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 丽
(商丘师范学院 现代艺术学院476000)
随着网络信息技术的日益发展,深刻地丰富了当前大学生意识形态、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等形成的教育渠道,网络已成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发展与创新的新生土壤。网络给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带来了难得的机遇,同时也带来了严峻的挑战。[1]在大力推崇网络带来正面教育的同时,那些负面的消极影响应引起国内高校教育工作者的普遍重视,并针对如何开展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做出深刻的思考。
1、以完善的校园网络建设,为大学生提供良好的网络应用环境。国内许多高校提出建设阳光校园网站、创建文明校园网络文化活动,并将健康积极的内容和资料上传到校园网上,如“普法一角”、“审视价值观”、“考研在线”等视频、图片、案例的教育信息内容。以此来引导大学生正确认识网络,并学会科学合理的使用网络,摒弃和屏蔽网络上的不良信息,使大学生自觉抵制网络上的负面消极内容。
2、充分运用网络上的即时通讯工具,拓展师生间、学生间的信息交流渠道,掌握学生的思想动态。国内高校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普遍应用QQ、飞信等网络即时通讯交流工具,并以此工具中的信息“群”为形式大大增强了师生间、学生间交流的信息量和时效性。如“班级群”等。同时,在网络环境下大学生更愿意表达出一些平时自己的真实想法,如“QQ中的日志”等展现大学生最为真实直接的思想、学习和生活状态,这些信息的搜集和整理能够帮助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在学生群中更为便捷时效的开展工作。
3、提升网络交流平台内涵,增强在线交流沟通渠道。国内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建立了相关的网络交流平台,以在线解答的形式帮助学生解决困惑和难题,如“心理健康网站”、“辅导员学生工作博客”等交流平台,这种规避师生间面对面尴尬的隔“网”交流形式,即增进了师生间的信任,又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及时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提供了良好的帮助,进而引导纠正学生对网络的不当利用,促其转变思维积极学习。
1、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与传统思想政治教育殊途同归,二者均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和手段,其教育目标始终一致。二者的最终教育目标均是要让大学生明确学习成才和立身做人的道理,引导学生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形成健康的思想观念。
2、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与传统思想政治教育互为依托,教育形式相辅相成。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更新快、教育资源丰富,具有覆盖性、隐匿性、人文性、即时性等特点,但却受软件、硬件等条件的限制。传统思想政治教育的课堂教育、谈心交流、文体活动、演讲报告等行之有效的方法丰富多彩,具有较强的控制力、感染力、亲和力、说服力等特点,但却受时间、空间的限制。二者各具特点在思想政治教育领域各自发挥着不同的功效,互为依托才能弥补各自不足,良好达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最终目标。
3、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与传统思想政治教育是“虚拟”和“现实”的融合,教育资源互为补充。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教育资源能通过检索功能轻松获取,实现资源的整合与协作。如“电子教案”,减免了不必要的重复性劳动。传统思想政治教育的教育资源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却与现实生活中的人与事息息相关。如发生了大学生助人救人的先进事迹,就可以近距离的接触学习,而诸如此类的教育资源在网络上是难以检索到的。因此,教育资源的“虚拟”和 “现实”必须实现网上和网下的融合,才能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开展提供强有力的教育资源保障基础。
高校辅导员参与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除了具备高校辅导员的基本素养要求外,还应以“爱心、细心、耐心、恒心、责任心”为契合点,增强工作开展的实效性外,着重从下三个方面完善提高。
1、高校辅导员要具有较高的综合素质和理论水平。新时期的高校大学生具有鲜明独特的认知事物的特点,即功利性突出、主体性迷乱、不稳定性增加。[2]这就决定着高校辅导员在深刻掌握这些特点的同时,还要不断更新教育观念、完善教育目标、改革教育内容、改进教育手段和方法,在参与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要充分体现出对大学生平等和尊重,不能固守在传统的单向灌输式教育模式,应极力融合传统与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双向互动模式。新时期高校辅导员需主动提升自身的综合素质,这涵盖了心理、生理、情感、道德、法制、网络行为、计算机应用教育等诸多因素的叠加。同时,高校辅导员面对的是全体学生,因材施教、区别教育才能达到理想的教育艺术,固定的模式和套路不可能适用于全体学生,只有在不断实践总结中才能逐渐升华到联系实际的理论水平层面。
2、高校辅导员要具有高尚的道德情操和人格魅力。新时期高校中与学生群体交集最多的辅导员,其一言一行均受到大学生们的密切关注,高尚的道德情操和人格魅力是高校辅导员必须具备的思想政治教育基础。高校辅导员是参与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主力军,不但要有渊博的知识、坚定的立场、更要有高尚的品德,为学生树立良好的榜样。高尚的人格魅力能感染学生、引导学生,高校辅导员就像一幅风景,身边的大学生都持有思想的画笔,辅导员的政治思想、学术、品德、情感、生活、作风、修养如何呈现,大学生就怎样去画,好与坏均描摹在他们心中影响其成长。因此高校辅导员通过人格魅力的影响,做到参与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政治上的旗帜、学习上的导师、情感上的朋友、品行上的典范。
3、高校辅导员要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其一,高校辅导员的知识结构需兼顾专与博,做到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相结合,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相结合,理论教育与社会实践相结合。其二,高校辅导员需具备与科学认识相关的逻辑智能,语言表达的准确性、科学性、艺术性、思想性,组织管理的规划、预判、分析、调动能力等,才能适应网络思想教育政治工作的时效性。其三,高校辅导员要了解自己和学生情绪情感发生发展的特点、水平和规律,并能分析其成因和处理方法的一般知识。其四,要时刻以育人为中心,要把培养学生当成自己的乐趣,注重精神追求,自觉地以一定的道德标准制约需要,果断取舍,力求使自己的思想行为符合社会要求,成为学生的表率。
1、高校辅导员参与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过程中,在贯彻落实《教育部关于加强高等学校思想政治教育促进网络工作的若干意见》的同时,全面掌握当前高校开展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举措和策略,树立高度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意识,挖掘网络资源融合网络和传统思想政治教育,二者协作兼顾,更新完善工作方法,拓展教育方式。
2、高校辅导员参与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过程中,要结合学校开展的各种思想政治教育培训活动,加强自身综合素质和政治理论水平的培养,加强自身道德情操和人格魅力的培养,加强自身良好的心理素质的培养。同时,定期以院系、年级为单位进行经验交流,注重探索新的教育途径和方法,注重借鉴与分享呈现整体水平提高。
3、高校辅导员参与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过程中,注重塑造校园、年级、班级网络文化氛围的营造,全面提升大学生的网络责任感和网络自律意识。以网络为载体,一方面是要注意网络生活与现实生活的结合。将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与解决大学生的实际问题结合起来。另一方面是要治理和优化好网络环境。[3]
[1]刘艳丰,王宇丹,许璐.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体系建设创新研究[J].辽宁行政学院学报,2012.11:92.
[2]张小飞著.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与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M].西南交通出版社,2005.8:39-50.
[3]胡海平.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探析[J].教育探索,2005(8):43-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