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祝宗明
“诗趣”即诗的意趣、诗的情趣。在体育教学中合理地运用诗歌的情趣,从“激发”孩子的兴趣入手,让孩子去“体验”、“探究”,以个人带动全体,保证练习的密度与强度,设置练习情境,提高学生的技能水平,为终身锻炼打好坚实的基础。
我们编制了“诗趣”教学模式引入体育课堂的师生调查问卷。通过表1我们获知绝大多数学生支持将“诗趣”引入体育课堂,只有10名学生反对将“诗趣”引入课堂。通过表2我们对持反对意见的学生进行了调查,有5人认为“诗趣”教学模式和体育课堂教学无关;有4人喜欢体育活动但不喜欢古诗,我们将“诗趣”教学模式在体育课堂上运用后,这4个学生表示愿意参加这种类型的课;有1人表示反对,但又说不出原因。通过对任课教师的问卷调查,我们发现所有任课教师对“诗趣”教学模式在体育课堂中的运用表示感兴趣,并且愿意参与这种形式的课。通过调查结果分析,我们认为将“诗趣”教学模式引入体育课堂是很有必要的。
1.在足球教学中运用“诗趣”教学模式。唐朝诗人王建曾有一首关于足球的七律:“宿妆残粉末明天,总在朝阳花树边。寒食内人长白打,库中先散与金钱。”我们可以在课前将这首诗提供给学生,让学生自己去查资料,理解这首诗。通过课前设置自学质疑,给学生练习的空间,努力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有学生还提供了“少年骑马入咸阳,鹘似身轻蝶似狂。蹴鞠场边万人看,秋千旗下一春忙。风光流转浑如昨,志气低摧只自伤。日永东斋淡无事,闭门扫地独焚香。”这一首诗讲的是足球比赛的热闹场面,希望学生能够从中学习古人投入足球比赛的激情。通过构建“诗趣”足球,能够很好地培养学生动脑动手的好习惯,又能起到加强思想品德教育的作用。
2.在中长跑教学中运用“诗趣”教学模式。中长跑是学生比较不喜欢的运动项目,主要是参与中长跑学生会产生身体不舒服的症状。我就在每50米处设置“名诗接龙”活动。经过这样的设计,能够很好地分散学生的注意力,也能够提高学生参与中长跑的兴趣。
3.在接力比赛中运用“诗趣”教学模式。在进行鸭子走接力比赛时,我先将梅尧臣《鸭雏》的“乳鸭池塘水浅深,熟梅天气半晴阴”介绍给学生,进而设置“我们都是一只快乐的小鸭子”情境,让学生在鸭子走的时候体会“乳鸭池塘水浅深”的意境。这样的接力比赛气氛热烈,学生又能够在“诗趣”的情境下投入比赛。
4.在游戏教学中运用“诗趣”教学模式。游戏教学深受学生的喜爱,我们的教学对象是年龄12周岁以下的学生,由于年龄特点,他们喜欢通过“玩”的方式学习知识。我们将游戏结合“诗趣”进行教学后,不仅有利于小学生体育技术技能的掌握,而且还有利于陶冶小学生的情操,培养他们遵守纪律和相互协作的精神,最终在“玩”的过程中掌握诗的意趣、诗的情趣。
用“诗趣”营造体育课堂教学氛围,我们将经典的古诗做成展板、标语等悬挂于运动场周围。在进行教学时,设置课前5分钟背古诗环节。要求每节课由一个小组介绍一首古诗给大家,并且介绍这首诗的意境,这样就形成了课内课外“诗趣”教学相结合的模式。蒋瑞祥的《临邑虎年咏虎》:“一啸山河动,雄风撼九州。神功惊爪尾,生气喜须眸。警世非称霸,假威心与仇。少年抒壮志,声谒武源流。”我们可以将这首描写老虎精气神的诗运用到“老虎抓野猪”游戏中。事先在场地上画一个20m×20m的正方形游戏区域,选出4至5名学生扮演“老虎”,其余学生扮演“野猪”,野猪必须在20m×20m的正方形游戏区域活动,“老虎”可以在任意地方活动。游戏开始时,“老虎”可以抓任意一个“野猪”,被抓的“野猪”放置于正方形区域外,看哪一个“老虎”抓到的“野猪”多,看最后剩余哪几只狡猾的“野猪”。
总之,构建体育课堂的“诗趣”教学模式就是将古诗通过体育课堂教学教授给学生,从而“激发”孩子参与体育学习的兴趣,让孩子去“体验”、“探究”,以个人带动全体,保证练习的密度与强度。通过“诗趣”教学模式设置练习情境,提高学生的技能水平,为终身锻炼打下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