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数课堂中“延迟反馈”的运用时机

2013-08-15 00:45:07曹丽华
陕西教育·教学 2013年9期
关键词:因数小数教学活动

■文/曹丽华

在日常教学活动中,学生们在课堂上的表现和思维的表达等都可以作为教学反馈的内容。掌握了学生的表现内涵就如同抓住了教学的命脉,高效的教学活动体现在关注教学对象的反馈上。在适当的时候,教师要学会将教学反馈“延迟”,能够更好地调控教学活动,促进课堂教学“峰峦叠起”、“峰回路转”。

一、运用延迟反馈,主导教学活动

传统的数学课堂,强调教师对学生的学习表现做出及时反馈,而不能留给学生更多的思考空间。教师对学生的错误反馈作出及时应对时,就有可能伤害学生的自尊心。因此,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要尽可能延迟对学生直接的、生硬的反馈,将其转化为学生之间的互相反馈。以倍数和因数的学习为例,课堂上教师让学生们找出36的因数。解题的时候却发现学生的解答出现了因数的遗漏和重复排列,把答案写成了“6和6”的两个错位信息或者“4和9、9和4”这样的重复答案,忽略了因数的实质。这时教师不要对其作出直接的评价反馈,这样的反馈会让学生感到伤自尊,也会使学生们失去一次难得的思考机会。笔者在备课时就将这作为一个重点,在课堂上通过引导和分析,让学生结合乘法运算认识因数的含义,小组讨论找36所有因数的方法:一对一对地找,从两头往中间写。可见,如果教师运用延时反馈,能让学生有充分的时间思考问题、理解问题,教与学会更加和谐。

二、运用延迟反馈,激发学生创新思维

学生的创新思维在于猜测、联想等,都是直觉层面的,这让学生在思维创造的过程中难免会犯错误。如果这时教师给予的反馈是及时的否定评价,那么很可能会扼杀学生的创新思维。所以,教师在激发学生创新思维时要运用延迟反馈,使学生的创新思维得以充分发散并逐渐形成。例如“圆的周长”这一节,课本中介绍了两种方法测量圆的周长,一种是用线绕圆一周后量线的长度,一种是把圆在直尺上滚动一周。笔者没有及时肯定和认可和书上同样的测量方法,而是运用延时反馈,让学生再思考、再操作,给学生更广阔的探索空间,开阔学生的数学思维,使学习活动变得主动、生动,彰显学生的个性。

三、运用延迟反馈,带动学生的积极情感

教师要懂得尊重、热爱并理解学生,与学生建立起和谐的师生关系,让学生消除对老师的戒备心理,这样便于给学生营造活跃的学习气氛,让每个学生都保持积极的学习状态。教学反馈,要让学生感到教师的尊重和理解,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在学生思考问题时,教师不应该把答案过早揭晓,对于开放性的问题也不应规定标准答案。而是应该把学生看成是成长中的、发展中的人,允许孩子们犯错误。运用延迟反馈,让学生充分思考,然后对学生思想中正确和有价值的部分予以肯定和表扬。这样,学生不但能有自己思考的时间,而且会对问题产生更深刻的理解和感悟,同时增强对教师的信任,便于教师创造平等、民主的课堂气氛,让学生获得快乐的情感体验。笔者教学“比较小数的大小”这一课,当“雪糕和棒冰哪个贵一些”问题呈现后,学生借助自己的经验和对小数意义的理解比较0.8和0.5的大小,真是“八仙过海,各显神通”。

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如何适时运用延迟反馈,提高教学效率呢?1.精心设计问题,问题呈现后教师应该留给学生充分思考的时间和空间,不要期待学生立刻给出正确的答案,不能流于形式。通过延迟反馈,让学生学会真正的思考。2.尽量少用或者不用“正确”、“错误”、“好”或者“不好”一类绝对的反馈方式,多用“你是怎么想的”、“你的理由呢”这样的反馈评价来追问学生。3.引导学生完整、准确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和观点,培养学生倾听、提问、争议的学习习惯,逐渐培养小学生思维的逻辑性和发散性。

总之,延迟反馈是小学数学教学中的一点星星之火,只要适时地将它引入到课堂中,使教师和学生都能感受到它的作用,我相信这点星火一定可以燎原。

猜你喜欢
因数小数教学活动
借助因数巧妙拆分
住培教学活动指南专题
小数加减“四不忘”
小学数学实践教学活动初探
甘肃教育(2021年10期)2021-11-02 06:13:58
我国古代的小数
小数的认识
因数是11的巧算
小数的认识
“积”和“因数”的关系
如何构建低耗高效的高中数学教学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