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高校舞蹈教学与特有民族民间艺术开发

2013-08-15 00:45
长春教育学院学报 2013年1期
关键词:民间舞蹈壮族广西

李 涛

李涛/桂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音乐系助教(广西桂林541001)。

出现在一个地区或者仅仅在几个地区出现的少数民族我们通常称它为稀有少数民族或特有少数民族,简称为“稀有民族”或“特有民族”。随着时间的流逝和时代的衍变,他们不断的更新着自己的民族生活,也许是一座山或者是一条河,阻隔着他们与外界的沟通,由于受生存环境、风俗习惯、宗教信仰等因素影响,各个民族的风俗文化、宗教礼仪、道德及审美情趣都有所不同,但是这些文化朴实无华、形象生动,都是民族民间舞蹈创作不可或缺的来源。民族民间舞蹈有很强的民俗性、地域性、风格性。常言道“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不同的地域、不同的民族,各自民间舞蹈的艺术特色迥然不同,不同民族的传统文化与民族心理,对同样的艺术形象有着不同的处理;不同的文化传统显示出不同的审美观念。

一、广西特有的民族民间舞蹈

(一)壮族

壮族花山崖壁画分布于左江两岸长达二百公里的地段上,壁画上的人物图像,有的八字蹲裆,双手平举;有的侧身半蹲,双手前推。他们排列成行,好似正随着铿锵的铜鼓声整齐踏步,缓缓起舞,表现的是壮族先民在庆祝渔猎丰收时,祭祀水神的大型歌舞场面;“壮采茶”流行于广西南宁地区及百色地区的一些农村,道具为花扇和手绢,舞蹈要求身段朴实健康,动作优美活泼,扇花丰富多样,舞步灵巧轻盈,它的主要动律是以腰带动头、肩、胯部的反复扭动。此外壮族还有“扁担舞”“绣球舞”“凤凰舞”“翡翠鸟舞”等。

(二)瑶族

瑶族祖先为盘古,称谓众多,如“盘瑶”、“花篮瑶”、“白裤瑶”、“蓝靛瑶”等。“家家都有鼓,处处有鼓声”这样的词语来描述瑶族虽有些夸张,但不为过。鼓在瑶族的各个部落、各个支系中皆可观赏到,瑶族的舞蹈多起源于劳动和宗教。瑶族民间舞蹈内容种类繁多,祭祀舞蹈为广西金秀的师公舞、道公舞;习俗舞蹈为草龙舞、持筛箕的舞蹈等。瑶族舞蹈的功利目的各不相同,在表现形式中千奇百怪。

(三)毛南族

毛南族是岭南百越支系发展而来,毛南族的神话传说、民间故事相当丰富,真实的反映了毛南族人民的道德观、价值观和艺术修养。毛南族的舞蹈为木面舞,源于傩舞,以祭祀、娱神、娱人为目的,充分体现了傩舞的神韵。其内容有两大部分:一是向神祈求风调雨顺、粮食丰收和消灾除难,如婆王、三界、三元、社王等神的程式性舞和穿针舞;二是表现渔猎生产、农耕生产和人们在生产劳动男女相爱的欢乐情绪,如瑶王系列舞和三娘与杜帝的自由舞,舞蹈要求风趣时“乐而不淫”,除难时“哀而不伤”,体现一种艺术上的蓄美。

(四)仫佬族

仫佬族是中国人口较少的一个山地民族,仫佬族是由古代的“僚人”发展演变而来的。仫佬族的神话传说多以歌颂英雄、描写爱情为主旋律,代表作品有《凤凰山》、《鸳鸯石》等。仫佬族崇信多神,有依饭节、婆王节、吃虫节等,他们喜欢在节日里演戏、舞龙舞狮、唱山歌等。仫佬族的“白马舞”为纪念白马娘娘而跳,动作刚健明快,重视武艺;花灯舞蹈吸收了依饭节师公表演“手抉罡步”等动作,在这个民族的舞蹈中多以请神、还愿、娱神为主,舞蹈元素内容还包括“持碗舞”“持香舞”等。

(五)京族

京族人民历来重视与喜爱歌唱,在京族语言中“哈”即为“歌”,而“哈”又有“吃”的含意,因此人们就把祭祀神灵祖先、进行歌舞娱乐和节日餐饮结合的日子称为“哈节”;在哈节中的“进酒舞”反复以双膝微颤的三角步进退往复于神案前,同时双手在胸前表演从小指依次轮指带动手腕转动的柔美舞姿,以表达京族少女对诸神的爱戴和崇敬;“敬酒舞”“进香舞”“花棍舞”表现与神同乐;“天灯舞”祈求亲人平安归来,还有“采茶摸螺舞”、“对花屐”等舞蹈,这些充满生活情趣的舞蹈,不但达到了“娱乐神灵”的目的,而更重要的是使人们真正获得了身心的愉快和精神上的享受。

二、广西高校及艺团舞蹈

近些年广西的舞蹈事业突飞猛进,早期由南宁艺术剧院创作的壮族舞剧《妈勒访天边》,以美丽的民间传说为基础,结合壮族特有语汇,运用现代的编舞、舞美、灯光、服装等艺术手段,将一段千转百回的儿女柔肠诗篇般的展现在观众的眼前,该剧是广西壮族历史上第一部史诗性舞剧,也是广西人民迈向21世纪浓缩的历史身影。

广西艺术学院从第六届全国舞蹈大赛中脱颖而出的《追潮》、《壮族大歌》,广艺的舞蹈就被重视起来,在第八届桃李杯中广西艺术学院附中的壮族舞蹈《走在山水间》和广西艺术学院的壮族舞蹈《山娃仔》都获得了评委老师较高的评价,编导用巧妙的思维去发展和创造新的舞蹈语汇,发展新的壮族风情,让观众在了解广西蚂拐舞和凤凰舞的基础上欣赏更多的民族元素。

广西师范大学是广西壮族自治区的重点大学,音乐学院的舞蹈专业是从2004年开始创办的,学院的舞蹈老师不拘一格,大胆创新。由音乐学院院长黄小明教授创作的壮族舞蹈《扁扁·担担》赢得了全国大学生艺术展演一等奖,首次实现了广西师范高校舞蹈专业奖项零的突破,后来的瑶族舞蹈《摇·瑶·遥》、第九届“桃李杯”扁担舞精品组合及苗族舞蹈《花腰带·长呦长》,还有音乐学院舞蹈系推出待出版的《广西特有民族民间舞蹈原生元素教学组合系列教材》,都是老师在田野考察中对舞蹈艺术的积累,他们将失传甚至快消失的舞蹈元素、动律和舞步等进行整合、编排,将广西少数民族的民族形态展现在全国艺术工作者的面前,这其实是对全国舞蹈事业发展的启示,也是对本地区舞蹈艺术的保护。

三、特有民族民间艺术与广西高校舞蹈

(一)前瞻引导性

广西特有民族民间元素,以独特的姿态展示出来,呈现课堂。作为广西乃至全国的舞蹈教育工作者,通过现行教学规划中已有的壮族和瑶族组合的固定性,我们需要继续对广西舞蹈艺术登高望远,用发展的眼光去看待少数民族的异同和创新。前瞻不是不切实际,引导不是胡作非为,都需要脚踏实地。通过广西师范大学音乐学院舞蹈系推出待出版的《广西特有民族民间舞蹈原生元素教学组合系列教材》,只有“走出来,动起来,采回来”才能创造,同时在教育中必须拥有前瞻、自我启发、引导的精神,在实践中我们可以不断举一反三得到提示,不断有新的目标和方向,不断产生新的想法和内容,所以前瞻也是引导,探索也是方向,这样才能得到艺术的突破。

(二)挖掘探索性

民族民间舞蹈艺术在长期的创造、传承、演变和创新过程中,逐渐形成了自己深厚的文化内涵。发展人民的艺术就要把握舞蹈文化的本体根源,寻找能够反映该民族典型心理和样式的动态语汇,准确掌握该民族特有的风格韵律,从而达到传承民族舞蹈文化的目的。探索必须要付出和实践,李时珍《本草纲目》尝尽百草,舞台和课堂的完美展现需要教育工作者默默无闻的不断探索,挖掘少数民族的情感和独特形态,探索舞蹈新元素的背景和发展,寻找与高校舞蹈艺术模式相联系的根本元素,统一于院校自身发展的舞蹈模式。只有创造符合自身院校发展的民族模式,才可以提升学校魅力,提升专业价值。

(三)本土发展性

“原汁原味”在杨丽萍老师的《云南映像》《藏迷》中展现的淋漓尽致,虽不说原生态,但是其70%的演员全是地道的农民艺术家,他们用什么让我们坐下来细细品味?是什么打动了我们的内心?像吕艺生老师所说的“舞蹈艺术是来自人体最纯粹的、不可复制的动态美”。民族民间舞蹈艺术创作和表现要有生命情感,且具有不同迥异的风格,复制和雷同就失去了艺术的魅力。过于强调动作的规范化训练和统一,会出现万人一舞的状况,对动作的复制使学生失去表演个性,对元素的复制使民族魅力淡然失色。更可怕的是丢失民族情感,脱离文化背景,那样高校舞蹈文化将会不知所措、迷茫消失。把握本土艺术的舞蹈美感,追寻本土民族特有元素,有利于高校舞蹈发展。也使学生对本民族舞蹈内在审美准确把握,更容易将民族特点生动鲜活的表现出来。

(四)保护遗传性

目前广西高校舞蹈教育体系中,特有民族民间舞蹈占有一定的地位,成为广西高校舞蹈教育发展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无论作何种培养,要想实现高校教学中传承、发展民族民间舞蹈的内在文化精神,都必须要加强对民族民间舞蹈文化的保护,才能孕育舞蹈文化知识的深厚底蕴和专业人才。

在挖掘中我们要带去对“艺术的审美标准”和“空间想象”的理解,帮助民族舞蹈文化推陈出新。我们必须怀着虚心和尊敬的态度,以及对民族民间舞蹈珍贵价值的肯定,潜移默化的帮助他们更重视自身的舞蹈。民族的传承者对自己的文化延续和灭亡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让本族人对自己优秀的舞蹈文化认为不可复制,是有关键性作用的,要让他们主动去接受和传承。但这需要漫长的过程,民族民间艺术在岁月的冲刷和时间的消逝中不断交替变化,外界的影响力超越不了本族群对自己艺术的爱惜和保护。高校艺术工作者要主动承担起保护和延续民族艺术的责任,去引导他们热爱民族艺术,传承民族文化。

(五)进化革新性

发现舞蹈元素是时代的使命,创新高校舞蹈教育是变革的本质。要把原滋原味的民族元素穿上美丽的衣裳,要在发展中寻找本土资源艺术的可贵性,也要在相互依托的前提下,创新民族舞蹈艺术元素,广西的资源丰富多彩,人民情怀朴实无华,艺术工作者就是要在最原始中去寻找新的动律和元素,寻求艺术的撞击和民族魅力的升华。高校应该在自己资源允许的前提下,去发现和发展广西新的民族艺术,去寻找和自己学校相符合的支撑点,有力的推动和促进本校的舞蹈艺术发展,抓住特有民族民间资源,进行不断的思考。努力使广西更多的少数民族舞蹈单元课程走进课堂,甚至走进全国的舞蹈课堂中去,使教材丰富而不雷同,元素单纯而文化内涵相对提高集中。引导新的教学模式,发展新的舞蹈教学新内容。

四、结语

广西高校的民族民间舞蹈教师肩负着对特有民族民间舞蹈的探索、保护、传承、研究、发展、创新等多重责任。许多传统民间艺术家由于受教育环境的影响,虽然对民族艺术怀着有热忱的心,却对研究工作无从下手;也有许多民俗学者专家有着深厚的理论和科研基础,但是对舞蹈动态艺术的研究却不知所措。立足于广西,尊重它的审美价值标准和发展、演变与变迁的规律,是我们保护和发展广西特有民族民间舞蹈的出发点,尊重它风俗传统的完整、呈现的原态艺术,是我们探讨和把握的标准。让我们思考在提倡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开发本土艺术资源何去何从的今天,真正在探索与提炼、保护与发扬特有民族民间舞蹈的工作中形成相互促进、相互提升的良性循环。

以挖掘和收集、传承和发展民族传统舞蹈艺术为己任,。不仅要传授技术技巧,还要将民族文化渗透到高校教育活动的每一个环节中,以人文情怀、严谨认真、科学创新的对立统一为目标,从而更好的保护广西民族民间舞蹈资源,推动我国特有民族民间舞蹈事业的不断前进与发展。

[1]张政武.广西高校本土民间舞教材建设议[J].艺术探索,2011,(02)

[2]刘柳.论中国民族民间舞在高校舞蹈教学中的传承与发展[J].大家,2010,(02)

[3]周易波.浅谈中国民族民间舞的创新与发展[J].青年文学家,2010,(12)

猜你喜欢
民间舞蹈壮族广西
探析民间舞蹈传承的现状及发展
壮族嘹歌文化研究的回顾与展望
The Mountains Sing—But for How Much Longer?
达斡尔民间舞蹈在高校艺术教育中的应用
在高校舞蹈教育中如何传承民间舞蹈艺术
“壮族三月三”来对山歌
广西尼的呀
广西出土的商代铜卣
民间舞蹈教育中双重视角分析
广西诗歌五人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