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计算机专业“厂中校、校中厂”建设探讨

2013-08-15 00:55:20
船舶职业教育 2013年2期
关键词:校中厂工学计算机专业

陈 磊

(渤海船舶职业学院,辽宁葫芦岛125000)

当前我国高等职业教育虽然有了较大的发展,但在知识技能型人才培养方面,人才的数量和质量都不能适应和满足我国经济社会迅速发展的需要。因此,在今后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要把发展和办好高等职业教育放在重要地位,加大对高等职业教育的改革力度。

1 高职院校实现工学结合,改革人才培养模式的必要性

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 (教高 [2006]16号) 中明确提出:要积极推行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的学习模式,把工学结合作为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要切入点,带动专业调整与建设,引导课程设置、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改革。

这说明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点是教学过程的实践性、开放性和职业性,实验、实训和实习是3个关键环节。高职院校要重视学生校内学习与实际工作的一致性,校内成绩考核与企业实践考核相结合,探索课堂与实习地点的一体化;要积极推行订单培养,探索工学结合、任务驱动、项目引导和顶岗实习等有利于增强学生能力的教学模式;要引导企业建立接收高等职业院校学生实习的制度,加强学生的生产实习和社会实践。工学结合的本质是教育通过企业与社会需求紧密结合,高职院校要按照企业需要开展职业培训,与企业合作开展应用研究和技术开发,使企业在分享学校人力资源优势的同时,也为学校提供资金和项目等方面的帮助,参与学校的改革与发展,使学校在校企合作中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作为地方高职院校,如果不大胆创新,就会落后于时代的脚步。在高职院校工学结合的大背景下,全国高职院校的“厂中校、校中厂”建设全面推开,校外实习实训基地建设如火如荼,而利用校内资源,引进企业,实现真正的“校企双元、互惠互利”,实现“厂校一体化”,是目前全省乃至全国高职教育努力发展的新目标。

以渤海船舶职业学院为例,学院一直把开展“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作为高职院校教育改革的方向,但“校企合作,工学结合”还仅限于学生的实习、实训(比如组织学生去渤船重工、山船重工进行短期的校外实习)。学院自从被确定为国家骨干高职院校立项建设单位以来,一直在寻求新的突破,新的特色。而“厂中校、校中厂”建设正是“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深化与突破。

2 高职院校计算机专业开展“厂中校、校中厂”的意义

2.1 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厂中校、校中厂”的建立,可以有效实现“校企双元、工学结合”,推进教学改革,可以对学生进行现场教学,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体现“做中学,学中做”的办学特色,大大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此外,学生还可以获得一定的收入,有利于贫困生勤工俭学。最重要的是,通过实实在在的企业,使学生了解市场、了解社会,提高毕业后初入社会的抗压能力和就业能力。

2.2 服务地方经济,扩大本地就业

建设“厂中校,校中厂”,学校可以针对本地企业培养高技能人才,做到真正的目标明确、量体裁衣。

由于距离上的拉近,校企融合,学校可以多方面了解企业动向并及时调整教学内容,同时可以有针对性地协助企业培训员工。还可以满足本地企业在业务高峰期的员工需求,实实在在地解决企业困难,同时自己也有相应的收益,做到互惠互利。

3 高职院校计算机专业开展“厂中校、校中厂”的优势

目前大部分高职院校都具有明显的产业、行业或区域特点,比如渤海船舶职业学院的特色就在于船舶行业背景,计算机专业与之相比特色并不鲜明,但是计算机专业却有开展“厂中校、校中厂”建设的优势,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3.1 工学交替的安全风险低

计算机专业属于体力劳动强度低、无大型危险机械操作的专业,只需要与具有先进管理、服务理念和良好信誉的计算机公司合作,无危险作业、无污染。

将计算机公司引进校园,在校内就可以实现工学结合、顶岗实习,可以将安全风险降至最低,大大减少学生因为到校外实训和工学交替顶岗实习带来的安全隐患,而船舶行业的工作环境相比之下就有很高的安全风险。尤其是最近几年,和我校有合作关系的船厂出于安全方面的考虑,很少让学生参与到实际工作现场中,大部分都是安排学生参观,如不想办法改变这种情况,就失去了工学结合的意义。

3.2 实验室建设设备投资小

由于学院资金重点投入在船舶专业,计算机专业实验室建设相对资金缺乏。如数字多媒体实验室、网络技术实验室需要高性能的计算机和网络设备,但由于资金问题建设一直滞后。计算机公司进驻校园,可以帮助我们投资建设实验室,实验室课余时间可以作为工作室进行生产回报企业。与船舶专业的设备相比,计算机实验室的设备投资小,而且见效快。

3.3 易于打造专业集约化特色实习基地

打造“专业集约化实体经营的实习实训基地”,即以计算机公司为平台,支撑实体经营的网站设计、软件开发、图像处理和数字多媒体的实习实训。同时在此基础上,设备的采购和项目的确立由计算机公司承担。多个专业的实习实训可以联合起来,而且是实体经营,形成“学、做、营、销”的特色。学校通过实训基地拓宽实训途径,基本覆盖了每个专业学生的实训需要,做到了“教学载体产品化、教学环境真实化、教学人员职场化、教学管理企业化”。

这种以点带面、相互支撑形成的专业集约化实习实训基地,而且是实体经营的实习基地,是我们建设的新目标,同时为学院其他专业实训基地建设提供参考。

4 高职院校计算机专业建设“厂中校、校中厂”的思路

首先,需要进行细致的考察,选择合适的合作公司,由学院出面与公司谈判进校事宜,确定公司和学校双方的权利和义务。

要确定公司入驻以及运营方式,了解公司是否派工作人员常驻学校。如果指派工作人员常驻学校,就要学院负责解决公司的办公场所,并提供优惠政策,争取公司投入资金建设计算机实验室和工作室。

系部和教务处要协调好公司业务高峰期的学生生产性顶岗实习安排,可开放实训的场所,确定工作时间、劳动岗位和学生工资。成立专门的教师管理团队确保学生工作期间的安全,及时做好学校、公司、学生三者之间的沟通和协调,教师管理团队也要主动进入公司进行相关的业务培训,以便更好地指导学生。

同时,系部需要制定相应的教学计划以适应企业的需求,制定详细的管理方案以及突发情况的应急方案,并建立日常协调机制。

综上所述,在开展“厂中校、校中厂”建设方面,高职院校计算机专业有自身的优势,要抓住新时期的历史机遇,大胆改革创新,为高职学院建设和服务地方经济做出自己的贡献。

[1]陈晓燕.对办好高职教育若干问题的思考[J].北京市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1(1):36-39.

[2]杨强.校企合作共建“厂中校”、“校中厂”现状、问题及对策研究[J].才智,2012(30):298-299.

[3]刘向东.国家骨干高职院社会服务能力提升研究[J].辽宁高职学报,2012(7):20-21+42.

[4]赵建宁.依托院办企业建设“校中厂、厂中校”实训基地模式的探索[J].职业时空,2011(7):18-19.

猜你喜欢
校中厂工学计算机专业
盐工学人
“以赛促学,以赛促教”促进计算机专业教学理念创新与实践研究
河北农机(2020年10期)2020-12-14 03:13:40
盐工学人
——沈 妉
盐工学人
——李 琦
作物生产技术专业校企合作实践研究
基于校中厂模式的高职学生综合职业能力培养实践研究
电类专业“校中厂、厂中校”实训基地模式的探索
东方教育(2016年3期)2016-12-14 15:05:15
工学
新校长(2016年5期)2016-02-26 09:28:55
职业高中计算机专业教学改革浅析
“校中厂”“厂中校”模式下课程教学实施的探索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