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梦野
(无锡高等师范学校 江苏·无锡 214000)
在课程改革中,语法知识的教学和培养交际能力孰重孰轻一直是语言教学研究者们争论不休的话题。语言是交际的工具,然而正如胡春洞在《英语教学法》一书中指出的那样,当前我国中学英语教学存在“五重”和“五轻”现象,即“重知识传授,轻技能训练;重详细讲解,轻反复练习;重书面练习,轻口头练习;重语法分析,轻语法使用;重掌握规则,轻掌握实例。”传统的英语语法教学多注重语法知识的灌输,忽视学生学习的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形成,而这一单维目标的教学已被证明不利于提高课堂学习效率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新《英语课程标准》规定“高中阶段的语法教学,应从语言应用的角度出发,把语言的形式、意义和语法有机地结合起来,引导学生在语境中了解和掌握语法的表意功能。”显然,新课程对高中英语语法教学提出了新要求——应将英语课程的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贯穿于语法教学过程中。作为新时代的教师,应当及时落实新课改的要求,更新自身的教学观念,改革教学方式,提高课堂学习效率。因此,笔者将运用新课程中的“三维”目标理念,在师范英语教学中不断探索新的语法教学方法,优化和发展语法教学。
要在英语语法教学中实现新课程的“三维”目标,教师首先应把握“三维”目标的内涵。从立体地观察,英语课程目标是上、中、下三个层面的架构,呈现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重目标。“三维”目标中的知识与技能是下位的概念,属于行为目标和表现性目标范畴,这里主要指学生要学习的学科知识(教材中的间接知识)、意会知识(生活经验和社会经验等)、信息知识(通过多种信息渠道而获得的知识)和操作技能。过程与方法是中位的概念,是过程性目标:它追求“实践理性”,旨在回答“学生经历了什么,体会了什么,感受了什么”等问题。“过程与方法”突出了“知识与技能”这一结果性目标的产生、发展和形成过程,它指导学生学会发展、学会创新,它是实现“知识与技能”目标的载体。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是最高层面的目标,也是隐性的生成性目标,注重学生感觉、情绪、鉴赏力的培养以及促使其价值观的转变,其实质是其人生观、世界观问题。因此,在新课程理念下,学习过程中学习者掌握知识的多少已经不是最重要的,而如何掌握知识的过程却是至关重要的。
钟启泉先生在《学科教学论基础》中提出关于学力的观点:“任何一门学科教学的目标,大体有四个组成部分:①关心、动机、态度;②思考力、判断力;③技能;④知识、理解。这四个观点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思考力、判断力”和“关心、动机、态度”这部分正如冰山隐匿于水面之下的部分那样,才正是支撑其它浮出部分的基础。按照钟启泉先生的学力观来看,知识与能力和情感、态度、价值观本来就是一个统一的整体。三维目标是前后紧密联系的一个整体,后者的实现以前者为基础,又贯穿于前者之中,三个维度是“三位一体”的。高中新课程标准中对“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强调,体现了突出学生主体,尊重个体差异,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思想,更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它倡导教师采用活动途径,通过体验参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把对学生的学习态度和自信心的培养放在英语教学的首要地位,把学生学习策略和健全人格的形成作为学习目的的重要组成部分,最终为学生的发展和终身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从而更充分地体现了素质教育的基本精神。
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实际,从学生的学习兴趣、生活经验和认知水平出发,把课程的“三维”目标有机整合起来并落实到语法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感知、体验、参与和合作等方式,圆满完成语法教学任务,使学生在获取语法知识的同时,实现语言技能的培养与形成新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这也正符合新课程倡导的基本理念。
新课标以学生发展为本,注重对学生的学习态度和自信心的培养,强调英语语法教学中要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因此,教师在语法教学中要重视学生的参与,注意根据每个学习者的性格特征和学习风格,采用不同的教学手段和灵活多样的形式来设计教学活动,如场独立的学习者善于通过自己的观察和分析,对所注意到的语法项目进行内化,即倾向于内隐学习;而场依存的学习者则更倾向于在教师的指引下学习语法,他们易于接受教师的显性教学。
积极的情感态度有利于学生提高学习效果,降低学生的焦虑程度,帮助其克服外语语法学习中的困难。因此,教师应在轻松愉快的情境或气氛中引导学生产生各种问题意识,营造趣味化的语法课堂,使其展开自己的思维和想象,积极寻求答案,参与言语交际活动,纠正语言错误。激发学生学习语法兴趣的途径与方法有很多,其中,利用歌曲、诗歌、谚语、口诀等是激发学生学习语法兴趣的重要手段,也是实现课程的“三维”目标在语法教学中的达成的重要途径。只有在开展语法教学时充分考虑学生的个体差别,使教学手段的使用尽可能适合学生的实际,才能帮助学习者有效缩短语法知识输入和语法能力提高之间的间隔,促进他们对语法知识的内化,最终达到提高其语法能力的目的。
第二语言的学习通常被划分为 “语言输入”—“语言吸收”—“语言发展系统”—“语言输出”四个阶段,这四个阶段是逐步递进、不可跳跃的发展过程。正如Rod Ellis提出的语法教学过程所述,教师在语法教学中应为学生提供足够的可理解输入,指导学生观察、留意语篇中包含的要学的语法特征,并做归纳、总结,然后练习、使用。针对师范学生的认知特点和知识水平,要实现“三维”目标在语法教学的贯彻落实,教师必须让学生亲身体验、感悟所学知识,有机会在不同的情境中使用这些固定的表达方式,从而逐渐发展自己的语言系统。因此,在语法教学目标的设计上,教师尽可能从学生已有的知识人手,运用探究、合作学习的方式启发学生积极思考,在积累的语言材料和句型结构的基础上发现规律归纳出语法规律;根据学生熟悉的生活实际,指导学生在情景中进行有意义的交际性操练,从而归纳认知和内化语法规则;在课后的家庭作业布置上由简到繁、分层递进,同时引导不同学习水平的学生对同一语法学习任务的完成情况进行对比和反思。这样不但能够激发学生的正面积极的学习动机,还有助于发挥其学习能动性,培养其自主学习的能力,从而有机整合和落实“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三维目标。
新教材语法板块Grammar and Usage根据新课程标准的理念,注重系统地讲授语法知识,通过语法规则的讲解和多种图示的呈现,使学生较全面系统地掌握语法知识,并通过在语篇中的练习加以巩固和提高。本教材从语言应用的角度出发,把语言的形式、意义和语法有机地结合起来,引导学生在语境中了解和掌握语法的表意功能,语法训练所选用的语言材料和所设计的练习与该单元话题相联系,以便于教师以单元为整体进行循环教学。
在运用新教材的教学过程中,语法教学要打破传统的以单向的封闭的灌输方式为主的模式,使学习者在实践过程中,始终处于一个积极的主动的学习心理状态。教师要做到善于启发与引导,让学生去思考、去发现,亲身体验语义在语篇中如何经由语法和词汇的结合来体现,只有这样,学习者才能真正领会语法形式的句法功能和语用功能,并建立起其形式与意义上的互动联系,真正达到语法结构与语篇结构的结合,使语法教学与交际教学法兼容。
在语法教学过程中,教师的职能应从 “教”向“导”来转化,学生作为英语学习的主人,是语言交际活动的实践者、协调者和创造者,应该突出其主体作用,培养其主动融入情境,探究语法的规律和学习的方法,培养其语法意识和归纳能力,进而形成其交际能力。教师则是语言交际实践活动的设计者,应以交际内容为主线,从中找出组织教学的共同性和规律性,设计和创造适当的教学情境,促进生生之间和师生之间的交际活动,使语法教学更好地为培养学生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服务。
英语语法教学实现新课程“三维”目标的方法与途径很多,本文仅初步探讨了通过营造趣味化语法课堂、注重语法教学过程化和尝试课堂主体“任务互动型”教学模式这三种方式。而在教学实践中,我们感到仅靠有限的课堂教学时间是不够的,课后教师还应积极创设有效的语言情境,留给学生以拓展创造的空间;激励学生观察思考、发现问题、主动合作,感受并理解知识产生和发展的过程,在巩固原有的知识技能的过程中逐步构建其新的知识体系。通过课后创设情境,不仅拓宽了新课程的“三维”目标,也有利于培养学生自主探索的创新精神,有利于师生间思想情感的良性沟通,从而使课程目标的三个维度全面落实。
[1]陈莉双.运用新课程“三维”目标理念探索语法教学新模式[J].当代教育论坛,2008.
[2]黄远振.英语课程目标:梳理、阐释与达成[J].课程·教材·教法,2005,(12).
[3]刘伯茹,邓天中.大学英语动态语法教学的理论与实践[J].山东外语教学,2003,(1).
[4]龙文珍.中学英语情景教学的设计与运用[D].华东师范大学,2003.
[5]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实验)[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