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我国科技成果转化的理论基础及现实意义

2013-08-15 00:51孙宝军
长春金融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13年4期
关键词:生产力科技成果科学技术

孙宝军

(长春理工大学 外国语学院,吉林 长春 130022)

一、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一)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观点的形成过程

1.马克思在《经济学手稿(1857—1858)》中第一次提出科学是生产力的观点,而且还对科学这种生产力进行了分析。马克思对科学技术与生产力关系的深刻分析,标志着马克思的“科学技术是生产力思想”开始形成。

2.恩格斯1843年在《政治经济学批判大纲》中,提出了“科学是生产力”的观点。他指出,劳动中包括科学发明和精神因素,在一个合理的社会制度里,科学工作在物质上要得到补偿,精神要素也要列入到生产要素中。[1]

3.马克思在《1861—1863年经济学手稿》中,专门研究了机器和科学的应用,科学地分析了机械、化学等科技成果对生产力的促进作用,生产力不仅包括“知识形态的生产力”,还包括直接的生产力,还初步认识到科学技术是直接生产力的有机组成部分。[2]

(二)在我国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观点的基本内容

1.社会主义的首要任务是发展生产力

(1)贫穷不是社会主义。邓小平说:“搞社会主义,一定要使生产力发达,贫穷不是社会主义。”社会主义社会的两个基本特征:一个是生产力高度发展,一个是人民生活水平普遍提高。生产力不发展、人民生活贫苦会导致两个后果:一个是难以显示社会主义的优越性,另一个是难以和发达资本主义国家进行竞争并不断取得胜利。

(2)巩固社会主义制度的根本保证。发展生产力、发展科学技术是巩固社会主义制度的根本保证,只有高度发展了生产力、发展了科学技术,社会主义制度才能巩固、才能发展;只有高度发展了生产力、发展了科学技术,才能使社会主义国家在政治实力、经济实力、科技实力上压倒资本主义国家,才能使社会主义国家站稳脚跟,立于不败之地。

(3)实现共产主义的唯一途径。实现共产主义是一个长期奋斗的过程,共产主义实现要有两个条件:一个是物质极大丰富,一个是人民生活水平极大提高。只有坚持社会主义的首要任务是发展生产力,才能巩固社会主义,并且使生产力高度发展,从而实现共产主义。

2.尽全力把科技和教育搞上去

我国要赶上世界先进水平必须从科技和教育入手,只有把科技和教育搞上去了,生产力和人民生活水平才能迅速提高,才能实现现代化的宏伟目标。只有把科学技术搞上去了,工业、农业、大中型企业、乡镇企业才能搞上去。邓小平认为,教育不但可以培养现代化建设和发展生产力、科技所需人才,还可以进行生产和科学研究,作为发展生产力和科技的重要力量。应该把教、研、产结合起来,把科技搞上去,把教育搞上去,认真贯彻执行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战略指导思想。

3.四个现代化的关键是科技现代化

邓小平指出:“四个现代化,关键是科学技术的现代化。没有现代科学技术,就不可能建设现代化的农业、现代化的工业、现代化的国防。没有科学技术的高速度发展,也就不可能有国民经济的高速度发展。”由此可见,科学技术在生产力发展中的作用越来越大,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在社会变革中的作用越来越显著。科学技术已经成为第一生产力,成为经济发展的先导。[3]

4.依靠高科技发展高科技产业

1983年,以邓小平为代表的第二代国家领导集体制定政策发展高新技术,11月,国务院经济技术研究中心提出了《中国迎接世界新技术革命浪潮挑战和机会的对策研究》报告,在这个报告中确定了我国高新技术发展的指导思想、战略框架和主要对策。1986年3月,党中央、国务院正式发出关于转发《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纲要》的通知,从此《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即“863计划”正式实施。1991年4月23日邓小平为全国863计划工作会议做了题词——“发展高科技,实现产业化”,充分体现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观点。

二、大力促进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

科技成果转化,是指把具有实际应用价值的科研成果进行试验、开发、应用和推广,最后形成新材料、新产品、新工艺,主要目的是为了提高生产力发展水平。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指出,加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重要手段就是科技进步和科技创新。要想加快我国经济的发展就要依靠先进的科学技术,只有科技不断创新才能带动经济的飞速发展。加快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的转化,已经成为当前经济发展中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

1.大力推进国家科技计划管理改革,加快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的速度。国家科技计划指引着国家科技发展的主要方向,使科学技术成果有效地应用于生产实践,并不断提高生产效率和效益,实现科技与经济的紧密结合。目前,我国正处于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重要时期,科技计划已成为转变发展方式、推动结构调整的关键因素。科技资源优化配置是整个创新链过程的重要环节,它指引着产业化进程的发展方向。国家科技计划能够使科研工作者时刻紧跟国家发展战略的步伐,使自己的科研项目在国家大政方针的指引下,能够推进产业化进程和产业化系统集成。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的科研工作者要在国家科技计划引导下,把握好应用开发与基础研究的关系,处理好稳定支持和竞争择优支持的关系。

2.实施国家技术创新工程建设,企业要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企业是国家创新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整个科技成果转化过程中承担着主要角色。企业要围绕产业链做好整体设计和科研布局,从技术创新全过程出发,组建多种形式的技术联盟,如:企业可以与境内外的企、事业单位联合,或者与其他合作者联合完成科技成果转化;企业可以独立承担政府组织实施的科技研发项目并完成科技成果转化;企业还可以与高等院校、科研机构等事业单位相结合,共同完成科技成果转化。加强区域创新体系与技术创新体系的紧密结合,推进科技资源开放与共享。建立有效的保障机制,使金融、政策、人才、文化等要素形成合力,促进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不断提高。

3.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强技术集成。当前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前提下,要想推动重大科技成果转化,就要根据国家战略需求,利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优势,针对一些重大科技项目,加强产学研用的结合和推进产业集聚发展,使高新技术成果得到广泛应用,科学技术实现向现实生产力的转化。要促进产业化示范工程发展的速度,建立健全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创新成果的技术转移机构,形成具有优势的产业集聚区,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一批特色鲜明、创业环境好、创新能力强的战略性新兴产业示范基地。

4.大力发展科技服务业,加强公共科技服务平台建设。要想加快技术成果尽快转化,就要加强创新链中间环节建设,即公共科技服务平台建设。加快发展以科技为主要内容的社会化推广服务体系和技术交易市场的建设。要加强多渠道、多元化、多层次的科技与市场对接平台建设,使高等院校、科研机构在行业技术研发和推广应用中起到骨干带头作用。要促进科研机构、高等院校的科技成果与企业的有效需求对接,加强科技服务人员的队伍建设,使科技成果交易、咨询、评估等工作能够健康有序地展开,这有助于技术转移和产业化的各项科技服务业的发展。

三、科技成果转化的意义

1.科技成果转化是“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重要体现。经济的持续发展要依靠科技的不断进步,发挥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作用。把科研机构和高等院校的一些重大科技成果转化为工业成果,在生产和实践中得到广泛的应用,实现我国经济增长方式的两个转变,即经济增长的方式由不可持续性向可持续性转变;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加快科技成果转化才能有效地提高我国的经济增长质量,加快我国经济发展的速度,提升国际竞争了。

2.可以将拥有自主知识产权、技术上有创新的科技成果,进一步提高其产品技术的成熟度,并使这一高科技成果得到更广泛的推广和应用,从而促进相关行业的技术进步和产业升级。这对我国经济建设、社会发展及科技事业的发展将产生重大影响,特别是对产业升级和产业转型产生巨大的推动作用,在获得经济效益的同时,社会效益将是十分显著的。

3.为相关产业的发展带来机遇。首先,将为产业链条内部的配套机械加工、软件设计、计算机(接口)硬件设备的生产企业和供应商的发展提供新的市场需求,通过最终产品的生产和营销,使整个产业链条获得利润,保证它们的良性循环。其次,也能给本地区的其它相关行业,如包装、建筑、建材等行业的发展提供新的市场机遇,具有一定的经济拉动作用。

4.科技成果转化是世界竞争发展的需要。进入21世纪,全球经济一体化,世界竞争越来越激烈。世界竞争更多地表现为科学技术的竞争,即高新技术成果转化的速度、转化的数量、转化的质量的竞争,最重要的就是科技成果产业化程度、市场占有率和商品化进程的竞争。[4]

科技成果转化充分体现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思想,要使科技成果转变为现实的生产力,特别是要形成规模效益,国家就要制定有利于科技成果转化的科技与经济政策,促进先进科技与产业深度融合。科技成果转化是经济与科技结合的最好方式,它需要科技工作者与经济工作者的共同努力,创造有利于成果转化的环境条件,加快科技成果转化的步伐,为解决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重点、热点、难点问题作出贡献。

[1]马克思.资本论(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6.

[2]康芒斯.制度经济学(上册)[M].北京:商务印书馆,1967.

[3]D1C诺斯.经济史中的结构与变迁[M].上海:上海三联书店,1991.

[4]陈钢,蔡玉高,张舵,孙铁翔.半数科技成果缘何成“展品”[J].瞭望,2010,(43):6.

猜你喜欢
生产力科技成果科学技术
《中国空间科学技术》征稿简则
2021年CCF科学技术奖获奖项目名单(2)
《中国空间科学技术》征稿简则
《中国空间科学技术》征稿简则
打通科技成果转化“最后一公里”
把“风景”转化成“生产力
我国道路货运生产力发展趋势
人口红利与提高生产力
科技成果
科技成果