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秀兰
(河南省南阳油田双河社区中心幼儿园,河南 南阳 473000)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孩子的性格、品行、智能、习惯首先在家庭中养成。父母首先要作榜样,因为孩子今后能不能有爱心,不是家长,老师说他有,他就有的,或者说教他有爱心,他就有爱心的,而是受家庭,环境的影响,且这种影响是潜移默化,春风化雨的。大家肯定都看过这样一则公益广告:妈妈边给儿子洗脚边讲故事,之后又给自己的母亲洗脚。这一举动被儿子看到了,他主动打来一盆水,给妈妈洗脚,还说:“我也给妈妈讲一个故事。”这就是身教的力量,父母也记着没有付出就没有回报。
部分父母的溺爱会使孩子自私、霸道,而穷人的孩子早当家。不少父母看上去很爱孩子,但他们的做法不是理智的爱,从孩子一出生,父母全代替包办,孩子吃什么、要什么给什么,饭来张口,衣来伸手。孩子在生活中得不到尝试,哪来的各种生活的技能?我们班赵怡小朋友年龄最小,但她各方能力一点都不弱,中午起床衣服全是自己穿,穿好后,还帮她姑家的哥哥穿。后来了解到,她的两个哥哥在自己家里,什么事情都是由爷爷奶奶代办的,孩子没有锻炼的机会,这样等于剥夺了孩子学习各种技能的权力。后来我与家长沟通说服家长,给孩子锻炼的机会。
同情心是爱心的基础。如果一个人不具备最起码的同情心,很难让他爱父母、爱他人、爱祖国。而童话、故事又是孩子感兴趣喜欢听,家长要充分利用孩子的这种心理,可以有意地将包含此类教育意义的故事读给孩子听,孔融让梨、黄香暖席等,让他们在听的过程中受到熏陶,受到教育。
以前的孩子在家庭中就有一个群体,他们整天和哥哥、姐姐、弟弟、妹妹生活在一起。到了学校又和同学们在一起,始终没有脱离群体的生活。他们有足够的时间和空间来化解矛盾,在这一过程中,逐渐学会了爱,知道了同情和帮助。可现在都是一个孩子,父母应该多鼓励,多支持自己的孩子走出去和同学、朋友在一起。当然孩子在一起玩,闹矛盾是很正常的,父母不能总护着孩子,要多让孩子检讨自己,多站在对方的角度想问题,这样时间久了,孩子就能渐渐的感受、培养起自己的爱心。
陶冶孩子的情操,最好的办法就是让孩子多读书,有效的把书本中的知识和实际生活联系起来。要让孩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一有空就读书,让书籍成为孩子的良师益友。另外还要鼓励孩子积极参加献爱心活动,每一次参与都将是对他们的一次教育。当孩子做出有爱心的行为或表现出对他人的同情时,家长要及时给以肯定,不失时机地表扬和赞美。慢慢的就会使孩子有一个比较健全的、健康的心理,同时也陶冶了他的情操,进而形成一个美丽的心灵。
现在我们全民族都正在大力构建和谐社会,爱心是和谐社会的基础。不管是从小家,大家,还是国家,父母都有责任为孩子营造爱的氛围,都有责任对孩子进行爱的教育,因为他们是我们的未来,也是国家的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