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亳州历史文化资源的分析与思考——大学生社会实践调查报告

2013-08-15 00:52张紫琦
宿州教育学院学报 2013年5期
关键词:亳州历史文化

张紫琦

(安徽大学文学院 安徽·合肥 230000)

亳州市位于安徽省西北部, 黄淮平原腹地, 苏、鲁、豫、皖四省交界处,历史悠久,人文荟萃,历史文化资源十分丰富。 在安徽,素有“南徽文化”“北亳文化”“南黄山”“北亳州”之称,亳州这座有着3700 多年历史的“三朝古都”,哺育了老子、庄子、曹操、华佗、陈抟、花木兰、李绅等一批影响中国文化发展历史的杰出人物,拥有花戏楼、地下运兵道、尉迟寺文化遗址等享誉中外的瑰丽文物景观, 更留下了二夹弦、华佗五禽戏等丰富而珍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1986 年被国务院评为 “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1998年被评为“全国首批优秀旅游城市”。

一、亳州历史文化资源综述分析

亳州历史文化资源总的来说, 可以归纳为以下六类:

1、商楚文化——亳州文化之源

亳州是商文化的发祥地之一, 是商成汤王的都城。 现亳州境内发现十多处商文化遗址,代表商代文化最具特征的青铜器和卜骨也都已经发现。 其中发现的碳化小麦粒, 被中国科学院命名为 “中国古小麦”。 史书上称商朝先后有七个都城,《孟子》记载商汤“始都于亳”。成汤王在位13 年,死后葬于亳州。汤王墓的记载, 最早见于三国时期曹丕著的 《皇览》:“涡北凤头村,丛莽中有成汤故垒。 ”郦道元在《水经注》中记载“商成汤,葬于涡河之阳”。 现位于亳州市区魏武大道东侧,涡河北岸,是商汤王的衣冠冢,亳州人称之为汤王陵。

汤伐桀取得天下的时候,位于荆楚之地的楚族也逐渐兴盛起来。 商南击荆蛮,将高度发展的商文化带到长江流域,商楚文化开始汇流。 后楚北上伐陈,取焦(今谯城)、夷(今谯城区城父镇,全省历史文化名镇)。此后400 多年亳州一直是楚国的领地,楚文化开始与源远流长的商文化汇流,形成了亳州文化的根。

2、老庄道家文化——亳州文化之基

“中国根柢全在道教”,鲁迅用这样极其简洁的语言,肯定了道教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地位和作用。 而涡河流域之所以成为道家文化的发源地, 与商汤建都于此和商文化的高度发达是一脉相承的。 商文化的最大特色就是农业文明, 汤都于南亳拉开商文化高潮的序幕。 亳是汤的都名,《说文解字》解亳:“从高,从乇(音磔)。 ”《说文·毛部》:“乇,草叶也,从垂穗,上贯一,下有根,象形。 ”乇字组亳,反映了商民族对农耕文明的崇拜。 农业文明为主的社会,人们无时无刻不在思考着人与天地自然的关系, 终于有人在曲转的涡河旁把思考变成了思想,这就是一代圣哲——老子。

老子,又称老聃、李耳,汉族,春秋时期楚国苦县厉乡曲仁里人,中国古代哲学家和思想家,道家学派创始人。 其被唐皇武后封为太上老君, 世界文化名人,世界百位历史名人之一,存世有《道德经》(又称《老子》)。 其作品的精华是朴素的辨证法,主张无为而治,其学说对中国哲学发展具有深刻影响。 在道教中老子被尊为道祖。 老子虽然只是一个思想者,但被李唐王朝认为先祖,追封为道德混元皇帝,成为中国人思想上的帝王。 出生在蒙城的庄子传承发扬了老子的思想,并把老子思想插上了蝴蝶的翅膀,创造了豁达逍遥、 恣意纵横的思想大观。 不知是历史的巧合,还是自然的巧合,庄子祠坐落在蒙城,按照涡河流向正处在鹿邑、谯城、涡阳老子遗迹的下游,一脉相承、一水相襟。 从此老庄文化成为了亳州文化乃至中华文化的灵魂。

延至五代宋初,道家文化、儒家文化汇流并吸纳了佛文化把中华文化发展到历史上成熟的至高境界,孕育了道教先祖陈抟。 十里荷花出陈抟,出生道门的陈抟把道、儒、佛思想融会贯通,以道通天,以儒通人,以佛通理,为宋明理学奠定了基础。 通天地、晓人理的陈抟成为北宋初几代皇帝的老师, 实现了他非帝即仙的理想,宋太宗封“希夷先生”号,赐华山为道场,自此有了“华山自古不纳粮”的皇家待遇。 后人在陈抟的老家谯城区陈营村修庙建祠, 清乾隆皇帝御准碑封“希夷故里”。

3、三国魏晋文化——亳州文化之骨

从商汤、老子、楚灵王一路走来,涡河的帝王情结终于在三国时期孕育了一个名垂千古的帝王——魏武帝曹操。 外兴武功,内定文字,雄才大略的曹操不仅出生在亳州,而且大量的活动在亳州,创造了辉煌灿烂的亳州三国帝王文化,留下了很多珍贵的文化遗存。

运兵道始建于东汉末年,相传为曹操所建。整个地道经纬交织,纵横交错,布局奥妙,规模宏大,目前已发现长度近6000 米,它远远超过地面上保留的一座古老城池的价值,对研究我国古代军事建筑、军事战术以及曹操军事思想有重要的意义,被誉为“地下长城”。2001年6 月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拦马墙在亳州市区马场北面,现在是一座矮墙,长约数丈,墙面的汉砖已经风化。 据说曹操当年就是在这里训练军马。 据考证,曹操训练骑兵的时候,有些马匹不留神会飞闯进附近的饮马坑, 有的摔断了腿,有的甚至被淹死在其中。 为了防止此类事件的发生,曹操便命人在饮马坑的北岸修了一道墙,这道墙后来被称之为拦马墙。 附近的群众说,大约在20 多年前,拦马墙上还有不少拴马桩。 在拦马墙的东南还有曹操当年用来饮马的饮马坑,20 多年前,这里水清鱼游,当地居民还能在此洗衣服。 不过现在这个大坑内的水已受到严重污染。

叱咤风云的曹氏家族早已作古, 作为曹魏陪都的亳州却留下了其家族的墓葬群。 曹氏宗族墓群,位于亳州市区魏武大道两侧,主要包括董园汉墓群、曹四孤堆、刘园孤堆、薛家孤堆、观音山孤堆、张园汉墓、马园汉墓、彭牌坊汉墓群、元宝坑汉墓群等。 占地约10 平方公里,甚为庞大。2001 年6 月5 日,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曹氏宗族墓群,出土有玉刚卯、玉猪、银缕玉衣、玉枕、象牙尺、铜弩机、铁刀、铁镜、铜印章等大批珍贵文物。 墓中出土的800 多块带文字墓砖,最引人注目。有隶、篆、草、真、行等书体。文字内容有记曹氏宗族成员或地方官吏姓名的, 也有一些反映人们对当时社会不满的词句, 对研究我国古代书体演变和对外关系有重要价值。

魏晋文化容纳道家、佛学和玄学等思想,形成了一种幻想的、实用的、开放的精神和姿态,因而出现了一股新颖先进的思潮,这就是魏晋玄学,魏晋玄学是对老庄学说的解释和阐扬。

由于魏晋玄学炽盛,亳州酒文化也发达起来。酒文化在商代就十分发达,由于魏晋玄学提倡放任旷达,任性自然,往往以酒表达情性,曹操唱出过“对酒当歌,人生几何”,三曹父子、建安七子、竹林七贤等莫不嗜酒放性。 曹操曾向汉献帝进贡九酿春,他的《上九酿酒法》现在还放在古井博物馆的橱窗里,亳酒因而得“贡酒”之名,这就是今天享誉国内外的“古井贡酒”的前身。 这种方法,是酿酒技术发展的一个飞跃,是近代霉菌深层培养法的雏形。 古井美酒以它“色清如水晶、香醇如幽兰、入口甘美醇和、回味经久不息”的风格,被世人誉为“酒中牡丹”。 在巴黎第十三届国际食品博览会上,它是获唯一金奖的中国名酒。 启功老先生赞誉它是“佳酿千年传魏井,浓香万里发汤都”。

4、明清商业文化——亳州文化之韵

公元960 年, 赵匡胤黄袍加身, 推翻了后周政权,建立大宋王朝,定都开封。 涡河作为黄金水道连接着开封、亳州,也是连接黄河和淮河的重要水路运输要道。 受帝都市井商贸的辐射,亳州的商业市井文化在古老涡河的血脉涌动之下,焕发了勃勃生机。

明清两代以涡河航运为依托, 亳州出现了繁荣的商业市井文化,至康乾盛世时,当时亳州共有街巷一百八十一条,大多与商业有关,如“白布大街”、“帽铺街”、“席市街”、“牛市街”、“猪市街”、“打铜巷”、“老花市”、“驴市街”等等,名目繁多,可谓百物会聚,五行八作各显神通。

“八步六条街”,是亳州商业老街的典型代表。 这是一个街头巷尾的交会之地, 位于亳州北关明清老街区内, 在白布大街和帽铺街的接合处向西是爬子巷,向东是炭场街,四街相交处,路西、路北有一斜向面铺, 因涡河水最多上涨只能到此, 因此称其为“水门街”。 “水门街”西侧向北有一条名叫“德振”的街道,于是形成了“八步六条街”的奇景。

商业的繁荣还出现了大量的商业会馆。 最著名的是这座又称花戏楼的山陕会馆。 花戏楼位于亳州城北关,涡水南岸,原名大关帝庙。据清乾隆三十二年(公元1767 年)所立的《重建大关帝庙碑记》称:亳州北关大关帝庙,建于清朝顺治十三年(公元1656 年)。

见证亳州商业市井文化发达的还有南京巷钱庄。 该钱庄位于亳州市北关南京巷19 号,是以货币为经营对象的民间金融机构旧址,1998 年5 月,安徽省人民政府公布为全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明清以来,亳州金融业更趋繁荣。 随着经济和对外贸易的发展,商贾云集,商会林立。 到清末民初,全城大小钱庄有33 家,南京巷钱庄建于清道光年间,清末平遥“日升昌”票号的分号,经营范围主要包括存款、放款、货币兑换、发行与兑换钱票、银票。 随着城市建设的发展, 亳州城内原有的钱庄旧址, 绝大多数被拆除改建,仅有南京巷钱庄保存较为完整,对研究近代钱庄的历史和商铺建筑有重要价值。

5、中医药文化——亳州文化之脉

亳州有“中华药都”之称,中医药文化源远流长。周初“武王克殷,封神农之后于谯之地”,药材采集业由此开始发展;与曹操同时代的,亳州还出了一位享誉世界的人物,他就是神医华佗。在亳州城内有一座庙祠——华祖庵。 原名华佗庙,是祭祀东汉时期杰出的医药学家华佗的场所。 华佗,又名敷,字元华,他自幼学医,精研岐黄,精通内、外、妇、儿、针灸各科。 他首创了中药麻醉外科手术,后被世人颂为“外科鼻祖”。 华祖庵始建于唐宋年间,据清乾隆年间《重修华祖庵碑》记载:“汉神医华佗,沛国谯人(东汉时亳州称谯,历属沛国)。 故谯地因建庙祠,春秋以致祭焉。 ”我们现在看到的华祖庵是在清代的基础上于去年又重新修复的。

华佗开辟第一块“药圃”,亳州开始种植药材,并且代代相传;明清以来,亳州不仅发展成为全国性的中药材集散地,而且药膳、药酒、药茶、药浴等行业的兴起,更使亳州中药文化丰富多彩。 在中国《药典》上冠以亳字的有亳芍、亳菊、亳花粉、亳桑皮等。 亳州拥有全国最大的中药材交易市场——中国(亳州)中药材交易中心, 有首批国家农业旅游示范点——亳州市药用植物园, 有被国家旅游局批准为国家工业旅游示范点的安徽沪谯中药文化博览园。 这都为中医药文化向旅游业的延伸创造了条件。

6、民俗文化——亳州文化之魂

亳州民俗文化包括武术、戏剧、剪纸等等,其中,《二夹弦》、《华佗五禽戏》 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老子传说故事》、《亳州剪纸》、《捻军歌谣》、《泗州戏(拉魂腔)》等19 项非遗项目被评定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 谯城区双沟镇、利辛县胡集镇被评定为“安徽省民间文化艺术之乡”,谯城区大众剧团、双沟镇剧团、涡阳县丹城五羊豫剧团、青年泗州戏剧团和利辛县非遗艺术说唱团等5 个院团被评为全省民营艺术院团“百佳院团”。

二、对亳州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利用之思考

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指出: 加强重大公共文化工程和文化项目建设, 建设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体系,弘扬优秀传统文化。 发挥文化引领风尚、教育人民、服务社会、推动发展的作用。 由此可见,文化遗产作为国家和民族弥足珍贵的文化资源, 日益成为经济发展的基础资源、战略资源,渗透到经济社会发展的方方面面。 文化遗产不仅具有重要的历史、艺术和科学价值, 而且对文化产业、 旅游产业等发展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

如何将亳州这些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化为生产力,促进文化产业和旅游经济的发展,是值得我们深入思考的问题。

首先,加大对历史文化资源的保护力度。

保护是发展的前提,要想利用好历史文化资源,首当其冲就是要保护好。

第一, 要保护好亳州的历史文化风貌及其相关的历史文化资源。 不可讳言,由于多种原因,亳州老城区的历史风貌保存下来的不多, 好不容易保存下来的就显得十分珍贵, 这也是发展亳州文化旅游的潜力股。 老街区的保护和修复必须原汁原味,单独的一栋建筑,其价值可能尚不足以作为文物加以保护,但它们凑在一起形成的整体面貌却能反映出城镇的历史特点,展现出亳州的历史记忆和文化特色,使它的价值得到升华,从而发挥出其旅游方面的作用。

第二,提高保护意识,保护好古遗址、古墓葬和其他类型的文物。

作为几千年历史的古城, 深埋于亳州地下的未知文物可以说很多。 比如位于亳州东南35 公里处的千年古镇——城父镇, 是亳州市唯一的省级历史文化名镇。 顾名思义,城父取“城市之父”之意,也就是城市的鼻祖。 城父古称夷。 楚平王元年,派太子建镇守,“太子建受父所赐,感念父恩”,改“夷”为“城父”。其名沿袭至今,已有2400 多年。 据我的实地调查,那里的地下墓葬就很多。 老百姓种地,有时一不小心就能挖出一个古墓,我们知道古人看重陪葬,所以即使很小的古墓的随葬品也可能很多。 还有城父漳河北岸的铁营遗址, 是大汶口时期的一个原始人生活居住地,距今约有5500 年到6000 年的历史,它无疑也是城父的一座地下文明宝库。 国外一些考古专家对铁营遗址也很感兴趣, 铁营遗址丰富的文物蕴藏曾引起了通过卫星遥感技术获取信息的美国某大公司极大关注。 1995 年,他们专程从美国赶来,提出联合发掘地下文物,但出土的文物70%归美方,我方断然拒绝。 之后,经国家文物局批准,省文物局对铁营遗址组织了发掘。 仅仅400 平方米的面积,就出土了珍贵文物100 余件。

现在在城父已经建有民间博物馆, 里面展览了一部分发掘的文物。 但是,出于对文物经济价值的追求,不乏有些乡民将挖出的文物进行交易。 所以要做好教育, 保证本地的文物不流落他乡。 更为重要的是,如何将发掘的文物合理组织安排,深挖其历史文化内涵,这是促进文化旅游发展的基础,也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第三, 必须保护好各种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和一系列历史文化名人资源。

从古至今, 历史给亳州留下了很多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比如中医药及养生文化等;亳州的历史名人众多,商汤、老子、庄子、曹操、华佗、陈抟、花木兰等,他们很多都是生于斯长于斯的。 但是这几年,从河南省鹿邑县与亳州涡阳县争“老子故里”,河南永城、安阳与亳州争“曹操故里”等这些事件来看,如果我们不能开发、利用和保护好我们的这些优势,悠久的历史留给亳州的历史文化资源就会流失。

其次,在保护的基础上,搞好文化资源与文化旅游的深度结合,让亳州的历史文化资源闻名遐迩,成为品牌资源,并源源不断且越来越多的产生经济效益。

1、把亳州历史文物景点融入文化带中,整合打造文化景区。

亳州地上文物很多, 具有游览观光价值的已经对外开放,但都呈点状分布,规模小,而且主观表达文化内涵也呈点状孤立。 如国保文物单位景点花戏楼, 有着美轮美奂的砖雕和木雕, 但景点面积不足2000 平方米,导游游览时间不过30 分钟。 因此必须把花戏楼景点和古城老街联合起来, 形成较大的明清商业文化景区,把文物放入文化带中,与涡河岸边相接,按照尊重历史、修旧如旧的原则,修缮或建设亳商文化博物馆、古码头、明清商业老街、露天戏曲舞台、药膳堂等,全景式来展示亳州明清商业文化。

2、根据亳州历史文化内涵定位,围绕主要文物和遗址,恢复建设一批文化建筑和设施,诠释亳州文化内涵,全力打造亳州文化品牌。 比如省保文物景点华祖庵,解放前后旁边还有神农衣冠冢、先医庙等建筑, 十分完整地表达着亳州从神农开始, 到华佗鼎兴,以致后世崇医种药的中华中医药文化。 所以应该根据历史资料恢复建设神农衣冠冢、先医庙等建筑,丰富文化内涵,打造更具特色的文化旅游品牌。

3、围绕亳州历史文化,研究开发旅游文化商品。文化旅游商品有物质的,也有非物质的,要把亳州的旅游商品都打上亳州特色文化的烙印,让游客“看得见、摸得着、记得住、带得走”。 非物质的主要是一些文化旅游节庆活动,比如亳州每年的药交会、华佗祭祀活动,还可以策划一些如神农或先医的祭祀活动、民俗文化节,“亳商-晋商”交流活动等等。

4、特色旅游服务的研发。 特色文化旅游服务主要是利用亳州的中药和酒文化, 特别是中华药都广阔的市场和古井贡酒等的知名度, 加大科研与这些特色文化的结合,大力开展品尝药膳、药茶、药酒,体会药浴、中医按摩、推拿等养生保健活动。 让游客在享受这些保健方式的同时, 身心都能感悟和体会到古老的亳州养生文化。

三、结束语

亳文化是历史对亳州的赐赠, 反映出亳州历史的延续性, 折射出中华文明的发展脉络, 这是亳州人、更是中华炎黄子孙引以为豪的,我们要保护好祖先留下的灿烂文化, 让亳州文化在中华文化大家庭中发扬光大。

同时,在现代政治、经济、科技发展条件下,我们要努力的把隐性存在精神层面的历史文化资源转化为雅俗共赏的旅游产品, 把亳州丰厚的文化底蕴和文化资源转化为文化旅游生产力, 扩大亳文化影响力,促进亳州文化旅游的腾飞。

[1]亳州四名,汪东恒主编.安徽人民出版社,2005.

[2]亳州文化概论,王正明等主编.合肥工业大学出版社.

[3]亳州文化旅游资源分析.张伟伟.《绿色科技》2010(8)期.

[4]亳州市旅游业的SWOT 分析及对策.薛华菊,方成江.《淮北煤炭师范学院学报》2006(03).

猜你喜欢
亳州历史文化
亳州司尔特——助推当地经济快速发展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年味里的“虎文化”
谁远谁近?
居· 文化
新历史
历史上的6月
历史上的八个月
历史上的4月
文化之间的摇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