聂庆英 ,黄英 ,刘彩光 ,陈谷霖
(1.武宁县人民医院a.麻醉科;b.外科,江西 武宁 332300;2.南昌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医院感染管理科,南昌 330006)
随着机械通气的普及,呼吸机管路消毒的效果引起高度重视。近年我国各级医院对呼吸机管路系统的清洁、消毒方法不断进行研究,目前尚未有统一的消毒方法,且对浸泡消毒的可靠性有争议[1]。呼吸机使用是医院感染的高危因素之一,而呼吸机管路消毒不当是造成呼吸机管路污染的重要原因[2]。呼吸机管路消毒可采取热力高压灭菌、气体熏蒸及化学消毒剂浸泡消毒,基层医院常选用经济、有效的浸泡消毒。本文对2种不同的消毒方法消毒后的管路及时采样进行细菌培养,监测消毒效果,并分析不同消毒方法与患者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关联性,报告如下。
选择2009—2011年在武宁县人民医院行呼吸机治疗大于48 h的危重患者60例,男 38例,女 22例,年龄28~66岁,平均46岁,所有患者入选之前均无任何感染及其他并发症。将60例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B 2组,每组30例,2组患者的年龄、病情及性别等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可比性。
A组使用后的呼吸机管路采用热力高压消毒:卸下呼吸机管路→用液酶浸泡5 min(如污染物已干至少浸泡20 min)→清水冲洗→晾干→高压蒸汽灭菌。
B组患者使用后的呼吸机管路采用浸泡消毒:卸下呼吸机管路→用液酶浸泡5 min(如污染物已干至少浸泡20min)→清水冲洗→含氯消毒剂(500mg·L-1)浸泡30 min→用清水将消毒液彻底冲洗干净→晾干或烘干装入清洁袋内→干燥清洁封闭保存备用。
消毒后的管路均及时采样进行细菌培养,每组各取60个样本,所有标本均由一名护士和检验师按规范要求采取、送检。
细菌培养评定标准:细菌数≤5 cfu·cm-2为达标,且不得检出致病性微生物。
采用WHONET5.5统计软件,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组呼吸机管路消毒后细菌培养结果均达标,达标率100%。A组相关性肺炎发生率为6.7%(2/30),B 组为 10.0%(3/30),2 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4.28,P>0.05)。
本研究结果显示,2种呼吸机管路消毒方法均达标,2种消毒方法与患者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无关联性。浸泡消毒对呼吸机管路材质无特殊要求,成本低,基层医院常选用,但化学消毒剂受环境温度影响,配置时要用消毒剂pH试纸测试有效氯浓度,尤其是冬季。用含氯消毒液浸泡可达到消毒合格水平,但由于晾干过程长或未充分晾干即包装,均可能受到细菌污染[3],应加强管理。热力高压灭菌消毒要求呼吸机管路材质耐高温,成本较高,但便于保管,安全可靠,是最佳及优选的消毒方法。
呼吸机外置回路包括呼吸机呼吸管路、螺纹管、湿化器、集水雾化器等。呼吸机外置管路及附件应达到一人一用一消毒。呼吸机各部件消毒后,应干燥后才保存备用,且备用时间不能超过1周,过期重新消毒干燥保存。呼吸机、麻醉机及其辅助设备应定时清洁、消毒。呼吸机、麻醉机表面每天用500 mg·L-1有效氯的消毒液擦拭,有血迹、污物随时1000~2000 mg·L-1有效氯消毒 30~60 min。
呼吸机的外表面包括界面、键盘、万向臂架、电源线、高压气源管路等应用湿润的纱布擦拭1次·d-1,污染严重和呼吸机用毕消毒时,须用75%乙醇擦拭,触摸屏式操作面板,应用湿润的纱布擦拭1次·d-1,切勿使液体进入呼吸机内部。
减少回路管道的更换频率有利于降低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率,同一患者使用的呼吸机,其呼吸回路管道,更换时间不要超过48 h,有分泌物等污染时及时消毒。
[1]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医院获得性肺炎诊断和治疗指南(草案)[J].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1999,22(4):201-203.
[2]常平,龙军,陈慧,等.儿科重症监护病房呼吸机相关肺炎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分析 [J].中华医院感染杂志,2008,18(6):882-883.
[3]刘燕玲,杜立,杜洪,等.我国呼吸机管路消毒清洗消毒现状与研究进展[J].中华医院感染杂志,2010,45(8):88-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