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安黄土地,我把你追寻

2013-08-15 00:45张宗胜四川文化产业职业学院四川成都610213
四川省干部函授学院学报 2013年3期
关键词:宝塔山黄土地延安精神

张宗胜(四川文化产业职业学院 四川 成都 610213)

在小学时,我知道了革命圣地——延安,听说在革命战争年代很多革命志士、青年才俊为了新中国,纷纷奔赴延安,在这一方黄土地上挥洒她们的青春年华,我一直疑惑着,延安这片黄土地为什么有那么大的吸引力呢?当时自己在心中勾勒出一幅画:延安处处红霞万丈,特别是滚滚延河水边巍巍宝塔山上的宝塔,一定是金光闪闪的,充满了神秘,在那儿的人们都是喜气洋洋、充满了生机和活力。因此,我一直怀揣着一个梦想——去延安看看,去追寻我儿时心中的圣地。

后来长大了,本本历史书的研读,让我对延安这片黄土地的革命事迹和历史大事逐渐有所了解:延安历史悠久,文物古迹荟萃。在这块黄土地上,有中华民族“人文初祖”轩辕黄帝的陵寝地,这是炎黄子孙寻根祭祖的民族圣地。闻名天下的黄河壶口瀑布,以雄浑壮美的风姿象征着中华民族自强不息、勇往直前的民族魂。1935年到1948年,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在此生活和战斗了13个春秋,运筹帷幄,决胜千里,领导和指挥了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奠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坚固基石,培育了永放光芒的“延安精神”,谱写了可歌可泣的伟大历史篇章。这些知识的了解,更加坚定了我对延安这片基地的向往,更加坚实了我追寻延安的脚步。正如篇诗《延安,我把你追寻》说的“延安,我把你追寻,象翩翩归来的燕子,在追寻昔日的春光;象茁壮成长的小树,在追寻雨露和太阳。追寻你,延河叮咚的流水,追寻你,枣园梨花的清香,追寻你,南泥湾开荒的镢头,追寻你,杨家岭讲话的会场。”

这个假期,我追寻延安黄土地的脚步终于成行。在学院的安排下,思政部组织了全院思政教师去革命圣地——延安学习、考察,我有幸参加了这一活动。要去我向往已久的黄土地了,心里有些许激动,有些许迟疑,担心延安不是我想象般的模样,同时还有些许期望,是否能看到我梦中一望无涯的黄土高坡,高坡上是否能够看到放羊人粗狂地高歌,是不是像歌词中所唱“我家住在黄土高坡,大风从坡上刮过,不管是西北风还是东南风……”。

驱车前往延安的路途中,我想象中那一望无际的黄土高坡始终没有出现,我失望了,即使到了陕西海拔最高的黄土地带,依然未看到黄土高坡,反而看到的是沟壑纵横、青翠连绵的广袤高地,在高速路的两边长着大片大片的苹果树林,后听解说才知是经过国家统一安排,人种、飞播,已使昔日的黄土地都披上了绿绿的外衣,而那片苹果树林则大有来头,它是前朝鲜领导人金正日访问陕西时带来的树苗在此种植成活后推广开来的,现在这些树上的苹果已成为了陕西的特色苹果,并出口国外。虽然没有看到黄土高坡,但我未感失落,反而心感欣喜。

经近3小时的车程,来到了号称“天下第一陵”的黄帝陵,这可是我们中华民族的始祖黄帝轩辕氏的陵墓,一定要去拜谒拜谒。陵园里,首入眼帘的是传说中的“皇帝手植柏”,真是苍劲挺拔,枝桠繁茂,犹如一个清瘦高大、鹤发童颜的巨人,站在那儿遥望着大地。听说这株柏树的叶子四季不衰,相传它为轩辕黄帝亲手所植,距今5000多年,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柏树。当地有民谚:七搂八揸半,圪里圪垯不上算,是谓七人合抱犹不围。陵园两侧古柏参天,翠色沁园,两侧的走廊里立有历代帝王将相、才子佳人到此祭奠的碑帖。陵园的最上面,就是祭奠黄帝之处,再拾级而上就是所谓“天圆地方”的祭奠中心了。进入中心,脚踏方地,双手托圆(中心顶上有一圆孔可以看到天空),真有点普天之下唯我独尊之感。凉风习习,放眼望去,桥山之上,柏树遍山,满眼苍翠,真正是传说中的“桥山月夜聚风光,凤岭春烟绕八方”,果然是无限好风光。

拜完黄帝陵,来到了令华夏子孙都激动澎湃的黄河壶口瀑布。梦里曾几次来到黄河边,梦到奔腾不息的黄河水流,而今,终于梦成真。还未到壶口瀑布,一首熟悉的旋律“风在吼,马在叫,黄河在咆哮……”早已在耳畔回响。近了,近了,终于到了和我肤色一样的河——黄河。下车后,我迫不及待地冲向河边,好像多年的游子终于来到了母亲身旁一样,多想好好看看她——我们中华民族的母亲河。信步走近黄河,壶口瀑布上游河道较宽,河水平静,没有波涛涌起,用手轻捧河水,再缓慢握紧,水流走了,只在手中留下了稀稀疏疏的黄沙,正是这些黄沙哺育了中华民族,正是这些黄沙里透露出的一种天地间静穆而自在的气息,孕育了生命、激发了活力、安妥了灵魂,这些黄沙的气息也是令人顶礼膜拜的一种气息,犹如巍巍昆仑、滔滔江河、苍苍林海和青青草原。她们都如黄河母亲一样,孕育了伟大的中华民族,搀扶着无数中华儿女站立、行走和长大,她的手是推动摇篮的手,也是推动世界的手。河水到了壶口处,从近四百米宽的河面突然挤进近四十米宽的狭窄水槽中,水犹如从一把大壶的壶嘴倾泻出一样,形成特大马蹄状瀑布,瀑布涛声轰鸣,水雾升空,惊天动地,大有气吞山河之势,令人流连忘返。走下堤岸,靠近瀑布,和着黄沙的水飘在空中,打在身上,感觉到沙子在灼热的空中作流浪之舞,眼镜片上一会儿就布满了黄沙点点。离开水槽,放眼望去,尽管河道变窄,但紧邻堤岸的大片地方也有几道水流,从侧面扑进狭窄的水槽中,也形成了几道金黄色的小瀑布。另外一大片是没有水的河床,干裂成一片片,就像刻划了历史的足迹一般,记录着一些沧桑变化的印迹。随着暮色临近,夜幕的降临,我们返回宾馆,路途上看到河水经过孟门山一分为二后又汇合为一,终于变得安静了。

夜色笼罩中的黄河,款款行走而不动声色,缓缓呼吸而了无声息,悄悄流动而似凝固。她隐去了白天满身金黄的衣裳,披上了一身神秘幽暗的长袍。河对岸偶尔出现的车辆的灯光忽闪忽闪的在河水中穿行,宾馆的灯光融在静静的流水中轻轻摇曳着。望着静静流淌的黄河水,我仿佛看到了中华民族五千年源远流长的历史长河,看到了生生不息的中华民族前赴后继,奋勇向前的足迹,看到了中华民族自立自强的伟大精神。“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尽管我们前进的征途中会遇到这样那样的艰难险阻,但任何力量也阻挡不了中华民族前进的步伐,因为,她就像这奔腾咆哮的黄河水一样,大海才是她的目标。

第二天清晨,我们就向着革命圣地——延安出发了。“几回回梦里回延安,双手搂住宝塔山”,延安,我来了!半路上开始下雨了,真是天公不作美啊!早听说延安已经下了近一个月的雨了,并且是近百年来罕见的大雨。车行到延河边,我劲力朝车窗外看,想看看延河里是不是“滚滚河水”,但只看到雨中的延河水时而躁动时而安静地流淌着。到了延安新闻纪念馆前,车停了,透过雨滴飘洒的车窗,看到了延安的标志——宝塔山。我怀着激动的心情下车冲入雨中来到延河边,曾多次出现在梦中的宝塔山穿过雨林终于清晰地进入了我的眼中,“巍巍宝塔山,滚滚延河水”的诗句霎时充满脑际,宝塔山上的宝塔屹立于山巅,在风雨中依旧屹立不动,仍然像当年一样指引着人们前进的方向。宝塔,当时中国革命的希望之塔,现今为延安革命圣地的标志,同时也是“延安精神”的扎根之地。可惜雨越下越大,无法好好地观赏了,只好依依不舍返回车里。

我们来到杨家岭,延安的又一地标,它曾是中共中央驻地旧址。毛泽东等中央领导和中共中央机关在此居住期间,指挥了抗日战争敌后战场、解放战争,领导了大生产运动和整风运动,召开了党的“七大”和延安文艺座谈会。后来修建了大礼堂并隆重召开了党的七大,会场里的有些陈旧的桌椅凳子仍在那儿静静地呆着,等着后来人参观,敬仰;主席台的幕布上依然还挂着毛主席和朱总司令的像。毛主席居住房里桌椅简陋而洁净,但就是在这样艰苦环境中,毛主席写了无数的光辉著作,对中国革命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看完了杨家岭,我们来到枣园,这也是另一处重要的革命历史遗址。中共中央书记处由杨家岭迁驻此地后,继续领导全党开展了整风运动、大生产运动,筹备中共“七大”,领导全国军民取得了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并领导全国人民同国民党顽固派进行了针锋相对的斗争,为粉碎国民党反动派的全面内战作了充分准备。

在枣园里有毛泽东、朱德、周恩来、刘少奇、任弼时五位同志的旧居,都具有重要的历史纪念意义。小广场上还有当时中央五大书记在一起昂首阔步的铜像,雕刻惟妙惟肖,五个领导人容光焕发、意气风发,透出即将建立新中国的喜悦。毛泽东在此居住期间,写下了《论联合政府》、《抗日战争胜利后的时局和我们的方针》、《关于重庆谈判》等许多指导中国革命的重要文章。毛泽东也是在这里接见了美国总统罗斯福的私人代表赫尔利,签署了关于成立联合政府的五点建议。枣园在当时曾举行军民纺线比赛,周恩来和任弼时还被评为“纺线能手”。刘少奇和王光美经叶剑英介绍,在此结婚。毛泽东在枣园后沟的西山脚下,出席了张思德烈士追悼大会,并亲笔题写挽词:“向为人民利益而牺牲的张思德同志致敬!”并发表了《为人民服务》的重要讲话。

参观完这两处最能典型代表延安革命旧址后,心中颇多感慨:无论是哪一个领导人的住址,或者是办公场地,里面的所有用具都那样破旧,但正是在这么艰苦之地,中国共产党最终夺取了全国胜利。这是一种什么精神和意念,这需要多大的信仰力量才能够做到啊!这种精神今天我们称之为伟大的延安精神。想想,陕北延安在当年本是贫瘠之地,中央红军长征来到这里,找到了创建陕北革命根据地的刘志丹、谢子长,却让这里从此成为了一片热土,成为了中国革命的摇篮。十三年的风雨历程,延安经历了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经历了整风运动、大生产运动、中共七大……可以说,一系列影响和改变中国历史进程的重大事件,是延安留给我们的珍贵遗产。而比这些遗产更宝贵的,是以毛泽东为代表的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培育出的“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实事求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延安精神,她是中华民族精神宝库中又一份重要的财富,更是我们今天实现中国梦的重要精神支柱。作为思政教师,如何引导大学生践行延安精神、认识社会发展规律和自己的社会责任,让个人的梦想与国家、民族的前途命运结合,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担当。

延安,黄土地,我会一直追寻着你,追寻你的革命足迹,追寻你永不放弃、坚持到底的精神,追寻你已成为我国社会建设精神支柱的延安精神。

正如那首一直回响在我耳畔的诗歌:“我们永远告别了破旧的茅屋,却忘不了延安窑洞温热的土炕。……我们毫不犹豫丢掉了老牛破车, 但不能丢宝塔山顶天立地的脊梁。 延安,你的精神灿烂辉煌!如果一旦失去了你啊,那就仿佛没有了灵魂,怎能向美好的未来展翅飞翔?啊!延安,我把你追寻,追寻信念,追寻金色的理想,追寻温暖,追寻明媚的春光,追寻光明,追寻火红的太阳!”

猜你喜欢
宝塔山黄土地延安精神
延安精神跨越时空
延安精神照耀着我们
宝塔山咏怀
瞻仰宝塔山
《黄土地》画报
延安精神传万代
不忘黄土地
当延安精神遇见北大荒
从黄土地走来
亲不够的黄土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