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美荣
(新疆自治区民委(宗教局)民研所 新疆·乌鲁木齐 830002)
经济建设的不断进行使得我们国家民族地区城镇化建设得到了非常好的发展,且也在长期发展的过程当中收获了显著的成就,但在此过程当中不可避免的存在着较多方面的问题,主要包括城镇化扩张所带来的浪费污染以及环境破坏等,除此之外,城镇化建设本身还存在着发展水平不高的问题,但这些在目前的阶段中并不是最为严重的问题,最为严重的问题是城镇化建设对少数民族文化保护所带来的破坏和冲击。具体表现在多个方面,如城镇化过程民族特色的缺乏,盲目学习和照抄西方化和沿海化的趋势严重,城镇化建设过程中对当地民居甚至是有意义的文物古迹破坏严重,民族服饰逐渐消亡,民族语言逐渐弱化,以及民族活动逐渐减少甚至是销声匿迹等,最为严重的还是民族习俗以及价值观的被否定,这样一系列城镇化过程最终导致的不良结果就是城镇化成果没有内涵,既不能够有效的体现出当地特色,也并没有学习到西方文化或者是沿海文化的精髓所在,可谓是得不偿失。
我们国家的社会经济发展存在着非常明显的地域性,具体来说,就是东部地区发展水平较高,中部次之,西部则相对而言最为落后,而我们国家少数民族多集中在西部地区,因此,我们国家的城乡区别就不仅仅只是表现在城镇和乡村的结构上,更为明显的是表现在不同民族的文化特点上。对于任何一个民族来说,解决其内部存在的问题都需要从经济入手来进行解决,而现代中国的现状决定了少数民族经济发展的重要方式和开端就正是城镇化发展,通过这样一种方式在提高人民收入的同时为当地民族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提供基本的实现条件。
城镇化建设是我们国家经济水平发展和人们生活质量提高的必由之路,很难从城镇化建设的弱化上来保护民族文化,正是因为这样,我们所需要思考的就是如何在城镇化建设的潮流当中来对当地民族文化予以有效保护。在实现这样一种目的之前,我们首先需要在一定程度上认识和了解所谓民族文化的意义、内涵和结构。
对于我们国家民族文化的结构层次而言,主流观念往往将其划分为物质层面和精神层面两个层次,或者是更为直接的划分为内层和外层,这实际上都是一般意义上的划分,我们需要从更深层次的意义上来对其层次进行分类。从更深层次的意义上来看,民族文化是一个民族在长期的发展和进步过程当中创造出来的文明成果,因此必然会存在和包含着较多非常复杂的因素,这样一些因素断然不是物质层面和精神层面两个层次所能概括的,还应当包括物质层面和精神层面之间的制度层面,下文当中将对这样三个层面进行更为深入的分析和研究。
物质层也被称作为器物层,是民族文化当中最为表层的部分,指的是一个民族在物质生产活动当中所创造出的全部物质文明,最为典型的就是服装、饮食、日用器物或者是建筑物等,除此之外还包括民族纪念物,创造上述物质文明的方法、手段、机器、设备等通常也被认作包含在民族物质层内。通过上述说明和分析就不难看到,物质层对于一个民族而言是最不可或缺的部分,也是民族文化当中最为可视和外显的部分,这样一个部分为民族的存在和发展提供了最为基础的物质基础,通常也是最能够反应一个民族文化的精神和特点。
制度层主要是指民族当中用来约束个人或者是集体的部分,包括政权体系、法律法规体系等一系列用以对社会关系进行调整的规范体系等。这样一个部分在不同的民族当中往往有不同的表现形式,到其本质还是基本一致的,包括少数民族的土司制、寨老头人制或者是合款制等。在少数民族当中,对于社会分工、民族利益或者是文化活动所提出的要求同样属于制度层层面,这样一个层面介于民族的物质层和精神层之间,集中性的反应了民族物质层和精神层的实际需求,对于一个民族而言也是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的。
精神层是民族文化的核心所在,具体来说,是指一个民族共同认可并遵守的观念、核心价值观、宗教信仰或者是伦理道德等,精神层面对于少数民族而言至关重要,能够直接影响到一个民族的整体精神和风貌,如一个民族是否能够保持勤劳勇敢、勇于开拓,就正是通过精神层面的东西来决定的。精神层面就起本质而言也就是观念性的东西,因此也其核心还是人的精神活动,在这里所阐述的精神活动包括多个方面的具体内容,如价值标准和宗教信仰等,但同时也包含着科学、文化和艺术等一些被客观化了的思想。总而言之,对于一个民族来说,精神层面的文化是民族文化的本质和精髓所在,也是民族发展过程当中物质层和制度层建立的基本原因所在。
全球化趋势的发展与渗透是不可逆转的过程,且在实施的过程当中不断尽快其进度,在这样一种现实的状况之下,少数民族的文化保护工作更是遭遇了前所未有的危机和挑战,我们所需要做的就是在认识和了解现状的基础之上采取有效的措施处理之。
城镇化发展的统一规划最为核心的就是要进行立法保证,通过法律来对多方面的因素实现综合考虑和协调处理。对于一个民族地区而言,进行良好城镇化建设的前提和基础就是做好民族文化保护工作,党政领导都需要在这样一个思想认识的高度之上坚持科学发展观。在进行城镇规划的过程当中,处理需要考虑环境、经济、人口等方面的问题以外,还需要特别注意民族地区内的特殊历史事件和文化特点,这样一种关注主要是希望能够把握住该地区文化特点当中存在的特殊性和脆弱性,对于这样一些具体的方面,就需要针对性的进行特殊保护。除此之外,还需要进行听证制度,这样一种制度的建立和实施都是希望城镇化工作能够得到广大民众的认识、理解、支持和监督,统一规划并多方考虑,最终实现和谐发展,还能够有效避免城镇化建设当中可能存在的恶性竞争和盲目浪费。
城镇化建设过程当中对当地的建筑和古迹予以良好保护同样是实现民族文化良好传承的良好方式,城镇化建设推进的速度十分之快,使得民族地区少数民族文化保护工作的进行非常困难,在这样一种状况之下,就需要从建筑和古迹的保护入手来进行保护工作。民族地区内的文化资源一般来说都是十分丰富的,无论是民族传统建筑还是知名古迹都非常多,正是因为这样,在城镇化建设推进的过程当中就有必要保护好现有的资源,防止圈地运动中强拆强迁所带来的破坏,具体来说,就可以通过生态园或者是保护区等的建立来实现对民族建筑和古迹的保护。
城镇化建设过程当中新城区的建设一定要结合当地历史地理文化特点来进行才能够更好的突出当地的特色,民族地区内的城镇化建设实际上包含着两个方面的主要工作,一方面是对原有的民族建设实现保护,另一方面还需要尽可能的保证城镇化建设工作的顺利进行,这样两个方面的工作同样重要,在实际操作的过程当中不能够厚此薄彼,在实际操作的过程当中方法也比较多,如可以利用传统的建筑风格来对新城区进行塑造和建设,这样就能够在城镇化建设的同时保留着民族特色;除此之外,还可以通过民族地区内特有的文化特色或者是浓郁风情来渲染城市建设额外在,并通过物质来充实其内涵,落实到具体的工作当中,就是对一些公众建筑采用民族工艺、民族绘画或者是民族性装饰等,并根据一些民族传统习俗、节日、宗教信仰的特点来进行公共场地的规划设计,这样一些操作方式都能够在较大的程度上提升城市的魅力和文化内涵。在建设的过程当中还需要注意两个具体的点:一点是城镇化建设必须符合当地的地理特征和气候特点,这样才能够保证所建设出来的成果符合当地的文化需求和实际应用;另一点则是需要突出当地的显著特色,使得城镇化建设尽可能的和其他地方有所区别,通过这样一种方式来保证自身的个性和魅力。
在上文当中已经指出,物质层面仅仅只是外形和表层,对于整个民族文化来说也只是最为表层的静态部分,而民族文化更需要的还是动态的精神层面的非物质文化,具体来说,及时当地的社会分工、民族习性以及文化活动等。这样一个层面的内容显然内容更加丰富、层次更加高端且意义更加重要。在城镇化建设过程当中,一定要能够适应于当地的文化特点,尽可能的充分发展其语言、文字、音乐、舞蹈或者是饮食习性等一系列民族文化,使得其能够在城镇化建设的过程当中充分生存和发展。在此过程当中甚至可以采用高科技的手段来予以实现,主要就是对当地的文化进行记录、创新和进一步发展等。
结语:中国经济的飞速发展使得民族地区内的城镇化建设和发展成为了必然的需求和发展方向,但在发展的过程当中也确实显露出了较多方面深层次的问题,最为明显和重要的就是民族地区城镇化发展过程当中文化保护的问题。民族文化是少数民族的精髓和灵魂所在,断不能因为现代化建设而遭受破坏甚至是消失。正是因为这样,民族文化保护迫在眉睫,民族文化的保护包含较多具体的方面,综合来说就他现在物质层面、制度层面和精神层面三个方面,保护工作的进行也正是结合这样三个方面来进行的。总而言之,民族地区的城镇化建设还是需要通过民族的方法来实现,利用民族的道德观念处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利用民族的价值观来培养城镇化建设中的精神,利用民族文化来熏陶城镇居民的意识。
[1]武友德,王源昌.边疆少数民族地区特色城镇化发展道路研究[J].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3).
[2]李志强.城镇化背景下少数民族乡村文化的保持——以壮族布洛陀文化为例[J].广西民族研究,2010(2).
[3]杨懿.贵州城镇化进程中少数民族文化产业化发展[J].商品与质量,2012(5).
[4]冯瑞,艾买提,马磊.城镇化发展中的少数民族文化传承与重构[J].新疆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社会科学版),200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