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柏坡精神对新时期文化建设的意义探究

2013-08-15 00:44:01景立燕
石家庄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3年1期
关键词:西柏坡弘扬中国共产党

景立燕

(北方民族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宁夏 银川 750021)

2011年10月18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七届中央委员会第六次全体会议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1]1(以下简称《决定》)。该决定站在历史和时代的高度,按照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新要求,全面部署了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各项工作,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目标,发出了进一步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的动员令,是新时期文化建设的行动纲领。

西柏坡精神是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各族人民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在实践中培育形成的革命精神,也是中国共产党人在西柏坡时期的重要文化建设成果。它不仅体现了马克思主义指导下的中国共产党人对本国优秀历史文化的继承和发扬,而且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创造先进文化的实践探索与理论追求。研究和弘扬西柏坡精神,对于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推动新时期文化建设的改革创新、提升“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推动以西柏坡精神为核心的红色文化事业与红色文化产业的共发展双繁荣具有重要意义。

一、西柏坡精神的基本内涵

西柏坡精神,概括地讲,就是中共中央在西柏坡时期领导全国人民为夺取中国革命的彻底胜利、建立和建设新中国所形成的一系列思想观念、政治主张和行为方式的总和[2]5。西柏坡精神继承和发展了井冈山精神、延安精神的基本内涵和优良传统,同时又适应中国历史和形势的巨大变化,形成了自己特有的丰富内涵。

对于西柏坡精神的内涵,从不同角度可以有不同的归纳和表述。例如,王荣丽的“五大内涵”[3],韩振峰的“五种精神”[4],陈浩的“五个‘两个’”[2]5-8,孙大为的“四个意识”[5]。尽管对西柏坡精神的内涵存在一些不同观点,但如下三方面在理论界、宣传部门已经基本形成了共识:

1.以两个“务必”为核心的艰苦创业精神

1949年3月5日至13日,中国共产党在河北省平山县西柏坡召开了中国共产党第七届中央委员会第二次全体会议。毛泽东在报告中明确指出:“夺取全国胜利,这只是万里长征走完了第一步。中国的革命是伟大的,但革命以后的路程更长,工作更伟大,更艰苦。这一点必须向党内说明白,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6]“两个务必”是西柏坡精神的核心和灵魂,它既是对党的28年奋斗史经验的高度概括,同时也是对我党今后发展的谆谆教导和全体共产党人的行动准则。

2.以两个“敢于”为特征的锐意进取精神

西柏坡时期,因革命形势迅猛发展而进入全国反攻的关键时刻,能否不失时机地发起战略决战,将革命进行到底,进而取得全国胜利,是我党当时面临的历史性课题。“敢于斗争、敢于胜利”的锐意进取精神,体现为全党、全军和全国人民那种决战决胜的钢铁意志,体现为“三大战役”决战中高度发挥主观能动作用,以及在战略上藐视敌人、在战术上重视敌人的英雄气概。正是中共中央发扬敢于斗争、敢于胜利的精神,不失时机地组织了伟大战略决战,歼灭了国民党赖以维护其反动统治的主要军事力量,从而大大加速了中国革命胜利的进程。

3.以两个“善于”为基调的开拓创新精神

随着中国革命全国性胜利曙光的日渐显现,“破坏旧世界”的任务已基本完成,我们党即将面临“建设一个新世界”的全新课题。对此,毛泽东同志在中国共产党七届二中全会提出两个“善于”,即“我们不但善于破坏一个旧世界,我们还将善于建设一个新世界。中国人民不但可以不要向帝国主义者讨乞也能活下去,而且还将活得比帝国主义国家要好些”[7]。两个“善于”是毛泽东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对“工作重心由乡村转移到城市,农业国转变为工业国,把新中国建设成一个独立的、民主的社会主义国家”等一系列新问题、新挑战,根据中国实际,进行大胆创新的科学回答,体现了实践探索与经验创造、理论创新相统一的开拓创新精神。

二、西柏坡精神的优秀品格

1.西柏坡精神蕴含着对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扬

西柏坡精神是形成于中国革命历史性转折时期的革命精神,其体现出的丰富精神内涵与品质不是凭空产生的,而是对中华民族一切优秀传统道德文化的继承和发扬,其内蕴的居安思危、常思忧患、谦虚谨慎、艰苦奋斗等品质均深深地植根于中华民族的传统道德文化之中,是中华民族精神的升华。可以说,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是以马克思主义武装思想的中国共产党人用以促进革命事业不断向前发展的宝贵财富与思想源泉,也是西柏坡精神的最深层文化因素。

2.西柏坡精神体现着实践探索与理论提升的统一

西柏坡时期,中国共产党运用马克思主义,成功地指导了中国革命的实践活动,并取得了巨大胜利。因此,从根本上看,西柏坡精神是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与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的产物,是中国共产党在中国革命伟大历史性转折时期,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基本原理,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在实践中培育形成的革命精神。

3.西柏坡精神隐含着强烈的忧患意识

西柏坡精神表明,中国共产党在即将成为执政党的情况下,没有被从胜利走向胜利的大好形势冲昏头脑,而是具有一种强烈的忧患意识。在党的七届二中全会上及会后,毛泽东和其他中央领导人一再告诫全党同志,执政后一定要吸取李自成的教训,夺取全国胜利只是万里长征的第一步,要警惕骄傲情绪,防止“糖衣炮弹”,经得起胜利的考验,经受住执政的考验。这充分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始终保持清醒头脑、居安思危的忧患意识。

4.西柏坡精神彰显着深刻的开拓创新精神

西柏坡时期,正值全国处于即将胜利的新形势下,一系列新问题、新挑战不断涌现,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共中央、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围绕历史转折的主题,把马列主义的普遍真理与中国的客观实际相结合,创造性地运用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对新中国的政权建设、政党制度、经济方针、外交方略等问题进行了深入细致的讨论和研究,在理论和制度上进行了一系列探索和创新。

三、西柏坡精神对新时期文化建设的重大意义

1.弘扬西柏坡精神有助于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

《决定》指出:“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必须……以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根本任务,以满足人民精神文化需求为出发点和落脚点。”[1]3

西柏坡精神是中国共产党人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在革命斗争实践中的理论创造和思想升华。它凝聚着全党全民强烈的保家卫国的精神气概,以及变革中国社会、开拓创新的勇气和智慧,其中蕴含着明确的社会主义必胜的坚定信念和共同理想。它生动地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集中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为争取民族解放和人民民主,实现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崇高理想,具有中国特色主流意识形态的本质特征。例如,保持艰苦奋斗、谦虚谨慎的优良作风,能够帮助人们树立远大理想,消除腐败,是遏制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奢侈浪费的有力精神武器,是新型社会风气形成的巨大精神力量,对共产主义理想的形成和社会风气的净化具有特殊重要的现实意义。

当前,西柏坡精神已成为一种文化传统,一种精神力量,一种价值原则。它具有改造现实的功能,通过将其内化为人们的理想信念而推动着人们价值追求与行为方式的提升,从而有助于进一步鼓舞斗志、引领风尚、凝聚人心,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因此,弘扬西柏坡精神,有助于彰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价值,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建设,从而有利于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2.弘扬西柏坡精神有助于推动新时期文化建设的改革创新

《决定》指出:“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必须……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为实现新时期文化大繁荣的奋斗目标,必须“坚持改革开放,着力推进文化体制机制创新”,“广泛开展时代精神(以改革创新为核心)教育,引导干部群众始终保持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的精神状态,永不自满、永不僵化、永不停滞,以思想不断解放推动事业持续发展”。[1]16

西柏坡精神的形成和发展过程,也是文化创新的过程。西柏坡精神是中国共产党在西柏坡时期文化建设的重要成果,是中国共产党的信念、宗旨、道路、意志和作风在文化上的反映,它不仅体现着中国共产党人对优秀历史文化的继承和发扬,而且体现着中国共产党人创造先进文化的政治诉求,是中国共产党人在肩负起时代赋予的伟大历史使命中所开展的一系列探索创新活动的集中表现,是中国共产党在中华文化传承的基础上融入了马克思主义的信念和宗旨、意志和作风之后而实现的文化创新。因此,在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大繁荣、大发展的新的历史使命中,弘扬西柏坡精神,有利于我们充分认识这一历史使命的艰巨性、复杂性;同时,引导我们不畏艰难,不怕挫折,积极破除因循守旧的思想观念,积极探索,勇于创新,大胆试验,敢为人先,在探索中开拓新思路,从而开创新时期文化建设发展的新局面,实现新时期文化建设的各项奋斗目标。

3.弘扬西柏坡精神有助于提升“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

《决定》指出:“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必须……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培养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提高全民族文明素质,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弘扬中华文化”;“没有文化的积极引领,没有人民精神世界的极大丰富,没有全民族精神力量的充分发挥,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不可能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要“深入开展形势政策教育、国情教育、革命传统教育、改革开放教育、国防教育,组织学习中国近现代史特别是党领导人民进行革命、建设、改革的历史,坚定广大干部群众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心和信念”。[1]18

西柏坡精神是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人民战胜了无数难以想象的困难和挑战,不断夺取革命重大胜利之后,创造、凝练而成的富有时代特征、民族特色、奋发向上的文化支柱,充分展现了中国共产党对中华传统文华的继承、发扬,是中华文化强大生命力的表现,反映了中国共产党人对这种强大生命力的高度认同与文化自信。因此,在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过程中,弘扬西柏坡精神有助于我们在面对全球化社会意识下的文化多元状态中,树立本民族文化的自信心,从而有利于我们真正做到坚决反对否定优秀传统文化的倾向,坚决反对崇洋媚外、全盘西化,进而不断增强、提升弘扬民族文化的自觉自信,维护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尊严与地位。

4.弘扬西柏坡精神有助于推动文化事业与文化产业的双繁荣

既实现“文化事业全面繁荣”,又促进“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从而推动文化事业与文化产业的双繁荣,是《决定》中指明的新时期我国文化建设的奋斗目标。[1]25弘扬西柏坡精神,一方面有助于人们感受中国共产党艰苦卓绝、波澜壮阔的奋斗历程,感悟西柏坡精神,激发爱国情怀,升华精神境界,提升革命精神特有的教育和感化作用,从而提升红色教育事业的价值、促进红色文化事业的发展。另一方面,借助西柏坡精神发展西柏坡红色旅游,也是一项充分挖掘、保护、开发西柏坡革命圣地潜在价值功能的重要措施,有利于深入挖掘西柏坡自身多元的旅游文化内涵,进一步完善文化体系,形成各具特色的文化产品。它与西柏坡红色文化交相辉映、互为补充,最终形成以西柏坡为中心向周边辐射的红色旅游文化产业链。由此,弘扬西柏坡精神,将有助于推动以西柏坡精神为核心的红色文化事业与红色文化产业的共发展、双繁荣。

[1]本书编写组.《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辅导读本 [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1.

[2]陈浩.西柏坡精神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D].石家庄:河北师范大学,2009.

[3]王荣丽.论西柏坡精神的五大内涵 [J].河北学刊,2009,(3):188-191.

[4]韩振峰.西柏坡精神的基本内涵 [J].江南论坛,2003,(3):4-5.

[5]孙大为.西柏坡精神与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 [J].党史博采:理论版,2012,(2):12-13.

[6]毛泽东选集:第1卷 [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1328-1329.

[7]毛泽东选集:第1卷 [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1439.

猜你喜欢
西柏坡弘扬中国共产党
《庆祝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
散文诗(2022年13期)2022-07-29 09:06:10
西柏坡精神引领实现“中国梦”——期刊中心党支部赴西柏坡参观学习感言
今日农业(2021年11期)2021-11-27 10:47:17
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颂
西江月(2021年3期)2021-11-13 08:56:04
中国共产党何以拥有强大的群众组织力?
当代陕西(2021年16期)2021-11-02 06:45:34
西柏坡
中国共产党100岁啦
弘扬雷锋精神,既不左,也不右
雷锋(2015年9期)2015-12-14 06:29:00
The Main Modes of Alternative Education in Mainland China and Their Impact on Traditional Education
风雨西柏坡行
椰城(2014年7期)2014-04-29 08:07:20
弘扬“最美” 打造精神家园
浙江人大(2014年2期)2014-03-11 20:16: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