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美术教学人文精神的研究

2013-08-15 00:45
长春教育学院学报 2013年3期
关键词:艺术修养人文精神人文

李 晶

人类进入21世纪,努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已经成为我国改革发展进入关键时期的一种客观需求。和谐社会的构建不仅需要有坚实的物质基础和不断完善的制度体系,而且需要营造以尊重、合作、关怀与宽容为核心内容的和谐人文环境。“人文精神”是对人的价值和人生意义的关注,是对人类命运的关注,它是由优秀文化孕育而成的内在于主体的精神品格。

高校美术教学人文精神是一种美术教育文化思想的表现,在我们的美术教学中,它追求真、善、美等崇高的价值理想,以人和事物的发展为最终目的,关注人和事物的存在、意义和价值。高校美术教学中所蕴含的价值观、道德观、思维方式、行为方式等,都是美术教育人文精神的集中体现,是美术教育人文精神的标识。本文通过三方面的内容阐述高校美术教学如何进行人文精神研究的策略。

一、加强高校美术教学人文精神的必要性

我国在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础上,提倡“以人为本”的原则,目的是以人的发展统领经济、社会发展,使经济、社会发展的结果与我们党的性质和宗旨相统一。建设和谐国家,推进“以人为本”的可持续发展战略,最终实现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人才的培养是核心和关键。高校肩负着培养国家栋梁之材的重要历史使命。高校中的主体是大学生,大学生是国家宝贵的人才资源,他们直接参与国家的经济、科技和社会发展,是国家经济、科技和社会发展重要的后备军。树立大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建立良好的人文精神体系,决定着未来国家和社会进步的命脉。美术教学中特有的人文色彩和丰富的人文内涵,其中的理论行为,道德要求,审美需求,都是一种文化的集中体现。它的主要内容与构建和谐社会有一定的统一性。

美术教育的人文精神有其特殊性和辩证性,在开展实行中有一定的优势,在人才培养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第一,美术教育能够发展完善人性,提高人的文化素养和文化品格。美术教育通过对艺术的思考和创造,使学生认识到人类社会的丰富情感,注重衡量态度,情感,价值道德观间的差异性。在广阔的艺术之海中,体会着美术表现的不断变化和多样性,体会美术本身对国家社会的特殊贡献,这是其特殊性。第二,辩证性表现在人才培养不光需要钻研科学知识,还需要健全的人格与深厚的人文素养。艺术与人文正如一枚硬币的两面,是不可分割的。一方面,艺术的熏陶有助于培养健全的人格和富有责任感的人文精神,另一方面,艺术之美能启发人的想象力,舒缓人的紧张情绪。所以,“美”实际是搭建艺术与人文的桥梁,美的素养是具有人文精神人才必不可少的基本素质。统一性,特殊性,辩证性都是在美术教育中开展人文精神的必要所在。

二、高校美术教学人文精神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在我国高校美术教学中,人文精神时常被忽视,结果导致经常出现重物质轻精神,重回报轻奉献,重现象轻本质,重跟随轻创新的认识误区。随着时代的快速发展,这种人文精神下降的现象越来越明显。

主要因为教育界已经逐渐认识到美术教育的文化修养与人文培养的本质功能。但由于发展的不完善,实践中仍存有部分问题。中国高等美术教育仍然把专业技能发展作为核心过程和目的。美术教育的目的在于塑造具有高度审美素养和人文精神的人格,而不是只重视技术的“单向度的人”。因此,在建设和谐社会的背景下,高等美术教育的内涵必须进行拓展。

美术教育的指导思想应该是以培养有利于大学生身心健康为首要目标,以大学生的全面发展为终极目标。虽然强调的是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但实践的结果却呈现出只重视“智力”和“能动”,而对注重美术人文精神本身的却很少,“人文精神”逐渐偏离美术教育。使学生逐渐形成了上美术课只注重实践而忽略内容,只注重成效而忽略本质,只注重外在审美而忽略内在精神状况,这对大学生的全面发展以及人文精神的培养都产生了制约。

为此,在教学中我们要不断激发学生的内在意识,努力发挥人文精神,在教学过程中始终以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为基本目的,使学生经常处于一种追求新知的状况,形成勇于探索、勇于求异的学习氛围。在这种积极向上的氛围中不断树立和完善学生的人文精神。

三、加强高校美术教学人文精神的有效途径

大力培养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教育和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利用各种机会引导学生参与教学理论和实践,培养学生在艺术学习中的创新能力。及时鼓励他们大胆地表达自己的新想法,主动地与周边的同学进行交流、探讨,积极利用各种实验、实习和社会实践的机会,引导学生自觉、积极地表现、试验自己的新想法。良好的学习自信心和探索精神的形成,有利于美术教学人文精神的建立。

改善高校教师队伍建设以利于人才培养。教师队伍是高校培养学生人文精神的关键,因为,只有优秀的专业教师才能吸引优秀的学生,才能产生高质量的研究成果,才能得到最佳的社会效应。因此教师的质量也是在美术教学中顺利渗透人文精神的关键所在。

建设良好美术育人环境,营造人文精神文化氛围。高校的育人环境一方面是高校校园设施的硬件建设要富有学府气息,在校园文化建设中要彰显青春与活力,显示出文化魅力,给身临其中的大学生一种对未来美好生活向往的冲动,使之产生强烈的内心需要,以营造持久的育人环境;另一方面是要营造一种人文、自由、美好的学术生态环境,师生间、老师间、学生间可以就任何一个问题自由发表看法和观点而不应受到指责和责难。高校是育人、更是树立人格魅力的地方,若没有良好的氛围,也很难将人文精神渗透其中。

整合美术与其它学科,使身心得到协调发展。学科间整合或统整是美术教育的改革内容之一。未来社会需要的人才具有探究精神与创造能力。通过广泛的社会、文化情景的建立、以美术为主并联合学习其它学科部分内容,引导学生学会探究、发现与美术有关的问题。在寻找解决问题方法时,主动地融会不同学科内容,使各种技能与知识彼此联系、相互融通,使他们真正获得综合解决问题和探究能力的能力。从而使学生在理性与感性之间求得和谐平衡,使身心得到健康和谐发展。

加强艺术修养,提高审美素质。艺术修养是衡量一个人审美素质重要与否的关键。艺术修养将直接影响个体素质与生存质量的高低。一个有较高艺术修养的人,能够主动地、充分地使其感性、情感和理智得到协调共处,使其心理结构的各个方面得到较好地发展和完善。假如整个社会成员都有一定的艺术修养,那么,就有助于在心灵和交流的氛围中培养一种协调的人际关系,就有助于人们更好地交流内心感受,更好地实现人际间的沟通和理解。只有艺术修养在社会上升值,才能全方位地提高人们的精神素质,协调人际关系,重塑健全、自由的人格形象,从而在根本上推进一个社会的内在品格。

美术教学是一种人文教育,它通过动脑与动手、、智力与非智力、感性与理性、艺术与科技因素等,在促进人的全面和谐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所以在教学中,审美规律要遵循,以拓展学生文化视野,了解人类丰富的文化遗产和文化发展,了解艺术与历史、艺术与生活、艺术与文化、艺术与生产、艺术与社会的关系,学会分析、综合和评价的思维技能,多给学生感悟艺术作品的机会,引导学生展开想象。通过体验、讨论、思考、判断比较、鉴别等方法以及各种形象的教学手段,如电视、电影、录像、访问参观、范画等,增加直观形象感受,提高其审美能力。使学生受到良好的艺术熏陶和积极向上的精神追求,摆脱物质利益的束缚,并具有历史感和文明感,是我们应不断追求的人文精神。

总之,教师不能以单方面的学习技能为教学目的,应当提倡以人文精神为主旨,理论实践技能为手段,让学生在享有人文精神的美术教学中,发挥自己的主动性、创造性,从而不断地提升学生的自我发展和文化素养的培养。转贴于中国

[1]袁莉.人文视野下的教师角色转换[C].四川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04

[2]卜速.高校美术教育与能力培养[J].濮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3)

猜你喜欢
艺术修养人文精神人文
人文精神在科技期刊编辑出版中的体现及构建
人文绍兴
谈谈鼓师
从对立到联合
女校教育下艺术概论课堂教学的思考
人文社科
学词心语之二 提艺术修养 塑音乐形象
谁来教“医学人文”课
让人文光辉照耀未来
试论医学人文精神的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