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飞帆
河南网络媒体主要分为三类。第一类是由中央媒体下设的地方网站,例人民网、光明网、新华网等;第二类是本地传统媒体所建网站,如映像网、大象网、中原网、洛阳网、大河网等;第三类是商业公司的地方站点,如商都网、新浪河南、大豫网(腾讯)等。前两类网络媒体优势在于可以充分利用传统媒体的新闻资源,第三类网络媒体的优势在于各自的社会化媒体力量,例如新浪微博、腾讯微博等。三类网络媒体借助自己的优势各显神通,各大网络豫军逐鹿中原,新闻大战逐步升级。而这场战争的“关键”就是新闻队伍建设。
本文选取“大河网”作为研究对象,原因有二:一是大河网是河南省唯一重点新闻网站,也是河南日报报业集团所有纸媒在国际互联网上的惟一出口。目前大河网位居全国地方新闻网站前十名(数据来自《2012年12月河南综合性网站及社区网站综合影响力排名》)。2012年12月开元网络与品牌研究最新研究结果表明,在河南综合性网站及社区网站综合影响力评估中,大河网的综合影响力排名第一。大河网以其资源和影响力完全可以代表河南省的主流网络媒体;二是大河网是河南省唯一一家拥有采访报道权的网络媒体,相比其它网络媒体,大河网的新闻队伍建设相对成熟,取得的经验和存在的问题具备一定的研究价值。综上原因,本文以大河网为网络媒体新闻队伍建设的研究对象。鉴于大河网下属新闻中心、大河论坛、手机报、焦点网谈等多个部门,新闻队伍的“兵种”较多,本文谨以其新闻业务核心——新闻中心的采编人才作为研究对象进行分析。
大河网的新闻来源有三:一是新闻中心编辑对 《河南日报》、《大河报》、《河南商报》等传统媒体新闻的转载;二是策划采访部门的记者亲自采写或策划访谈所得;三是通过对大河论坛网友爆料进行求证,进而采写成新闻。此外,大河网还有信阳、新乡、焦作、洛阳四个地市记者站和电视采编队伍、27人的网络评论队伍。基于这几股新闻队伍合力,大河网新闻中心每天向全球发布权威、及时的河南新闻5000余条,汇集全省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各个方面的最新资讯,日页面点击量超过1000万次。大量新闻被新华网、人民网、新浪、腾讯等国内外知名网站转载。目前,大河网已然形成一个综合性的现代网络新闻队伍。然而,创造一系列辉煌数据的新闻队伍背后,也存在下面一些问题。
重量不重质问题主要体现在策划采访部的记者身上。相比传统媒体,网络媒体时效性强,记者追求发稿量无可厚非,但是以降低稿件质量为代价就得不偿失。其原因就在于发布门槛低、稿件没有“贵贱之分”,缺乏合理、完善的稿件评级制度。本文作者在大河网实习、调查期间,发现有记者日发五、六篇稿件,多数为改写新闻通稿,不追加核实速成,此类稿件质量不高,宣传色彩浓重。纵览稿件,内容多源自“耳朵”采访,缺乏视觉采访、口头采访和体验式采访。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新闻队伍消极的采访态度,这一现象严重影响了网络新闻的真实性和可读性。
新闻队伍简而不精,难以出色完成各项业务。一是编辑队伍,网络媒体编辑的主要工作是转载新闻、策划新闻专题、编审记者稿件。大河网新闻中心的编辑队伍人数较少,很多专题制作多由记者抽时完成,致使专题质量粗糙、效果不佳;二是记者队伍,新闻中心整个策划采访部门总共有6位记者和5位地市记者站站长(资料来自大河网“联系记者”)。每位记者负责五到六条“线”,每个记者站只有一位工作人员,既要保证区域新闻采写,还要定期完成创收任务。该现状一方面导致了记者分线压力过重,间接影响新闻内容的质量和数量,另一方面致使地市记者站的新闻业务和经营业务不能分开,记者不再是完整的记者。
自2012年8月份,大河网高层决定开展新闻多媒体化,发布了每名记者每月交出一篇集音视频、文字、图片于一体的多媒体新闻稿件的规定。作者认为多媒体新闻就是由图片、音频、文字、视频四个要素组合而成、并能实现有效传播的深度新闻专题。就大河网推出的《郑州一洗涤公司被指违法排污环保局:已通知整改》、《淇县贫困女孩芳芳:即使翅膀折断心也要飞翔》等多媒体新闻来看,存在以下问题:一是记者缺乏多媒体新闻的策划能力;二是记者多媒体新闻采集、后期编辑能力、经验不够,加之设备不全,拍摄、编辑技术不够专业;三是受视频格式、网路限制等因素影响,外网用户常遇到视频打不开等问题。在网络信息技术快速发展、视频新闻大行其道的时代,多媒体人才和全媒体记者的缺乏直接导致大河网新闻多媒体化进程的受阻,并成为新闻队伍建设的重要问题。
大河网的新闻队伍建设也有很多成果。例如借助大河论坛的网民力量挖掘新闻素材,“大河网谈”的直播间设施齐全,采编播技术人才、主持人应有尽有,新闻评论队伍和大河网注册摄影师队伍都在不断壮大,这些都是其突出优势。然而,上面所提到的三个问题都是大河网新闻队伍建设的致命伤,也是河南其它网络新闻媒体的共病。针对以上三个问题,作者认为大河网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开展新闻队伍建设。
第一,进一步深化新闻队伍绩效改革,继续开展“走、转、改”,有效解决新闻队伍内容生产上重量不重质问题。
进一步深化新闻队伍绩效改革。现在大河网记者的稿件评级制度并不健全,评定过程简单、粗糙。每周网大台“光荣榜”都是以发稿数量进行排名,除“蓝基金”等特别奖励,几乎没有别的制度来激励稿件提高质量。因此,新闻中心可学习《第一财经日报》,将稿件等级具体细分并与绩效挂钩。关于等级的评定,作者建议由主编、编辑、读者和记者本人共同完成。其中读者评定可以考虑在每篇新闻的下方开设网友的“喜欢”程度调查选项和点击量记录,重新开通网民评论一栏,且仅限外网登陆。
“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的开展不能停留在表面功夫。上文提到的消极采访态度问题正是没有贯彻落实“走、转、改”所致。新闻史上一些经典报道,像《寻觅吵架的》、《最后一个生产队的故事》等都是在深入基层的基础上完成的新闻题材领域的拓展和思想内容的发掘,相比《大河网》的新闻更具真实性和趣味性。大河网要“转作风”,可以借鉴《冰点》,关注新闻报道奇缺的领域:读者渴望的真诚、善良。“改文风”是主流媒体新闻队伍最应该注意的,2012年12月11日,中宣部部长刘奇葆在中央新闻单位调研时强调,“新闻战线要按照党的十八大要求,一定要下决心改进文风,以好的文风不断深化党的十八大精神的学习宣传贯彻,推动各类媒体传播力影响力的提高”。建议大河网记者力争“写好每一篇报道”,提高新闻稿件的质量,提高网站软实力。
第二,扩大记者队伍,增强网站开放性,为大学生提供实习岗位,培养后备力量。记者队伍的扩大属于阶段性长期任务。
建设“全网皆记者”和“大河网友记者团”机制,将全网工作人员和大河网友的新闻热情凝聚起来,扩展独家新闻来源,提高网站与网民的互动性,增强网站影响力。
将网站作为高校新闻学院实践基地,借助实习生资源增强新闻队伍采编力量,扩充后备力量,为高校新闻人才提供实践平台。此外,大河网各地记者站可以向《光明网》的河南分站学习,大量吸收高校实习生充实新闻采编队伍,站长运筹帷幄于后方,省出精力用于创收和管理,更好的协调新闻业务和经营业务。
第三,推动多媒体人才的引进和全媒体记者的培养,促进网络新闻多媒体化。
引进多媒体人才。网络多媒体新闻主要表现形式为多媒体新闻专题,即以网络为平台,运用各种媒体手段对特定的主题或事件进行组合或联系报道。[1]因此,网络多媒体人才应必备两个专业能力,一是多种媒体采编技术;二是多媒体新闻专题策划能力。大河网应先引进一批专业技术人才,引领新闻中心新闻采编技术改革,在技术上多进行一些尝试,再通过培训培养更多全媒体记者。
培养全媒体记者。全媒体记者是指具备突破传统媒体界限的思维与能力,适应融合媒体岗位的流通与互动,集采、写、摄、录、编、网络技能运用及现代设备操作等多种能力于一身的人才。[2]大河网应着力培养后报业时代的记者先锋,要求他们不仅会写文字稿,还会摄影、录像、出镜主持、后期编辑和网页设计。同时,网站也要认识到,全才毕竟不是一蹴而就。全媒体时代,“一专多能”更切合大河网实际的人才培养理念。
鉴于新闻队伍的建设是一个长期的积累过程,河南网络媒体不仅要为新闻人才的成长提供合适发展环境,还要高瞻远瞩,从企业的中观视角来看新闻队伍建设。长远来看,新闻队伍的建设与大河网的企业化改革息息相关。网络媒体企业化改革,意味着新闻人才可以入股网站,将网站未来发展当作自己的事业去献身,而不是当作职业去谋生;意味着企业文化的形成将大大增强新闻队伍凝聚力;意味着网站要想在市场上立足,更需要经营管理人才、创意策划、信息技术和全媒体记者等人才。总之,无论河南网络媒体的未来走向如何,人才因素永远是第一位的。按照目前河南各大集团的全媒体发展趋势,新闻队伍的建设将一直是集团向前发展的关键所在。
[1]彭兰.网络多媒体新闻[M].中南大学出版社,2006.6:248
[2]郜书锴.全媒体记者:后报业时代的记者先锋[N].青年记者,2011-3
[3]詹新惠.网络新闻写作与编辑实务[M].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11
[4]方芳,乔申颖.名记者清华演讲录[M].人民日报出版社,2003
[5]李凌凌.网络传播理论与实务[M].郑州大学出版,2004
[6]朱夏炎.把握三个关键词建设报业全媒体[J].中国记者,2011,(5)
[7]郜书锴.全媒体记者:后报业时代的记者先锋[J].青年记者,2011,
[8]张恒军.论中国网络媒体发展的阶段性特征[J].新闻界,2010,(3)
[9]陈一新.全媒体记者如何掌“全”[J].新闻战线,20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