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档案的探析

2013-08-15 00:52
关键词:贫困生辅导心理健康

冯 蓉

(武夷学院 档案室,福建 武夷山 354300)

“心理贫困”是高校贫困生面临着的问题。怨恨、疑惑、嫉妒、人际交往困难、自卑、抑郁等心理问题往往在贫困大学生中表现突出。

周至县任某,在就读期间,面对其父亲提出的家境贫寒、需要照顾的请求,班主任老师曾积极协调,免掉了任某的一个学期的学杂费,并向学校申请了500元救助基金。然而,2011年10月16日下午,从外地打工回校的任某竟掏出事先准备好的刀子,向班主任老师4岁儿子身上连捅8刀……据任某向民警交代,自从父亲将家庭经济贫困的“家丑”曝给了班主任,他感到学校所有老师、同学都开始歧视他、瞧不起他,这让他背负了很大的心理压力,因此他中途辍学。他说:“我觉得学校所有的人都瞧不起我,让我活得很压抑,打工时很多人也看不起我,我觉得不公平。”任某向警方透露,当日持刀进入校园,原本就是去报复。

贫困生心理问题的存在,严重影响了高校的安定团结和改革、发展,对和谐校园的构建起到了阻碍作用,对贫困大学生的身心健康有很大的损害。在对贫困生进行物质上的解困的同时,对他们进行心理、精神上的扶持是很有必要的。那么,高校如何建立贫困生心理健康档案,并运用档案管理的基本原理和方法,解决阻挡高等教育改革和发展的焦点问题—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是刻不容缓的事情!

一、搜集,建立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档案的过程

做特殊群体中的贫困生的工作时,我们应该对学生的家庭基本情况、日常生活消费情况、交纳学杂费的支付能力情况、学习工作等平时表现情况、心理、生理状况及思想动态等方面的信息及时了解掌握,并依此建立贫困生档案,把这些学生确定为实施教育和管理的重点对象。那么,如何搜集,建立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档案呢?

(一)建立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基础及动态档案

1.搜集家庭情况调查表

各高校档案部门要协同招生办,在发放录取通知书的同时,也发放一份家庭情况调查表,用于调查学生的家庭情况和心理状况,要求在调查表后必须附加街道和乡镇级以上民政部门的盖章方可有效,如有特殊情况可以附加其他相关的证明材料。在开学报到时交给相关辅导员,要求辅导员分类整理,把家庭经济情况差、心理有问题的大学生材料罗列出来,作为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档案的第一手材料。如:徐华:(男),高考成绩:文科549分,报考院校:江苏大学(已录取),家庭情况:父亲1月份出车祸,成了残疾,丧失劳动能力。母亲在家种田。一个弟弟正上初中,为母亲的身体状况担忧,为弟弟的学费发愁。

2.对贫困大学生资格条件复查后动态档案的建立

贫困生心理档案不是固定不变的过程,有不稳定性的特点,有的贫困生通过自身努力或社会资助,摆脱了贫困,而有的非贫困家庭可能因遭受意外变故而陷入贫困,贫困生档案中入库学生情况在随时间变化,要不断的更新。随着贫困生的成长,从而导致贫困生的资格需要重新确认,学校各项资助政策的不断实施,围绕贫困生本人必然产生大量有价值的材料。各高校相关部门,院系要通过信件、电话、实地走访以及网络调查等方式定期对全部家庭经济困难、心理有疾病的大学生进行一次审查,进行核实。还要不定期地进行随机抽选,随机抽出一定比例的贫困生,看看其家庭情况是否有好转,是否有其他特殊情况,学生的心理顾虑解除没有,记录在案的还有哪些,如因特殊事故导致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心理有恐惧、无助与失望的感觉的学生,在出具相关证明材料后可以进入贫困生库。家庭情况好转,心情愉悦,没有压力的的学生就要退出贫困生库等[1]。如发现有欺诈行为的,一经核实,立即取消其所取得资助资格,从贫困生心理档案中把名字和材料去掉,并收回资助金资格,从而建立真实、有效地贫困大学生心理档案。所以,贫困生档案的整理工作应当每学期开展一次。

(二)高校借助心理救助中心建立贫困大学生档案

心理救助中心,由各高校专业心理咨询师、辅导员(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学生中的青年志愿者构成。首先要注意倾听贫困大学生的心声,做好学生咨询记录。如:可把以下对贫困大学生的咨询记录下来作为贫困大学生心理档案记录:“病在身无钱医治,大姐在楚雄读书,养活全家的重担就落到年老多病的父亲一人肩上。我们读书的费用从小就一直靠借高利贷,至今已有在很多年内无法还清的债了。我现在非常的悲伤与担忧,担忧不能完成我的学业,担忧无条件再进入大学,圆我的大学梦。晚上,在梦中我时常被‘辍学’这个词惊醒”。

(三)利用科学的心理测量表和先进的心理测试系统建立并再生贫困大学生档案

各高校可以根据学校心理辅导的实际需要,要精心筛选,采用适合本校贫困生心理特点的心理测量表和先进适宜的心理测试系统。可以根据学校心理辅导的实际需要,科学设置测试内容,从而有目的、有计划地建立贫困生心理健康档案[2]。建立贫困生心理健康档案并非一次测试后就搁置,在一系列的心理测试咨询之后,心理辅导老师就要按照每一测验所提供的标准进行统计分析,对大众化的问题可以开展团体咨询、专题讲座等方式进行调控;对于个别问题、特殊问题有针对性的个别处理,从而对分析测试及咨询结果再次形成贫困大学生心理档案。

二、利用贫困大学生档案,多元化开展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工作

针对贫困大学生大多心理压力大、性格内向、自卑心理较为明显等实际问题,高校应为每一位贫困生都设立心理健康档案,成立心理研究所,引进执证心理医生,开设心理门诊,多元化开展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工作,形成心理学科研、心理知识普及、心理健康咨询、心理健康辅导四位一体的心理健康教育模式。

(一)开展心理学科研

各高校应针对贫困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档案,对贫困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组成心理健康科研组,还可聘请专家对本校的贫困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档案进行特殊的研究,可以从思想政治教育视角、社会学视角、教育学视角、心理学视角等方面对贫困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档案进行研究,从而形成符合本校校情的解决本校贫困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的具体决策。

(二)普及心理健康知识

各高校要针对每个贫困大学生的档案,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系列讲座,首先讲座者对每个贫困大学生的档案的具体情况进行分析、总结、归纳,从理论、经验,、教训、具体的实例出发,正中要害,解决贫困大学生档案中出现的具体问题。

各高校还可以举办大学生心理健康节,并通过院校网站、校报、阅报栏和橱窗进行宣传,为学生舒解成长烦恼[3]。让广大贫困大学生了解心理健康的基本知识,加强心理健康意识,掌握维护和增进心理健康的基本方法。

各高校还可以开设大学生心理健康选修课,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辅导,帮助大学生了解心理发展规律,充分认识心理健康对学习、生活、就业等的重要性,教育贫困大学生以健康的心态和人格面对贫困,增强自我调节的能力。

(三)开展心理健康咨询

各高校还可以建立校心理健康教育中心,成立校心理协会,设立心理咨询室,按要求配备专兼职相结合的心理健康专家,建立咨询教师值班制,形成学校、学院、大学生心理协会三级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体系,开展心理健康测评和心理辅导与咨询[4]。有针对性地进行个别心理辅导,矫治其各种心理障碍,引导贫困生找回自信,解除抑郁,合理调整心态,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还可以在各校区设有心理访谈室,帮助他们摆脱自卑、孤僻、悲观等负面心理倾向。

扬州科技学院的做法值得我们效法:他们成立了“丁老师聊天室”,分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党委副书记丁瑃同志深入到贫困大学生中去,与学生谈心,及时疏导,解决学生心理问题,树立学生自尊、自爱、自律、自强的优良品格。

(四)进行心理健康辅导

各高校针对各个贫困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档案,进行心理健康辅导是很有必要的。

对贫困大学生进行心理训练。针对贫困大学生心理比较脆弱的情况,从贫困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档案中找出交际能力等方面欠缺的贫困大学生,通过采取强化的训练方式,开展以人际交往训练等为主题的团体心理训练,提高他们的社会交往能力,培养成功交往的个性品质,鼓励他们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

消除心理障碍。针对贫困大学生档案中,消极、自卑的大学生,对自助金,怕别人产生歧视,不愿申请接受的现象,辅导员及心理健康辅导老师,要及时做工作,要让他们明白,国家、社会和学校对贫困生所采取的救助措施都是善意的。这些救助措施是为了解决他们的生活困难,决不带有一点歧视性。同时,辅导员及其他科任老师要经常给其他同学灌输不可歧视贫困大学生,而是给他们物质、精神、学习、生活上的帮助,使他们体验到集体的温暖的理念,从而消除贫困大学生的心理障碍。

把贫困大学生的压力转换为动力。辅导员,班干部及心理健康辅导老师要定期从贫困大学生的档案中找出学习、生活压力大的贫困大学生,要多与贫困大学生进行沟通,给他们讲小时贫困的名人如:曹雪芹、杜甫、陆游、陶渊明等,让他们首先应正视贫困现实,要让他们懂得,贫困的境遇是暂时的,要自信、自强、自立,从而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理念,把因贫困导致的压力转化为生活、学习的动力。

成立贫困大学生“心理互助员”。各高校通过各系部挑选优秀学生担任“心理互助员”,走到贫困大学生中间,及时了解他们身边的情况,把学生中出现的特殊情况、突发事件,准确迅速地上报学院有关领导老师,及时帮助贫困大生解决心理疑惑,舒解压力,缓解紧张情绪。

三、充分发挥信息化在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档案中的作用

贫困大学生档案信息化的建设,应在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档案中起积极的作用。各高校应以 “信息化”建设为突破口,全方位搭建网站、系统等各具特色的信息化工作平台,通过建立贫困生档案管理软件平台,将贫困生档案的建立、修改、鉴定、注销等工作融入这一平台,保证贫困生档案内容及时有效地更新。使心理健康教育呈现出一个开放的动态过程,大大提高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效性。

吉林大学基于信息化工作平台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指导工作值得借鉴。他们以“信息快捷,即时性强”为特色,进行在线测试和人机互动的心理训练,并迅速提供结果反馈和指导意见;以“信息量大,准确性强”为特色,利用信息平台普及心理知识,通过网络电视和网络电台等多渠道扩展宣传教育形式;以“选择自由,保密性强”为特色,开展网络心理咨询和治疗、电子邮件式心理辅导等;以“主动活泼,互动性强”为特色,利用互联网留言版和手机短信平台在线交流等,使心理健康指导工作具有更广泛的外延性和多样性。

各高校可以通过贫困生档案管理软件平台,将贫困生档案的建立、修改、鉴定、注销等工作融入这一平台,学生可以根据自身需要进行在线心理测评、心理咨询,也可以通过阅读或上传网站文章等方式,进行自我心理健康调节[5]。为学生提供及时有效的服务,定期开展网上调查统计分析,为学校加强心理教育工作提供参考和依据。

[1]沈东华.高校贫困家庭学生资助体系的完善[J].教育评论,2007,(3).

[2]许晓辉,唐雪雷,张丽娜.当代贫困大学生心理问题研究[J].科教纵横,2009.

[3]季丹丹,郝乐祥.心理健康教育在高校德育中的地位与作用探析[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06,(1):125.

[4]高玉玲.论高校贫困生资助原则的耦合[J].高教探索,2007,(3).

[5]王静.论高等学校贫困生的心理“扶贫”[J].高等农业教育,2005,(5).

猜你喜欢
贫困生辅导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贫困生班主任”李金林
十年筹资千万元 资助八千贫困生
结对"百千万"情暖贫困生
克力朩倾心捐助贫困生
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辅导
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辅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