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如何在信息化条件下实现跨越发展

2013-08-15 00:53邵明杰
河南警察学院学报 2013年2期
关键词:永城市治安警务

邵明杰,陈 锋

(永城市公安局,河南永城 476000)

近年来,永城市公安局积极探索把构建以“信息、合成、规范、动态、高效”为主要特征的现代警务体系融入中原经济区建设和全社会动态化、信息化发展进程之中,基本实现传统警务向现代警务的“四大转变”,公众安全感和满意度两年间大幅提升90余个位次,“清网”行动战果名列全省第一,“春雷行动”、“夏季攻势”等专项行动成效显著,各项打防控指标位居全省县级前列,先后荣获党中央、国务院“上海世博先进集体”,全省优秀公安局等荣誉称号并荣立集体二等功。《人民公安报》五个专版、《河南日报》五篇文章系列解读“永城公安现象”。2011年6月,全国中小城市治安管控模式高层论坛在永城召开,与会专家学者称赞永城市公安机关走出了一条中西部地区中小城市警务工作跨越式发展的新路子。

一、信息科技应用尖端化,实现公安工作由人力密集型向科技密集型转变

在现有公安体制框架下,公安工作的信息化进程只有领先于社会整体的信息化进程,才有可能打赢现代条件下社会管理这场长期的对抗性“战争”。因此,公安工作的信息化建设一定要尖端,应用一定要深入,才能借助现代信息技术手段真正整合警务资源,改造警务流程,创新警务模式,提高警务效能。

(一)建成警用地理信息综合调度平台,基本实现对社会治安的“立体式”管控

近几年来,永城市公安局先后投入5000余万元,建成3D城市警用地理信息平台,整合城区视频监控系统、道路交通电子管理系统、灯杆报警系统、车载无线视频传输系统、电子岗哨、警用车辆及350兆集群系统、手持机GPS卫星定位系统等,可以实现迅速对报警人和案发现场的准确定位,对案发现场周边警务资源实时调配,实现点对点、可视化、扁平化指挥和可视化警务督察。这些系统的建成和相继投入使用,基本在全市城区实现“探头站岗、鼠标巡逻”,值班民警凭借视频监控和鼠标点击就可以做到对街面社会治安的全方位管控。

(二)建成警务视频监控中心,基本实现对全局单位和民警日常行为的“全方位”掌控

在完成派出所及所有一线执法单位服务区、办公区、办案区、生活区等“四区改造”的基础上,为每个派出所开通8路高清视频监控,为每个一线执法单位开通4路高清视频监控,全部接入警务监控中心,将全部执法单位的询(讯)问室、值班室、枪械库、监所、涉案财物保管室等重要部位和100个农村治安卡点、7个治安卡口、116个警务工作站全部置于视频监控之下。整合网上督察报备、视频监控、3G车载无线视频、GPS卫星定位、语音对讲等功能,督察民警实时进行网上视频巡查,实现对各单位执法、执勤、涉案财物保管等工作的远程、可视化监控和即时查纠,以及对单位、民警日常工作的全方位监督。

(三)建成综合信息研判平台,基本实现对全部警务信息的“精细化”研判

依托“大情报”平台,整合四色预布警系统、警务信息“一查通”系统、智能识别卡口系统、SIS超级情报系统、周边刑事案件研判系统、可视化网上执法系统等功能,对全市刑事案件发案情况、周边县市刑事案件发案情况、可疑车辆、人员等情况进行量化分析,实现打防犯罪的精准化。成立了80人的专职情报联络官,实现了从派出所到情报中心三级研判。同时,成立了图像中心,智能搜索有价值图像监控信息,综合分析研判,视频侦查,服务实战。2012年以来,利用信息研判破获发生在城区的系列盗窃店门、盗窃电瓶等案件110余起。2012年8月24日,永城市公安局刑警大队民警按照图像中心研判指令,按图索骥,成功抓获犯罪嫌疑人,破获系列盗窃电动车案件80余起,追赃款物折合20万元。

(四)建成农村技防网络,基本实现广大农村地区技防“全覆盖”

在广大农村地区推行“光明防范工程”,通过政府号召、公安引导、村民自愿的原则,动员各村在村庄内安装简易路灯,提高村庄夜间亮度,挤压违法犯罪空间,防范违法犯罪行为的发生。同时,通过政府投资和个人出资,各乡镇均建成了治安视频监控中心,芒山、演集等10个乡镇基本实现了所有自然村全覆盖。2012年8月,永城市公安局采取市场化运作方式,引资1100万元,为全市农村安装了308个高清夜视功能的数字监控探头,实现了全市农村主干道路口全覆盖。同时,大力推行“气死贼”、“电子狗”等技防设备,在各行政村安装了“平安大喇叭”,实现了发案后及时集结群众围捕犯罪分子。

二、警务资源合成集约化,实现由警种单打独斗向整体作战转变

整体作战不但是一种技战法,更是一种现代警务理念,不但能够成功指导命案攻坚及大型急难险重任务、完成重点工作,而且也适用于公安整体工作。通过大力加强警务合成化运行,切实变警种各自为战为多警种合成作战,实现了内外部社会及警务资源集约化合成运用。

(一)推动警力下沉,形成人往基层走的导向

公安工作的动力在一线,活力也在一线,为使警力能够彻底下沉,永城市公安局抓住警务机制改革创新试点的契机,将全局内设的26个单位精简到12个,将所有精简后富余的170名警力全部下沉到派出所、警务室,使派出所的警力占到全局总警力的53%。为了形成人往基层走的导向,永城市公安局党委出台有针对性的政治、经济待遇倾斜政策,真正使民警沉到基层、扎根基层。政治待遇方面,规定一级派出所所长全部解决正科级待遇;到边远派出所工作满2年的民警即可参加进入人才库的考试,机关的民警满5年方可参加考试,同等条件下,基层民警要比机关民警进入中层领导岗位早3年时间。2012年8月,永城市委将全市22个科级派出所长全部兼任乡镇党委或政府副职。经济待遇方面,规定下到基层派出所的民警的岗位津贴和节假日补助要高于机关民警40%,也就是说基层民警每月要比机关民警高出300元的补助,外加100元交通补助。同时,机关民警除正常的日常工作外,还要参加城区“1+3”巡逻防控和联勤,工作量超过基层民警。

(二)建立“四支队伍”,做强专兼职治安辅助力量

警力有限,民力无穷。永城市公安局借助政府和民间力量,先后组建了830人的专职治安巡防队伍,其中市直属巡防大队230人,乡镇29个巡防中队600人,统一配备了服装和巡逻器材,享受“三金一险”待遇;组建了160人的专职视频监控员队伍,享受“三金一险”待遇,专司城乡视频巡查研判,打造一支永不疲倦的“空中巡逻队”;组建了3000多人的职业保安队伍,市直机关团体、厂矿企业、医院学校等全部按要求配备2名以上的职业保安人员;组建了遍布城乡的群防群治信息员队伍,在市区园林环卫职工和公交出租司机中建立了1600人的“平安志愿者”和“平安协管员”队伍,在农村建立了由村组干部、党团员、治安积极分子组成的以“护村队”、“护厂队”、“护校队”、“妇女巡逻队”、“老人守护队”等为主体的多种形式的群防群治队伍。这些专兼职治安辅助力量的组织化和规模化,极大地支援和补充了治安力量,有效弥补了警力不足,分流了“正规军”的工作压力。

(三)借用社会防范力量,弥补社会治安防控薄弱环节

永城市公安局对社会上的民间治安联防组织予以积极扶持和支援,激活这部分社会防范力量,有效填补社会治安防控网络疏漏之处。随着深安联网报警公司进驻永城,依托他们经营市区营业性门店、商铺的联网报警业务,为街面治安防控提供有益补充。积极争取各级党委、政府及综治部门的支持,广泛动员机关单位和个体民营企业商铺自行安装监控系统,全市已安装探头2.5万余个,依托全市4个出租车公司,将4个出租车公司电台与110指挥中心联动,将全市600余名出租车司机聘为治安信息员,利用他们遍布全市、全天候的流动特性,及时反映治安信息,举报违法犯罪线索,特别是城区发生突发案事件时,由110指挥中心指挥街面警力处置的同时,呼叫出租车司机参与围堵,提高现场处置成功率。

三、社会治安掌控动态化,实现警务由被动型向主动型转变

公安机关要管理好始终处于运动状态的“人、地、物、事”,只有建立动态化警务“以动制动”,通过对社会治安各个要素实施动态化管理控制,扩大警务覆盖面,实现“警力跟着警情走”,最大限度地提高民警管事率、见警率和现场抓获率、破案率。

(一)城区推行“1+3”动态布警模式

针对城区治安刑事案件发案集中的特点,将城区根据人口、面积划分为12个巡逻防控区,科学设定巡逻路线,推行“1+3”巡逻模式,即1名机关民警,带领3名治安巡防队员在防控区开展工作,依托城区42个治安警亭,有警接警,无警巡逻,较好地解决了治安巡防队员不能单独执法的问题,大大提高了街面见警率和民警管事率。城区“两抢一盗”案件发案数连续两年持续下降,2009年3535起,2010年2514起,2011年2397起,2012年以来1260起,分别下降28.8%、4%和47.4%。

(二)推广治安卡口堵控模式

通过在全市推行治安卡口建设,强化对区域性流窜犯罪的堵控和对社会面治安的管控力度。在边际结合部和市区主干道建成“秒拍”功能的电子卡口55个,在出入城区的主要道口建成配备高清智能抓拍系统和警务信息“一查通”系统的智能卡口7个,在出入永城的乡镇建成有固定依托点、配备警犬、视频监控、GPS对讲机及阻车工具等的农村治安卡点70个。大力推行永城市卧龙乡农村卡点“1+2+3”的值守模式,即1名辖区民警带领2名治安联防队员和3名村组干部或治安积极分子开展工作。地处市西南与安徽省三乡镇交界的卧龙乡2010年“双抢”案件大幅下降,2011年以来没有发生“双抢”案件。

(三)扁平化指挥快速反应

充分发挥110综合调度平台的实战作用,对整个辖区的巡逻车辆和人员运用GPS卫星定位系统、覆盖城乡的视频监控系统、350兆集群呼叫系统实现点对点地指挥一线警力,减少了指挥层次,缩短了出警时间,实现了接处警的可视化,现行犯罪捕获率明显提高。仅2011年,全局就抓获现行犯罪嫌疑人149名。目前,城区3分钟区域合围,5分钟城区关门,15分钟全市封闭的快速反应格局基本实现。困扰永城多年的外省到永城持械聚众斗殴、寻衅滋事的涉黑涉恶犯罪基本绝迹。

(四)推行“小警务”战略

根据“沙堆理论”,治安案件和矛盾纠纷的减少将直接导致一般刑事案件、疑难信访案件和重大刑事案件、重大群体事件的减少。永城市公安局提出了关注群众的“小需求”,化解民间“小矛盾”,办好涉及群众利益的“小事情”,处理好影响安全感的“小案件”,发现解决涉及民生的“小困难”,排查解决影响安全的“小隐患”等“六小警务”。同时规定,对因“六小警务”引发命案的单位主要领导严肃追责,涉及“六小警务”的慢作为、不作为的群众举报投诉,查处不过夜。“六小警务”实施一年多来,共化解矛盾纠纷1500起,避免民转刑案件700余起。永城现行命案发案数连年大幅下降,2009年以前均发30起以上,2010年发13起,2011年发8起,2012年至今仅发4起。

(五)开展“零发案”创建

大力提倡破大案是政绩、不发案更是政绩的现代打防犯罪理念,在全局广泛开展“零发案”派出所创建活动。规定:凡半月内没发生“两抢一盗”等可防性案件的派出所奖励5000元;凡月内没有发生“两抢一盗”等可防性案件的派出所奖励2.5万元,连续实现“零发案”的,奖金额度按2.5万元基数逐月递增。这一措施极大地激发了民警的工作积极性,2012年以来,全市就有32个派出所实现了辖区半月度“零发案”;18个派出所实现了月度“零发案”。

四、奖惩激励机制多元化,实现民警队伍由“要我干”向“我要干”转变

现代警务机制的主体是人,必须充分调动发挥每位警员的主观能动性,努力营造让民警想事、谋事、成事的良好氛围,进一步昂扬民警斗志,锤炼警队精神。永城市公安局始终坚持从严治警、从优待警两手抓、两手硬,大大激发了全体民警的职业归属感和干事创业的积极性。

(一)让实干的民警得实惠,打造公平竞争平台

坚持“干与不干不一样,干多干少不一样,干好干坏不一样,能干与不能干不一样”的原则,凭政绩用干部,“打一仗总结一仗”,实现由伯乐相马到赛场赛马的转变。2010、2011两年解决正副科职级79人(其中正科级26人),调整提拔优秀中层领导189名,涉及的每位民警的工作政绩列表全局公示。在公平、公正、公开的竞争环境下,以有为求有位,在永城公安民警中蔚然成风。

(二)尊重民警首创,深化民警工作参与度

推行“亮点警务”,设立“金点子”奖,广开言路,充分发挥广大民警的聪明才智,鼓励“小发明”和“小创造”,调动民警积极参与全局性的重大工作部署和决策。筛选出治安管理、治安防范、预防犯罪等方面的难点,挂牌公示,让民警建言献策。对工作有思路,经常提出“金点子”的民警免试进入后备干部人才库,予以破格提拔重用或给予物质奖励。

(三)加强警务保障,免除民警后顾之忧

加强与政府间的协调沟通,将一级派出所每年20万元、二级派出所13万元、三级派出所8万元办公经费全部纳入财政预算予以足额保障,同时采取以奖代补的形式,通过各项工作的评先评优,加大对各单位办公经费的保障力度。2010年以来,仅通过“零发案”创建一项工作,就奖励基层派出所89万元。

(四)强化日常监督,保证队伍良性运行

依托智能化警务监控中心,实现了对全局民警执法、执勤工作的实时监控。深化警务公开,在“永城市公安局门户网站”设立投诉信箱,开辟“局长我有话对你说”对话窗口,公布局领导手机号码和邮箱,公示每位民警的照片、联系方式及岗位职责。同时,坚持每年一次向民警家属汇报工作,举办“十佳好警嫂”、“十佳好警哥”评选,促使每位民警家属为自己“身边人”鼓劲加压,用“枕头风”激励、影响和约束民警,将监督延伸到8小时之外。

(五)坚持从优待警,提升民警的职业优越感

大力提升全局副科级以上民警比例,依据警员职务套改政策,强力争取市委、市政府支持,先后套改一级警员226人,四级警长21人,三级警长37人。积极争取,全额解决了民警每月480元的节假日补贴。坚持为高考分数超二本线的民警子女发放1000~2000元的人才奖。同时创造性地落实休假、体检、福利、慰问等从优待警措施,积极改善民警办公办案条件及工作、学习、生活环境。2009年以来,先后推荐51名优秀民警子女就读重点高中,减免学费数万元。

猜你喜欢
永城市治安警务
Me & Miss Bee
永城市
推进扫黑除恶 优化治安环境
做好企业治安保卫工作的认识与实践
永城市
淮河流域永城市水功能区入河排污口调查分析
HIV感染的警务预防与处置
警务训练中腹痛的成因及预防
警务实战训练教学中开设
警务指挥与战术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