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汉思维模式差异与英汉翻译

2013-08-15 00:48杨根培
商学研究 2013年1期
关键词:英汉翻译状语译文

杨根培

(湖南财政经济学院外语系,湖南长沙410205)

一、英汉思维模式差异及其对语言和文章结构的影响

因为地理特征、历史沿革和文化习俗的差异,汉语民族和英语民族的思维模式有一定的不同。一般说来,汉语思维模式是综合性的,认为世界上任何事物都是相互关联的,力图寻求事物或物体间的统一,较为常见的是借助类比、隐喻和明喻等方法来思考,这种思维模式体现为非线性、螺旋推理式特征。而英语民族的思维则以分析、归纳见长,体现了一种因果关系的线性理论模式特征,如上帝创造了人类,人制造了飞机,飞机不制造东西等(陈中英,1998)。英汉思维模式差异具体有以下几方面的表现。

1.形象思维与抽象思维

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是两种不同形式的思维活动。一般来说,汉语民族形象思维发展得较好,而英语民族抽象思维发展得较好。这种现象是由于他们的生活、文化和习俗不同造成的。

中国传统文化一个重要的特点就是注重形象。中国文学里的形象比喻普遍使用,例如清代著名学者王夫之说过“盈天下而皆象矣”。汉字也是个很好的例子,最初的文字大体就是事物的图画(表意文字)。现在汉字尽管已经非常成熟,能生动形象地表达十分复杂的思想,但仍保留了象形文字的某些特征。

英语民族在了解和分析物质世界的过程中,注重探索世界的本质和起源,通过分类试图找到同种的物质世界,然后把它们结合起来组成“概念世界”,因此其抽象思维发展得较好。最初英语的书写形式即字母也是图画,它们以希腊字母alpha和beta为基础,每一个字母在最开始时都是一幅画。后来因为注重抽象思维,逐步去掉形象而变成一种信号语言,没有汉语那么直接表象。

2.综合型思维与分析型思维

综合型思维倾向于把一个事物或思想的各部分整合起来,使它的质量、数量、相互等有相互的关联。而分析型思维倾向于把一个整体的各组成部分拆分开来,使质量、数量和相互之间的关系在一种相对独立的状态下分别进行分析。

综合型思维和分析型思维都是人类思维的基本形式,它们相互联系。世界上没有一个民族是只有综合型思维或只有分析型思维的。只是因为受到传统文化的影响,汉语民族的综合型思维开发得较好,而英语民族的分析型思维发展得较好。

中国“天人合一”的哲学观念深深地扎根于中国传统文化之中,因此,习惯把人与自然结合在一起,认为人类是物质世界的另一种形式,而不是它的对立面。在这种环境下,中国人习惯于把宇宙看做一个整体,较多地使用综合型思维。

而英语国家中,人与自然之间的分离仍然存在且为恰当。人与自然的分开及对荒野的偏见是他们文化中久远的传统,这归因于英语民族在认知和分析思维方面发展得较好。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没有分析型思维就没有现代科学,也没有高科技和西方的经济繁荣。

3.主体型思维与客体型思维

汉语文化把人类看成主体,而英语文化则把客观事物看成主体。实质上,汉语文化是人本主义的文化。在人本文化的长期影响下,汉语民族较多地使用主体型思维,这种思维模式以人为核心,按观察、分析、推理的逻辑来研究客观事物。说英语的国家却把客观事物和自然当作中心,集中注意力观察、研究自然物体。他们认为人类高于自然,能够控制和再造自然;认为人类的本质是征服自然,用他们自己的智慧和科学力量统治世界。在其影响下,英语民族逐步形成客体型思维,把客观世界当作观察、分析、推理和研究的中心。

借助主体型思维模式,汉语语言喜欢用“有生命的主语+有生命的动词”的句子结构。借助客体型思维模式,英语则喜欢用“无生命的主语+有生命的动词”这样的句子结构。无生命的主语意指事物的名称、抽象的概念、时间、地点、外部因素、工具等等,这在某种程度上反映了英语民族的思维模式和他们的幽默特点。

4.不同思维模式对文章结构上的影响

一篇文章要讨论一个主题,围绕一个主题不同的民族有不同的方法表达方式,语言与语言、意义与意义的衔接总表现出不同民族独特的文化与语言特点。英语思维模式是直截了当的,主题较多地以演绎的方式来展开;而汉语思维模式是螺旋形的,主题则常用以归纳的方式来展开。

例如:

The forces of nature,whether directly or indirectly,play a very important part in the material progress of mankind.①The two chief forces of nature are wind and water.②For instance,sailing ships of all classes,from the largemerchantman to thesmall fishingboat,depend still for their means of progress on the wind.③Water has been similarly utilized.④Running water is used to work the machinery that generates electricity.⑤A conspicuous example of this is the Niagara falls,which is now largely used for thispurpose.

在上面这段文章中,句①是主题句,句②③④⑤用来支持主题句。

而汉语思维模式是螺旋形的,文章结构通常使用辐射加归纳法。即使在正式的文体中,黏合结构也很少使用。例如:

发虑宪,求善良,足以叟闻,不足以动众;就贤体远,足以动众,未足以化民。君子如欲化民成俗,其必有学乎!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是故古之王者,建国君民,教学为先,《兑命》曰:“念始终典于学”其此之谓乎。

虽有佳肴,费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费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知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兑命》曰:“学学半”其此谓乎?《礼记·学记》

这段文章的主题思想为学习是如何的重要及教学相长。但作者并没有以主题段落或主题句的形式给出主题思想,而主要使用并列复合句的方式。

二、基于思维模式差异的英汉翻译

翻译的实质是不同思维模式的转化。既然思维决定语言,英汉思维模式的差异无疑对两种语言有很大影响。因此,在翻译过程中,为了符合目的语读者的思维模式,应调整句子结构,以符合目的语的表达习惯。

1.转换法(抽象→具体)

因受抽象思维和形象思维的影响,英语常用抽象名词来描述事物、解释观点;而汉语则常用具体名词来描述事物、解释观点。因此,在英汉翻译时英语中的抽象名词经常被译成汉语中的具体名词,使其与汉语表达习惯相符合。例如:

The colorful flagsadded to thegaietyof theoccasion.

五光十色的彩旗给节日增添了欢乐。

五光十色的彩旗给节日增添了欢乐的气氛。

这里的gaiety是抽象名词,表达了“beinghappy”(很快乐)的意思,为了表达同样的意义,汉语句子应译成“欢乐的气氛”,而不是“欢乐”。“欢乐的气氛”明显比“欢乐”更具体些,符合汉语习惯。又如:

The sight of his native place called back his childhood.

见到自己的故乡,他想起了童年。

见到自己的故乡,他想起了童年的情景。

毫无疑问“童年的情景”比“童年”更容易被汉语读者接受和理解。

抽象词的广泛使用是英语的一个特点。在许多情况下,不难注意到某种观点或概念的表达,汉语中使用动词形式,而英语通常使用名词形式。所以在英汉翻译时,英语名词转译为汉语动词的情况较多。例如:

Imarveled at the relentlessdetermination of the rain.

雨无情地下个不停,我感到惊异。

He had surfaced with less visibility in the policy decisions.

在决策过程中,他已经不那么抛头露面了。

尽管汉语缺乏抽象名词,却有很多的形容词和比喻,例如习语、隐喻、谚语、寓言等。在英汉翻译中,英语抽象名词也能转译为汉语的各类形容词和比喻。如:

Hewaited forherarrivalwith frenzied agitation.

他等着她来,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

Italked tohim with brutal frankness.

我对他讲的话,虽然逆耳,却是忠言。

另外,英语中介词也常用来表达抽象意义,介词是功能词,在英语中很活跃。在英汉翻译中,介词通常被译成汉语中的动词来表达具体的意义。例如:

Carlisle Street runs westward,across a great black bridge,down a hill and up again,by little shops and meat markets,pastsingle-storied houses,untilsuddenly itshops againstawidegreen lawn.

卡莱尔大街往西伸展,越过一座黑色大桥,爬下山岗又爬上去,经过许多小铺和肉市,又经过一些平房,然后突然朝着一大片绿色草地终止了。

2.长句拆分

英语句子有的像一棵带有许多树枝的大树,树枝上又有许多的嫩枝,形状为“树形”。它可塑性很强,能扩展、合并、调整委婉程度来适应作者的思想。英语句子以动词为中心,基本结构为:

S(句子)=Nph(名词短语)+Vph(动词短语)

英语句型有以下五个分类:

SV Themeeting hasbegun.

SVCTheyareCanadian.

SVOHe ate theorange.

SvoOShesentmean email.

SVOCThey asked us tohelp them.

然而,汉语句子的复杂类似于竹节生长的方法。上面的每一节都是从来自根基的下一节发展而来的,即“竹节型”:积字成句;积句成章。如:

地大。

物博。

中国地大物博。

老师说中国地大物博。

地理老师说中国地大物博。

我们听地理老师说中国地大物博。

昨天我们听地理老师说中国地大物博。

昨天在课堂上我们听地理老师说中国地大物博。

The territory is large.

Thenational resourcesareplenty.

China has a large territory and abounds in national resources.

The teacher said that China has a large territory and abounds in national resources.

The geography teacher said that China has a large territoryand abounds in national resources.

We heard that the geography teacher said that China hasa large territory and abounds in national resources.

Yesterday we heard that the geography teacher said that China has a large territory and abounds in national resources.

Yesterday we heard,in class that the geography teacher said thatChina hasa large territory and abounds in national resources.

一些现代汉语的语法专家基于对汉语句子结构和描述的分析,认为汉语句子由两部分为基础即Theme和Rheme。Theme意指主题;rheme意指描述(表位,述位),为主体提供新信息的句子成分:

Sentence(句子)=T(heme)+R(heme)

英语句子通常要求有主语和谓语动词;而汉语口语和书面语都有主语或谓语缺席的例子。如:①山!快马加鞭未下鞍。惊回首,离天三尺三。(毛泽东 《十六字令三首》) (Mountains!Iwhip my swift horse,glued tomy saddle.I turned my head startled.The sky is three foot three aboveme!)(主语缺席)②一路上花红柳绿(谓语缺席)。

此外,汉语没有动词形式变化,也可能一个句子中不止用一个动词,所以句中的从句不如英语那样看得清楚。

由于英语句子形状为“树形”,而汉语句子为“竹节型”,因此在英汉翻译中“拆分”对于提高翻译质量是必要的。例如:

These stories,keptaliveby themedia alongwith tales of women’s sufferings under the old marriage system,haveproved agreatstimulus towomen’sstruggles.

译文①:这些被宣传工具所保持下来的故事,连同关于妇女在旧式婚姻制度下受苦的故事,被证明是开展妇女斗争的巨大推动力。

译文②:报刊等宣传媒体经常提到这些事情,还有就是在旧式婚姻制度下妇女受苦遭殃的往事;所有这些,对于妇女斗争的开展,都起了一种巨大的推动作用。

译文①因为没有能够运用“拆分”的技巧,不太符合汉语习惯。译文②利用“拆分”把汉语句子变为并列的两个部分,然后把名词“stimulus”转变为“动词加宾语”。清晰地表现了“拆分”技巧在英汉翻译中运用的必要性和合理性。

3.语序调整

在英汉翻译中,区分、处理分词或一个复合句的从属部分对于准确的翻译是必要的。英语中句子的主要部分一般放在从属部分之前,当译成汉语时这些从句则应放在主句之前。例如:

It is a truth universally acknowledged that a single man in possession ofagood fortunemustbe inwantofwife.(J.Austen,Prideand Prejudice)

译文①:有一条举世公认的真理,那就是,凡有钱的单身汉,总想娶位太太。

译文②:凡有钱的单身汉,总想娶位太太。这是一条举世公认的真理。

以上两种译文都忠实于原文,但译文②更符合汉语习惯,自然比译文①更好些。

又如:

Itwas a keen disappointmentwhen Ihad to postpone thevisitwhich Iintended topay toChina in January.

译文①:让我感到失望的是,我原来打算在今年一月访问中国,后来不得不推迟。

译文②:我原来打算在今年一月访问中国,后来不得不推迟,这使我非常失望。

此外,英语定语的顺序也与汉语不同。词序通常从小的种类到大的种类,那些修饰大小、高度、形状的词总是离名词较远。例如:a little lovely girl(一个可爱的小姑娘)。

除了以上所提到的从属部分在英汉语中分享不同的结构,英语中的分词短语、不定式短语、介词短语和形容词短语一般放在所修饰的词之后。例如:

Chinese nation is not a nation to be defeated by the outside invaders.

中华民族不是一个能被外来侵略打败的民族。

He isnotaman tobow before difficulties.

他不是那种在困难面前低头的人。

英语句子中,先提主要部分,再提次要部分。而汉语则先提次要部分,再提主要部分。所以当把英语句子译成汉语时,应调整词序。

状语在英语中很常见,英语中状语的顺序通常为方式状语+地点状语+时间状语;而汉语中状语的顺序是时间状语+地点状语+方式状语。例如:

We discussed the plan animatedly in the classroom yesterday afternoon.

我们昨天下午在教室里热烈地讨论这个计划。

Hersistergotmarried in thebiggestchurch ofour city thismorning.

她的姐姐今天早上在本市最大的教堂里结婚了。

4.被动句向主动句的转译

英语中没有相当于汉语“有人”、“大家”这样的不定代词,所以被动语态被广泛使用,它是英语的一个特点。而汉语极少使用被动语态,在英汉翻译中,句子应转变为主动语态。可分为以下几类:

(1)把英语被动语态译成汉语主动语态:

Iwas raised in the countryside and have always lived there.(Mark Twain)

我在乡下长大,而且一直住在那里。

(2)使用汉语无主句:

Asmighthave been expected,itwas not long before John tried tobreak allhispromises.

果然不出所料,没有多久,约翰就想撕毁全部字据。

(3)使用汉语被字句:

Amiserable,crest-fallen cock wasdrenched outofall lifeand spirit.

一只可怜的公鸡,倒垂着鸡冠,被浇得没精打采,毫无生气。

(4)用汉字“由、受、靠、为”把动作发出者表达出来。

The water is heated by the uranium fuel and is pumped toaboiler.

这种水被铀燃料加热后,由水泵送到锅炉。

(5)使用汉语句型“是……的”或“为……所”:

Everything isbuiltup ofatoms.

万物都是由原子组成的。

(6)使用从句,把被动语态另放一边:

The world population is believed to be more than 5,000millions.

我们认为,世界人口已达50亿以上。

三、 结论

语言是人类用于交流的主要工具,建立在思维的基础之上,并不是在真空的孤立存在的现象,而是构成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把语言相关因素考虑进去,思维模式起着重要作用。思维决定语言;语言是思维的载体,它使思维具体化、视听化。思维模式在外语教学、翻译中都起着重要的作用。

翻译是一项涉及至少两种语言——“第一种语言”和“第二种语言”的工作。熟练掌握这两种语言是翻译的基本条件。此外,翻译还与其他学科紧密相连,如社会语言学、比较语言学、符号语言学等。

研究英汉思维模式差异有利于提高英语教学和翻译的质量。英语学习者应该了解英语思维模式,在阅读、写作和翻译的过程中,从汉语思维模式向英语思维模式转换,或把英语思维模式转换成汉语思维模式。

[1]Alessandro Duranti.Linguistic Anthropology[M].Beijing:Peking University Press,2002.

[2]Bernard Spolsky.Sociolinguistics[M].Shanghai: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2002.

[3]成中英.中国语言与中国传统哲学思维方式[J].哲学动态,1998(10).

[4]萧立明.英汉比较研究与翻译[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2.

[5]张柏然,张思洁.形合与意合的哲学思维反思[A].面向21世纪的译学研究[C].2002.

猜你喜欢
英汉翻译状语译文
Stem cell-based 3D brain organoids for mimicking,investigating,and challenging Alzheimer’s diseases
状语从句热点透视
高校英汉翻译课程思政建设的思考与实践
译文摘要
在状语从句中探“虚实”
I Like Thinking
动态对等理论在传记文学英汉翻译中的应用
状语从句
文化因素对英汉翻译的影响研究
英汉翻译中的意象转换与变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