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党员密切联系群众机制研究

2013-08-15 00:45曾永红
长春教育学院学报 2013年13期
关键词:民主党员群众

曾永红

曾永红/广东农工商职业技术学院辅导员,硕士(广东广州511365)。

人民群众是我们党的执政基础,密切联系群众是无产阶级政党的本质特征,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实现立党宗旨的基本途径。中国共产党在长期的革命和建设实践中,把密切联系群众升华为党的优良作风和基本的工作路线与工作方法,增强了党的凝聚力和战斗力,保证了革命和建设的不断胜利。在新历史形势下,党的十八大继续强调要“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强调“坚持艰苦奋斗、勤俭节约,下决心改进文风会风,着力整治庸懒散奢等不良风气,坚决克服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以优良党风凝聚党心民心、带动政风民风”。高职院校党的建设是高校党建的重要组成部分,党组织、党员干部能否与群众保持密切联系,对高职院校党建和其他工作的开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建立健全高职院校党员密切联系群众机制的重要性

建立健全高职院校党员密切联系群众机制是保证高职教育的发展基础和发展方向的需要。教育是人民的教育,发展教育也是为了人民。能否办人民满意的教育,把人才培养好,把高职思想理论阵地占领好,为社会各方面建设服务好,关键看党的政治建设、思想建设、组织建设和作风建设。建立健全高职院校党员密切联系群众机制,就是要在高职教育教学改革、重大项目推进和重点工作实施过程中,充分发挥党员、教师、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汇聚三个主体的智慧、凝聚三个主体的力量,真正做到发展依靠师生,发展为了师生,发展成果师生共享。这就要求高职院校党员干部一定要深入广大师生员工当中,了解他们的思想,把握他们的需求,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有的放矢地开展工作。

建立健全高职院校党员密切联系群众机制是保持高校党员先进性的关键所在。胡锦涛同志曾经强调指出:“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提高党的执政能力,最终要落实到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上来。这是衡量党的一切工作是非得失的根本标准,也是衡量党的先进性的根本标准。”中国共产党的最大政治优势就是密切联系群众,最大的危险就是脱离群众。建立高职院校党的密切联系群众的机制,只有从制度建设入手,把党员学习、党员教育、党员管理、党员联系群众和党内民主参与等机制有机地结合起来,共同构成一个自律与他律、自觉与强制相统一的长效机制链,将党员的先进性转化为具体的行为,使之内化于心、固化于制、外化于形,从而保证广大党员切实履行党员义务,充分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永葆共产党人的先进性。

建立健全高职院校党员密切联系群众机制可以有力地促进各项工作的开展。随着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迅速发展,高职教育在国家和社会发展中的地位日益重要,高职教育作为技能型和应用性人才培养的主阵地必然要在学科建设、人才培养、社会服务等方面作出更大的努力,在工作的思路、方法、成效方面争取有更大的改进,这就要求高职院校要进一步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更能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高职院校党组织作为高校事业的领导核心,必须充分听取广大教职员工的意见,做到集思广益,深谋远虑,才能制定正确的发展战略,合理配置高校资源,形成一心一意谋发展、齐心协力干事业的良好局面,高职教育的持续稳定发展才有可能。

二、高职院校党员联系群众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

第一,党员领导干部深入群众没有形成制度化。高职院校发展起步较晚,各方面制度都还有待完善。一是一些高职院校尚未根据党章中关于“密切联系群众”、“加强党员干部作风建设”的规定制定相应的政策措施,导致党员干部联系群众工作无章可循;二是有些高职院校虽然制定了相应的联系群众的制度,但由于制度不够具体,没有建立有效的监督考核机制,以致于流于形式;三是领导没有充分发挥带头执行制度的表率作用,影响了联系群众制度的落实。

第二,高职院校党员干部密切联系群众的渠道不够畅通。各高职院校也有许多密切联系群众的方式和方法,例如领导干部深入基层走访调研,接待群众来信来访,慰问困难职工,到第一线解决突出矛盾和问题;党组织专门建立联系群众的机构,赋予某些部门一定的接受和处理群众意见的权力,组织开展一些双向交流活动;党员在日常工作生活中和群众密切接触,帮助群众排忧解难,践行党的政策,发挥模范带头作用等等。但是这些联系群众行之有效的方法和途径,许多没有上升成制度,连续性、规范性不够,沦为“政治作秀”、形式主义,没有实际内涵。

第三,没有及时解决反映强烈的关系师生切身利益的突出问题,影响了党群干群关系。目前中国社会已进入矛盾冲突的多发期,在高校教育改革和发展进程中,高校内部矛盾冲突呈现出激化的趋势。从个体利益角度看,由于高职院校普遍建校历史短,在资源、设施、制度、服务方面不尽完善,对于一些关系到学生生活学习和教职工发展的切身问题,得不到及时的妥善解决。从群体的利益关系看,高校可以分为领导干部、教学人员、行政人员、后勤服务人员、学生几类利益群体。在有限的学校资源中,只要出现了利益向某一方的微小倾斜,都会引起新的矛盾,或者使已有矛盾趋于激化。

第四,高职院校党员密切联系群众缺乏必要的条件和物质保障。联系群众最终要落实到行动上。这就要求除了需要制度上的保障外,同时也需要时间、场地、经费等方面的条件保证。一是缺乏时间保障。许多领导干部忙于事务性工作,很难抽出时间深入群众。二是缺乏经费保障。经费紧张是高职院校突出且普遍存在的问题。三是缺乏其它物质保障。高职院校本身资源十分有限,有效资源大多已处于超负荷状态,在使用会议场地、借用其它设备等资源开展联系群众工作时容易与教学发生冲突。

第五,联系群众中存在一些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的做法。联系群众应该是党员干部发自内心的一种真诚行为。如果不能真正把群众当成国家的主人,把师生员工当作学校的主人,把深入群众、联系群众当作改造主观世界、磨练能力和改进工作的有效途径,那就必然会导致教条主义、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的错误。

三、建立健全高职院校党员密切联系群众机制的对策建议

第一,建立和完善党员密切联系群众的制度。建立行之有效的党员责任区制度、调查研究制度、党务公开制度、民主决策制度等等,形成党组织与群众相互沟通、密切联系、同心协力、共同奋斗的局面;建立党员领导干部联系基层制度,让党员干部贴近基层,扎根基层,永远与人民群众在一起;建立党员群众结对制度,通过党员与普通教工结对、与困难教工结对,更贴切地了解群众的呼声;建立党员与学生结对制度、与社区(企业)结对制度,设立家校联系热线电话、“校长书记信箱”,疏通、拓宽与学生、家长、社区(企业)联系的渠道。

第二,不断创新党员联系群众的途径与方法。如何在我们党与群众之间架起一个正常联系的可靠桥梁,共同研究解决高校不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需要高校党组织、领导干部和普通党员都从自身实际出发,找到切实可行的联系群众的方法途径。其一,有效发挥课堂教学功能,党员教师在讲授专业知识的同时,定期到班级指导活动,将所有辅导员纳入到学生党支部,参与学生党支部的建设。其二,在建国、建党诞辰、重大节假日、群众及其家属有重大事件等重要时期,进行走访慰问。采取集中宣传和平时宣传教育相结合的方式,对学生进行党的历史、中华传统文化和民族精神的宣传教育。其三,利用新兴媒体如博客、微博等,及时发布消息,并关注学生的生活学习,及时发现问题。

第三,着力解决师生群众反映突出的问题。江泽民同志曾经说过:“关心群众,首先要关心困难群体的疾苦;为最广大人民谋利益,首先要为困难群体谋好利益,因为他们眼前最困难,最需要帮助。他们的困难如果解决不好,就会挫伤他们的积极性,而且可能产生影响人民团结和社会安定、甚至影响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大局的种种问题。”解决好师生反应强烈的热点问题,就是要进一步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和干部队伍作风建设,切实提高执行力;进一步解放思想,着力解决办学资金不足的问题;进一步深化校内管理体制、运行机制改革;进一步加强内涵建设,强化办学特色,提高教育质量;进一步加强和谐校园建设、优化育人环境;进一步完善后勤保障服务,提高服务师生的能力和水平。

第四,进一步加强高职院校党内民主和校园民主建设,以党内民主来带动校园民主。发扬民主是密切联系群众的根本问题。只有在民主的环境中,密切联系群众才能实现。发扬党内民主以保障党员民主权利为基础,要逐个贯彻落实党章规定的党员八项权利,确保党员的知情权、参与权、选择权、监督权和批评建议权等得到落实;以学校领导干部尤其是主要领导干部的民主作风培养为关键,将领导干部的民主素质纳入领导干部选拔、考核、任用的指标体系;此外还要大力推进党务公开,促进党内监督,建立健全党内民主制度,实现党内民主的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在党内民主的基础上,大力推进校内民主建设,其中重点抓好两个环节:一个是实现决策的民主化,即凡属重大决策,都应征求全校师生员工的意见,尤其要征求校内权威专家学者的意见,进行充分的民主讨论和科学的论证,切实提高民主决策的意识和水平。二是建立学校民主管理制度,保障师生员工参与学校管理权利。充分发挥学校工会、共青团、学生会、教职工代表大会以及专业委员会等专业组织的作用,使他们在学校管理中有权、有位、有为。

猜你喜欢
民主党员群众
我是党员向我看
Ese valor llamado democracia
“我是党员,就要冲在最前面!”
多让群众咧嘴笑
情牵群众美好生活新期待
“群众来求助”等十六则
为群众美好生活执着追求
转移党员组织关系的要求
对慰问贫困党员的反思
关于现代民主的几点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