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心设问 讲求实效——《孟德尔豌豆杂交实验(一)》教学体会

2013-08-15 00:45刘健青
长春教育学院学报 2013年7期
关键词:孟德尔豌豆图谱

刘健青

精心设问 讲求实效
——《孟德尔豌豆杂交实验(一)》教学体会

刘健青

刘健青/横栏中学教师(广东中山528478)。

“问题导学法”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方法,不管在讲授新课还是复习课上,它都能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创设出高效课堂。这一方法的灵魂是“问”,“问”是“导”的基础,只有“问”到位了,才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情绪,强化学生的探究内动力,使学生自主探究问题,解决问题。因此我们要重视“问”的设置。本文以《孟德尔豌豆杂交实验(一)》复习课为例,讲述在设置复习课问题方面笔者的一些尝试和思考。

一、运用简单问题引入,提高学生的学习信心,达到以“学”代“讲”

所谓简单问题是指学生能够通过阅读课本,直接在课本中找到相关答案的问题。虽说此类问题在培养学生综合技能方面稍逊一筹,但是对于识记、理解的知识能够做到一针见血、直击重点,不浪费时间。在复习课《孟德尔豌豆杂交实验(一)》中,本人就设置了多个简单性问题作为学案导学,省时省力,效果较好。知识点一:孟德尔选择豌豆作为实验材料的原因。问题:1.在本课中孟德尔选择哪种植物作为实验材料?2.选择这一植物的优点有哪些?知识点二:相对性状。问题:1.什么是性状?2.豌豆的性状有哪些?3.什么又是相对性状?它必须具备哪些特点?请举例说明。

以上问题由于简单,大多数学生都能回答,这样就避免了部分基础差的学生不参与课堂的情况,让他们觉得“我也能行”,对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信心有一定的作用,而且在课堂上通过一题“相对性状”的练习反馈,发现他们都掌握了该部分知识,达到了复习效果。并且通过简单问题的提问,能够让学生通过翻书找答案代替了教师的直接讲述,对他们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也有一定的帮助。

二、递进式提问,环环相扣,由浅入深,突破难点

在本课中,对孟德尔豌豆实验的现象解释既是本课重点,也是本课难点。本实验也包含很多概念,它们是非常抽象的,学生如果不能理解,靠死记硬背,无法达到原定的学习目标。我认为要把实验现象和解释变成一个个问题,通过这些有联系的小问题的解决,由浅入深,一步步抽丝剥茧,直达问题心脏,最终解决问题。课堂上我是这样设置问题的:知识点一:理解概念:显性性状、隐性性状、性状分离。问题:展示了豌豆一对相对性状杂交实验的现象图示后,我设置以下问题:1.在本实验中,研究了豌豆哪些性状?有多少对?2.在本实验中,哪种性状是显性性状,哪种是隐性性状?3.F2代出现高:矮=3:1这一现象在生物学中称为什么现象?知识点二:分析并解释豌豆杂交实验一的F2出现显:隐=3:1现象。问题:4.回忆之前的学习,生物的性状(外表特点)是由什么控制的?5.遗传物质(基因)在孟德尔的年代发现了吗?如果没有,那么孟德尔把它称为什么?从孟德尔对现象解释的哪一句体现出来?6.请大家根据孟德尔的解释第二句,写出P代高茎豌豆和矮茎豌豆的遗传因子组成,用D和d表示。7.根据“形成配子时遗传因子彼此分离,分别进入不同配子中”一句,你能写出P代高茎和矮茎产生的配子吗?8.根据解释第四句,写出P代配子在受精时是如何结合的?F1代的遗传因子组成如何?表现为什么性状?9.在P到F1过程中,哪些豌豆为纯合子,哪些豌豆为杂合子?10.请你根据孟德尔的四句解释,尝试写出由F1到F2代的遗传图谱。

以上问题是通过由现象到本质,一步一步设置下来的,问题1到3比较简单,学生通过看书能够回答出来,并且由于是复习课,大部分学生对这三个概念还是有印象的。问题4到问题10是为了突破难点设置的,通过第四问回忆必修一遗传物质的知识,由“基因”引出孟德尔时代的“遗传因子”概念,并通过孟德尔对分离现象的四句解释,引导学生写出P代到F1代的遗传图谱,让他们对孟德尔的解释和遗传图谱的写法有一定的重新认识,紧接着利用第10问,通过他们自行写出F1代到F2代的遗传图谱,检测他们是否都掌握了该知识。在实际操作中,我对第10问的操作是先让他们自己写出图谱,然后我通过巡堂检查,找出几个典型的错误写法,通过实物投影显示出来,让同学们诊断错误。在诊断过程中,同学们反映积极,根据“解释”指出错误。通过这个方法,让他们真正掌握了孟德尔的四句解释的真谛和遗传图谱的写法注意要点。最后,我增加一个问题:孟德尔的解释只是他的一个假设,那么我们如何证明这个假设是对的呢?有部分学生立马想到了“测交”并回答出来。然后,我引导他们说出“测交”的概念,和写出“测交”的遗传图谱,证明了孟德尔解释的正确性。写“测交”图谱,其实也是让他们再一次巩固遗传图的写法。

以上教学过程虽然很繁琐,但是在实际中实效显著,一个一个的小问题组合能够让大部分学生都参与到你的教学中,在解答问题时让学生体验到解决问题的成功感,虽然班上的学生资质良莠不齐,但是通过教师巡堂检查,及时面批或者学生诊断等方式,让基础差的学生感到老师没有放弃他们,而是想方设法让他们也参与到知识的获得中,增强他们学习的信心。可见,在教学过程中精心设计问题,让一个个问题把知识由简到繁展示给学生是十分必要的,因此我们要重视课堂上的提问设置。

三、由简到难,精心寻找实用型问题,培养学生实战能力

如何检测学生是否掌握了知识,用练习题检测是最快的方法。在练习题的选择中,我们也要遵守由简入难的规则,不能一开始就用难题打击学生积极性,而且还要注意练习题要与生活有一定的联系,这样就让学生产生“知识实用”的意识,增强学习兴趣。比如我在本课末,我主要选择了以下问题对学生进行检测。知识点:孟德尔分离规律的应用。问题:1.一个双眼皮的男人和一个双眼皮的女人生出了一个单眼皮的男孩,这说明什么现象?2.请问他们如果再生一个女孩,仍然是单眼皮的机会是多少?

这两个问题都比较简单,学生都能回答。我个人认为在《孟德尔豌豆杂交实验(一)》复习第一课时让学生知道这类题目怎么做就可以了,如果要训练他们解决难题,可以在第二课时归纳了相应遗传题型后再让他们尝试解决难题。但是不管怎么样,我们在选择难题时也不要一下子太难,要有一个过渡,让他们慢慢适应,最好能够做到“跳一跳,摘果子”的效果。这样,他们的兴趣会更浓,成功感会更高。

综上所述,问题是“问题导学法”的关键,在课堂上,只要我们精心设置问题,做到结合所教学生的认知特点,充分考虑问题的科学性,启发性,梯度性,从教学实际需求入手,选择恰当的问题适时提问,一定会让枯燥的复习课变得有声有色,并把高考复习任务落到实处。当然,如何发挥“问题”的最大作用,不同的课型,不同的教学内容,不同的学生,不同的教师的做法是有所差别的,所以在实际上,我们仍需对“问题导学法”进行不断探索,深入研究,不断让我们的课堂得到优化。

[1]陈康,黄河清.“问题导学”下的复习课教学模式[J].广西教育,2011(20):16-18

[2]王金萍.诱思导学优化教学——例谈问题串的有效设置[J].素质教育,2012(8):43

[3]郑梅蓉.例谈高三生物复习课中问题情境的创设[J].考试周刊,2012(24):154-155

郭一鹤

猜你喜欢
孟德尔豌豆图谱
纪念遗传学奠基人孟德尔诞辰200周年
历史的另类解读——论孟德尔之幸与不幸
绘一张成长图谱
他热爱那些美丽的花朵
有没有脚印,我都走过
豌豆笑传
补肾强身片UPLC指纹图谱
豌豆笑传之拔罐
主动对接你思维的知识图谱
杂草图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