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学前儿童色彩情感教育

2013-08-15 00:54
陕西学前师范学院学报 2013年2期
关键词:颜色色彩绘画

冯 帆

(陕西学前师范学院教务处,陕西西安 710100)

毕加索认为,每个儿童都是艺术家。确实如此,每个儿童在他的美术作品中,无论形式还是内容都有着令人意想不到的表现。美术是儿童认识世界、表现世界的最基本手段之一,对学前儿童的美术教育关系着其一生智商和情商的发展。色彩情感教育正是儿童美术教育的基础,色彩是客观世界的基本要素,也是最容易被儿童捕捉到的要素。而色彩并不是一个冷冰的概念,相反色彩是具有强烈情感烙印的,一般而言红色代表热情、白色代表纯洁、黑色代表死亡等。因此了解和掌握色彩情感对学前儿童的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对学前儿童而言,色彩是他们进行情感表达与交流的工具、色彩是他们个性的表现、儿童色彩情感表达能力的高低与其整体智慧发展相一致。

本文针对学前儿童色彩情感认知和表达能力培养两个方面进行探讨,研究学前儿童色彩认知的特殊性,从而寻找到一种完善的色彩情感教育模式。

一、树立学前儿童正确的色彩情感意识

学前儿童认识客观世界是从具体感知开始的,是人类认识世界的最初级阶段。有研究表明在人类的各种感知体验中,视觉感知占据主导地位,大约有百分之八十的环境信息是由视觉传递给大脑的,视觉感知中的色彩感知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是儿童日后进行高级信息认知的重要基础。

色彩对于人类情感具有强烈的激发作用,对于儿童的影响力更为明显。据研究表明儿童对于颜色的喜好都较为统一,都偏向于喜欢鲜亮的颜色,如红色、橙色、蓝色等,不喜欢黑、白色系[1],女孩相比男孩更喜欢紫色。学前儿童相较成人更容易通过外在印象体验色彩的真实本质,也可以更好的感知色彩的某些特点,如红和黄是暖色,绿和蓝是冷色。同样他们对于冷暖色调的情感影响同成年人相比也较为明显。暖色调容易令他们感到兴奋和活跃,冷色调使他们情绪安静平和,因此在儿童心理问题治疗等方面,色彩起着非常重要的影响。

随着年龄进一步增长,儿童对于色彩的感知能力也在发生着变化。科学研究表明7岁后的儿童相对于7岁前儿童辨别颜色差异的能力成倍提高[2],记忆力越来越强,对于现实事物的认识和观察也更为深刻,对于颜色的感知体验变得越来越客观,绘画创作也从感知绘画到感知与现实结合独立创作的阶段。这些改变会弱化他们由色彩引起的感受和情感,这就是为什么成年人对于色彩影响的情绪反应较弱,对于环境具有较强抵抗力的原因。由于感知能力是儿童认识和感受世界的重要方式,是培养他们无拘无束想象力的关键,也是他们进行艺术创造的根源。过早被现实或理论禁锢会使他们对颜色的体验和判断最终变为缺乏生气的知识。奥地利教育家鲁道夫.斯坦纳曾说过:“如果在我们的时代没有好好培养关于色彩的真实体验,如果人类将任由关于色彩本质的机械理论继续存在,地球上诞生的小朋友将不会再具有观察色彩的器官。”[3]因此作为教育者必须将其加以灵活应用,在儿童外部色彩观察力增强的同时加强其具有的色彩内部观察力,树立起学前儿童正确的色彩情感意识。

二、引导学前儿童形成色彩情感认知体系

如何更好地建立学前儿童自身的色彩情感表达体系值得每一位教育工作者思考。为此,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尝试:

1、针对儿童发展特点开展适合的美术色彩教学活动

学前儿童更多是从模仿老师的角度出发将绘画当作是作画和游戏,他们有表达自己并运用色彩的自然需求,以色彩发亮或发暗为乐,当纸上出现新的色彩时,总是惊奇不已。对于年龄较小的儿童还不具备足够的能力去理解和控制色彩,周围物体的固有色彩在他们笔下可能转变或隐现,因此让他们观察老师作画,观察色彩的相互作用是有一定必要的。

对于儿童课堂作画时的指导,一些学者主张画什么东西都应该是自由的,黄红蓝各类颜色任意他们使用,不安排任务,更多的是让他们体会色彩、熟悉色彩。另一些则主张进行必要的指导,包括绘画工具的使用姿势,颜色的大体运用,比如太阳应是红色的不应该被涂成黑色。笔者认为,对于5岁以下年龄较小的儿童来说,重点是让他们接触和感知艺术,培养生活的情趣而不是学习技能,自由随性的涂抹色彩看似没有什么意义,但儿童将其看作一件快乐的事情,能更好的展现他们天性,表达自我。在欧洲,很多幼儿园的老师都不会去教孩子画画而是和孩子做朋友,仅仅给他们演示各类颜色和工具的效果,并不指导他们绘画,对于题材任其自由发挥,偶尔也会在主题大方向上进行引导,但并不强加,绘画的一些技巧甚至包括工具的用法都不教,孩子们画画时大桶小桶的搅拌着自己喜欢的颜色,采用不同姿势使用着工具,甚至只用手来涂抹喜爱的颜色,就算涂的颜色不对,教育者也只是赞美而不去评论,因为孩子往往有着大人意想不到的想法,例如黑色的太阳也许就是他们想象中阴天沉着脸的太阳。

等儿童到了六七岁,他们充满活力,想象力也得到了激发,对色彩的区别也越来越敏锐。经过前期对色彩的发现和体验,知道了色彩的名称和对应形象,这一时期的学前儿童应当进一步了解更多的规律和感受,需要教育者进行多一些的引导,帮助他们形成初步的色彩情感体系。因此教师需要掌握色彩和情绪的关系,熟悉每种色彩对应什么样的感情,运用什么样的语言进行描述,在描述颜色时多用形容词和副词如欢快的、温暖的、严肃的、安静的等等,而不是通过一个个名词把颜色和周围的客观事物联系在一起,让他们有更多的想象空间,利用自身情感独立选择颜色进行绘画。

2、针对儿童身心特点将教学方式多样化

由于绘画对于学前儿童来说更贴近于游戏,因此教学的方式应满足儿童玩乐的天性,无论是工具准备还是作画观摩都应该是在愉快自由的氛围中进行,整个教学过程可以当作一次游戏。近年来国内越来越多的研究学者都赞同这一观点,但一些人也担心儿童只顾了“玩”,忽视了“学”。但正如前文所述,这一时期的儿童美术教育重点在于色彩情感的培养,相比之下如何让他们画的开心,更有积极性和表现欲,则显得更为重要。

因此美术教学应当更具娱乐性,甚至可以借助音乐和多媒体动画等方式配合进行。在美国的幼儿园创作音乐画是种普遍的绘画活动,将不同旋律节奏和类型的音乐如:欢乐的乡村音乐、轻快的电子音乐、低沉的大提琴、优美的抒情歌,一一放给孩子们欣赏,孩子可以随着音乐摇摆、蹦跳,甚至哼唱,然后他们可以凭着自身感受选择脑海中对应的颜色去创作,体会色彩的调皮、沉静、严肃、热情等性格。

利用故事等儿童喜欢接受的形式进行色彩情感的教学也是一种比较科学的方法。对于年龄稍大些的儿童,其对色彩有了初步的认识和体会,可以采取描述色彩让儿童自由的发挥去创作色彩故事,也可以为儿童讲述童话故事,描绘出一个内容生动、易于接受的形象或场面,让儿童去创作。描述过程中不针对色彩进行直接描述,而是运用大量形容词,让儿童脑海中浮现相应的场景,便于他们自由的运用色彩进行自身情感的表达。还可以运用对比的方式进行色彩教学,如将一件欢乐的事情或喜庆的场面,用冷暖色调分别进行描绘,让儿童体验对色彩的感觉,加深他们的色彩情感。由于故事的形式更易于融入儿童的心理世界,所以可以较好的引起儿童的兴趣和想象力以及情绪和感情上的巨大反应,利于他们捕捉与内心情感相对应的颜色并对其进行描绘。但不应在故事一结束立即让他们作画,因为在过短的时间里儿童会对故事产生过多的注意力,无法很好的转移到绘画形式的表达中,可以隔一段时间后对故事进行重建让儿童对其进行描绘。

3、针对有利于儿童身心发展的方式进行教育引导

在学前儿童的教学中针对色彩的讲解和演示不宜过长时间,因为儿童的注意力有限,很容易因疲惫而失去兴趣。其次在儿童进行绘画时保持安静和毫无干扰的气氛是很有必要的,以便于儿童完全投入的表达自己,确认色彩情感。

在对儿童作品进行评论引导时要格外注意,儿童喜爱展示自己的绘画成果,对于较小的儿童,处在对色彩认知的阶段,所以对于他们的绘画作品除非他们自己诉说否则不要太多关注他们画作的表现了什么,仅仅是将每一副画作当作他们色彩学习的动手体验给予鼓励。对于色彩和情感有了初步认识的儿童,当他们为故事或某一主题进行绘画创作时,对于完成的作品需要极大的呵护和重视,最好将每一副作品都展示出来,组织他们进行参观和评论,在激励他们创作欲望的同时,也可以训练他们对于色彩的观察力。对于作品更要包容,进行引导的同时更要放宽限制,例如大多数的儿童色彩选择可能会一致,对于不同选择也可以当作锦上添花加以表扬,即便感觉不合适的用色也应该多倾听他们的看法和分析,不应直白用言语去限定,可以让他们观察其余小朋友的作品,让他们在引导下进行对比感受得到结论。因为在儿童的心中老师是权威,他们会机械的听取老师的意见,不会质疑也不会去体验,本该在引导下领悟的色彩体验变成了生硬的知识,这样不利于他们色彩情感的培养。

三、营造良好的色彩环境

心理学家皮亚杰强调:“儿童是在周围环境的影响下,通过主体与环境的交互作用而获得心理上的发展”[4]。色彩环境是环境要素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教育工作者应当利用色彩的理论为儿童营造一个五彩缤纷、适度情绪的环境,让他们和色彩生活在一起,成为内在生命力的一部分。

通过为教室、走廊和其他地方选择合适的色彩对引导和支持儿童的健康成长具有重要意义,因为儿童在幼儿园的建筑物中要度过大量时间,对各个场所空间进行设计,涂以相应的颜色可以对小朋友产生镇定或激励的作用。学习和活动场所的墙壁应当涂以单色,可以选温暖的封闭色如黄色和红色,休息场所选择蓝色等让人放松镇静的颜色[5]。当单独使用一种色彩时,墙壁的色彩强度很大,效果也很明显,可以给墙壁再涂上一些稀薄的互补色会降低色彩的亮度,使在其中的小朋友不会有压迫感,如黄色的墙壁可以涂上淡紫或紫色的图层,形成特殊的色彩效果。在周围悬挂的图画或为他们选取的读物中,色彩过多会对效果呈现负面作用,色彩缺乏则会抑制兴趣和积极性,会扼杀色彩感觉。因此需要将色彩、形式、功能和谐匹配,让学生理解色彩的同时,运用色彩进一步影响他们,以良好的色彩空间促进其健康发展。

色彩情感教育活动蕴涵着儿童发展的各个方面的因素,它不是纯粹的美术技能培训,在学前儿童的色彩情感表达活动中可以找到其身心发展的全部内容,因为色彩情感依赖于儿童的观察水平、语言水平、动作水平等的发展,同时也促进这些能力水平的提高。对学前儿童的色彩情感教育将渗透学前儿童生活与学习的各个层次和方面,并作为一种良好的个人素质,促进儿童的全面发展。幼儿教师和家长要重视培养儿童色彩情感表达的素养,帮助幼儿去发掘自己内心的美、发现生活中的美。

[1]刘少英,葛列众,朱遥.4-6岁颜色偏好实验研究[J].心理科学,2004,(3).

[2][荷兰]狄克.心灵的色彩[M].吴平平译.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2012.

[3][美]鲁道夫·斯坦纳.华德福教育中的心灵经济学[M].纽约:人智学出版社,1986.

[4]皮亚杰.皮亚杰教育论著选[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5]香港金版文化出版社,深圳市金版文化发展有限公司.教育·福利空间[M].海口:南海出版公司,2004.

猜你喜欢
颜色色彩绘画
神奇的色彩(上)
春天的色彩
色彩当道 俘获夏日
2015春夏鞋履色彩大集结
特殊颜色的水
欢乐绘画秀
欢乐绘画秀
欢乐绘画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