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馆功能述评

2013-08-15 00:54
重庆与世界(教师发展版) 2013年9期
关键词:藏书楼文化遗产图书馆

胡 潇

(广东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图书馆,广州 510520)

图书馆的历史与文化源远流长。不过因为在我国通行的图书馆学理论中,对图书馆功能的定位大多笼统而不够具体,也因为图书馆的功能随历史长河不断地变化并出现新的功能,所以要述评图书馆的功能必须采取由古及今的方法。由传统到现代,既可以展现图书馆功能的变迁脉络,也可以探索图书馆新功能的拓展。

一、图书馆的传统功能

关于中国图书馆的由来问题在图书馆界时有争论。大部分学者认为中国现代图书馆之源即为中国古代的藏书楼,不过也有人认为:“近代社会之前的中国藏书楼虽有近千年的悠久历史,但它只是一种文化现象,究其实质而言它与图书馆为两种不同性质之事物,两者之间是新事物取代旧事物的历史必然过程。”[1]虽然新旧两种事物之间确有很大的差别,还有功能的转换,但其实在一般意义上还是可以将相对于现代图书馆之前的,以文献收藏为主,兼及一些学术研究为辅的藏书楼称之为古代图书馆,而将之后出现的有功能连续性的形态称之为近代图书馆、现代图书馆。古代图书馆的功能主要体现为以下方面。

(一)传承中华文化

“古代中国图书的收藏一般分为官藏和私藏,官府藏书是中国古代最早的藏书体系。”[2]中国有确切文献记载的官方藏书历史可以追述到商周时期,延续至今大概有两千多年的历史。商周时统治阶层已经有意识地任命史官掌管藏书,到东汉时期开始专门建立秘书监制度,到清代建立起相对比较完善的由文渊阁统管的馆阁藏书制度,其中呈规律性的表现就是管理体制随着藏书规模的庞大而日渐趋于完善。私人藏书方面,从春秋时期官学下落之后,私人凭一家之力开设藏书楼的风气代代相传,大小私人藏书家数以千计。因为藏书风气的浓厚,在整个古代社会,一方面派生出各种规模和名称的藏书楼、阁、堂、室、斋等建筑遍布全国各地,成为当地重要的物质文化遗产的组成部分;另一方面,藏书家们通过购书、搜书、藏书、刻书和研究,保存了大量珍贵的各朝各代的典章制度、科考制度、皇家大事、天文历法、历史地理等各类文献书籍,为中华文明的进步和发展做出了重大的贡献。古代的藏书楼从整体看可以说是封闭的、保守的,其表现为“重藏轻用”,不过还是具有有限的开放性,这是因为藏书楼不论是官方的还是私家的,都会一定程度地对部分人开放,否则它就没有存在的必要。据《庄子》《史记》等文献记载,在春秋末期老子主管周藏室时,孔子就曾经前来查阅各国的史记,孔子向老子请教过很多的问题,二人还进行过学术的探讨。到了清代,书院大为兴盛,为了解决藏书的利用问题,在收藏管理中制定出一些借阅制度和管理方法,由此而使藏书楼一味重藏的观念有了很大改观。不过旧式藏书楼的最主要功能在于它的文化传承性,所以如人总结的,“从藏书楼文化到近代图书馆、现代图书馆的中国图书馆历史发展进程的分析中不难发现,藏书楼到图书馆的演变史实际上是一种由私有垄断文化向阶级专享文化、服务大众文化到公民共享文化的转变”[1]。然而,,对民众进行开放和教育的基本功能却往往被忽略掉。

(二)推动相关学术研究的发展

围绕着收藏典籍与校刻典籍等与书籍有关的学术活动,又产生了与藏书相关的专门学问,其中最突出者即为目录学、版本学、校勘学、辨伪学。在目录学方面,我国古代很早就有人注意到目录学的作用,西汉时,刘向、刘歆父子就撰有《别录》《七略》等书;南宋郑樵有《通志·校雠略》;清代章学诚著成《校雠通义》,更总结了目录学的丰富经验;反映我国古代著述规模最大、最全的目录是《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和《四库全书简明目录》。在版本学方面,最初的版本研究与校雠工作合二为一。西汉刘向奉命校理群书,这些书籍当中,有来自皇家内廷、秘府的藏书,也有来自当时的太常、太史、博士收藏的书,以及他自己的藏书和一些官员的书,有可能同一本书有各种不同的本子。而刘向根据书籍的不同传本进行校理,写为定本,又在此基础上撰写了阐释该书内容和著者学术思想等方面情况的叙录。这就说明了校订图书时对各种不同传世版本研究与利用的重要性,并进一步揭示了图书各种本子的辨识与校勘工作、书目工作的研究关系。在清末民初时出现了版本学研究的专书,如孙毓修的《中国雕板源流考》、钱基博的《版本通义》等。在校勘学方面,校勘的源头可以追溯到春秋时期。孔子整理六经,将《诗》《书》去其重,写版定本,必然经过校勘;西汉刘向大规模整理古籍,编制目录,把搜求版本、校勘文字作为一道重要的工序,并给“校雠”二字下定义,提到理论高度,于是产生了校勘学。在辨伪学方面,也是大家辈出,成果丰硕,其中梁启超是辨伪理论的奠基人。梁氏于20世纪20年代写成《中国历史研究法》《古书真伪及其年代》等辨伪方面的专书。这些著作构建了近现代的新史学理论基础,其运用近代自然科学的演绎、归纳、分析、综合等方法,构建起辨伪学的基本理论。具体表现为对伪书的种类、作伪的动机和原因、辨伪的意义和方法及伪书的学术和应用价值等做了系统的阐述,可说是对该学科作了具有规律性的理论总结。不管是目录学、版本学、校勘学还是辨伪学,虽其中有内容交叉,但共同起到了“辨章学术,考镜源流”的作用。在总结和规范古代图书整理的优良方法和经验的同时,在中国学术研究中建立了完整、严密的编制研究方法和体式,成为现代学术的研究典范。

(三)宣介西方文化

明清时期来华的耶稣教会的传教士是西方图书馆传入中国的肇始者。传教士在传教的同时也带来了与中国古代藏书楼不同的新式图书馆观念。一些书籍,如艾儒略的《职方外纪》,马礼逊父子合著的《外国史略》等是最早向我国介绍欧洲国家图书馆事业的书籍。尽管这些书籍所论述的还很宽泛和简单,和现代图书馆理论有极大的差距,但对当时的中国人来说,还是比较新奇的。当时中国的进步知识分子就是从这里获知西方图书馆的最原始、最珍贵的材料的,中国近代图书馆思想的形成也受到深刻的影响。明清之际,藏书楼的一些观念的转变、功能的转变,与此不无关系。鸦片战争后,闭关锁国政策的失行,国门的洞开,不只传教士还有大批西方人踏入中国大地,传教士们在中国一些城市建起教堂机构和教会大学,西式的图书馆依托教堂和大学创建,这些令中国的藏书家们瞠目结舌。如1847年,耶稣会传教士在上海徐家汇建立的天主教藏书楼——“徐家汇天主堂藏书楼”[3]。这个藏书楼藏图书资料共计20余万册,其中西方图书典籍8万册,中文图书典籍12万册。在带来西方新式图书馆的思想、观念、管理方式和先进技术的同时,也在中国宣传和介绍了西方、工业社会的思想和文化,对中国由传统到现代的转型,起到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不过在接受、普及西方图书馆的管理方法和推广介绍西方图书即“西学东渐”的同时,没有能够起到向西方介绍中国的藏书经验和中国文化即“东学西渐”的作用。当时中国的国家条件,也决定了这一文化传播的任务必须要国富民强的当代社会才能完成。

二、图书馆的现代功能

随着中国从传统到现代的转型,图书馆的发展也日趋完善。现代图书馆的五大基本功能:“(一)社会文献信息流整序;(二)传递文献信息;(三)开发智力资源,进行社会教育;(四)搜集和保存人类文化遗产;(五)满足社会成员文化娱乐消遣”[4]基本实现,并有长足的发展,图书馆的五大功能之间相互联系、相互促进,共同推动了社会的进步。现就现代图书馆的五大功能述评如下。

(一)社会文献信息流整序

图书馆作为图书资料存储、收集、整理、归类的主要职能部门,在社会文献信息整序方面扮演着重要角色。在互联网的有力推动下,出版业已进入了快速发展的电子商业时代,图书典籍的存在形式发生了巨变。网络型图书的崭露头角,电子出版物的海量涌现,一方面使得人类物质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存日臻完善;另一方面出现的信息的不确定性,使得对信息的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的抉择工作就尤显必要。现代图书馆信息服务的本质就是要及时捕捉有效信息,为服务对象提供准确、真实、有用,并最终经过梳理提炼的信息。特别是如今利用信息犯罪的事例层出不穷,通过互联网传播反动内容和淫秽信息不绝如缕,制造散布虚假信息作案犯科的现象时有发生,甚至用病毒干扰破坏电脑程序和数据更是网络信息安全的顽疾。在此背景下,基于图书馆在公众中享有崇高的声誉,图书馆及相关机构应当站在捍卫信息纯洁性和真实性前沿,成为信息用户真正可以依赖和倚重的对象。

(二)传递文献信息

这是图书馆传统功能的现代延伸。图书馆信息服务有自己的体现深度和广度的标尺,而衡量标准就是信息的聚散能力和能否开发新式软件及成功运用现代化手段办公。所以,应充分开发利用馆藏和网络资源,将信息作为战略性资源和经济发展命脉的功效发挥出来。在传递文献的同时,图书馆还应该做好文献搜索的培训工作,帮助阅读者掌握学科专业数据库和其他资源的检索利用技巧。现代图书馆为满足用户需求,购买了大量的学术价值很高的数据库资源,这些数据库不仅拥有高品质的学术资源,还提供了许多个性化服务功能和方便实用的工具软件,如Endnote、Refwork、Reference manager、Writenote 等。图书馆应通过组织相关培训讲座,使阅读者了解并学会使用这些文献处理工具;还应该形成一个巨大的图书资源信息链带,与周围各种图书资料库进行网联,使文献资料汇入国内外图书资料服务体系。

(三)开发智力资源,进行社会教育

这是图书馆功能最重要的方面。好的书籍是世界上最佳益智营养品,这是历来有识之士所尊崇备至并形成共识的结论。信息、知识、智力三者之间是存在辩证关系的,智力构成与获取信息环环相扣。获知人类的历史经验和教训是人类开展一切活动的前提;新知识的学习是人们在知识经济时代生存发展、实现自我人生价值的充要条件;知识经济时代,不断的学习,甚至终身教育是教育的主要目标,而图书馆无论何时何地都是终身教育的理想课堂。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我国图书馆与社会经济发展关系的进一步密切,图书馆服务对象呈社会化趋势,出现了多样化的读者群体,综合素质、社会经历、职业年龄之间的差异不断凸显;具有不同学习目标、不同学习需求的成人教育、职业教育、高教自考等等呈现不同类型学习主题;还需要面对政府部门、各类学校、企事业单位等众多不同需求的特殊读者群体。因而,非常需要现代图书馆在服务职能、服务特色方面准确定位并下足功夫。

(四)搜集和保存人类文化遗产

图书馆天经地义的神圣使命就是保存人类文化遗产。文献资源正是图书馆收集、归类、分编、整理、传播服务于公众的对象。人类文化遗产无论是物质文明的还是与精神文明的,其重要成果正是经过图书馆等设施而保存完好、代代薪火相传,以至亘古不灭。在保护物质文化遗产方面,典籍的防潮、防霉、防火、防水、防污、防蛀、防盗及防缺页,是图书馆从业者丝毫不敢掉以轻心的问题。珍本善本图书不仅具有版本学上的意义,在学术研究中扮演重要角色,而且也极具文物价值。图书馆作为公共文化服务机构的重要部分,在延续保存人类历史文化知识功能的同时,也应该积极参与和配合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内容繁多,主要包括民间文学、民间艺术、地方民俗三部分,是对特定民族群体赖以存在和发展的不同历史文化记忆和现实文化存在的充分展现。对图书馆而言,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相关工作方面,也是大有作为的。正如有学者所指出的:“可对原有馆藏特别是地方文献进行整理和发掘,找出文献中有关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相关记录和档案,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申报工作提供依据;可根据各自的实际情况,组织力量到民间地方采风,实地考察,制作文化专题,建立相应的资料室,收集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相关的文献图片,声音影像及实物资料,建立专题资料库和资源数据库;收集和整理非物质文化遗产申报过程的各种档案资料,以及各级政府对申报和保护所形成的相关文件图片和专题录像等档案资料,为今后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研究提供借鉴和帮助。”[5]尤其是非物质文化遗产方面的保护和传承,是每一个图书馆人工作中可以思考的重点。

(五)满足社会成员文化娱乐消遣

这是图书馆功能的拓展。休闲既是一种文化现象,也是一种文化生活,是人类精神文明的重要领域,在经济社会发展的今天,人们对休闲无论是数量还是质量都有更高的要求。如人所言:“21世纪是信息社会、知识经济社会,也将是‘休闲’社会,作为对人类社会发展具有独特文化功能的图书馆,无疑需要调整自己的角色意识,扩展自身功能,适应历史发展的需要。”[6]从文化和人文的视角看,休闲不仅仅是一种消遣娱乐,其最高境界是人的精神愉悦乃至心灵自由,它使人在心灵的自由中经历自然的、道德的、功利的、创造的、审美的、超越的生活方式,赋予人们文化底蕴,支撑起人类的精神世界,使人类优游于诸多领域。图书馆作为社会文化机构,应该在文化休闲中发挥主导作用,这是社会进步的要求,也是图书馆可以并应该承担的历史使命。不过在图书馆向文化休闲服务拓展的同时,也必须注重自己的特色和定位,与提供文化休闲的书吧、咖啡厅的沙龙,尤其是一些娱乐消费的场所区分开来,不能向世俗化、低俗化方向发展。

三、图书馆的功能拓展

综上所述,现代图书馆对于古代的藏书楼是继承多于创新,现代图书馆在继承传统功能的同时,必须探索建立新的功能,以使图书馆的现代价值得到充分彰显。随着信息技术革命的深入,社会的存在方式和思维观念都在飞速变化,因此今天图书馆功能的拓展,必须实现图书馆发展总体战略的转变。

(一)建立复合型图书馆

复合型图书馆的概念已经深入人心,各种类型资源的数量都在以指数的速度增长。近年来全国各地图书馆正在积极探索图书复合型服务的多种路径,像广东的流动图书馆就是借鉴物流企业模式的有益尝试。北京市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上海、天津两市图书馆的“一卡通”服务模式,深圳的图书馆之城,东莞的集群图书馆,佛山禅城区联合图书馆等都是转变服务方式的有益探索,值得充分肯定。还可以进一步发展,如将博物馆、休闲馆、学术论坛等功能集于一身,发挥图书馆的多项优势。在文献珍本得以完好保存的同时使大众能够阅读到高品质的文献资料;在休闲娱乐的同时享受到精神的大餐;在个人阅读思考的同时也能与其他读者交流读书的感受。

(二)发展特色服务

在高度发达的网络时代,愈演愈烈的学术不端之风已严重影响到整个社会科研目标的实现。国外的成功实践表明,图书馆可以在学术诚信建设中发挥重要作用。基于此,国内图书馆应借鉴国外相关经验,发挥资源、服务及技术优势,开拓新的服务功能,“通过为学术管理部门检测、鉴别可疑论文提供支持,帮助阅读者建立信息利用的正确认知,采取学术道德教育等措施,为防治学术不端和维护学术诚信发挥应有的作用”[7]。图书馆在学术打假中有天然的资源优势,加上大部分图书馆的从业者非常熟悉学术软件的数据库,可以说学术打假既是图书馆的强项,也是其可以提供独特服务的领域。

(三)延伸服务链条

尽管网络和信息技术已经广泛普及,可是图书馆的功能仍然停留在保存人类文化遗产、进行公民教育、传递信息等传统服务模式上。延伸图书馆的服务链条的尝试可以在图书的制作到图书的运用,即上下游端展开。比如在图书的上游领域即电子图书的软件设计方面,图书馆的从业者熟悉市面上各类的阅读软件,并大致知道读者的个性需求,如有专业人士,结合两方面的知识,设计出一些适应社会需求的阅读软件,定会得到读者群体的认可和追捧;还有针对现在各类电子书格式不统一的现状,图书馆人应该在电子图书的格式方面推动行业的标准和规范的制定;还有知识产权的保护方面,都是图书馆人应该大力思考并积极推进的。在图书馆的下游领域,比如在变革服务方式方面,虽然强调作为公益性机构的图书馆不应该将一切服务有偿化,但在报酬合理、社会有需要的前提下,也要鼓励、规范图书馆开展有偿服务,推动图书馆参与文化产业发展,拓宽现代图书馆新功能的实现领域。

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阅读需求的进一步变革,现代图书馆的功能还会进一步拓展,只要人类通过已有的知识经验获得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能力的方式没有改变,图书馆就有存在的价值和必要。只是,今后图书馆功能的拓展,应将推进服务能力社会化作为图书馆功能变迁的核心环节。

[1]窦英杰.从藏书楼到图书馆——论图书馆“话语权”的演变[J].图书馆论坛,2005(3):80-83.

[2]王红.从藏书楼到图书馆[J].兰台世界,2005(3):56-57.

[3]左玉河.从藏书楼到图书馆:中国近代图书馆制度之建立[J].史林,2007(4):24-39.

[4]刘春丽.简论图书馆功能的转变[J].新闻爱好者,2009(4):66-67.

[5]王志华.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与数字时代图书馆功能的拓展[J].绍兴文理学院学报,2010(1):101-106.

[6]王荣国.文化休闲服务:图书馆功能拓展的重要内容[J].图书馆学刊,2005(4):3 -5.

[7]崔林.防治学术不端维护学术诚信——网络时代高校图书馆功能的新拓展[J].图书馆建设,2010(8):67-70.

猜你喜欢
藏书楼文化遗产图书馆
与文化遗产相遇
酌古参今——颐和园文化遗产之美
论非物质文化遗产整体性保护
图书馆
《文化遗产》2016总目录
“贲园书库”藏书楼及其藏书掠影
去图书馆
藏书楼开出一朵花
城南袁氏及其藏书楼
明清藏书楼随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