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班级企业化管理的探索与实践

2013-08-15 00:50:05
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3年3期
关键词:企业化理念班级

王 娟

(常州轻工职业技术学院 江苏常州 213164)

0 引言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要形成适应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产业结构调整要求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满足经济社会对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的需要。班级企业化管理是结合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目标及高职学生特点而提出的新型班级管理模式,在此,对这种班级管理模式进行理论阐述并对其实现路径进行探索。

1 班级企业化管理的必要性

1)高职院校人才培养需要班级企业化管理。与普通高等院校相比,高等职业教育作为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肩负着培养面向生产、建设、服务和管理第一线需要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使命。班级企业化管理正是结合高职人才培养目标的一种新型尝试,将学生纳入职业素养培训体系,在促进学生“职业人”角色成长的同时,也进一步促进班级管理工作的提升。

2)校园文化建设不足急需班级企业化管理。首先从发展阶段上看,部分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仍处于初级层次。一些高职院校简单地把建设好校园文化的意义和学生第二课堂等同起来,将课程、师资、专业游离开来,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校园文化功能的发挥[1]。其次从特色上看,不少高职院校校园文化的抓手和载体比较雷同,缺乏自身特色。再次从学生价值取向上看,社会上一些不良文化渗透进校园,对部分学生人生观、价值观造成侵蚀,如拜金主义、享乐主义、虚荣浮夸等,难以脚踏实地地学习。因此,构建具有高职院校特色的校园文化具有重要性和紧迫性。班级企业化管理正是对高职校园文化建设的一种新型探索,将校园文化与优秀企业文化融合,使其成为提升学生职业素养、引导积极向上价值观的有效载体。

3)传统高职院校班级管理困境催生班级企业化管理新模式。从传统的高职班级管理的组织架构上看,主要是以班主任或辅导员为权威核心,培养得力助手即班委组成核心领导班子,通过制定相关管理制度并监控制度的具体实施来管理班级。在具体操作中,教师与学生之间,班委与普通学生之间呈现出一种“命令——服从”式的行政关系。随着高职教育的发展和学生自我意识的增强,传统的高职班级管理也存在一些问题,如班集体松散、成员参与管理度低、思想政治教育及学生管理功能受到挑战等。与传统的班级管理模式相比,班级企业化管理模式一方面以目标为导向和考核标准,通过职能分工将每位学生纳入目标管理体系当中,不仅提升了班级成员的参与度,也使班级管理工作运转更加高效;另一方面,班级企业化管理模式更加突出了学生自我管理的理念,通过职业习惯培养与强化、职业能力的训练与提升等,使班级成员的自律性与责任感不断增强,从而提升优良行为的自觉性。

2 班级企业化管理的理念阐释

1)班级企业化管理的内涵。班级企业化管理是根据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目标与学生自身特点,将优秀企业文化(精神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和物质文化等)元素有机和有效地融入到学校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引入到班级管理的全过程中,促进班级管理的制度化、规范化和有效化。同时,通过班级企业化管理,进一步提升班级成员的职业素养,实现由“高职生”向“职业人”转化的人才培养模式,从而提升学生的就业竞争力,促进班级成员的全面发展。

2)班级企业化管理的本质。班级企业化管理的本质是以人为本,将学生看作全面发展的人,关注学生的进步与自我价值的实现,强调学生自我管理的重要性。同时,通过班级企业化管理的实施,将学生个体目标与班级团队整体目标相统一,将理论教育与实践体验相结合,建立一个井然有序、高效运转的班级管理模式,营造一个充满活力和归属感的班级环境。

3)班级管理中的企业化理念。一是制度化管理与柔性化管理理念。优秀企业具备完善的制度化体系,每个岗位、每位员工都很清楚相对应的职责及权利。对于班级企业化管理而言,在充分发挥学生参与和协商的基础上应建立科学民主的管理制度;与此同时,要尊重和关心每一个学生,搭建展示平台,充分释放学生的个性。二是竞争与团队合作理念。在企业中,良性竞争有助于激发员工工作热情,提升工作效率。在班级企业化管理中引入竞争意识,有助于激发学生的热情与潜能,提升班级整体水平。与此同时,在班级管理中要加强团队合作意识培养,从而提升班级成员的责任感和集体荣誉感,增强沟通与协作的能力。三是形象管理理念。CIS是英文“Corporate Identity System”的简称,被译为企业识别系统,指统一而独特的企业理念和以企业理念为指导的行为活动及视觉设计所构成的展现企业形象的系统。很多优秀企业通过这一系统的运用,将企业经营理念贯彻于各种行为活动、视觉设计之中,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促进社会公众对企业认知和认同[2]。在班级管理中引入CIS的理念,建立起班级的形象管理体系,能够进一步增强班级的凝聚力和班级成员的归属感。

3 班级企业化管理的实现路径

笔者所在的常州轻工职业技术学院(以下简称常轻院)在班级企业化管理方面进行了一系列尝试,对班级企业化管理的实现路径进行积极探索。

1)以形象体系建设为总揽,营造班级企业化管理氛围。在班级企业化管理的实际运用中,将CIS的管理的一些理念和方法与班级管理特点相结合,提出了班级形象识别体系,即班级的CIS,其中包括班级理念识别系统(MI)、班级行为识别系统(BI)、班级视觉识别系统(VI)。

①班级理念识别系统(MI)。班级理念识别系统是班级形象识别体系的中心和依据,主要通过班级意识、班级精神、班级哲学、班级文化、班级目标等理念的渗透,对内感染和激励班级成员,对外塑造良好班级形象,提升班级影响力。

②班级行为识别系统(BI)。班级行为识别系统是班级理念的具体表现,也是动态的识别形式。在班级行为识别系统的设计方面,着重通过班级管理制度(如班委选举制度、班务公开制度、民主评议制度、班级行为规范等)对班级成员的行为进行引导和约束。

③班级视觉识别系统(VI)。班级视觉形象是班级理念的静态识别形式,也是班级识别体系最外在和最直观的部分。在班级视觉识别系统的设计方面,通过班级班徽、班级标志、班服等建立班级外部形象特征。

班级CIS系统的建立,不仅能从视觉效果上增强班级的识别度,也能从行动上规范班级成员的行为。在班级企业化管理的试点中,通过班级CIS系统的建立,班级学生对班级的认可度和集体荣誉感明显上升。

2)以教学改革为突破,打造班级企业化管理课堂。课堂是学生接受教育的重要场所,班级企业化管理只有与课堂教学相结合,才能进一步强化其实际效用。目前,高职院校教学改革主要围绕进一步提升学生应用性技能水平展开,这与班级企业化管理提升职业素养的理念非常契合。在具体操作方面,首先,要创设文明、规范、高效的课堂氛围,加强文明礼仪与良好学习习惯养成。其次,在专业课中,突出以实践促教学的授课模式,综合运用任务驱动、项目教学、情景教学等方法,最大限度地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再次,从培养学生能力出发,实现教学与考证的融通,将课程与学生考取职业技能证书相结合,提升学生的技能水平和就业竞争力。与此同时,要以实训教学环节为重点,倡导“车间与校室合一,理论与实践合一,学生与学徒合一,技师与师傅合一”的四合一实训模式[3],从知识技能、工作态度、劳动纪律等方面提升学生的综合职业素养。

3)以学生自我管理为基础,建立班级企业化管理机构。在班级企业化管理中,需要建立一种分工明确、运作合理的管理机构,组织学生参与对班级事务的计划、组织、协调、实施。在班级为单元的企业化管理中,班主任充当“董事长”的角色,属于理念层,力求权力下放,不过多参与班级事务,仅发挥引导作用。班长、团支书相当于“总经理”的角色,属于管理层,负责班级工作的总体计划和组织;班委会成员相当于“部门经理”,属于操作层,负责各相关工作的计划和组织;其他学生相当于“公司员工”,属于实施层,负责按要求履行班级具体事务。各层级之间职责明确,每个人都要求承担相应的责任和义务。同时,按照学期末绩效考核结果,通过竞争上岗的方式进行岗位调整。

在管理过程当中,班级作为一个相对独立的企业单元,承接学校和系部布置的各项任务。一般来说,班级将每次任务视为订单,班级管理机构就订单进行分析,明确具体分工和相应责任人。将学校或系部的最终检查视为验货和交货,并根据每次任务的完成情况进行总结。同时,根据班级活动的类别及出现的情况,还可以任命临时性的“项目经理”,作为管理机构框架内的有益补充,也更具机动性。

4)以目标管理为抓手,建立班级企业化管理考核体系。

①以学生工作实际为基础制定班级考核内容。作为班级企业化管理的试点,常轻院信息工程系经研究出台了《关于在信息工程系推进班级企业化管理的决议》和《信息工程系班级企业化管理目标考核细则》的文件。这两份文件充分结合学生工作实际,仔细规划学生工作中的各项重要内容及重要程度,用表格形式把计划内的各项任务细化为班级形象建设、班级思想政治状况、班级学风建设、班级公寓综合、班级活动等十大类内容,然后,根据具体工作的重要程度对每一类进行相应的赋值,以突出工作的重点目标。在建立目标管理体系之后,再科学规划各项任务的工作进度安排及阶段性完结时间。

②以契约方式构建层级责任体系。在系部总体目标管理体系构建完成之后,将目标内容细化分配到各年级各班级中,系部与班主任、班主任与班委通过契约方式签订目标测评责任书,从而形成系部—班主任—班委—学生的层级责任考核体系。

③依据考核结果进行奖惩。在每学期末,系部依据目标测评责任书与测评细则对照进行定量测评;最后,经过综合评分得出各班班主任、班委及学生的分数,并与各种奖惩挂钩。

5)以学生活动为载体,强化班级企业化管理效果。以班级企业化管理为主题的学生活动是进一步传递文化管理理念、加深优秀企业文化影响力的重要载体,也是强化班级企业化管理效果的重要保障。针对不同年级的学生特点,常轻院信息工程系将企业文化与就业文化融入到学生主题活动中,通过“职业生涯规划”系列活动引领学生的职业理想与职业价值观;通过如模拟面试、创业论坛、简历制作大赛、劳动法讲座、即兴演讲比赛等活动提升学生的求职技能;通过职业心理辅导讲座、团体辅导活动、集体归属感训练等活动进一步调试学生心理,增强学生的集体观念,提升职业沟通与团队合作的水平。

4 结束语

班级企业化管理是基于高职学院人才培养目标与班级管理特点的一种新型尝试。这种管理模式通过班级形象体系建设增强班级凝聚力;通过学生的自主管理机制加强学生的自我约束能力;通过目标管理体系提升班级管理水平;通过职业体验与培训提升学生的职业素养。班级企业化管理模式的探索,将丰富和完善高职院校“订单式、预就业”的人才培养模式,为高职院校的学生管理工作提供新的思路。

[1]段洪斌.高职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对接研究[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10.

[2]路远明.CIS文化管理功能在高职班级管理中的应用研究[D].河北:河北师范大学,2010.

[3]赵奎友.关于职业教育“六合一”培养模式的研究[J].职业,2009(10):102.

猜你喜欢
企业化理念班级
建筑设计应对低碳理念的相关思考
班级“四小怪”
小读者(2021年4期)2021-11-24 10:49:03
如何构建和谐班级
甘肃教育(2020年22期)2020-04-13 08:10:52
国企党建如何防止“空泛化”——陕煤党建工作引入现代企业化管理理念
当代陕西(2019年23期)2020-01-06 12:18:00
论民办独立院校的“企业化经营”
浅谈中西方健康及健康理念
消费导刊(2017年20期)2018-01-03 06:26:34
高校行政管理现状及其仿企业化路径探索
中国商论(2016年34期)2017-01-15 14:24:12
不称心的新班级
快乐语文(2016年7期)2016-11-07 09:43:56
用公共治理的理念推进医改
中国卫生(2014年9期)2014-11-12 13:02:00
中医理念的现代阐释
中医研究(2014年10期)2014-03-11 20:29: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