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谈木桶理论与历史学科教师队伍建设

2013-08-15 00:45:05赵梅琳
长春教育学院学报 2013年7期
关键词:木桶骨干教师教师队伍

赵梅琳

一、木桶理论及分析

“木桶理论”是由美国管理学家彼得提出的,其核心内容为:一只沿口不齐的木桶盛水的多少,并不取决于桶壁上最高的那块木块,而恰恰取决于桶壁上最短的那块。根据这一核心内容,“木桶理论”还有两个推论:其一,只有桶壁上的所有木板都足够高,那木桶才能盛满水。其二,只要这个木桶里有一块不够高度,木桶里的水就不可能是满的。

这由许多块木板组成的“木桶”不仅可象征一个学校、一个年级、一个学科组,也可象征某一个教师,而“木桶”的最大容量则象征着整体的实力和竞争力。在我们的学科团队中,成员恰恰如构成木桶的木板一样,团队的成功也不是在那个最优秀的成员身上,而是在最弱的那一方面,也就是团队的“短板”。这就是说任何一个组织,可能面临的一个共同问题,即构成组织的各个部分往往是优劣不齐的,而劣势部分往往决定整个组织的水平。

二、木桶理论对学科教师队伍建设的启发

基于对“木桶理论”的理解,搞好学科教师队伍建设取决于三要素:一是学科组每一个成员的水平;二是学科组成员之间协作与配合的紧密度;三是要为学科组成员搭建个人发展的平台。借鉴“木桶原理”的理论内涵,可通过采用各种措施对上述三个要素进行调整,以增强团队的整体实力,进而提高全区历史学科教育教学质量。这一理论启发我在学科教师队伍建设中必须做好以下工作。

(一)善于认识“长短”

一个学校,总是由相当数量的不同个性的教师组成的,正如一只木桶是由若干块木板组成的一样,组成木桶的木板有长有短,组成学科队伍的教师也有“长”有“短”,因而在日常教研中,我对学科每个教师仔细观察,周密调查,认真研究。下面介绍一下我区历史教师师资现状。

1.年龄结构。从年龄结构比例来看,我区初中历史教师中青年占80%以上,是一支朝气蓬勃、充满活力的队伍,是一支搞好历史教改的主要力量和希望所在的队伍,也是一支能够使我区历史课堂教学效率及教学质量连年上升、不断提高的队伍。

2.学历结构。从学历结构来看,本科以上占三分之二,说明历史教师都有扎实的历史学专业知识和基本技能。有2人具有研究生学历,这在前两年是从来没有的。可见随着全体国民素养的提高,也给我区历史教师的队伍带来高学历的人才。但也必须清醒地看到,还有大约20%的教师是从其他专业改行或兼课的,他们没有系统地学习历史专业知识,还有待进一步提高历史专业知识,真正适应和跟上日趋发展的时代的需求。

3.职称情况。从职称情况来看,我区历史教师中高级职称只占14.7%,所占比例较少,年龄也偏大,其中包括改科的,难以在推进教学质量全面提高中发挥重要作用,同时也成为带动全区教学水准和学科教研水准提高的一个薄弱环。但也必须看到,近年来,我区一批中级职称的历史教师在自身的教育教学上发挥重要作用,取得了令人可喜的成绩。

4.课堂教学情况。通过随堂听课和开公开课等形式掌握的课堂教学情况来分析,目前我区中学历史课堂教学现状情况分析如下:优秀的历史课占了40%,体现了《历史课程标准(试行稿)》的要求,教学目标具体适当,教学设计符合当前学生现状,反映课改新理念,教学过程中学生主动参与、积极参与课堂教学活动,能够掌握所学历史知识(人物、事件等)。但特别能够启发学生学史思维、培养学生学史的兴趣和审判情趣、继续并发扬中华民族的优秀成果和美德的历史课并不够多,还有20%的历史课仅仅停留在陈旧传统的教学模式上,与当前课改提倡的新理念、新方法、新要求还有一段距离。

因此,建立一支高素质的优秀学科教师队伍、达到教师队伍整体优化的目的必须分清学科教师队伍中的“长板”和“短板”,然后采取科学的方法,把“短板”变成“长板”,从而使这个“木桶”的“存水量”达到最大值。

(二)树好“长板”领其头

优秀教师如同木桶的“长板”一样抢眼,学科骨干教师在教师队伍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所以我把对骨干教师的培养作为区本培训的着力点,以骨干教师作领头雁,去影响、带动学科老师,达到相互促进、相互提高的目的。为了使他们迅速成长,更好地做出示范带头作用,着力从以下几方面做起。

1.以教育科研为先导。发挥骨干教师教科研的重量级作用。骨干教师在这一方面有引领作用,特别是各级课题研究,他们通过确定研究课题,制定研究方案,寻找教育理论的支撑,查阅相关文献大大提高理论水平,使我区的骨干教师不仅在历史课堂教学中“拔尖”,同时在历史教学研究中也是“领先”。

2.以学习提高为重点。新课程要求我们在实际教学中不断探索教学规律,总结教学经验,并不断进行教学方式上的创新,而骨干教师顺应这种趋势,能担负这个使命,他们教学阅历经验丰富,对发挥学生主体作用、活跃课堂教学氛围、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等有较深刻的领悟,因而在每学期中,安排骨干教师举办1-2次专题报告会或讲座,进行1-2次教学示范观摩课;组织青年教师参与这其中教学研讨活动,让青年教师分享骨干教师的收获与成果,从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共同切磋,共同进步。

3.以师徒带教为契机。发挥骨干教师培养青年教师“传帮带”的作用。每位骨干教师要带一名青年教师,师徒双方明确职责,坚持每学期双方听课不少于10节,撰写教育教学论文不少于2篇,定期与青年教师沟通、交流、听课、评课、说课等,并及时反馈,加快青年教师的健康成长,切实提高他们的业务水平。骨干教师在思想上关心她们成长,在业务上帮助他们提高。经过近年来的教学“结对子”指导,多位青年教师逐渐成为新的教学能手、中坚力量。同时骨干教师在实践中,也在不断磨练自己,提高自己。

4.以确立目标为动力。我区历史学科带头人崔凌志老师,2001年走上教师岗位,我在听课和交流中发现这个老师的素质很好,并且他对自己从事的职业非常热爱,充满激情,我便把他列点重点培养对象之一,目标就是“树典型,立榜样,打造品牌,打造名师”。在学科教研中,多给他话语权,让他担任中心发言人,从备课、说课,到说感受、说经验,到讲专题、作讲座;给他“压担子”,参与学科课题研究,每学期至少上一节研讨课,在大家共同评课研讨中促其提高,课后都要进行反思并写成案例;带他出去听优秀教师的课,汲取精华;借新课程的契机,创造条件让他参加各级各类的培训和教学大奖赛,积累了不少宝贵的经验。这样一步一步踏踏实实地走来,这位老师愈加成熟,也满载荣誉。作为骨干教师,他们处处都发挥了先锋引领的作用。他们深知肩负的责任是:“我为骨干者,必为善学者;我为骨干者,必为善实践者;我为骨干者,必为善研究者;我为骨干者,必为善引领者”。

(三)用好“短板”挖其潜

尺有所短,寸有所长。每一学科都有不尽如人意的教师,他们就像木桶的“短板”一样。但只要我们能运用“尺短寸长”的辩证观点、“平凡中孕育着伟大”的教育理念及“多元智能”的现代理论去看待他们,并积极寻求补“短”的有效途径和方法,精心培养、大胆使用,最大限度地挖掘他们的优势和潜能,则必将发现他们多姿多彩的一面。

1.引导:即在思想上积极引导。我们经常组织学科教师培训和学习,经常与她们谈心、交流,耐心诱导。组织她们参加各种教研活动,鼓励她们钻研业务,努力工作,积极进取。如,我们经常带领年轻教师到外边去学习,回来后让这些年轻教师上汇报课,外出学习的教师都要把自己学习的东西整理成材料,还要写学习心得。这样锻炼了年轻教师,使他们可以尽早成熟起来。

2.互助:教师之间建立积极的伙伴关系,建立一种新的促进教师合作、发展的学科文化。以研讨课为载体的教研活动是我们最常用的形式,上完研讨课后,先让上课老师就自己上的课进行反思、谈优点、说不足,联系新课程理念寻找优点与问题的根源,进行二度设计,提出自己重建的方案;而后让听课的教师就课的具体情景谈感受、说体会、品亮点、论不足,从而使上课的人与听课的人产生互动。这样的研讨课是教师在实践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共同分析、解决问题的过程。

3.砥砺:鼓励青年教师自学进修。随着科学文化的飞跃发展,对青年教师的要求更高,教师只有不断地学才能提高,才能适应新时代要求。因此,我们带动并鼓励学科青年教师业余进修,还经常组织外出观摩学习,让教师了解教育发展动态,学习先进的教育理念,尽快地提高教育教学水平。

4.高压:对教师严要求。我们知道,每一位教师走上工作岗位,都要经历从“职业适应”到“职业成熟”的过程,逐步成为教育现代化需要的骨干教师,在此过程中必须要严格要求。另外,我们还通过校本教研、区本教研来实现教师个人的”自我提高”。每周一次的集体备课采用中心发言人制,而中心发言人通常都由新任学科老师担任。发言人要提前将单元的重点、难点钻研透,以说课方式让大家讨论,请老教师指点,经过反复修订后,成为大家共同的教案。教师之间没有知识壁垒,智慧共享。

(四)整好“薄板”强其劲

由于每位教师的人生阅历各不相同,他们的思想境界、教育理念、心理素质、知识结构、能力水平等也有明显差异,其中不可避免地会有一些如同木桶的“薄板”一样的薄弱环节。我们根据不同层次的教师开设不同层次的培训,尽可能满足教师们的需要。比如,新教师培训:学科专业培训主要课程是教学技能的研究与实践,在课前技能中,主要进行课标研读、教材框架宏观把握、学情分析和教学设计等;课堂教学技能主要是讲解技能、导入技能、板书技能、提问技能、媒体辅助技能等;课后技能主要是评价反馈技能等。培训方式主要是讲授、微格训练、听课、交流、与前辈教师座谈等。薄弱教师培训:培训内容是围绕历史学科教育教学的专题设计,主要是面授,辅之以交流和参观。培训的目标旨在使教师的整体水平有所提高或教师通过培训在不同的方面有所收获。

(五)箍好“中坚”聚其力

教师个体之间如果不发生任何联系,就如同一块块彼此孤立的“桶板”一样,毫无战斗力可言,不能称为学科团队,充其量是一个松散的教师群体。教研员必须像箍好桶之“中坚”一样,将教师个体有序聚集、优化组合,使其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向着共同的目标迈进。为此,必须勤于调查,深入了解教师之所思所想、所需所求,针对教师的不同情况采取灵活多样的管理方法,如,尊重每一位教师,应善于营造民主和谐的团队氛围,提倡、鼓励和强化每个教师的团队精神;充分发挥教研员的影响力,强化团队的向心力。通过校际教研经验交流,促进学科教师间相互学习、相互配合,培养校际间的团队精神,发挥群体之间的相互影响和感染作用。比如,布置任务分工要明确,有计划地安排以学校为单位来承担专项任务(集体备课研讨、同课异构等),整体创优,有意识地强化学科教师的协同作战与互相支持。

作为教研员要发挥“箍桶匠”的作用,积极创造条件,全力为学科教师“搭台子”,给予信息支持和智力支持。按照“木桶理论”,长板先行,短板增值,无缝链接,在教师队伍中逐步形成一种相互尊重,和谐一致;团结互助,能者为师;取长补短,共同进步的氛围,从而形成学科教师的群体合力,发挥教师队伍的整体功能。

猜你喜欢
木桶骨干教师教师队伍
中小学骨干教师“双减”项目式研修模式探索
守护健康,把大爱传递——全国少儿美术教育骨干教师抗疫版画作品选(二)
少儿美术(2020年6期)2020-12-06 07:37:14
守护健康,把大爱传递——全国少儿美术教育骨干教师抗疫版画作品选
少儿美术(2020年5期)2020-12-06 05:52:32
务实求真的长春高新第二实验教师队伍
尚德学校的教师队伍建设
当前高校青年教师队伍建设思考
木桶和篮子
木桶兄弟
第九届全国硬笔书法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绍兴举行
中国篆刻(2017年5期)2017-07-18 11:09:30
风中的木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