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王利军
长期以来,面对数学如海量般的作业压力,如高山般的作业难度,作业成了学生的沉重负担,失去了应有的育人功能、评鉴功能和发展功能。而研读新课改后,如何充分发挥数学作业的功能,提高数学作业的有效性,就成了我们教育工作者必须攻关的难题。本人结合自身教育实践,对数学作业的有效性进行一些探讨,望同仁指正。
心理学研究表明,浓厚的学习兴趣,能有效地启动人的各种感觉器官,可使人的大脑处于最活跃的状态、始终保持旺盛的精力、在愉快的氛围中学习。因此作业设计要关注作业内容与形式的趣味性,力求学生在充满愉悦的情趣中,做得轻松、做得主动。
例如,教学《年、月、日》后,对于这一空洞的时间概念,如何在作业中让学生进一步加深印象,是一个比较难的问题。尤其是年、月、日三者的关系,更是学生易出问题的地方。对此,我让每位学生回家,认真观察自己家的日历,看看日历上年、月、日是如何体现各自之间的关系,并记录自己的看法,作为作业交给老师。这样的作业形式,学生特别喜欢,没有以前的几个小时不停书写计算的作业压力;另一方面,从作业的内容上,能体现每一个学生对年、月、日的认识,并很轻易地就能看出学生的问题,也方便教师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评价和指正。
传统的数学作业,无非就是题海或者超越本年龄段的计算习题,这只会让学生越来越惧怕、排斥,甚至对数学这门课反感。对此,我们可以从作业的类型上进行突破,可以是口头作业、数学手抄报、数学剪报、调查实验、数学日记等等。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人人学习有价值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因此,教师设计作业时要先摸清学生的学习状况,根据学生的学习成绩把学生分成几个不同层次的组,再用“作业超市”的形式建立作业库,让不同组的学生像逛超市一样,根据自己的水平和喜好自主选择作业的层次和数量。
例如:学完了“长方形的周长和面积”的计算后,可设计这样三个层次的作业。
基本题:完成书上的想想做做。
综合题:选择教室里的一个长方形物体,量一量并算出其周长和面积。
发展题:丈量学校长方形篮球场的边长,并计算出其周长和面积,学校要对其进行改造,四周增加观众席,宽增加12米,并把新增的这块铺上草坪,草坪的面积有多大?
合作的过程就是学生主动参与的过程,而新课程的生成性和建构性,决定了学生将面临更多的探究性作业,这就要求学生必须学会合作。另一方面,课程的开放性,所涉及的大量内容也不是一个人可以独立完成的,而需要与他人协同合作完成,在师与生、生与生之间广泛地交流互动,提高学生思维水平,培养自主学习能力。
比如在教学质数和合数的概念后,出示一组数据,让学生讨论:①这些数字各有哪些约数?②它们的约数有什么特点呢?③按约数的特点,你认为可以把这些数分成几类?怎样分类合适呢?在小组长的组织下,学生展开了积极的讨论,在讨论中,学生不但理解了质数、合数的概念,更明晰了这两者之间的区别。
数学在提高学生的推理能力、抽象能力、想象力和创造力等方面有着独特的作用。因此,教师在作业设计中必须注重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体现出开放性,引导学生发散思维,鼓励标新立异,大胆创新,使学生在“思”中解题,在“创”中做题。
开放性的习题由于答案的不确定性、不唯一性,能体现出每一位学生自己的思维特点,也更容易调动其积极性,从而实现作业的有效性。如,计算“25×36”。请学生想一想有多少种算法?哪一种算法最快?并说出一种自己喜欢的算法及其理由。随后,在下一节课上,我引导学生展开互评和自评:你认为哪些做法简便、合理,值得我们学习?哪些做法不太好,不好表现在什么地方呢?你觉得自己的做法好不好、为什么等等。这样的作业不但从形式上体现出了开放性,并从作业的反馈评价中,也看到了对学生主体的尊重,而作业的有效性在不知不觉中就提高了。
综上所述,设计作业一定要以学生为本,依据学生的学习心理特点,变单一知识训练为知、能、行的综合训练,要充分体现作业的趣味性、自主性、实践性、合作性和开放性,从而切实提高数学作业的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