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 敏,陈 昕
随着互联网和网络媒体的迅猛发展,一种新兴的语言现象——网络语言应运而生,并日益显现出强大的生命力和影响力。它不仅是网络世界的通用语言,还渗透到其它媒体话语,甚至融入到了人们的日常生活用语。网络语言逐渐成为专家学者关注和研究的主要对象。近年来,模因概念及其相关学说已经进入人们的研究视线,成为当前人文社会科学研究热点之一,它从一个崭新的视角揭示了语言发展规律,为网络语言的传播和变异研究提供了新的视角和理论依据。
模因论(memetics)是以达尔文进化论为基础,对文化进化规律进行解释的一种崭新理论[1]。模因(meme)这一术语最早由英国著名动物学家Riehard Dawkins于1976年在《自私的基因》中提出。模因的提法来自于基因,Dawkins用它来解释文化的传播,即文化传递的单位[2]。《牛津英语词典》把模因定义为:文化的基本单位,通过非遗传的方式,特别是模仿而得到传递[3]。简言之,在文化层面上,任何能够通过“模仿”的过程而被“复制”并得以传播的东西都可以被称为模因,如音乐曲调、思想观念、谚语、服装样式、房屋建筑样式、链式信件和电子邮件、病毒、宗教等[4]。
语言模因是语言学研究的新领域,是模因的语言表达形式。语言是模因的载体之一,或者说,语言本身就是模因。从模因论的角度看,语言模因揭示了话语流传和语言传播的规律[1]。在语言交际中,语言选择与使用的过程就是各种模因或模因群相互竞争的过程。
广义上讲,网络语言是泛指在网络传播中所应用或触及到的一切语言,大体上可以分为三类:第一类是与计算机和网络有关的专业术语,如“硬件、软件、病毒、宽带、局域网、防火墙、浏览器”等,这是网络语言的最基本成分;第二类是与网络文化现象有关的特别用语,如“黑客、第四媒体、网吧、网恋、网民、电子商务、虚拟空间”等;第三类是指网民们在网络社区(如网络聊天室、网络游戏、BBS、OICQ、MSN等)中进行交际时使用的别具风格的语言和符号。狭义的网络语言仅指第三类[5]。本文讨论的网络语言也专指此类。目前,我国有许多学者从文体学、语体学、系统功能语言学等诸多方面对网络语言进行了系统详实的研究。笔者在上文介绍模因理论的基础上,着重对网络语言模因变异的类型及传播进行进一步的探讨。
模因的复制不是词语的原件与复制件从内容到形式都完全一致。莱克摩尔认为模因的传递有两种不同的方式:“对结果的拷贝和对指令信息的拷贝”[6],即模因表现型和模因基因型。根据何自然的划分,模因表现型又包括同音异义传播、同型联想传播以及同构异义传播;模因基因型可分为相同信息直接传播和相同信息异形传播[7]。笔者认为,为了便于理解和分析,我们可以把网络模因的传播方式简单地归为两大类:异形同义的模因型和同型异义的表现型。
1.异形同义的模因型
异形同义的模因型“是一种以复制信息内容为主的模因,它以纵向递进的方式传播,尽管在复制过程中出现信息变异,但复制出的仍然是复制前的内容”[1]。简言之,就是网络语言虽然形式上与所要表达的意义不同,但它们的原始信息在变异前后都未发生改变。
其一,缩略型。主要包括英语缩略语和汉语拼音缩略语。英语缩略语如SP(Support)、TTYL(Talk to you later,)、BTW(by the way)等。汉语拼音字母缩略语也是网络语言模因复制与传播的现象,如“DD”=“弟弟”,“MM”=“妹妹”。
其二,借代型。如“呼呼”=“睡觉”、“青蛙”=“丑男”、“恐龙”=“丑女”、“小强”=“蟑螂”等。
其三,混合型。混合型比较常见的是英汉以及数字的混用。如“Me2”=“Me too”、“B4”=“Before”等。
其四,谐音型。谐音型主要包括汉字谐音型和数字谐音型。例如“竹叶”=“主页”,“斑竹”=“版主”,“表”=“不要”、“水饺”=“睡觉”。数字谐音是以阿拉伯数字为基础,促成谐音式变异,如“886”=“再见喽”、“9494”=“就是就是”等。
其五,符号型。网民们将键盘上的一些特殊符号进行编码重组,模仿表情、声音和动作,创造出许多新颖的“超文本”卡通式符号,使人耳目一新。例如,“:-)”、“:-D”、“8-)”等都是“笑”的模因变体。
2.同型异义的表现型
模因表现型的同型异义传播指的是语言形式结构没有变化,但内容意义发生变化。这一类语言模因传播方式在网络上尤其活跃,主要是指语言模因的结构和形式没有发生变化,但随着宿主目的的变化,其内容往往被新的信所代替[8]。如果说异形同义的模因型主要表现在词汇层面上的话,同型异议的表现型则大大超出了网络词汇变异的局限,体现在词法、语义、语法、句法、和语篇等各个层面。
其一,词法变异。词法变异主要表现为各类词根、词缀派生词。这一最典型的例子应该算“XX门”了。这一结构最早起源于美国前总统尼克松的“水门事件”,指尼克松所属的共和党为了赢得大选而做出种种丑行。后来“XX门”常用来暗自“丑闻”或“不光彩的事”。这些“门”事件的构成形式没有变,但已失去了原有的含义,属于模因表现型的同型异义传播。此外,从“酒吧”派生出无数营业性的“X吧”,如“网吧”、“氧吧”、“啤酒吧”等等。可见“X吧”已成为表示某种营业性场所的模因变体了。又如“……奴”指那些成为某些物质或人的奴隶,还美其名曰提高生活质量的人,从而派生出“卡奴”、“房奴”、“妻奴”等,这些例证都是以不同信息的同型传播,从而构成内容各异、形式相同的表现型模因[9]。
其二,语义变异。在网上,网络语言使用者经常为了标新立异、推陈出新而改变词语原义或感情色彩,因此,同型异义传播也表现在网络特定环境下,某些词语或表达方式发生了质的变化。例如,“水手”一词原指“海员的职称”,在网络语言中表示“某论坛中的芸芸众生”;“打酱油”不再是我们熟悉的字面意思,而是在网上论坛或BBS中表示快速回复。除了改变词语原义,还有一些词语的感情色彩发生了变化。如“偶像”即令人作呕的对象,“贤惠”即闲在家里什么也不会等。如“白骨精”不再是西游记中吃人的女妖,而成了“白领+骨干+精英”的代名词。
其三,语法变异。在传统语法中,我们都知道形容词修饰名词,副词修饰动词。但在网络流行语中,“程度副词+名词”结构的短语比比皆是。CCTV的新闻联播在2007年12月27日播出一段抨击不良网络视听节目的报道,其中采访了一个北京某学校的女学生,这个女孩子语出惊人,面不改色地对这CCTV的话筒说道:“上次我查资料,忽然蹦出一个网页,很黄很暴力,我马上把它给关了”。于是,“很黄很暴力”成了一句流行语,代替了“很好很强大”,以极其迅猛的速度在整个互联网快速传播开来。从语意的角度来看,“程度副词+名词”结构能加深语意表达。
其四,句法变异。除了词法及语法模因,网络语言句法模因在网络环境中也层出不穷。例如,2009年7月16日,网友在百度贴吧魔兽世界吧发表的一个名为“贾君鹏你妈妈喊你回家吃饭”的帖子,随后短短五六个小时内被390617名网友浏览,引来超过1.7万条回复,被网友称为“网络奇迹”。“贾君鹏你妈妈喊你回家吃饭”也迅速成为网络流行语。此后,这一句式经过迅速复制和大量的传播,产生多种模因变异。
其五,语篇变异。当然,同型异义传播的网络语言模因并不局限于词语和句型,在段落、语篇层次上也有所体现。例如,被广大网民津津乐道的电视剧《武林外传》中佟湘玉有段唱词:“郎君啊……你是不是饿得慌,如果你饿得慌,对我湘玉讲,湘玉我给你溜肥肠……”,就是模仿于《杜十娘》里“郎君啊……你是不是饿得慌,如果你饿得慌,对我十娘讲,十娘我给你做面汤……”这是网络语言语篇模因的一个典型例子。
笔者认为,网络语言模因因其复制和传播的主体(网民)和媒介(网络)的特殊性,具有以下三个特征。
其一,时尚幽默。在虚拟网络世界里,人与人之间的交流通常采取匿名的形式,因此约束比较少,可以充分自由地表达自己的观点,也满足了网民们彰显个性的需要。网友们会更加偏爱那些陌生、新奇和时尚的表达。另外,网络用语的流行是因为其时代性,用语力求引人注目,使语言模因能很快吸引传播对象,得以进一步复制。就以前文提到的数字谐音和字母谐音等语言形式为例,它虽然偏离了正常的语言使用规范,但这种变异增强了语言的趣味性,使其很快流行,甚至有一部分还传播到了人们的日常生活[10]。同时,人们都希望从现实的紧张激烈的工作环境和繁重的生活压力中解脱出来获得一丝的轻松愉悦,因而往往在网络中追求幽默搞笑,创造愉快的氛围[11]。比如,“不错”=“不是你的错”、“情圣”=“情场上剩下来的”。就目前的网络使用情况看,大多数网民上网是为了宣泄、放松和寻找有趣的信息,这使得网民在交流的过程中追求一种轻松、随意和有趣的风格。
其二,经济实用。在当今生活节奏日益加快的社会,人们做事都讲求实效性,而网络语言也不例外。网络流行语的传播所选择的方式很大程度上都是通过打字来实现的,尤其是在线交流。在网络论坛和聊天室中,一般都要求在极短的时间内进行大量的信息交流,因而简单方便的网络语言自然会得到广大网民的青睐,为了实现快捷、简单、便利的网际交流,网民们往往对一些错别字视而不见或者频繁地使用一些数字、谐音以及缩略语等来使表达更加简练。例如,“70885”这个模因和“请你帮帮我”的发音近似而被复制,网民只需敲打5个键就可以把原始信息的意思表达出来,在交流时更加简洁、高效,因而也更具传播性和穿透力。网络交流中,人们为了快捷地交流逐渐形成了一种简洁的语言表达形式。网络语言之所以能够广泛传播并被更多的网民所接受,正是因为这种语言模因达到了简洁和实用的标准,很容易找到新的宿主。
其三,形象生动。与面对面交流不同,网络交流缺乏真实语境,没有面部表情、眼神、肢体语言等非语言交际手段的辅助,只能靠文字来表达,这样可能在交流中会出现一定的交流不畅。为了弥补这些不足,人们在网络交流的时候多使用形象直观的文字或符号来表达意思,创造出一些形象而又委婉的网络语言模因,赋予语言以生命力。例如,用Orz表示佩服;#^_#^代替脸红等,这些象形的模因符号以一种特殊的表意形式给网络聊天带来了一种“可互视、可互听”的充满生气的近距离交际效果,使得信息更加形象直观地传递给信息接收者,更好地来完成交际认知过程。
模因论是一个基于达尔文的生物进化论的崭新的文化进化理论,已经开始被应用在语言学的各个领域中。模因论可以用来分析语言的复制、传播、发展及消亡,为语言学的研究提供了一个崭新的视角。同时,模因论也为网络语言的研究提供了一个新的工具。了解模因论与模因复制过程和传播类型,可以让我们更系统地了解网络语言,为进一步正确理解和分析网络语言提供帮助。可以说,网络语的模因研究不仅有利于语言模因的进化和演变,而且将促进其规范化和系统化,这无论是对语言交际而言,还是对语言教学来说,都具有深远的意义。
[1]何自然.语言中的模因[J].语言科学,2005(1).
[2]Dawkins.R.The Selfish Gene[M].New York:OUP,1989:192.
[3]Blaekmore,S.The Meme Mechine[M].Oxford:OUP,1999:66.
[4]陈琳霞,何自然.语言模因现象探析[J].外语教学与研究,2006(2).
[5]刘金,曾绪.模因论视觉下网络语言的变异现象分析[J].西南科技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4).
[6]苏珊·布莱克摩尔.谜米机器[M].高申春,吴友军,许波,译.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2001.
[7]曹进,刘芳.从模因论看网络语言词汇特点[J].南京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3).
[8]黄慧君.论网络流行语中的模因[J].中国校外教育,2009(8).
[9]夏玉宇,李珂.时尚网络新词的模因理据分析[J].湖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2).
[10]张润,史立英.语言变异的模因视角分析——从网络语言谈起[J].河北经贸大学学报:综合版,2008(6).
[11]张家瑞,高蓓蓓.网络流行语的秘密:模因[J].四川教育学院学报,20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