养和扎实的知识基础体系,强化培养学生熟练运用会计的分析应用能力、创造性应用会计理论的创新应用能力和应对全球化挑战及开拓国际会计市场的国际竞争能力。

二、卓越会计人才培养会计教学改革

为实现卓越会计人才培养目标,强化培养学生会计能力和创新意识,应改变国内现有的“课程导向”会计教育模式,创立高校与行业企业联合培养会计人才新机制,即共同设计会计人才培养目标、制定会计人才培养方案、实施会计人才培养过程管理和评价会计人才培养效果。

(一)会计人才培养方案修订

将产学研纳入教学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以实现卓越会计人才培养目标的“能力”为中心,设置相应的教学环节与教学活动,其重点在于:一是在培养模式上采用校企联合培养方式,增加校外实训学时数。培养过程包括在校内学习和在企业学习两部分,学生在企业的学习主要是培养他们的会计实践能力和会计创新意识,借鉴国家“卓越计划”人才培养要求,学生在行业企业进行轮岗(或定岗)实习、会计实践、会计技术方法训练、毕业设计等会计实践时间累计应达到1年,采用对实习实训“双指导制”、毕业设计“双导师制”和学生评价“双评价制”等培养方式。由于学生在校学习为3年,应将现有4年在校的课程学习时间调整为3年,并根据3年时间重新设置相应的课程知识模块、教学环节,控制课程学习的教学学时数。二是调整教学计划,转变教学方式。实践是创新的基础,因此,在教学计划中应增加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的学时与内容,可以将会计实验课独立设课、创新实践活动、课外科研活动等创新能力培养纳入教学体系。

(二)课程体系改革与开发

许多教育教学研究成果表明,课程是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基本要素,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必然环节,是开展创新教育的条件保证。要实现卓越会计人才培养目标,就要对课程体系进行重构,其建设的基本思路是:注重基础、强化实践、突出创新。具体包括:

1.构建以“能力导向”为核心的会计课程体系。在会计课程体系上,变传统的“知识导向”课程体系为“能力导向”的课程体系,打破以知识结构为特征设置的“基础课程、专业基础课程和专业课程”传统式的“三层式”课程体系结构,构建以能力培养为核心设置的“基本能力、专业能力和创新能力”新“三层式”课程体系结构,实现学科专业知识教育、实践能力培养和创新教育相结合。

2.建立以“应用本位”为目标的会计课程内容。在会计课程内容上,变传统“学科本位”课程目标为“应用本位”课程目标,在保持原有课程内容体系基础性、全面性和系统性的基础上,通过“精简、重组、增设”等途径对目前“学科本位”课程内容进行“整合、配置和优化”,拓展实践知识,增加新的科研成果,并注重知识与能力结合,突出基础课程理论应用性,专业课程的职业实践性,以实现新课程内容的实践性、前沿性和先进性一体化。

3.合作开发会计专业课程及教材。由于目前高校会计教师普遍缺乏会计实践经验,开发的专业课程及教材在会计实践应用上相对不足,甚至可能出现与会计实际想脱节的现象,因此,要实现卓越会计人才培养目标,为满足与社会发展需求相一致的会计应用型人才,减少或消除高校会计课程教育与会计实际相脱节的现象,对实践性或应用性比较强的会计专业课程及教材采用产学研合作开发,由学校专任教师、实际部门会计人员和科研部门会计研究员合作组建专业课程及教材开发团队,讨论确定卓越会计人才培养的会计专业课程及教材的开发目标和开发范围,并制定与目标、范围相一致的开发计划。在设计与开发会计专业课程及教材的教学内容与知识逻辑架构时,按照会计知识的系统性、会计能力的运用性和操作实施的可行性等原则,在确保实践教学内容与会计实践有效对接的基础上,实现会计学科系统性与会计实践操作性有机结合,使会计专业课程及教材既能体现高校课程教学的规律与特点,又能充分接轨会计技术。

(三)建立互渗式的“双结构”型教学团队

互渗式的“双结构”型教学团队建设是实现卓越会计人才培养目标的根本保证,但目前高校会计专业教学队伍中普遍存在会计实践经验薄弱等问题,学校应对师资队伍进行规划与建设,建立互渗式的“双结构”型教学团队。具体包括:

1.建立师资队伍实践能力培训制度。依据产学研合作平台创建教师实践培养基地,共享和有效利用行业单位的会计实践经验,有计划、分步骤地选派教师到行业单位兼职、挂职或见习等进行会计专业实践,或参与行业单位会计实践合作项目研究,教师通过参与行业单位实践活动或实践合作项目研究,有效提高教师实践能力与研究能力,将产学研合作中积累的实践经验、实践技能和研究成果等融入在教学中,不断提高教师教学能力与教学水平。

2.多渠道引进或聘请会计专业人员充实教师队伍。为完成实践能力培养目标,应加大引进或聘请具有一定会计理论积淀和会计工作经历背景的优秀会计人才为专任教师或兼职教师,进行专业课程教学、指导学生实训和实际业务指导,以解决“教与学”相互脱节问题。

3.深化改革教师管理制度。如,制订政策鼓励教师到行业单位兼职、挂职或见习等活动,以及参与产学研合作项目研究和会计服务活动;对会计专业教师聘任时应优先聘任有会计实际工作经历的教师,并将教师具有会计实践背景和一定期限的会计工作经历作为教师职称晋升的条件加以规定等。

(四)建立多层次的实验实践教学体系

“卓越计划”的特点之一就是“强化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与创新能力”。因此,实验实践教学是实现会计卓越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环节,实验实践教学所具有的主观性、实践性和探索性是提高学生会计能力和创新能力的重要手段。目前的会计实验实践教学大多是通过模拟进行的,学生通过模拟完成与课程相关的会计工作任务,缺乏职业氛围和学生角色定位及转换,在卓越会计人才教育中,应将课程的部分工作任务延伸到校外实践或实习中,建立多层次的实验实践教学。具体包括:

1.促进会计人才培养基地建设。学校与合作行业单位建立会计人才实践培养基地,为师生提供实习实践的工作环境条件与业务过程指导,开设具有综合性的会计专业实验实践课程,构建开放式的会计实验实践教学平台,推动培养应用型会计人才;学校与合作行业单位建立实验室、研究所等会计人才研究培养基地,如联合建立会计软件实验室合作开发会计软件、联合建立相关会计研究所对行业单位迫切需要解决的理论与实践问题进行研究、或提供相关服务等,为师生提供研究的创新环境氛围与创新工作指导,实现实践教学训练与教学科研创新相结合,推动培养创造性应用会计人才。

2.建立多层次的实验实践教学体系。为提高学生会计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应改进和创新实验实践教学内容与体系,建立以综合能力培养为目标,以会计工作流程为主线的渐进式“三级”会计实验实践教学体系。第一级是会计基础验证型训练,以操作性强的会计基础业务为内容,开设最基本的会计操作训练,重点是培养学生的会计操作技能和会计动手能力,采用“示范—练习—验证”相结合的教学方式;第二级是会计技术运用提高型训练,以综合性强的会计技术为内容,开设会计方法设计训练,重点是培养学生熟练运用会计技术方法和会计分析方法,采用“讨论—互动—引导”相结合的教学方式;第三级是会计创新性应用训练,以创新性强的会计综合设计为内容,开设会计创造技能方法训练,重点是培养学生的综合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采用“合作—探讨—创新”相结合的教学方式。设计教学内容前后衔接、循序渐进和层次分明的三级会计实验实践教学体系充分体现了会计基本技能到创新技能的培养过程。

(五)实施应用导向教学方法改革

高校目前在会计教学中主要采用知识导向的 “理论知识+模拟实验”教学模式,该模式主要关注学生学习会计知识的系统性和模仿会计业务,因此,要实现卓越会计人才培养目标,提高学生会计能力和创新能力,建立应用导向的“应用任务+实践实验+创新引导”教学模式,该模式是以行为任务为载体,引导按照完整的会计工作过程实现“做中教”和“做中学”。具体包括:一是以案例为教学内容的有效载体,把典型会计实践问题引入会计教学过程中,使学生的学习内容同会计实践工作相结合,学生通过案例的学习与讨论,有效提高学生的会计分析能力,教师通过案例点评引导学生多维度、多视角分析和解决问题,培养学生跨学科综合知识应用能力和创新精神。二是以互动为教学环节的主要方式,在师生互动的交流探究过程中,对理论与实践的共性问题和模糊不清问题进一步讨论,修正补充,并在互动交流中完善认识,并对学习的知识理解形成新感悟及新认知,提炼升华为创新性的理论知识体系和实践应用,从而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与应用能力。三是以多媒体为教学手段的主要形式,为巩固并拓宽学生的会计专业知识,使学生及时了解会计学科与会计实践发展的最新动向,采用互联网、录像、邮件、QQ、微博等立体化的教学资源,通过问题探究、课题参与等形式训练学生查阅、综述、应用文献能力和培养学生创造性应用理论的能力。

(六)完善卓越会计人才培养质量评价机制

人才质量评价机制引导着人才培养效果,对卓越会计人才质量评价,必须超越目前以掌握“知识”为本的评价体系,转变为以提升“能力”为本的评价体系,并将其贯穿整个培养过程。卓越会计人才培养标准应由教育界与财政部联合制定会计人才培养通用标准,与行业单位 (如注册会计师行业协会等)联合制定会计人才培养行业专业标准,高校按标准培养会计人才,并根据制定的标准评价卓越会计人才培养质量。我们认为,在制定卓越会计人才培养标准时,应以会计能力和创新能力为核心,以知识、能力和素质协调发展为基本要素进行标准设计。

(注:本文系上海高校本科重点教学改革项目《基于产学研的卓越会计人才培养模式与实践》的阶段性成果)

[1] 李志义.对大学教学的三思[J].中国高等教育,2009,(3).

[2]蔡炳新.创新实验教学,培养创新人才[J].中国大学教学,2009(10).

[3]巫绪芬,等.能力本位的会计专业人才培养创新模式探究[J].中国大学教学,2010,(2).

[4]何万国,漆新贵.大学生实践能力的形成及其培养机制[J].高等教育研究,2010,(6).

[5]曹永卫,刘国荣.卓越计划背景下实践教学体系探析[J].中国大学教学,2011,(7).

[6]相关文件:财政部《会计行业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财会[2010]19号)和教育部高等教育司2012年工作要点.

猜你喜欢
卓越会计专业人才
人才云
创优阳江 追求卓越
关于高职院校会计专业“1+X证书”制度的思考
忘不了的人才之策
留住人才要走心
“人才争夺战”
大作为 走向卓越
创新,只为追求更加卓越
卓越之梦
对会计专业教学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