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大学生就业创业实践教育的保障支持研究

2013-08-15 00:52:12商应美
长春师范大学学报 2013年1期
关键词:大学生教育

商应美

当前,国内高校在大学生就业创业实践教育建设上进行了较为深入的探索和实践,打造了职业生涯规划大赛、创业计划大赛、“挑战杯”竞赛、大学生科技园、创业园等一批富有成效的大学生就业创业实践教育活动载体和实训平台,取得了一些成绩和经验。但我国关于就业创业实践教育体系构建、体系运行以及保障支持等相关问题的研究还很薄弱,这些方面已成为制约广谱式就业创业教育向纵深方向发展的瓶颈问题。为此,本文主要针对当前高校大学生就业创业实践教育在保障支持方面存在的问题进行了系统梳理,并提出建设性措施,以期为创业教育研究和相关工作提供理论基础和实践参考。

一、大学生就业创业实践教育在保障支持方面存在的现实问题

(一)组织机构

大学生就业创业实践教育的实施首先离不开一个具有校内外协调功能的、专门的就业创业教育组织服务与协调机构。这是由实践教育自身特有的开放式、实践性和社会性特征所决定的。但伴随中国高校创业教育的开展,国内高校已开始尝试组建专门机构负责大学生的就业创业教育及其实践活动,活动内容和方式也貌似丰富,但还是没有形成规范化、系统化和可持续化的教育活动,出现这一情况的主要原因之一就是缺乏就业创业教育的总体协调组织机构。在这方面国外的一些经验值得我国学习。以美国创业组织机构为例,在美国,创业中心是实施创业教育最重要的正规组织。目前,可分为四种类型:教学型创业中心——关注课程建设和学生培养;科研型创业中心——关注创业研究的发展;外联型创业中心——为学生创业者提供资源,加强与工商界联系;整合型中心——关注教学、研究和服务[1]。在组织机构建设问题上,最值得关注的是在国外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以厚实的学术研究机构为支撑。例如,美国西北大学凯洛格商学院设有技术与创新研究中心、MIT设有创新创业中心、美国百森商学院、滨州大学、斯坦福大学、克雷顿大学等都设有创业研究中心;日本一桥大学设有创新研究中心;韩国仁荷大学设有创业研究中心[2]。为此,大学生就业创业实践教育要取得实效,首先应解决其组织机构问题。

(二)指导团队

大学生就业创业实践教育的有效实施离不开一支专兼职动态发展的就业创业指导团队,在这个大的指导团队中,来自高校的教师是从事就业创业实践教育指导的最基本、最主要的力量,从事就业创业教育的基础教育、教学、实践、管理等工作。就业创业实践教育指队团队的另一部分力量应由理论专家、技术专家、政府人员、成功的企业家或行业专家、孵化管理者、风险投资家、法律专家等在内的各类专家构成。他们从就业创业相关环节的操作给大学生以启迪和指导。但是现实中高校就业创业领域的师资不足已成为世界教育领域中的一个普遍现象。在日本、英国、法国、德国、美国等发达国家也存在着严重的创业教育师资不足的问题。而中国、俄罗斯、南非等发展中国家,创业教育的师资状况更是令人担忧,尤其是实践型师资短缺的问题更严重。我国高校教师与西方发达国家高校教师有很大的差别,不仅缺乏创业精神,而且几乎没有创业的实践经历和经验。所以教师的素质是我们进行创业教育的软肋,不尽快提高教师的素质,要对大学生进行就业创业教育与指导是十分困难的。

(三)资源整合

大学生就业创业实践教育在实施过程中需要整合校内外资源,形成高校、企业行为、政府的互动共赢“三重螺旋”的创业教育工作格局。在这一格局中,高校为实现其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和文化传承创新等重要职能,应发挥其在资源整合的统筹、规划和协调方面的主导作用。近些年来,国务院、教育部、人保部以及各级政府都非常重视大学生的就业创业工作,出台了系列政策文件以及配套文件,但由于高校自身认识不足或重视不够或指导缺位等原因,大学生对这些政策并不了解。学者候慧君对北京12所高校在校学生和22所参与竞赛学生就“本校是否设有创业配套支持、服务措施”和“如果想创业,最希望获得哪方面扶持”等问题进行了调查。针对第一个问题调查结果显示:在校学生中约有56%的学生选择对本校情况不了解;而在竞赛选手中,约有75%的选择对本校情况了解。这些结果表明,目前关于创业教育的配套支持和服务措施还是很到位的。同时,有35%的在校学生选择不清楚,也反映了现有的支持服务体系宣传很不够。针对第二个问题调查结果显示:两组学生都把政府扶持放在第一、企业第二、高校第三,这说明政府仍是推进创业的主导力量,企业紧随其后[3]。这些情况一方面说明高校在与社会对接环节存在缺位现象,另一方面说明从学生需求角度出发要求高校就业创业实践教育必须整合多方资源,努力与政府、与企业行为的相关政策,动态等对接,形成高校、企业行业、政府的互动,才能确保实践教育的实效性与针对性。针对后一方面,学者李家华也认为,资源性障碍是我国创新创业教育总体发展中面临的三个障碍之一[4]。

(四)氛围营造

良好的就业创业文化环境是促进学生积极参加就业创业实践活动的关键,是就业创业教育的环境保障,这对师生的影响是整体的、潜移默化的。大学生就业创业实践教育的实施离不开良好的就业创业文化环境。学者侯慧君等对北京市部分高校学生和参与竞赛学生就“本校的校园创业文化氛围如何”和“你认为学校在扶持大学生创业方面还应该做哪些工作”等问题进行了调查。结果显示:有50%的学生认为一般或较差,说明校园创业文化氛围还不浓;竞赛学生更关注创业氛围和创业启动资金,非竞赛学生更关注组织社会实践活动、开设课程、讲座与竞赛等活动。两个问题的回答都说明目前大学的创业文化环境还需要着力打造[3]。在学校营造校园就业创业文化氛围除企业家讲座、职业生涯规划大赛、创业计划大赛外,其它主要是通过社团和课外活动来进行。有调查研究表明:组建创业俱乐部或商务活动中心以及为创业者提供技术和管理支撑最有利于营造校园创业文化氛围,得4分(最高分5分);其次是公布研究结果、公众集会和创业意识运动、与创业者建立联系和学徒机会,得3分;再其次是学生咨询项目、大学附属企业、技术转移,得2分;最后是企业孵化服务、创业者夏令营,得1分。在实践中,根据各个学校的性质特点,这些活动我们不一定都必须开展,但应该选择性地、定期举行一些活动,如企业家讲座、创业计划大赛、企业俱乐部、创业项目援助、技术转移服务、创业夏令营[5]。

二、大学生就业创业实践教育在保障支持方面的建议举措

大学生就业创业实践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面大、单位多、人员广、内容杂。高校要充分认识到此项工作的重要意义与作用。为此,高校要重点从组织机构、指导团队、资源整合、氛围营造等五个方面为大学生就业创业教育实践教育提供人力、财力、物力等保障支持,只有做到组织落实、人员落实、制度落实、经费落实,形成整体合力,才能从根本上保障实践教育的有效、顺利实施。

(一)建立就业创业教育组织机构,统筹规划实践教育整体工作

借鉴国外的经验,中国高校首先有必要结合中国国情,与学校特征结合组建校内外结合的专门就业创业综合服务与协调机构,统筹规划高校大学生就业创业教育的教学、管理、科研、实践以及与企业行业政府互动、创业园区建设等工作,为大学生就业创业实践提供知识、技术、平台等保障支持,实现组织服务机构的社会化运作。这样可以避免机构的重要设置出现机构繁杂和职责不清、分工不明的现实问题;其次,校内要在教育主体上实现协同。即在学校人才培养的整体框架内,以党政领导牵头,就业指导部门、学生处、教务处、财务处、团委、宣传部等部门分工协作、齐抓共育,做好大学生就业创业实践教育的顶层设计;各二级学院应组合导师、辅导员、学生骨干的力量、将工作落实到位。通过上述举措,形成大学生就业创业教育及实践工作的横向纵向联动和内外联动的工作机制,以此保障大学生就业创业实践教育各项工作切实、有效、顺利的实施。

(二)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建立一支专兼职动态发展的就业创业实践教育指导团队

当前不管是在发达国家,还是在发展中国家中,创业教育的师资问题都是一个大问题,是制约创业教育继续发展的一个瓶颈[3]。要解决这一问题,确保大学生就业创业实践教育的实施,高校在借鉴国外成熟经验的基础上,采用校外引进与自主培养相结合的方式来加强就业创业实践教育师资队伍建设。

具体地说,首先高校就业创业实践教育必须充分体现开放性,引入社会力量,扩大优良师资,与校企合作,培养和招募有实践经验的教师,加强校友联络,选拔优秀校友回母校做报告或做专题性讲座。在这一点上有调查结果显示:“成功创业者或行业专家”和“有实践经验的教师”是当前最受大学生首肯的两类教师[3]。其次,依托学校学科优势,有商学院或管理学院的高校可通过建立本科、硕士或MBA和博士三个人才培养层次,为未来就业创业教育及其实践教育培养更多的专业人才,改变就业创业教育领域中专业人才不足的现状;没有商学院或管理学院的高校可通过全校性就业创业教育工作的逐步推进或创业教育中心等全校性就业创业机构的建立,依托各专业教育师资通过一定考核机制吸引有兴趣、有志从事且有能力承担就业创业教育课程及实践指导的教师,如工程设计、人力资源、战略管理、信息技术等专业教师。总之,通过这一系列措施有助于建立起一支专兼职相结合,结构合理的满足大学生需求的就业创业教育及实践指导团队。

(三)整合校内外资源,形成高校、企业行业、政府的互动共赢的工作格局

大学生就业创业实践教育工作要落实到位,高校有必要整合校内外资源,形成高校、企业行业、政府三方互动共赢的工作格局。具体地说,高校可依托校内外结合的专门就业创业指导或服务机构,成立大学生就业创业工作咨询委员会,委员会成员可从政府、企业行业、高校、优秀校友等群体中选拔。通过定期组织高校、企业行业、政府的研讨会和交流会、企业行业负责人和相关政府负责人进校园活动、定期调研企业行业用人需求等方式,加强对外联络,积极建立与企业行业、政府多方联系与互动的长效机制,争取企业行业、政府在人力、财力以及硬件服务等方面的全方位支持与服务,为从源头实现产学研一体化,真正使大学生就业创业实践教育成为全社会共同承担的责任与任务,使其成为真正意义上的社会事业。

(四)加强就业创业文化宣传工作,营造浓厚的校园就业创业文化氛围

良好的就业创业文化环境是高校实施就业创业实践教育的重要前提。基于此,当前高校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为主线,通过建立健全切实有效的鼓励大学生就业创业的政策文件以及设立“高校毕业生创业资金”、“天使基金”等就业创业基金,开发就业创业教育项目,成立大学生就业创业协会,加强创业园区建设等体制机制措施,营造浓厚的校园就业创业文化环境氛围;通过大力宣扬自主创业的先进典型、成功创业者、企业家进校园等途径,努力营造鼓励大学生想创业、敢创业、创好业的环境氛围;要广泛宣传就业创业思想,培育大学生就业创业意识,提倡敢为人先、敢冒风险、敢于创业、勇于竞争和宽容失败的精神,形成推崇创新、尊重创业的文化环境。

(五)建立大学生就业创业实践教育的激励与服务管理机制,确保实践教育的有效实施

大学生就业创业实践教育顺利、有效实施还离不开一些激励和管理等长效机制的建立与健全。但目前大学生就业创业教育还没有形成完善的机制环境,在教师与学生等人员的行为激励方面还不足以支持高校实施就业创业教育及实践工作。这些问题如得不到科学而系统的调整,将成为制约和阻碍高校就业创业教育及实践工作向纵深发展的因素。所以,高校要建立健全大学生就业创业实践教育的激励机制与服务管理等长效机制,确保实践教育工作的有效顺利实施。

具体来说,高校首先要完善就业创业实践教育的激励机制,制定一系列措施,激励竞争,鼓励发展。即在校外人员的激励机制方面,可借鉴美国百森商学院的做法,举办“年度创业者评选活动”,奖励那些在就业创业实践教育和推动社会发展方面做出卓越贡献的企业家代表和成功就业创业校友;在大学生自身激励方面,对大学生参加的就业创业实践活动要定内容、计学分;对教师人员的激励方面,要定任务、计入工作量。其次,高校要健全服务管理机制,切实做好大学生就业创业服务和管理工作。对有就业创业意向、有成功就业创业可能的学生,学校要根据学生的情况提供必要的辅导、咨询和扶持,使他们能够成功就业创业;从就业创业实践活动的准备、实施到巩固消化活动成果要形成一套规范化程序,制定必要的检查制度,采取有效措施,加强对就业创业实践组织实施工作的指导和检查,建立并完善活动信息反馈机制,及时了解、掌握就业创业实践活动各个阶段的进程和各项具体活动开展的详细情况,以便各级组织者动态把握进展情况,及时作出相应的安排和调整,确保大学生就业创业实践活动的顺利开展。

[1]梅伟惠.美国高校创业教育[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10(2):98.

[2]赵志军,马金霞,杨玉洪.创业文化建设导论[M].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2007(12):26.

[3]侯慧君,林光彬.中国大学创业教育蓝皮书:大学生创业教育实践研究[M].北京:北京经济出版社,2011(11):94-95,50,343,140.

[4]李家华.把创新创业教育融入高校人才培养体系[J].中国高等教育,2010(12):9~11.

[5]Mwasalwiba E.S..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a review of its objectives,teaching methods,and impact indicators[J].Education+Training,2010,52(1):20-47.

猜你喜欢
大学生教育
国外教育奇趣
华人时刊(2022年13期)2022-10-27 08:55:52
题解教育『三问』
当代陕西(2022年4期)2022-04-19 12:08:52
软件工程教育与教学改革
软件导刊(2022年3期)2022-03-25 04:44:48
什么是“好的教育”?
当代陕西(2019年21期)2019-12-09 08:36:36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办好人民满意的首都教育
大学生之歌
黄河之声(2017年14期)2017-10-11 09:03:59
新大学生之歌
北方音乐(2017年7期)2017-05-16 00:32:46
大学生实习如何落到“实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