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广航
教辅人员是教师的有力助手,是保证教学科研正常进行的有力保障,也是学校完整服务体系中不可缺少的角色。可以说,没有优质教辅工作配合就不可能实现高水平的教学科研活动。高校教辅人员是高等学校教学、科研的支撑力量,并具有一定的管理职能。无论是图书馆资料的管理还是实验室仪器的购买、维修和保养等都离不开教辅人员的精心管理,而这又是教学科研的强有力保证,没有高水平的实验教辅工作人员,学生的实验教学就很难开展,其动手实践能力便无法得到培养;同样,若缺乏图书馆,教学科研也便失去了耳目,难以站在学科前沿进行创新研究。重视教辅人员的地位对于高等教育教学至关重要,需引起相应的重视。
随着大学扩招的潮流出现以及新时期大学生意识观念的改变,自我意愿在学习中占主导地位的现象体现得越来越明显。当前大学生普遍重视具有实用价值的课程,如计算机和英语,对基础理论课程则往往忽视,造成补考率明显增加,从而增加了教辅人员的负担。
每个人都有最大限度发挥自己潜力并获得成就的意愿,高校教辅人员当然也不例外。教辅人员工作性质特点以及当前的教辅工作的评定现状决定了其很难看到实现自我价值的成就,容易使其内心需求与客观现实之间产生不平衡。
在当前诸多高校中,教辅人员的编制较少,往往出现一人承担多项职务的情况,这不仅增加了教辅人员的工作量,也很难保证教学辅助任务的高质量完成,时间一长必然造成教辅工作人员的身心疲惫,影响其工作的圆满完成,起不到教辅人员应有的作用。
目前高校教辅人员结构不合理现象突出,高学历、高职称的教辅人员较少。学校在工作中关注较多的是干部和教师队伍的建设,而对教辅人员的关注较少。实验教辅人员的知识整体偏于老化,能力和水平相对较低,而教辅人员不仅应具有服务性,还应具有学术性和科学性,在科研创新中起着重要辅助作用。
由于对教辅人员的重视度不够,一些年轻的教辅人员仅将教辅工作作为临时跳板,怀有得过且过的思想,一旦时机成熟便离职而去,这种缺乏对实验教学未来进行合理规划,缺乏尽心尽职的工作态度现象影响了高校实验教学的进一步发展。
教辅人员要从思想上重视教辅工作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的重要性,只有思想上重视了才能自主地进行规划学习,不断提升自己的业务能力。因此高校应当积极开展对教辅人员的思想道德修养,培养教辅人员正确的人生观、道德观和价值观,使其对自己的人生进行正确定位,端正行为态度,以更加饱满的热情面对自己的职业。另外,教学人员、教学管理人员也应当改变对教辅人员的偏见,尊重教辅人员的工作,尊重其价值和人格,实现交往行为中的平等对话。只有建立工作中的平等关系,教辅人员才会觉得自己的劳动有意义,从而努力工作。
无论是高端的实验教学还是仪器使用都离不开高水平的教辅人员去执行,教辅人员在新技术的传播中起着重要作用。因此相关部门应当认识到教辅人员尤其是实验教辅人员的重要作用,在引进人才及制定相关政策时加以考虑。
不仅体现在择选招聘教辅人员时选择高学历、专业素质强、年龄适宜的高素质的人才,而且在引进后还应当加强其专业素养的培养。通过在岗培训、继续教育的形式不断扩大其知识面,完善其知识结构。
学校应针对教辅人员的工作要求、职责、目标等,制定明确的教辅人员工作管理条例,通过政策的制定来规范教辅人员的行为。
为充分调动教辅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各高校有必要制定一套比较全面的考核体系。通过考核体质的鞭策促进教辅人员素质的提升。尽管目前已有一些考核体系的建立,然而其主要着重于教辅人员的科研成果的评定,而对他们的实际贡献没有明确的定位,评价力度远远不够,因此较为全面的考核体系应从质化和量化指标两方面建立。考核的最终目的是促进教辅人员进一步提高自己,激发其工作的积极性。相关管理部门可通过设定奖金、晋升来促进这一措施的实施。
实现理论教师和实验教师合理搭配教学,改变以往全部由理论教师从事教学的传统模式。而充当实验教辅人员不仅应当熟悉本领域的实验技能、专业知识及其相关领域知识,并且应当具备在实验中带领学生顺利开展实验,回答各种实验问题以及帮助学生进行经验教训的总结等多方面能力,而只有具有这些素质的教辅人员才能被聘用。这一措施的改进一方面能提高教辅人员的竞争意识,同时也能使理论教师以相对平等的眼光看待实验教辅人员,认真地对待自己的职务。
[1]俞桂红.地方性高校院系教辅工作人员工作现状及其对策分析[J].台州学院学报,2007(5).
[2]陈娟,林生,等.加强实验教辅人员队伍建设,促进药学实验教学改革[J].药学教育,2010(1).
[3]管春英.论高校教辅人员考核体系的构建[J].江苏工业学院学报,2008(4).
[4]马兆明,叶琳.浅议教学辅助人员的现状及素质培养[J].西北医学教育,2000(2).
[5]吴发科.谈高校教辅的职能与建设[J].现代教育论丛,2007(4).
[6]苏敏.医学院校教辅人员在临床教学管理中的作用[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09(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