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九彬
(楚雄州社会科学界联合会,云南 楚雄 675000)
楚雄州地处滇中腹地,北枕金沙江,在滇池与洱海两个文化圈之间形成了独异的历史和民族文化景观。多年改革与发展的实践证明,文化资源具有不可替代的开发利用价值。然而,当我们面对这样一座文化富矿的时候,由于主客观等因素难以实现最佳效果的契合,所做的一切努力,有时成效卓著,而有时却收效甚微,甚至得不偿失,这是为什么呢? “十一五”以来,全州各级党委、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十分重视文化资源的开发利用,并把之提到了发展文化旅游产业的前提这样一种高度来加以认识和部署。文化资源日益得到重视,文化旅游作为一种新兴的更具综合效应的产业其地位日益凸显,但是,其速度和效益仍然难以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这又是为什么呢?当然,其中各种客观因素较难适应跨越性发展的需要,似乎是不可否认的,但是,主观方面,也应该有很多值得总结的地方。比如,文化资源与文化产业的发展存在着必然的因果关系,但是,在对资源的整体把握和合理开发与产业的效益之间,是否就像“1+1=2”这么简单呢?这正是需要我们总结和思考的重大课题。一方面,客观存在的文化资源,包括历史和民族的资源要素摆在我们面前;另一方面,从专家学者到领导干部,对其认识见仁见智,侧重点不尽相同,这是顺理成章的,但不一定都深得“科学发展”的要义。从马克思主义的立场上看,在认识与实践过程中所经历的一切,包括成功经验和种种不足,都是进一步认识和实践所必需的积累。基于这样的理念,本研究报告拟对全州文化资源的状况,特别是对“十一五”以来开发利用文化资源的经验作出尽可能有理和有用的探索,特别是在中央十七届六中全会关于文化建设的精神和十八大精神指导下,以一种全新视野关注楚雄州的文化资源,为进一步的开发利用提出一点可资借鉴的观点和看法。
纵观楚雄州改革开放以来30多年的发展历程,可以清楚地看到,历届州委、州政府都能够重视在文化建设的过程中,对文化资源的开发利用。虽然其中有挫折,有种种不足,但是,这一努力的方向,始终是正确无误的。最能够说明问题的是在对彝族文化的整理和研究方面,从拓荒起步到累累大成,其中凝聚了多少领导干部和研究人员的心血。彝族文化资源是目前楚雄州最有活力的开发重点之一,但是,由于着力点在各个时期皆有所侧重,以至于其丰富的底蕴并没有充分地得以揭橥,特别是研究归纳与开发利用之间并没有完全同步。这其中的经验与不足,对于全州文化资源的开发利用来说,属于最有代表性的一个点。
文化旅游产业的发展属于文化建设的一个重要方面,文化资源对于经济建设的贡献,在很大程度上体现为文化旅游产业的发展。关于这一点,通过全州改革开放30多年的经验可以看出,特别是在“十五”、“十一五”期间,州委、州政府把具有民族文化和地域文化特色的旅游业作为一个新兴的最具活力和综合效益的产业来规划和发展,做出了成效,积累了经验。在“十二五”开篇的2011年,全州旅游业总收入突破30亿元大关,各项指标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旅游业由于其特殊的要求和要素所限制,实现一种大的突破性的发展并非一朝一夕的事,但又是一个最有前途的产业,是一个造福一方、惠及全民的朝阳产业。开发和发展旅游业,是大势所趋,是时代的必然,而实现这一目标,其中一项基础性的工作,便是充分开发利用文化资源。
总结全州旅游业的发展,进而总结对文化资源的开发利用,在新的起点上,有很多经验值得我们借鉴,有很多想法和做法值得我们深思,总起来说,以下几点值得我们总结和思考。
首先,党委和政府的高度重视,是做好文化资源开发利用的前提和保障。 “十五”期间,州委、州政府加大了建设民族文化强州的步伐,经过广泛调研和多方论证,对楚雄州的历史文化和民族文化资源的开发提出更高的要求,并进行了比较科学的概括。旨在说明,发展文化旅游,建设民族文化大州,必须有一个立足的基础,而这一基础,便是底蕴深厚、特色鲜明的历史文化和民族文化资源。实践证明,这样一种对于建设民族文化强州的认识,是正确而全面的。那么,楚雄州的文化资源究竟包括哪些方面呢?在总结新时期以来历届州委、州政府的相对科学合理的表述,在整个“十一五”期间,全州文化资源集中地体现为“一彝三古”。应该说,这样一种对文化资源的表述,既符合楚雄实际,又具有彝州特色,是积累了多年的经验而得出的较为科学完善的结论。正是由于态度明确、认识充分,在近几年出台的州委、州政府及有关部门关于文化建设和文化资源开发利用的文件中,所强调的重点,所采取的举措,为这一项意义深远的工作指明了方向,提供了有力的政策保障。
2013年1月5日,州委八届二次全会通过的《中共楚雄州委关于贯彻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加快推进民族文化强州建设的实施意见》,总结了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十一五”以来民族文化强州建设的基本经验,把文化建设上升到科学发展和富民强州的高度加以认识和强调,认为建设民族文化强州是科学发展和富民强州的必然要求和现实需要,进而对这一带有全局意识和战略观念的宏图伟业作了具体实在的规划和布置。党委、政府对文化建设及文化资源开发利用工作的力度,由此进入了一个全新的境界。
第三,依托各有关部门,依靠各族人民的共同努力,特别是依靠各方面有识之士的杰出贡献,是开发利用文化资源,以适应全州经济文化建设发展需要的关键。近年来,由于目标明确,措施得当,各有关部门努力工作,文化资源开发利用的力度不断加强,效果也日愈显著。楚雄州文产办、旅游局等部门制定并不断完善了全州不同层次和不同侧面的发展规划,并努力创造条件,付诸实施。如在景区建设方面,列入省政府考核的11个重大旅游项目有序推进,全州3A级以上的风景区已达9个,其中武定狮山、元谋土林、禄丰恐龙谷和彝人古镇作为4A级著名景区,已成为省内特色旅游目的地。同时,特色旅游乡村建设也开展得有声有色,截至目前,全州共有省级乡村特色旅游村9个,这些旅游景点,都建立在历史文化和民族、民俗文化资源开发利用的基础之上。在这方面,全州社科和文化工作者所做的基础性工作是值得肯定的,文化资源的开发利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发掘整理,在于艰苦细致的研究工作,在于各种研究成果的问世。在这方面,历届党委和政府的领导多年以来一直都是认识深刻,态度鲜明,积极而有力地支持有关部门的工作,推动发掘和研究工作的踏实进行,对这方面做出贡献的有关部门和人员给予了表扬和奖励,催生了大量的宣传和研究成果,使得文化产业的发展,立足于一个坚实的基础之上。
第四,把民族文化资源,特别是彝族文化资源作为开发利用的着力点,是发展文化旅游产业的有效途径。楚雄是一个彝族自治州,特色鲜明的彝族文化为全世界所瞩目,是全州文化资源最有活力和魅力的一个亮点。彝族文化的保护与传承,研究发掘和开发利用工作几乎与改革开放同步,多年来积累了宝贵的经验,也在全州经济文化发展中发挥了不可取代的作用。历届州委、州政府重点是彝族文化,强化彝族文化的开发利用这一方向始终没有动摇。在历届州委、州政府的关心和支持下,彝族文化的研究工作,彝族文化资源的开发利用工作,人才辈出,成果倍丰,成效卓著。重视和强化彝族文化,是全州开发利用文化资源的一条成功经验,也是一个多年来所致力于探索的目标。彝族文化底蕴深厚、风姿独异,具有无比广阔的开发前景,已成为全州上下的共识,而多年以来所积累的经验,则已经成为进一步全方位开发利用实现宏伟目标的支撑和动力。
总结新时期以来,特别是“十一五”以来全州开发利用文化资源的成功经验,是实现文化产业发展和进行更佳效果的文化建设的必要环节,其中所涉及的就政府行为而言,包括了方针、政策和措施等要素,从决策者到实施过程中的每一个人来说,涉及到观念、方法等要素。当然,从马克思主义哲学来看,这些都属于这一伟大实践过程中的主观要素,而客观存在并不断为我们所认识的文化资源,又当如何界说和评价呢?在这样一种认识与实践的过程中,主观因素如何与客观实际相统一呢?笔者认为,从决策部门、决策者到每一个为文化建设这一宏伟目标作贡献的人,都应该站在这样一种科学的高度认识问题。尽管值得总结的经验还有很多,但是,多年所积累的成功经验,值得我们珍视,值得我们完善和阐扬,也是不容置疑的。在这样一种主客观一致、认识与实践相统一的视野下,面对文化产业发展和文化建设的大课题,在既有经验和不足的基础上,理应对全州文化资源作出更加科学的评价。
改革开放30多年以来,历届州委、州政府在重视文化建设和文化资源开发利用的同时,都试图对全州的文化资源作出科学全面的概括,最后形成了“一彝”、“三古”的提法。这一提法,不但符合客观实际,也是党委政府在这一项工作上的一种倡导、一种思路。“十一五”以来,沿着这一符合楚雄实际,具有开发利用广阔前景的导向,全州文化旅游业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其中最能说明问题的便是集彝族文化之大成的彝人古镇的开发建设以及禄丰恐龙谷景点的建设。
楚雄州不但彝族文化特色鲜明、底蕴丰厚,而且近一百年来,相继出土了以禄丰恐龙、腊玛古猿化石为代表的古生物化石和以元谋人遗址为代表的东方人类遗址。古生物和古人类遗址,不但具有考古学的价值,而且具有开发利用价值。这“一彝”、“二古”是楚雄文化资源的最大特色,是大自然和彝族先民为我们留下的宝贵财富,是任何地方都不可以取代的优势资源。与此同时,作为滇中腹地、迤西通衢的楚雄州,在中华民族几千年的辉煌历史上,各族人民创造了灿烂的文化,其中最有代表性的便是举世闻名的万家坝铜鼓。以铜鼓为代表的古文化丰富多彩,从庄蹻通滇到滇西抗战的历史进程,出现了多少闻名中外的历史人物,发生了多少件惊天动地的历史事件,更有名城古镇、名山胜水,采天地之灵气,凝聚了两千多年来各族人民的智慧,焕焕然聶立在楚雄大地上。这些属于“古文化”范畴的人物、事件、景点、遗迹,更加体现了历代各族人民文化创造的丰功伟绩。
“一彝”,即彝族文化;“三古”,即古生物、古人类、古文化,其基本情况,大致如此。作为可资开发利用的资源,“一彝三古”不但是一句响亮的口号,而且具有实质性的内容。在这样一种由州委、州政府所倡导的科学概括和正确思路的前提下,对全州文化资源的科学评价和深入发掘就有了底气,有了方向。当然,“一彝三古”仅是一种高度的概括,其丰厚的底蕴和丰富的内容,还有待于研究者和开发者去进一步认识和沟通。
“一彝三古”是楚雄州可资开发利用的文化资源,但“文化资源”的概念,远远宽泛得多。一般认为,所谓文化资源,是人们从事文化活动或文化生产所利用的各种资源的总和,可以划分为物质文化资源和精神文化资源。文化资源几乎涉及了人类社会和历史发展的所有方面,其类型包括观念类文化资源、规制类文化资源、行为类文化资源、物质类文化资源等区域性各种人文的和物质的资源要素,其表现形式有哲学思想、宗教信仰、语言文字、法规体制、文学艺术、饮食服饰、礼仪习俗、节庆社团、传统技艺、音乐舞蹈、建筑器物等,可谓无所不包。所以,笔者认为“一彝三古”是一种理念、一种导向,其所针对的主要是批发那些通过挖掘和开发能够产生经济和社会效益的资源,并视这些资源的发展要素,具有从资源优势到产品效益的可转化性。在这样一种明确的导向下,“一彝三古”作为楚雄州最具代表性最有活力的资源要素,通过传承光大能够继续整合,形成有市场、有消费群体、有现实功能和价值的文化实物产品、文化服务产品及各种衍生形态,为当代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作出贡献。
按照当前世界权威学者对文化资源的概括,结合楚雄州的实际情况,文化资源可以划分为历史的和民族的两大类。作为历史文化资源, “三古”也许并不确切,“古文化”没有问题,绝对是文化资源的核心部分和重要方面,而且纵深度之大,包容量之广,是无可非议的。至于“古生物”和“古人类”,是否可以划入“文化资源”的范围,种种观点,见仁见智,不一而足。不少仅仅从书本出发的学者认为:文化是人们社会实践的印记,是人类拓殖自然的结果;文化是相对于人而言的,有了人类社会才有文化。基于这种观念,人类社会以前的“古生物”和“古人类”排除在“文化”以外,也就理所当然地排除在“文化资源”以外,这种看法,就从书本到书本而言,也许有一定道理。但是, “古生物”与“古人类”距离人类社会太远,本身并不能用文化来概括,而一旦我们对其进行发现、发掘,进而开发利用,这一过程便具有了文化的要素,成为了人类实践的一种文化行为。由此而言,视“古生物”和“古人类”为文化资源,是以产业发展和市场前景着眼的,并不仅仅侧重其考古学和生物学价值。楚雄州文化资源的“三古”,其中“古文化”与其他地区相比,各有千秋,并且在很多方面,不一定比他人更贵重,更有吸引力,唯有为科学家们所发现、发掘并引入开发利用途径的“古生物”和“古人类”,才是其他地区所难以取代的资源优势。就楚雄州文化资源而言,人有我不一定优,但人无我有,是确定无疑的。
以上程序完成了对SINUMERIK 828D数控系统OPC UA数据访问,在这个过程中由于SINUMERIK 828D数控系统版本的问题,需要注意如下的不同,一是SW4.7版本支持的最大监控变量个数为100个,而SW4.5版本支持的最大监控变量个数为20个;二是SW4.7版本中的连接字符串中新增加了账户名和密码,这些需要在数控系统中进行设置。
州委、州政府关于文化资源“三古”的提法,体现了一种战略思想,体现了一种价值导向,更体现了从开发利用的前景着眼对全州文化资源的整体把握。从市场前景来看,“古生物”和“古人类”更具有开发利用的空间。禄丰恐龙谷的建设成功并成为滇中旅游的一个著名景点,就很能说明问题。目前,这一景点的二期工程已经启动,其综合效益和发展前景日益引起人们的关注,楚雄州文化资源的优势,在这一重大项目中得到了体现。这一成功经验,也为下一步的“古人类”资源的开发利用提供了可资借鉴的要素,开发利用史前的“文化资源”,其市场导向更加明显,其高科技手法和科幻的效果所发挥的作用,已经成了其成败的关键。这也意味着对文化资源必须有一个科学的评价和认识,更多地离开市场导向而强加于“古生物”和“古人类”资源其他的开发要素,既体现不了市场效益,也会与“文化”大相径庭。所以,对文化资源的科学评价和合理开发,是文化旅游产业发展所要格外注意的。
民族文化资源相对于历史文化资源来说,其范围更容易界定,其特色更容易把握,但这并不意味着单一和浅显。恰恰相反,从表现形态而言,楚雄州的民族文化资源具有更加深厚的底蕴和更加丰富的表现形态,其可资开发利用的价值,是除此以外任何文化资源都不能取代的。楚雄作为彝族自治州,以彝族为代表的民族文化源远流长,就其表现形态而言,丰富多彩,民族文化资源的最大特点便是地域性,这也意味着在这一片土地上发生和繁衍的民族及创造的文化是独一无二不可取代的。毛泽东同志对于文化“愈是民族的就愈是世界的”论述,所强调的便是这一点。在中华民族的大家庭中,彝族文化古老、厚重、深沉、热烈,显示了独异的民族特色。而这些特色又与地域有关,与民族的渊源有关。楚雄文化资源的“一彝”,其丰富的内涵值得我们从不同的侧面展开论述,更值得各种类型的开发商从不同的角度介入,做一个有胆有识的耕耘者,做一个为世人瞩目的收获者。
楚雄的彝族文化,从生活礼仪、宗教信仰、节日习俗、饮食习俗、传统服饰、建筑民居等方面看,都表现了鲜明的地域性,这种地域特色即使在同一民族间由于居住地的不同也凸现出明显的差异,这就使得彝族文化呈现出丰富多彩的景观。所以,讲彝族文化,讲楚雄的彝族文化,就应该关注其地域特色明显不可取代的一面。关于楚雄彝族文化的一些重要方面和主要特征,诸如语言、自然崇拜、宗教信仰、神话传说、民间故事、歌谣、舞蹈、节庆、民居、服饰、礼仪、手工艺以及生存理念、生产和生活方式等等,近年来很多专家学者都作了发掘研究,都有很多成果问世,至于开发利用,以太阳历文化园、彝人古镇和诸多民族风情村落为代表,已经蔚为大观,为进一步更大规模的开发打下了坚实的基础,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但其中一条还没有太多人关注,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那就是彝族作为一个古老的民族,其文化品格和文化精神才是值得我们强调和阐扬的。
对彝族文化的评价,就文化资源的开发利用而言,很多表现形态,如歌舞艺术、服饰、节庆、民居等都有着十分明显的开发价值,但是,在长期的开发利用过程中,我们发现一种有趣的现象,那就是彝族文化中很多要素不但需要我们继承,更需要我们创造和整合,例如彝人古镇的民居以及多姿多彩的彝族服饰、歌舞和节庆,彝族文化很多与生产和生活有关的表现形态都十分活跃,能够与时俱进,这就需要从民族文化的精神层面作出解释。彝族文化在楚雄衍化和发展了数千年,这是确定无疑的,受地理环境的影响,楚雄的彝族文化形成了特色鲜明的个性和品格,这也是显而易见的。楚雄地当滇洱古道,属于古西南丝绸之路的要冲,处于边疆地区与内地文化交流的最前沿,这就形成了一种开放兼容、乐观进取的文化品格,这是彝族文化最优秀最值得肯定的根本所在,开发利用彝族文化资源,首先应该抓住这样一种最根本的要素。很多优秀的彝族文化表现形式在我们的手里没能够整合,蕴为大观,就是缺失了其精神和灵魂。彝人古镇作为一个开发利用民族文化的成功范例,就是因为能够“超以象外,得其环中”,紧紧把握住彝族文化品格和精神实质,继承了民族文化的优秀传统和表现形态,创造出民族文化产业的一朵奇葩,这一经验,才是最核心最根本的。
楚雄州文化旅游产业的发展前景,主要建立在已有的文化资源之上,建立在可资开发利用的文化资源的基础之上,一句话,建立在“一彝三古”之上。对文化资源的正确概括,为进一步的开发利用指明了方向,也为底蕴深厚特色鲜明的文化产业发展指明了方向。不但如此,作为精神财富的文化资源,在新的历史时期,是构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内容和基础性元素,比如阐扬彝族文化的优秀传统,楚雄彝族开放兼容与时俱进的文化品格不正是能够成为我们倡导的时代精神吗?当然,这又是一个十分深重的话题。本研究报告的侧重点,主要是从产业开发和经济发展的角度研究文化资源的开发利用。
“一彝三古”是对全州文化资源的科学概括,所以,文化资源整合和文化产业发展的前景,也是建立在这样一种基础之上。资源的特色决定了产业的特色,具有楚雄特色的文化旅游产业,前景理应是十分远大而诱人的。从古生物、古人类到古文化和彝族文化,其形态之丰富多彩,其积累之深厚,是边疆民族的其他地区所不能取代的,楚雄州文化资源整合、激活和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的优势,正在于此。
长期以来,楚雄作为滇中的一个重要区域,不但在云南省占有优越的交通条件,而且被誉为“天然博物馆”,其丰富的馆藏便是古生物化石和古人类化石。所以,“古生物宝库”和“人类的摇篮”的美誉,楚雄当之无愧。关键在于,如何利用这样一种优势资源发展文化旅游,以期形成产业优势,为推动全州的经济文化建设做出贡献。对于古生物和古人类资源,从发掘到研究和利用,使其成为名符其实的文化遗产,并遵循“原地保护,原地开发”的思路,在开发利用中,可与世界同等水平的远古文化遗产在同一起跑线上,甚至可以大胆借鉴同类型的文化项目中有用的要素,实行全方位高起点的开发。通过招商引资,通过市场化战略的实施,打造一批世界一流并具有鲜明地域特色的科考主题公园和考古遗址公园群落,形成集科学普及、文化考察和探秘为一体,并具有观光休闲、度假娱乐功能的文化旅游产业的著名目的地。在实施对古生物即禄丰恐龙、腊玛古猿和古人类即元谋人遗址的开发过程中,应当汲取恐龙谷项目的成功经验并使之规模化、集约化。在开发利用过程中,必须牢记是创造而不仅仅是展示,是娱乐休闲而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播,必须结合现代科技手段和娱乐方式,突出观赏性和节奏感强,悬念新颖而独到,科学普及价值高等特点,使这些项目因具备娱乐性、趣味性和参与性而赢得人们的流连忘返,从而赢得市场。
在古文化资源方面,楚雄州境内不但有楚雄紫溪山、武定狮子山、永仁方山等名山;有名城古镇如石羊、黑井、光禄;有出土文物和历史遗迹如万家坝铜鼓、大姚白塔;有宗教胜迹如光禄龙华寺、妙峰山德云寺等等。而且有大量的由典籍文献和民间传载下来的各类重大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如姚州都督府与天宝战争;有从大理国高量成到清初高奣映,从“大明忠臣”王锡衮到赵鹤清等无数的文化名人。这样一些内容丰富具有鲜明地域特色的文化资源,可资开发利用的切入点和突破口很多,目前积累了成功经验的如黑井、石羊和光禄古镇的开发等项目,正有待于登上更高的台阶而令世人侧目。
打造古文化旅游项目,就自治州首府所在地楚雄市而言,应该高度重视2700多年前产生的以万家坝铜鼓为代表的“铜鼓文化”资源,这是楚雄所具有的一大优势。万家坝铜鼓从年代、规模、文化底蕴来说,堪称世界第一,其范围涵盖了整个东南亚地区,内容涉及春秋战国时代的经济、军事、礼仪、宗教、哲学等诸多方面。万家坝铜鼓所在地,就在今楚雄城区范围,对这一不可取代的文化资源的开发,可以万家坝铜鼓遗址为基点,整合滇中、滇南、滇西乃至华南和东南亚的铜鼓文化资源,建设适应旅游市场需要的铜鼓文化遗址主题公园,其内容包括铜鼓遗址博物馆、古代铜鼓祭祀和娱乐体验区、世界铜鼓文化展示交流中心、古代铜鼓铸造体验区、古代青铜器具展示体验区、青铜器主题旅游产品展销区,以及相应的休闲娱乐和民族文化展示区等等,通过这些项目的建设,使楚雄成为最具魅力的亚洲铜鼓文化中心。
关于彝族文化的开发利用,一方面进一步充分发掘表现在科技、宗教、节庆、礼仪、服饰、歌舞、文学、饮食、婚礼、民居等诸多方面的文化要素,更加有力地展示彝族风情;另一方面认真总结以彝人古镇为代表的民族文化开发的成功经验,认真总结新时期以来民族文化的研究成果,关注彝族的文化精神和文化品格。作为一个古老的民族,楚雄彝族所具有的开放、兼容和乐观进取的文化精神和文化品格,对于其绚烂多彩的文化现象而言,层次更高,更具有根本性的意义和价值。就彝人古镇而言,正是传承和利用了这种精神和品格,不但与时俱进,而且大胆借鉴和吸收了各种为我所需的文化要素,甚至大胆地“乔迁一段江南”,才铸造了今日的辉煌。牟定万人左脚舞也是如此,从大山深处走来,融入时代气息和都市色彩,从而获得了吉尼斯世界纪录,成为彝族文化又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并成为旅游文化项目彝和园的文化要素。在下一步的开发中,这些成功的经验值得吸收。
楚雄文化资源的开发,还应该包括绿色食品产业,例如南华野生菌饮食文化园和大姚核桃产业文化园,地方名特产品如永仁苴却砚文化品牌的传承和开发等项目。
文化资源的开发利用,不但直接作用于文化旅游产业和产品,而且涉及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建设,涉及到几乎所有产业文化要素的确立和融入。如果说文化强国、强省、强州是一项带有根本意义的使命,那么,文化资源的开发利用便是实现这一使命的前提要素。开发文化资源,传承历史文化和民族文化的优秀传统,是经济建设的需要,是社会发展进步的需要,因此,对于文化资源任何权宜之计的想法和做法,都不能提倡,必须既要兼顾眼前利益,更要从宏伟战略的角度着手这项事关全局、事关长远的工作。总起来说,结合楚雄州文化资源的实情,根据发展的需要,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对其战略措施作出思考和探索。
第一,特色发展战略。文化资源的开发利用,其活力在于特色,其优势也在于特色,立足全省、全国,面向全世界找准自己的优势,突出自己的特色,是一个必须具备的前提。作为滇中一个重要的区域,楚雄的特色在哪里?楚雄彝族文化真正具有开发利用价值的优势在哪里,是我们必须面对的一个大课题。“一彝三古”是一种高度概括,由此而生的值得深入研究的问题还有很多,而这些问题的关键,就在于找准优势和特色,确立切入点。突出楚雄州边疆民族地区的文化特色和发展优势,是开发利用其文化资源的核心理念,也是文化产业发展和整个文化建设的立足点。
第二,经济文化发展一体化战略。纵观世界各国所走的发展道路,可以看出,没有文化的发展,单纯的经济发展是不全面甚至是脆弱的。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真正把党的十八大精神贯彻到我们的发展实践中,就应该全面实现经济文化发展的一体化战略。发展是一个超越于经济增长的范畴,单纯的经济增长不等于全面发展,在开发利用文化资源的过程中,实施经济文化一体化的战略,不但适应了科学发展观的客观要求,而且也是对科学发展观最生动具体最具有生命活力的体现。通过对文化资源的开发利用,打造优势企业和优势产品,形成优势产业,在文化发展的大背景中,真正实现经济文化的全面发展,达到富民强州的目的。
第三,机制创新战略。实现文化资源最优化的整合,必须以体制改革和机制建设为基点,构建以政府倡导的主流文化企事业为主导,以民营文化企业为重要力量,强化中介机构为纽带的市场化运作体系。政府及有关部门实施好引导和推动的职能,按照市场经济规律实现文化资源的优化配置和产业良性循环,以激发企业的文化建设与创新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从而实现投资有效益、项目有市场,经济与文化相得益彰的活力四溢的新机制。
第四,区域合作战略。楚雄地处滇中腹地,其文化资源既有不可取代的优势,又有与滇中其他地区相同或相通的一面。从地理环境上看,纵贯川滇、横通滇西,是楚雄在交通上的一大优势,因此,突破行政区划的界限和行业间的封闭自足,实现跨区域整合文化资源的各种要素,从根本上改变全州文化产业规模小而且相对分散的状况是当务之急。在这一战略的实施过程中,应该以优势文化产业为龙头,以著名文化品牌为纽带,着力培育一批具有发展潜力、综合效应强,具有跨区域特点和相应竞争力的大型文化企业集团,推动区域特色文化资源在更高层次和更大范围内实现最优化的激活。
第五,文化品牌战略。楚雄州的文化资源内涵丰富,特色鲜明,这就为文化品牌的形成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从现阶段发展势头看,楚雄文化旅游产业在彝族文化开发方面,在总结成功经验的基础上,对彝人古镇第八期工程进行科学合理既体现彝族文化特色,又具有时代色彩的打造,更加全面深入地让彝族文化发扬光大。同时,把彝族文化精神体现在城镇建设、园林布局、饮食文化、节庆礼仪等方面,把民族文化强州的战略落在实处。禄丰恐龙谷的文化品牌已初具规模,第二期工程应该更加向前迈进一步,以实现更具影响力的品牌效应。此外,元谋人遗址的开发打造,以南华野生菌美食和大姚核桃美食为代表的饮食文化的打造,永仁苴却砚传统文化精品的打造,都应该更加强调科学决策和市场效益,更好地把境内文化资源优势体现于其中。
针对以上战略思想,相应的对策措施,诸如政策环境、开发理念、人才培养、协作措施、融资环境、营销方式等等,其制定和实施也就具备了明确的方向和目标。总之,文化资源的开发利用,是发展文化产业、实现民族文化强州方略的基础和前提,是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和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举措,必须给予足够的重视,必须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真正做好,做出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