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 敏,范茂丹,赵红晓,高凡舒,周 磊
患者,女,68岁,既往多发性硬化病史20余年,无高血压、冠心病、心律失常等病史。多发性硬化病程中多次出现急性加重,均入院应用甲泼尼龙行免疫干预冲击治疗,辅以保护胃黏膜、预防感染、骨质疏松、电解质紊乱等治疗,症状好转后出院。近1年来因腰背部痛性痉挛出现行走时步态不稳、行走困难,当地医院予口服卡马西平每次200 mg,3次/d对症治疗,服药后间歇出现胸闷,未予重视。在我院疗养过程中,出现活动后晕厥1次。行头颅CT、脑血管MRA检查未见明显异常,ECG检查示Ⅱ度Ⅲ型房室传导阻滞,诊断为“卡马西平致心律失常”。经停药、吸氧、静脉滴注异丙肾上腺素、口服呋塞米、螺内酯等治疗16 d后,心电图恢复正常。
卡马西平为电压依赖性钠离子通道阻滞剂,可阻断钠离子通道,轻度延长房室传导时间,降低4相自动除极化电位,延长心肌传导动作电位时间。口服吸收慢且不规则,个体差异大,经肝脏代谢,肾脏排泄,同时可诱发自身代谢,起效时间差别很大,临床上主要用于癫痫、周围神经痛、精神性疾病等的治疗[1-2]。卡马西平常见的药物不良反应是过敏,常见于头面部、躯干,严重者可出现稀释性低钠血症、严重腹泻、Stevens-Johnson综合征;罕见的是骨髓抑制、急性肾功能衰竭、心律失常、药物性肝炎等[3]。
卡马西平在循环系统的不良反应多见于老年人,可表现为心律失常、心力衰竭、阿斯综合征、心脏骤停、心源性晕厥、嗜酸性心肌炎等[4]。卡马西平不良反应的发生与剂量无关,发病时间较早,发病时症状多样,个体差异较大。因此,在使用卡马西平前应充分考虑到非抗心律失常药物的致心律失常作用,认识到卡马西平与抗心律失常药物合用时增加致心律失常风险,了解患者有无药物过敏史、不良反应、使用禁忌及注意事项,严禁滥用药物,及早发现不良反应的发生,在发生不良反应时立即停药,并合理处理不良反应,避免产生不良后果。
[1] 陈新谦,金有豫,汤光.新编药物学[M].15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209-211.
[2] 黎明江,向晋涛.非抗心律失常药物的致心律失常作用[J].中国心脏起搏与心电生理杂志,2009,23(2):106.
[3] 孙定人,齐平,靳颖华.药物不良反应[M].3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391-393.
[4] 刘丽勤,李小芳,翁辉廉.卡马西平的不良反应[J].广东药学,2001,11(6):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