芥川文学中的利已主义分析

2013-08-15 00:52毛执剑裴永蕾
宿州教育学院学报 2013年5期
关键词:龙之介芥川剖析

毛执剑 裴永蕾

(黄冈师范学院外国语学院 湖北·黄冈 438000)

在日本近现代文坛上芥川龙之介占有重要地位,在其文学中,以理性的目光冷静地观察人世,并运用纯熟的写作技巧, 将自己的思想情感反映在作品中,来表达他对社会残酷现实的不满和不安。 对残酷人生的揭露,对利已主义的鞭挞,成为芥川文学中的一个最为重要的主题, 对人性的不断探求和深入挖掘也成为其文学深深的底色。 本文欲在分析芥川文学中的利已主义后,来探讨其艺术感染力。

芥川龙之介用冷眼观察周围的人及社会, 他对人生、 人的本质及人为什么活着都进行了认真的思考,结果对人性采取了全面否定的态度。 他这样说:“周围是丑陋的,自己是丑陋的,亲眼看着这些丑陋活着是痛苦的,而且还被强迫这样活着。 如果这一切都是神的捉弄, 那么神对人的这种嘲弄是令人憎恶的。 ”正因为他认为人都是虚伪自私的,人的这种本性是无法改变和挽救的, 所以他对周围世界及自己感到绝望。 “人无法从世俗(自尊心、名誉心、虚荣心等)中摆脱出来,这是人的本来面目,虽然它是愚蠢的,也是可悲的,但这却是无法改变和无法挽救的。 ”①这些想法代表了他厌世的人生观,他把对人性的认识、体验以及失恋的烦恼都带到了作品之中。

芥川龙之介的基本创作主题是对人性和社会的深刻剖析和批判,而对利已主义的暴露和批判,又是芥川文学的基本主题的内核, 也可以说是他创作的出发点。 从《罗生门》开始,芥川龙之介的系列作品就剖析了利已主义的各种形态:《罗生门》 剖析的是弱肉强食的利已主义;《鼻子》 剖析的是旁观者的心理利已主义;《蜘蛛丝》 剖析的是绝对的利已主义;《竹林中》 剖析的是赤裸裸的利已主义和虚伪的利已主义;《地狱图》 剖析的是唯美主义的利已主义;《阿律和孩子们》、《玄鹤山房》则剖析了家庭中潜在的利已主义。

正是通过对人的利已的本能的考察, 芥川龙之介来剖析和批判人性与社会的。 而且对人性和社会的批判是从根本上进行的。 他的作品的特色是超载对具体问题、事件的描写和评价,站在哲学和理性的高度, 企图通过对具体事件和问题的描写反映人和社会最具有普遍性的本质, 这就使得他的作品贯穿着一种彻底的理性精神。 这种理性精神使得他决不轻易在作品中显现自我,流露自我的主观情感。 他对作品中的事件和人物持一种冷峻客观的旁观者的态度,体现在作品中的幽默也是一种含泪的、辛酸的幽默。 与此相联系,高度的理性主义使他失去了生活的理想与热情,失去了一切信仰,由于“看破红尘”而走向怀疑主义和悲观主义。 在他的作品中常常可以体会到一种阴森森的鬼气, 一种对人的劣根性, 对社会、对时代、对人生的失望和绝望。 在《孤独地狱》中,他让主人公悲伤地承认自己“是一个受孤独地狱折磨的人”;在《地狱图》中,芥川龙之介通过一个画家的遭遇说明:人生就是地狱,艺术家是地狱中的一员,同时又是地狱的可怕情景的见证人, 描写者和传达者,艺术家只有生活在地狱中并描写地狱才是艺术家,要超脱人生的地狱只有自杀;在《沼泽地》中,反映了出色的艺术家不受社会承认和重视的烦恼。 到了晚年,芥川龙之介的这种怀疑、悲观更为强烈。 他的晚年代表作《河童》,借一个偶然落水,进入河童之国的疯子之口,全面地剖析和影射了资本主义社会的罪恶,触及到了这个世界的人生、社会、文化艺术、经济、法律等各个领域。 这是作者批判现实社会的集大成的作品。《玄鹤山房》 描写了一个卧床垂死的画家崛越玄鹤一家的险恶的家庭关系,每个家庭成员都是自私的利已的。 评价公玄鹤看到这一切,只能使他“内心里浮着冷笑”,痛苦不已。 他回顾着自己“卑鄙的一生”,企图自杀而未遂,一周之后死去。 《玄鹤山房》是芥川龙之介决定自杀后写出来的,反映了作家对人生的彻底绝望。

小说《竹林中》对人性趋利避害的本能和利已主义的意识进行了深刻的描绘。 强盗多襄丸和妻子真砂都宣称自己是凶手,而被害者的鬼魂却又通过巫婆之口宣称自己是自杀的。 换句话说,三人都宣称自己是真正的杀人者。 强盗多襄丸为自己杀人找借口;真砂先杀丈夫再自杀,把自己塑造成遭受遗弃的烈女形象;武弘选择武士道自杀,把自己伪装成清高的武士形象。 人性中趋利避害的本能让他们的叙述各自为已,捏造各种诺言来掩盖事实。

“芥川的作品最显著的特色之一就在于它是一件被彻底完成的艺术品”②芥川龙之介的小说既有高度的艺术性又成为当时社会的缩影。 他在他的作品中,关注社会丑恶现象,对人性中所隐含的残酷,丑恶的一面进行深入挖掘和剖析。 在其笔下,世界是充满罪恶的弱肉强食的世界, 人是充满卑俗的的自尊心、虚荣心和私欲的人,虽然其作品中也有对善的向往和追求,然而,他越是追求人性中的真善美,便越是让他感受到人性中的丑恶的一面。 芥川龙之介在其文学中关注社会和人生,虽然他一生短暂,却给世人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

人进入青年期后,才能逐渐对社会和人生形成基本的世界观,人的思维、行为和当时的世界观和人生观有莫大的关系。 世界观和人生观并不仅仅表示了个人的抽象哲学,更是渗透了自身的思想。 作为文学创作者,无论哪部作品都暗含了作者的思想感情。 芥川龙之介巧妙利用现代人伪善的心理弱点来剖析小说中的人物,提示人类普遍存在的利己之心,这一手法也是其早期的艺术基调。 作品的创作源泉是生活,纵观他的一生,他的创作与他的个人,家庭状态和所处的时代有着密切的关系。

芥川龙之介出生不到一岁便过继给其生母的哥哥扶养,开始了养子的生活,这个经历一直影响了他的一生,使其内心始终具有孤独与自卑。 再加上生平种种经历使他强烈感受到了人类本性的丑恶和人类的自私,由此加重了他对社会和人生的怀疑感。 芥川龙之介三十岁以后,得了各种疾病:胃病,干性肋膜炎,神经衰弱症等,这些病症与艰辛的生活折磨着他。但促使他自杀的,主要是他对人生与社会的绝望。 芥川龙之介成长的时期处于明治末期到大正年间,是一个充满动荡与矛盾的年代,资本主义的种种矛盾日益激化,种种社会问题显现出来,从而将社会上普遍存在的利己主义浓缩在他的作品中。

前期的作品对艺术有坚定的追求,后期由“艺术至上”转为对自己内心的探讨,流露出悲观郁闷的风格。 无论是历史题材,还是现实题材,在揭露丑恶的作品中都有对利己主义的披露。 利已主义是现实丑恶的发源,也是人性丑恶的体现。 芥川龙之介本想寻觅现实生活中的“真善美”,然而,残酷的现实使他一次又一次失望甚至麻木,以致于他无法直视鲜活明亮的人生。“不论是从性格上或知识分子的自尊心来说,芥川都不喜欢像自然主义者那样把自己赤裸裸地告白出来。 所以他是在于自己的生活没有关系的过去的世界里去寻找题材,由写历史小说来开始他的作家生活。 ”③芥川龙之介是追求人性人性真善美的作家,他曾经在爱、宗教、艺术中寻找拯救人性的方法,他试图借助爱、宗教、艺术的力量完成人性弱点的超越,然而屡次的失败让他灰心丧气,他不由得对人性感到绝望。 晚年的芥川龙之介,在对现实有更加深的认识的同时,现实中的丑恶与真善美的矛盾也有了更深刻的见解。在现实中碰壁后,对社会的怀疑与日俱增,探求病因,却解决不了其矛盾。 芥川龙之介在直面社会压力的同时没有反抗反而选择了逃避。 最后,只能走上自杀之路,留给读者的是对现实及人生的绝望。

芥川龙之介的一生,正像《地狱变》里的良秀一样,是一个悲剧结局。 他虽才气横溢,极具浪漫气质,对现实的态度却是严肃的。他体察社会,探讨人生,结果看到的资本主义产生的罪恶。他也曾不断追求过理想,得到的却总是幻灭的悲哀,虽然他看到无产阶级力量的兴起, 对他们抱有相当的希望, 认为只有无产阶级文学才能如煤炭般发出黑黝黝的光芒, 具有诗的庄严, 不能超级时代,也不能超级阶级。 他极感矛盾。 深为痛苦,觉得“人生比地狱还要地狱”。 芥川龙之介的死,标志着一个文学时代的结束,日本文学界为了纪念他,于1935年设立“芥川文学奖”,每半年一次奖励有重大贡献的文学新人。 这个奖至今仍是日本文学奖中最重要,最有影响的文学奖。

注释:

①孙莲贵.日本近代文学作品评述[M].天津人民文学出版社,1999.132.

②孙莲贵.日本近代文学作品评述[M].天津人民文学出版社,1999.130.

③中村新太郎著,卞立强,俊子译.日本近代文学史话[M].北京大学出版社,1986.197.

[1]吉田精一.近代文学注释大系.芥川龙之介[M].有精堂,昭和38 年5 月.

[2]三好行雄.芥川龙之介论[M].筑摩书房,昭和59 年9 月.

[3]高慧勤,魏大海.芥川龙之介全集[M].山东文艺出版社,2005.

[4]中村真一郎.芥川龙之介的世界[M].青木书店,1956.

[5]任卫平.论芥川龙之介与有岛武郎的利己意识[J].辽宁大学学报,2001(3).

[6]丁璞.芥川龙之介对人性的深刻剖析——以《罗生门》、《竹林中》为例[J].2007(5).

猜你喜欢
龙之介芥川剖析
一元一次方程错解剖析
剖析高考数列创新题
机场与修理匠(微篇小说)
“几何图形初步”错解剖析
芥川龙之介的文学成就——八卷本《芥川全集》汉译概说
芥川龙之介笔下的“忠臣藏”
芥川龙之介的《中国游记》①论——以芥川、章炳麟的会晤对谈为中心
集合中的错解剖析
Résumé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