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视野下高校青年教师师德建设刍议

2013-08-15 00:50:05
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3年3期
关键词:价值体系师德青年教师

黄 凯

(苏州科技学院 江苏苏州 215009)

0 引言

党的十八大明确指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兴国之魂。要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教材进课堂进头脑。高校作为公民道德建设的重要阵地和渠道,在思想道德建设中发挥着重要作用。随着近年来高校规模的迅速扩张,青年教师在高校中所占比例越来越大,已成为高校教育教学的主力军,其思想道德水平既是整个高校师资队伍思想道德水平的重要体现,又关系着新时期高校人才的培养乃至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因此,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统领,加强高校青年教师的师德建设,已经成为高等教育领域的重要课题。

1 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与青年教师师德建设现状

1)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意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统领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全局。作为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的前沿阵地,高校必须坚持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指导青年教师的师德教育,要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武装青年教师头脑,正确分析和解答现实问题,科学把握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准确判断社会发展趋势。高校师德建设必须渗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容,使高校教师能够抵制腐朽思想的侵蚀,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要教育和引导青年教师树立崇高的理想和信念,使之认识到教师职业使命的神圣,从而认真履行教师的责任和义务,做一个让人民满意的教师。

2)高校青年教师师德建设的意义。青年教师作为高校教师队伍的主要力量,其师德建设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一个关键环节。胡锦涛在十八大报告中指出,要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立德树人”体现在高校青年教师队伍建设上,就是重视和加强青年教师的师德建设。据相关统计,目前高校中45岁和35岁以下的年轻教师分别占全体教师总量的78.89%和46.44%,45岁以下的教授、副教授分别占教授、副教授总量的 26.3%和 60.7%[1]。以江苏省为例,由“千人计划”、333 工程、青蓝工程等人才项目培养的一批青年教师,目前已经走上高校各个领域的管理岗位,成为增添学校发展活力、提升高等教育质量的生力军。由于这些青年教师在年龄结构、成长经历、兴趣爱好等方面与在校大学生有更多的交集,彼此之间的交流与互动机会更多更容易一些,因此,青年教师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都会对大学生产生不可低估的潜移默化的影响;甚至还有不少学生将青年教师作为榜样,在各个方面进行效仿和学习。因此,加强高校青年教师师德建设具有重要的意义,同时也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内在要求。加强高校青年教师的师德建设,必须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视野下,探索行之有效的方法和途径。

3)高校青年教师师德建设的现状。在当今社会转型时期,传统的师德逐步受到了时代的挑战。高校里部分青年教师的职业道德状况和师德修养水平不能令人满意,“师德滑坡”问题也已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之一。就青年教师群体来看,在当前多元化价值观的冲击下,部分青年教师的师德师风方面出现了一些不良倾向,一是人文精神缺失,在教育过程中不能做到“以人为本”,对学生责任心淡薄,惯于“填鸭式”教学和敷衍了事;二是缺乏敬业奉献精神,个人的理想信念和价值取向偏向实用主义,过于看重个人利益或薪酬回报,而将集体主义和奉献精神抛于脑后,职业道德素质偏下;三是缺乏持之以恒的科学钻研精神,急功近利主义趋向明显,表现为部分青年教师存在急躁情绪,在教学和科研过程中往往“利”字当先,急于求成,而造成的结果是适得其反;四是缺乏自律,一些青年教师为人师表意识不足,言行举止没有考虑给学生造成的困扰等。虽然这些现象的存在只是少数,不能代表青年教师的主流形象,但还是有一定的负面影响。

2 高校青年教师道德建设对策

高校青年教师思想道德建设与师德建设是新时期高校师资队伍建设的必然要求,更是高校道德建设的着力点和提高教师素质的关键所在。因此,应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视野下,从丰富师德建设内涵、完善师德建设途径、建立师德建设机制等方面入手,多管齐下来推进高校青年教师师德建设。

1)以人文精神的重塑为中心,倡导关爱学生。人文精神是一种普遍的人类自我关怀,表现为对人的尊严、价值、命运的维护、追求和关切。教师的人文精神则表现为具有强烈的教育使命感和责任心,对教育理想的不懈追求,积极维护教育的公平正义,始终以学生的生存和发展为本,敬畏生命、善待学生,这也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关于人文精神终极关怀的题中之意。高校青年教师的人文精神重塑大致有两种途径:一方面,青年教师自身必须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以学生的全面发展、终身发展为出发点,培养健康发展的高素质人才。要平等相待、关心关爱全体学生,尊重学生的人格,公平公正地对待每一名学生;另一方面,高校还要注重校园人文氛围的营造。校园是教师最基本的生存环境,校园中的花草树木、馆舍设施、规章制度、人际关系等,都直接影响着青年教师的工作和生活,进而影响其人文素质的培养与提高。重塑人文校园,除了硬件上的文化设施外,更重要的是软环境的营造,如青年教师的聘任制度、进修制度、分配制度等,都要尽量从青年教师的实际需求和利益出发,真正体现对青年教师的尊重和重视,创造一种学术自由、人际宽松、环境和谐的良好氛围。

2)以敬业精神的培养为抓手,倡导献身职业。在市场经济背景下,面对利益的驱动和社会多元思潮的冲击下,高校里部分青年教师的敬业精神出现了淡化和扭曲的现象,直接影响到我国教育质量的提高和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也一定程度上损害了教育的社会形象和教师的职业形象。因此,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养青年教师爱岗敬业、忠于职守的职业精神,已成为加强高校青年教师师德建设的迫切需要。作为师德建设的核心,敬业是教育本质属性的反映和要求。树立青年教师的敬业精神,倡导献身职业,关键是依靠教师的自爱、自敬、自重的逐步确立,为此,要做到立志从教、爱岗敬业、专心致志、潜心事业、矢志不渝、默默奉献。具体来说,一方面要做到献身职业,把教育作为一项崇高的事业,作为自己的使命和责任,全身心地投入到教育的劳动和创造中去,在教育教学实践中锻造一种忘我的品格、高尚的情操和奉献的精神;另一方面要尊重职业,把教育作为一项社会分工,看成一种工作职责,在工作中恪尽职守,认真完成学校安排的各项科研任务、教学任务和学生管理工作。

3)以科学精神树立为方向,倡导追求真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不是抽象的存在,它体现在行业精神的各个方面。具体到师德建设中,就是强调青年教师要重视科学精神,传播先进文化。现代学者大多认为,科学精神是科学活动主体在科学活动中形成的追求真理的价值观、认知方式和行为方式的统一体[2]。树立青年教师的科学精神,有利于培养教师的求真务实、开拓创新和刻苦钻研的精神。要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下,根据科学精神形成发展的规律和教师工作的实际,通过多种途径,来培养青年教师的科学精神。一是鼓励青年教师从事教育科学研究。科学精神内含于科学之中,表现于科学活动中。因此,青年教师应克服困难,勇于探索,不断创新,通过研究积累先进的教育思想和观点,不断提高自身的科学素养和能力,这正是教师科学精神的体现;二是注重相互交流,共同提高。高校中有许多经验丰富的专家教授对教学、科研有深入的研究和独到的体验,而这正是青年教师所欠缺的。青年教师通过加强相互交流与学习,促使个人教育知识向公共教育知识转化,理论知识向实践经验转化,促进对教育教学规律的探索,进而提高科学精神素质;三是加强实践,培育完人。科学精神是一种追求,一种信仰,一种文化,一种素养,更重要的是一种自觉行为。了解科学精神不一定就能坚持科学精神,更重要的是要通过自己的言行去做科学精神的注解,通过自己的思考去充实理性精神,通过实践去培养科学精神,造就一代科学人才。

4)以自律精神培养为原则,倡导自省自重。青年教师的自律精神是教师的道德信念、道德意志的反映,是师德的“调节器”和“控制阀”。青年教师作为高校中年轻而活跃的教师群体,工作上虽富有热情与激情,但也难免会有自律自省方面的不足。强调青年教师的自律精神培养,就是教师将有关教师道德原则和规范方面的理论知识践行于教育工作实践,用社会主义教师道德要求来规范自己,保持并发展自己良好的道德意识和行为习惯,不断克服自身不健康的道德意识和行为习惯的过程。青年教师自律精神的培养,一方面要严于自我剖析,只有严于自剖,才可能有“自知之明”,才可能有正确的自我认识,才可能发现自己的缺点和不足,从而找到自身修养的起点;另一方面要努力“慎独”。“慎独”既是教师道德修养最高的精神境界,又是教师道德修养的重要方法。道德作为一定社会人们的行为规范,主要依靠社会舆论和人们内心的信念来维持,但归根到底是通过人们内心的信念起作用。因此,青年教师师德建设中的“自觉”尤为重要,贵在“自觉”,贵在“慎独”。青年教师要努力克服自身的不足,努力“慎独”,自觉遵守教师职业道德。

3 结束语

青年教师的师德建设是一个长期、渐进的过程。这个过程不能仅仅依靠教师的自我修养,还需要建立健全完备的制度予以保障。而作为系统、科学的价值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对于落实“以人为本”的教育原则、建设长效的师德管理机制等具有普遍的规范和指导价值。应将青年教师的师德考核工作作为其岗位聘用、专业资格认定的重要依据,建立师德量化考核指标体系,在年度考核、职称晋升等过程中实行师德一票否决,做到“德高者上,无德者下”,通过制度建设和严格管理,弘扬教师职业道德之正气,树立教师教书育人、为人师表之风范[3]。只有这样,才能打造出一支思想素质过硬、业务水平精湛的高校青年教师队伍。

[1]熊荣武.新时期高校道德建设的着力点:提高教师思想道德素质[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06(2):42.

[2]赵国柱.教育理念变革中的师德建设[M].北京:中国人事出版社,2005:105.

[3]许振华.新时期加强高校青年教师职业道德建设的思考[J].当代教育论坛,2010(1):88.

猜你喜欢
价值体系师德青年教师
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价值体系研究
如何指导青年教师上好一节数学达标课
河北画报(2021年2期)2021-05-25 02:08:18
在“四史”学习中涵养高尚师德
《青花瓷艺术品价值体系建构》摘要
青年教师如何做到“不忘初心,继续前进”
消费导刊(2017年20期)2018-01-03 06:26:51
师德考核“ 量化”实践与思考
辅导员(2017年18期)2017-10-16 01:14:51
爱是师德的源头活水
引导青年教师走专业化成长之路
促进医学院校青年教师成长的探索与实践
抗震救灾中的师德乐章
中国火炬(2013年6期)2013-07-24 14:11: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