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磁器口古镇庙宇建筑及其文化

2013-08-15 00:45权小芹
长春教育学院学报 2013年16期
关键词:磁器庙宇古镇

权小芹

重庆磁器口古镇庙宇建筑及其文化

权小芹

本文从介绍磁器口古镇的历史文化背景入手,揭示磁器口古镇庙宇建筑现状;又从探究磁器口古镇庙宇建筑文化及其特征出发,揭示庙宇建筑文化在古镇中所体现的价值和作用,从而提高公众对古镇中庙宇建筑的保护意识以及引起对古代庙宇建筑保护的思考,并对磁器口古镇庙宇建筑提出一系列的保护措施及建议。

磁器口 ;古镇 ;庙宇建筑;文化

权小芹/四川外语学院重庆南方翻译学院亚欧语言学院讲师(四川重庆 401120)。

一、磁器口古镇庙宇建筑现状

1.磁器口古镇历史背景。民国《巴县志》记载:“龙隐镇水陆交会,极便舟楫,为重庆城西之重镇。”磁器口位于歌乐山下之嘉陵江畔,境内小山脉和小溪相间,形成明显的冲沟地形。地区北部从石法纪城和童家桥境内自西而入的金碧山、马鞍山伸展到东部江边,由西自东倾斜。从歌乐山上流下的凤凰溪和从杨公桥流入境内的清水溪,穿插在金碧山、马鞍山、凤凰山之间,将磁器口分割成新街(金沙街)磁器口正街(金蓉正街)和小街(金碧正街)三部分。[1]连接小溪的石桥有人寿桥、金蓉桥、金碧桥、童家桥、杨家桥五座,他们使磁器口三条街道紧密联系在了一起。

磁器口古镇最早的名字叫白崖场,始于北宋真宗咸平年间(998-1003年),在白崖山上建起了白崖寺而得名;其后明建文四年,建文帝朱允炆被其四叔朱棣篡位,从地道仓皇逃出皇宫后削发为僧,流落到巴蜀一带时,曾在白崖山上的宝轮寺隐匿长达四五年而得名龙隐镇;[2]清初至康熙前期工商贸易恢复,青草坡沙坪窑的瓷器迅速发展,到乾隆中期,重庆府衙门在一条告示中,第一次以官方公文的形式明确提到“磁器镇”[3],这便是磁器口古镇的由来。

磁器口古镇宗教文化浓厚,有着九宫十八庙之称,与此同时还有很多的民间传说和民俗文化,虽然传说还需要进一步的考证,但说明此地有着丰富的人类活动痕迹。两万年前就在磁器口附近发现了旧石器时代晚期的石制品和崖墓葬群,说明当时此地有人生活过的痕迹。宋真宗咸平建白崖寺(宝轮寺)就证明当时此地定是人口聚集地区,又靠近嘉陵江,交通运输方便商业扩大。此后该镇经历几度兴衰,从明末战乱,到清初移民复苏,再到晚清重庆开埠,九宫十八庙的庙宇建筑的用途也随着时代的变迁而挪作了他用,如部分房宿用于举办小学教育。

民国时期沙磁文化兴起。1932年沙磁公路通车,学校、工厂搬迁于此。1936年胡庶华倡议磁器口到小龙坎创建重庆新文化区,磁镇人口剧增,抗日后期,古镇磁器口在码头水运、农工商贸、宗教活动、学校教育、近代工业以至军事设施发展到了巅峰。梁漱溟先生倡导的“乡村建设运动”及四川乡村建设学院在本镇建立。磁镇是沙磁文化区的根基,很多高校省教院搬迁到此,还有兵工、国立药学才军需学校。还在此地创办了很多教科文和政治刊物,如《现代读物》、《农业与教育》、《新运妇女》等。凤凰山作为国民政府教育部美术教育委员会驻地,聚集了徐悲鸿等众多知名美术家。抗战胜利后很多学校和工厂迁出,繁荣走向衰落。

码头文化、宗教文化和抗战时期沙磁红岩文化,对此镇有着深远的影响,从而奠定千年古镇的美誉。从上述的情况可以看出它有着悠久的历史文化及背景。

2.磁器口古镇庙宇建筑现状。磁器口古镇有九宫十八庙的说法,据记载的除现存的宝轮寺外,还有凤凰寺、文昌宫等多处古庙遗址。磁器口现存最大古代庙宇是宝轮寺,宋代开始建寺,到明代时期进行了一次大修,只有大雄宝殿一座古建筑没有毁于战火,其余的寺庙建筑均被战火摧毁和文化大革命捣毁,现在的建筑都是后来改建的;凤凰寺也叫凤凰庵,现存殿堂一座和清代嘉庆年间老百姓捐资修缮的石碑一块;地藏寺现在是被28中中学改建为校宿,当时规模很大,民国时期遭到破坏;嘉陵江俏壁上还有水观音塑像;文昌宫毁于战火还剩下石寨门和寨墙;禹王宫湖广会馆保存完好的小型四合院;宝善宫保存完好,现在是磁器口古镇最大四合院;万寿宫原是江西会馆,供奉许真君,后来变成老街邮局。[4]金蓉桥灯笼桥正街这面石壁上有塑像,以前有人在此点香火,但不见塑像,今又重塑佛像,至于以前的塑像早已不见,如今新修塑像在本篇文章不作讨论。

二、磁器口古镇庙宇建筑特征

磁器口庙宇众多,有史可查,以中国传统四合院建筑风格为主,多采用抬梁、穿斗等木结构形式,其余的因地制宜,结合当地民居建筑风格,利用木板、竹条编织夹泥、石灰等作为墙体,木料部分多涂黑色、浅褐色或枣红色,屋顶多使用小青瓦,主要是以深色调为主。

纵观古寺庙选址情况,依山傍水是风水最佳地点,高山上离神更近也能更好地与神进行沟通,传达愿望。寺庙建在山上可以远离是非,这便是寺庙多选在山上的原因。佛教寺庙能得以保存下来,也证明当地政府和民众对佛教特别重视。磁器口现今保存较好最大的古庙是宝轮寺,其建筑主要是明代修复的宝轮寺大殿,也是唯一香火鼎盛的寺庙;此外,还有文昌宫的寨门和寨墙等古建筑遗迹;道观宝善宫是古镇中最大抬梁式穿斗结构四合院的古建筑;禹王宫、万寿宫也是穿斗结构,雕花驼峰雀替四合院。

古代庙宇建筑文化的主要特征之一,符合中国传统建筑模式,全木木榫卯穿斗式结构,佛教建筑庑殿式屋顶,屋顶檐角上有一仙十兽。建筑模式采用传统一进或多进院落形式修建。主要特征之二,寺庙建筑大都面向嘉陵江。此镇位于嘉陵江边,来往船只较多,很多货物在此地集散,是相当繁荣的码头。虽然河坝宽阔,水深且流速缓慢方便堆货物和停泊,但礁石的存在造成很多船只触礁,特别是在河流的拐弯处暗礁较多,所以此镇的庙宇建筑都面向江面,也是为了祈求平安,为民消灾解难。主要特征之三,本地地理环境与外来移民建筑相融合。湖广移民带来建筑风格及文化,如禹王宫中的雕花驼峰雀替就融入了本地的建筑之中。主要特征之四,庙宇建筑中佛、儒、道教元素融入在里面,体现了三教合一相互融合的建筑模式。如宝轮寺虽然是一座佛教寺庙,但建筑结构及方式是中国建筑模式,中轴对称是儒家礼制的体现,庙宇建筑选址是道教的经验和理论的总结,充分体现了道家学说中的风水。

三、对磁器口古镇庙宇建筑保护及建议

上世纪60年代之前交通方式改变,水路不再是主要的运输手段,码头文化也逐渐萎缩;随着附近工厂破产,经济萧条,当地大多数人都向外迁移,1998年,磁器口被国务院确定为重庆传统文化历史街区,2001年被列为全国重点保护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街区,2002年重庆市政府把磁器口列为重点旅游景区后,磁器口的变化很大,首先是交通道路,滨江路,附近的楼房全部重新装修得古香古色,原著民把自家房子和门面出租给商人,商业气息浓厚。因为经济的改变,人口增加,此地早已老化的电线导致火灾,烧过的房子,现已经重修,虽然修得也仿古,但早已经失去当年的风貌。许多危房拆了又重修。宝轮寺当初只有大雄宝殿和几间破房子,如今也重新修建了许多附属配殿,新修了大门,除宝轮寺外,其它一些原没有佛像的地方也新添了佛像。古镇已经变味了。所以我们的保护不能停留在文字上面,要到实处,不能光让人看到古旧的外表,却早已不见了文化的内涵。

目前对磁器口有一些保护规划及措施。如1998年,沙坪坝区政府拨专款制订了《磁器口保护建设规划》,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宝轮寺大雄宝殿进行了维修,搬迁了寺内的民居、校舍,保留了古镇原貌;2000年又对《磁器口保护建设规划》进行了修订,划分了核心区域,对核心区域严格保持不变。事实上,制定的规划与实际情况不符,经济与保护存在很大的矛盾,经济上引进了一些不属于本地古镇的东西,如蜀绣、苏绣、字画、古玩。对传统的码头文化及茶馆文化没有延续及推广,现在虽然也有茶馆,但早已没有当年小时候几十百把人听说书的场景了,古镇的保护对此地的古代宗教建筑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对磁器口宗教建筑的保护及建议:第一,尽量保持建筑的原状,控制参观人数,禁止任意添加新的建筑。虽然规划明确规定保持原貌,但实际上宝轮寺也重新修了许多附属配殿及大门。第二,解决旅游经济与古建筑保护之间的矛盾。古镇商业气息深厚,所以需要重塑古镇的文化氛围,建筑保护不受商业气息的影响。由于中国建筑木结构的独有特性,所以要更加小心保护。第三,重塑宗教建筑文化——灵魂建筑。许多宗教建筑都已经失去原有的功能,但是该建筑应有的功能应该继续维持下去,不得任意添加其它功能。第四,提升公众的环保意识。中国公众的环保意识并不高,需要加强宣传,保护建筑。不能在这些建筑上面随便乱划乱画,破坏周边环境。第五,借鉴国内外保护措施。学习他们保护的方法、态度和意识。第六,古镇周边环境与之协调统一,加强古镇保护力度。不加入现代建筑维护方法,一切以古代建筑方法维护。

[1]重庆市沙坪坝区地方志办公室.古镇磁器口[M].四川人民出版社,2000: 33-36

[2]重庆市沙坪坝区地方志办公室.古镇磁器口[M].四川人民出版社,2000: 27-29

[3]清代巴县档案汇编·乾隆卷[M].四川大学出版社,1991:12

[4]单大国.磁器口古镇遗韵[M].重庆出版社,2004:1

J59

A

1671-6531(2013)16-0057-02

责任编辑:何 岩

猜你喜欢
磁器庙宇古镇
新加坡的庙宇宗祠会馆建筑
古镇之旅
古镇——镇远古镇
磁器口,瓷器口?寻找一个消失的制瓷王国
同里古镇
千年古镇
承德避暑山庄及外部庙宇防雷设计实践与探索
基于单片机与IPM的PWM脉冲脱磁器控制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澳门历史城区”的中式庙宇与民宅
夜光磁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