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胜难, 李银军, 李 醒
(河北交通职业技术学院a.院长办公室;b.土木工程系;c.图书馆,河北 石家庄 050035)
近年来,随着对创新型和实践型人才的迫切需求,社会对高职教育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实践育人是现代高职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同时也是深化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途径。如何实现实践育人工作的常态化,成为高职教育可持续发展亟需解决的问题。
教育部等七部委在《关于进一步加强高校实践育人工作的若干意见》中明确指出:“进一步加强高校实践育人工作,是大力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必然要求。”实践育人工作是提高教育水平的重要途径之一,通过实践育人工作的实施,可以有效地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高职院校更应充分认识到实践育人在教育教学中的重要性,努力使实践育人工作切实落实到每一位学生身上,保证实践育人工作的成效[1],通过构建适应自身发展的实践育人平台,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将实践育人工作贯穿于高职教育的整个过程。
实现实践活动与高职教育的有机结合,是对职业教育提出的基本要求,各高校应高度重视实践育人在人才培养中的地位和作用,构建完善的实践育人教育教学体系。而目前,各高职院校对于实践育人教育教学体系的认识还不够深入,体系还不够完善,没有明确的实践育人目标任务[2],缺乏对实践育人工作的总体规划,还没有形成一整套科学合理的实践育人教育教学体系,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和制约了实践育人工作的深入推动以及高职学生综合职业素质的养成。
近年来,各高校虽然对实践育人工作的重视程度有所提高,内容和形式更加多样化,但实践育人特别是实践教学依然是人才培养中的薄弱环节。实践教学效果欠佳,存在重理论教学轻实践教学、重知识传授轻能力培养的现象,实践课时在整个教学体系中的比重相对较小;另外,实践教学环节的设计缺乏一定的创新性,部分高职院校实践教学体系还不够完善。这些不仅制约着大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还影响了大学生综合素质、创新意识以及职业素养的提高。
教师肩负着高等教育健康、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使命,教师实践育人水平是提升高职院校实践育人教育教学质量的关键。目前,高职教师普遍理论知识较强,专业理论教学水平高;但实践教学能力偏弱,对于行业企业一线工作的实践经验不足,专业技能指导能力相对较低。而当代人才培养的目标是使学生在具备解决问题的知识的同时,更要具备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创新意识。因此,各高职院校应充分认识到实践育人教师队伍建设的重要性,努力增强高职教师的实践育人工作能力。
实践育人是一项系统工程[3],需要有相应的考核管理办法以及评估体系对实践育人工作进行统一监管。而目前,对于实践育人工作缺乏有效统一的管理,尚未建立与实践育人工作相匹配的管理理念和考核机制。考核机制的匮乏,从一定程度上制约了高职院校实践育人工作的有序开展以及实践育人的效果,不利于推动实践育人工作取得新成效、开创新局面。
实践教学是提高高职学生职业能力的主要方式。各高职院校应当充分认识到实践教学环节的重要作用,根据自身的专业特点和人才培养目标,提高实践教学占整个教学任务的比重,努力构建一个完善的实践教学体系[4]。
实践教学方法改革是各高职院校落实实践育人工作的重要保证。各高职院校应鼓励教师打破传统教学思维方式,不断开拓创新,使实践教学方法努力向着解决实际问题、分析实际案例、基于实际项目的方向改进,并将实践教学方法改革纳入专业建设的内容当中。
教师肩负着实践育人的重要责任。高职院校应当建立和完善教师实践育人的有关规定和管理政策,引导教师不断加强对实践育人知识的学习,使其具备较强的实践育人意识。高职院校应建立合理的激励制度,充分调动教师实践育人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多给教师提供参加社会实践的机会,以提升他们的实践教学能力;另外,应将教师承担的实践育人工作计入工作量,并有相应的考核和评价机制对教师的实践育人工作进行量化考核和评估。
实践育人基地是实践育人工作实施的重要场所。高职院校应加强实习实训基地、实验室、实践教学共享平台建设。高职院校可以依托现有资源,采取校所合作、校企联合、学校引进等方式建设实践育人基地,这样既可借助社会力量为学生尽早接触新技术、新知识提供实践机会,又提高了实验设备的利用率,对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有着重要的作用。另外,学校还应积极建立多种形式的社会实践活动基地,确保所有专业都有相对固定的实践育人基地。
学生是开展实践育人活动的主体,因此,教师要善于激发学生对于实践育人教学环节与各种实践育人活动的浓厚兴趣,让其乐于接受这种教育方式[5],充分调动学生参与实践的积极性,切实发挥学生在实践育人中的重要作用。应鼓励和激发学生自主开展和参与各种形式的实践育人活动;同时,建立和完善合理的考核激励机制,加大表彰力度,充分发挥学生发现自我、展现自我、完善自我的潜力。
[1]孙兆姝,冯丹枫,陈艳萍.高校实践育人模式研究 [J].科教创新,2011,(11):242-243.
[2]涂德详.对新建本科院校实践育人创新的若干思考 [J].工作研究,2012,(9):72-74.
[3]宋珺.论实践育人理念在高等教育中的实施 [J].思想教育研究,2012,(7):84-87.
[4]刘明贵,向梅梅.基于实践教学改革的人才培养模式创新 [J].中国大学教学,2009,(2):81-82.
[5]刘富胜.从大学生主体性特征看实践育人模式的构建 [J].重庆工商大学学报,2011,(10):141-1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